419-王旭高临证医桉-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温邪液涸,中风痰阻关窍,小儿痰热蒙蔽。吴鞠通有《痉因质疑》,论《内经》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谓
“湿”字乃“风”字之误。余谓风不得痰,尚不至痉,《内经》“湿”字当作“痰”字解者甚多。然痰
不得风,亦不为痉。大抵风火痰三者相因为患。今时痉厥与螈 不分。夫痉则角弓反张,戛齿吐沫;螈
则筋络抽掣,四指搐捻。痉乃风火痰交煽,闭其机关,多实证;螈 则液涸血
空,经络失养,多虚证。补泻不同,治法大异,不可不详辨之。
卷之四
杂病门
属性:某 风邪入络。
小续命汤。
此症病后一日数次不能言语。只要自己捏肩背,即可渐渐而言也。
某 久虚不能统血,并不能转运其气,是以便血时作,而又腹微满也。吐出之痰结硬,此为老痰,乃湿
热所结,法当兼理。
四物汤去川芎,加党参、冬术、怀山药、陈皮、龟板、蛤壳、荸荠、海蜇。
渊按∶不统血,不转运其气,腹微满,皆脾虚也。
某 久病之躯,去冬常患火升。交春木旺,肝胆升,阳无制,倏忽寒热,头面红肿,延及四肢, 热痒痛,
殆即所谓游火、游风之类欤!匝月以来,肿势大减。四五日前偶然裸体伤
风,遂增咳嗽,音哑痰多,口干舌白,续发寒热,胃气从此不醒,元气愈觉难支。风火交煽,痰浊复甚;阴
津消涸,阳不潜藏。清火养阴,计非不善,抑恐滋则碍脾;化痰扶正,势所必
需,又恐燥则伤液。法取轻灵,立方但求无过。
北沙参 知母 鲜生地 蛤壳 蝉衣 海浮石 豆卷 青果 海蛰 地栗 百合
另珠粉,朝晨用燕窝汤下三分。
上方《金匮》百合知母地黄汤合《本事》神效雪羹,取其清火化痰,不伤脾胃;生津养液,不碍痰湿。
酌古参今,归于平正。
袁 疡脓之后,气血必虚。奔走烈日之中,汗出招风,风与热毒舍于皮肤脉络之间。至秋凉气外束,
热郁于皮中,遂觉遍体瘙痒,几及两月。近来面色带黑而浮,少腹略满。据云奇痒之时,唇舌俱麻,是外风引
动内风也。经云∶面肿曰风。夫风行必燥,木胜克土,此症现为风癞,久防腹满,理势所必然也。
羚羊角 秦艽 地骨皮 陈皮 通草 北沙参 丹皮 苡仁 黄 防风
又洗方∶
紫背浮萍 杜牛膝 侧柏叶 巴豆壳
煎汤洗。
渊按∶面黑腹满,乃脾肾两虚见症。
又 古有风癞一症,周身瘙痒。拟用《千金》法。
生石膏 防风 麻黄 茯苓 生甘草 白术 鲜生地 百部
沈 肾为欠,胃虚亦欠。欠之一症,属肾胃二经。大抵阳气欲升,阴气欲降。肾虚则阳欲升而迟,胃
虚则阴欲降而缓。故《内经》曰∶阴阳相引,故数欠。此兼胸背多汗,足跟时胀。气血两亏,法当兼顾。
西党参 归身 黄 冬术 茯神 大熟地 枸杞子 麦冬 川石斛 蛤壳
胡 脉软无力属气虚,便溏食少属脾虚,干咳无痰属肺虚,时觉口苦属心热移脾也。宜十补一清。
四君子汤加川连、防风、怀山药、陈皮,泽泻、六神曲、
砂仁。
潘 年近六旬,天癸久去而反频来,是谓脱营。脱营者,元气极虚不能固摄,血从外脱也。又名下竭,
故腰痛如折。下竭者必上厥,故面赤、火升、发热也。血属阴,阴虚则阳亢,故脉弦
硬无情。其脉愈数,其阴愈虚。夏令一交,阳亢无制,恐致水涸龙飞,难为力矣。
阿胶(赤石脂拌炒) 牡蛎 海参 线鱼胶(米粉炒) 元精石 沙苑子
贡菜(洗淡) 猪腰子(酒洗) 茯神 龟板胶(余粮石拌炒) 生洋参(元米炒)
朝服震灵丹二钱,暮服威喜丸二钱。
渊按∶吴鞠通法也。妙以咸降有情之物补下焦精血。
舒 乳房属胃,乳汁血之所化。无孩子而乳房膨胀,亦下乳汁,非血之有余,乃不循其道为月水,反随肝
气上入乳房,变为乳汁,非细故矣。夫血,犹水也;气,犹风也。血随气行,如水得风而作波澜也。然则顺其
