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 >

第1章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第1章

小说: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王旭高临证医案
作者:王旭高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  



属性:临证医案,非古也。古人视病不立案语,但书方药。自宋设医学科命题考试医生,取其学问高等者,入太医局。 
自后医生诊病,相沿先立案语,后书方药,但随作随弃,无有辑之者。如宋之许知可、张季明,明之薛立斋、 
陈维宜、孙文垣,以及国初喻嘉言、徐大椿辈,虽有医案类,皆因治疗效验,笔诸于书,其文 
乃记事,非临证也。良以病多转变,方难一定,恐泥学人眼目,故作者恝置之。然余谓医之有方案,犹名法家之有 
例案,文章家之有试牍。对病书方,因题立义,相对斯须,人之性命系焉,己 
之得失亦系焉。虽不足为根柢之学,而病者之情形,医者之学识心思,尽在于是。苟能溯其脉证,观其变化,奚 
啻与病者医者一堂共语,不大可触发手眼哉!故叶氏《临证指南》,海内风行。 
然叶案语意高深,方多平淡,学人践其迹,未必入其室。因叶负一时重名,所视者非富贵膏粱,即病深气竭,贫贱 
初病者寥寥焉。盖气体不同,方法即异,读其书而得其用者鲜矣!余旧得无 
锡王泰林旭高先生方案二卷,爱而藏之,以篇页无多,未梓。更求二十余年,不可得。客春游梁溪访老友刘君石香, 
石香出十卷示余,云新得于李氏者。亟假归读之,其心思之敏,见识之超, 
清华而不高深,灵变而有矩 ,视叶案易于学步。且复诊甚多,前后推究,考其得失,尤足以资助学人。因并余所 
藏者,去其重复,合而选之。间有字句冗沓率意处,略为删整,根据类编次,分 
二十六门。每门附以拙论,略见大意。其有精警与未惬意者,复随案指出,正之有道,非敢有意毁誉也。原书十卷, 
约得五六,厘为四卷,命儿辈录出,不敢自私,付之梓人,以公同学焉。 
x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孟春耕霞方氏序于倚云吟馆x 

卷之一
温邪门
属性:某 久患三疟未愈,劳力更感风温,而发时证,及今八日。壮热烦躁,汗不能出,疹不能透,热郁蒸痰,神 
糊呓语,两胁疼痛,难以转侧,胸闷气粗,动则欲厥。所以然者,邪热与瘀伤混 
合,痰浊与气血交阻,莫能分解,以致扰乱神明,渐有昏喘之险。 
豆豉(五钱) 苏梗(一钱) 郁金(一钱) 赤茯神(三钱) 连翘(三钱) 丹皮(钱半) 当归 
(三钱) 杏仁(三钱) 天竺黄(钱半) 木通(一钱) 猩绛(七分) 菖蒲(五分) 青葱 枇杷叶 
渊按∶郁金、杏仁解气郁,当归、葱、猩解血郁,豆豉、苏 
梗从里达表,尤宜佐黄芩、鲜地等以解热郁,否则热不解而诸郁亦不开,热蒸痰阻,陷入胞络易易。 
宋 湿温过候,斑疹并见,心胸烦懊,神识模糊。脉数混混而不清,舌心苔干而不腻。湿蕴化热, 
热渐化燥。气粗短促,目赤耳聋。阴精下亏,风阳上亢。虑其内陷昏痉。拟生津达邪,兼芳香逐秽。 
鲜斛 淡豆豉 竹茹 连翘 橘红 赤苓 天竺黄 黑栀 菖蒲 郁金 羚羊 陈胆星 牛黄清心丸(五 
分) (加)犀黄(三厘) 
又 湿温邪在太阴、阳明,湿胜于热,太阴为多;热胜于湿,阳明为甚。日晡烦躁,阳明旺时也。口虽渴, 
苔仍白腻,乃湿蕴 
化热,余湿犹滞,气火熏蒸,蒙蔽清窍,故斑疹虽透而神识时糊,脉沉小而数疾,皆邪郁不达之象。倘若热甚风动变 
劲,便难措手。 
半夏 赤苓 鲜斛 连翘 川连(姜汁炒) 菖蒲 通草 豆豉 郁金 益元散 竹茹 茅根 黑栀 
渊按∶宜参凉膈散缓缓通下,不致下文化燥内陷耳。盖湿温 
虽不可早下,而热胜挟滞者,不下则热邪挟滞不去。湿邪亦从热化燥化火也。 
又 湿温旬日,脉数较大于昨,热势较盛于前,所谓数则烦 
心,大为病进,并非阴转为阳、自内达外之象。舌苔白浓,上罩 
微灰,面红目赤,阳盛之征;头昏耳聋,阴虚之象;小溲窒塞, 
气化不及也。当生津以彻热,利窍以化湿。救阴不在肾而在生胃 
津,去湿不可燥而在通小便。盖汗生于津,津充汗出而热解;小肠为心之府,小便通利,心火降而神清。 
羚羊角 赤苓 菖蒲 竺黄 泽泻 益元散 知母 鲜斛 通草 竹叶 鲜薄荷根 
另∶用珠子(五分) 血珀(五分),为末,调服。 
渊按∶名言傥论,勿草草读过。 
又 湿