气而使下行,如风回波转,不必参堵截之法,涩其源而止其流。噫!可与知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元精石 赤石脂 紫石英 牡蛎 乌药 寒水石 郁李仁 大生地 白芍 茯神 归身 焦麦芽
某 茹素精枯液涸,更兼便血伤阴。去冬骨骱疼酸,今又心悬如坠,时或口不能言,心中恐怖,必大声
惊叫而后醒。此风阳内扰,震动君主,火溢冲激也。病出于肝,关于心,乘于脾,故
又腹胀也。拟养阴柔肝而熄风阳,佐安神和中。久病宜缓调,又宜常服膏滋方。
大生地(八两) 茯神(三两) 陈皮(一两五钱) 炙甘草(一两) 归身(二两,
炒) 天冬(二两,去心) 柏子仁(三两,炒研) 沙苑子(三两) 龙齿(三两, )
枣仁(三两,炒研) 洋参(三两) 枸杞子(三两) 石决明(六两, ) 焦六曲(三两)
红枣(四两) 桂圆肉(四两) 五味子(一两五钱,炒,研) 牡蛎(三两, )
上药煎浓汁,用川贝末二两,莲心粉二两,白密四两,收膏。朝暮开水冲服一羹杓。
渊按∶精血两枯,肝燥火动,故见证如是。
某 《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内经》曰∶两精相搏为之神,两神相搏合而成形是为精。是知男女
媾精,必神气交而后生育也。若精神不足之体,或临事而兴已阑,或对垒而戈忽
倒。虽有蓝田实难种玉。滋阴补阳各造其偏,揠苗助长日就枯耗。然则如何而后可?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得春
气者多生,得冬气者多寂。欲补其精,先养其神。欲养其神,先补其气。而必兼壮其胆,胆为甲木春生之气也。
神为阳光,气为阳气。阴津者,犹甘露也。阳和气至,甘露滋之,草木欣欣向荣,生意源源不
息。人身一小天地也,岂犹子嗣为然哉?若徒切切于子嗣,百忧
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药之不灵?
西党参 冬术 茯神 炙甘草 桔梗 酸枣仁 黄 远志 苦参 牡蛎 怀山药
猪胆汁为丸,每日开水送下三钱。
渊按,抵得一篇求子论。惟胆汁恐苦寒伤胃太甚。
卷之四
妇人门
属性:王 经来半月不止,有紫血块,少腹疼痛,气坠阴门,诊脉
沉涩,下午恶寒。阳陷入阴,营虚失守。法以升阳收摄其阴。
党参 熟地 黄 升麻 归身 阿胶(蒲黄炒) 冬术 白芍 柴胡 淡芩 血余炭
陆 营分有热,则经至而淋漓;卫分有寒,则脉小而迟缓。
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经至而舌苔反布,胸无痞闷,是胃阳虚而无气以化浊也。拟醒胃阳以摄脾阴为法。
归芍六君子加神曲。
又 经行过多,血气两衰,肝肾失固,丽翁所论包括尽矣。
然治病之道,有相机从事之权。夫舌白多痰,胃有浊也。咽干色红,阴虚而火浮也。脉细迟缓,中气不足也。
考古人肾虚有痰浊者,金水六君煎;气虚而上有浮火者,生脉四君子。合而参之,似觉不可擅易,还祈晒政。
大熟地 半夏 五味子 归身炭 陈皮 于术 茯苓 麦冬 人参 谷芽 建莲肉
又 肝肾与脾胃同治,经漏仍然不止。左脉稍觉有力,原得归、地之功;右脉更觉细微,脾气虚衰不振。
许学士谓补肾不如补脾,盖谓脾胃虚者言之。今心跳食少,心脾不足可知。经血如
漏卮不息,冲任不得不固;腹中微痛,气虚且滞,不得不补,不得不通。仿黑归脾法。
熟地炭 黄 (炒焦) 茯神 枣仁 白芍 广木香 归身炭 冬术 人参 陈皮 炙草
渊按∶既云固冲任,而无固冲任之药。仍用归脾,恐漏仍不止。古人治崩漏急证,自有专方,如血余、棕
炭、百草霜、倒挂尘等,殊有效验。且脉小迟缓,其漏未必属热,或脾肾阳虚,不
能固摄其血,尤非固而兼温不效,未可见血即以为热也。
张 营血不足,经事愆期。肝气有余,瘀凝停滞。心荡头眩,腹鸣胀满,是其征也。胀满能食,病在肝而
不在脾。拟舒肝化瘀、和营养阴方法。
金铃子 吴茱萸 当归 延胡索 陈皮 沙苑子 茯苓 香附 大麦芽 青皮
曹 经事来多去少,似崩非崩,是血虚有热也。所谓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用白薇汤加阿胶主之。
女贞子 白薇 阿胶(米粉炒) 淡芩炭(醋炒) 黄柏 沙苑子(盐水炒) 白芍 莲心 归身炭 旱莲草
奚 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生血之源。肝气郁则营血失藏,脾气弱则生源不足。腹中结瘕,肝气所结也。
经事先期,肝血失藏也。饮食少纳,脾气弱也。便后带血,脾失统也。气弱血虚,宜
乎不孕矣。调补肝脾,则冲任充足,自然有孕。
西党参 大熟地 冬术(人乳拌) 白芍 香附(醋炒) 杜仲(盐水炒)
茯神(辰砂拌) 菟丝子 归身 木香 川断 艾叶炭 阿胶(米粉炒) 乌贼骨
丁 经事参前而色淡,淡则为虚,参前属热,是血虚而有热也。
四物汤加香附、阿胶、党参、冬术、丹皮、炮姜炭、玫瑰花。
渊按∶佐炮姜以行四物之滞,非温经也,可谓得旨。
朱 痛而经来,肝气横也。经事参前,血分热也。色黑有瘀,和而化之可也。
金铃子 延胡索 香附 当归 丹皮 山楂肉 泽兰叶 白芍 木香 茯苓 砂仁
陆 营虚发热,瘀阻经停。心中若嘈,饮食厌纳,时吐酸水,是脾胃不足而夹痰饮者也。夫心生血,脾统
血,肝藏血,胃为气血之总司。调治之方,以和脾胃为第一。脾胃健则营血自生,停饮自运,瘀凝自化。
半夏 陈皮 川连(吴萸炒) 茯神(辰砂拌) 桃仁 旋复花 新绛 丹参 野蔷薇花 白扁豆
孙 经期一载不来,大便时常秘结,每月胸中不舒数日,此肝血虚而胃气不和也。理气之方,不在平肝
而在养血;和胃之法,不在破气而在补气。气血充而肝胃自和矣。
西党参 熟地(砂仁拌) 枣仁 陈皮 归身 制半夏 丹参 于术(人乳拌炒) 茯苓 白
芍沙苑子 橘饼 谷芽
又 肝肾素亏,气郁,胃气不舒,脾阴不足。饮食知味而不能多进,经事不来,二便时常不利,肩膝酸
疼,舌苔或黄或白,此有湿热夹杂其中。补养气血之方虽稳当,然无理气化浊之品,未能奏效。今拟一方,以观验否。
制首乌 怀山药 枣仁 牛膝 焦山栀 柏子仁 茅术炭 陈皮 半夏 建莲肉
常服苡仁、红枣煮食。
某 经停,少腹痛,小溲淋塞有血缕。此肝火与瘀凝交阻,当通而导之。
龙胆草 小蓟炭 车前子 丹皮 桃仁 大黄(酒炒) 冬葵子 海金砂 延胡 焦山栀
徐 咽干干咳,全由津液之亏;内热经停,已见虚劳之候。设欲生津降火以养其阴,而饮食减少者适以伤
脾。计惟调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复其真阴之不足。盖津液生成于水谷,水谷转输于脾胃,舍此别无良法也。
白扁豆 茯苓 白芍 玉竹 炙甘草 怀山药 苡仁 金石斛 玫瑰花 枇杷叶
陆 惊恐饥饱劳碌,内伤气血。血凝气滞,经停不来,已及八月。内热食少,虑成干血劳损。
肉桂(一钱二分) 桃仁(二钱三分) 川断(一钱) 麝香(五厘) 当归(二钱五分)
大黄(醋炒,一钱三分) 砂仁(四分) 牛膝(酒炒,三钱) 乳香(去油,五分)
没药(一钱) 五灵脂(醋炒,钱半)
共研细末,分五服。每日一服,陈酒送下。
渊按∶此调经散加减法,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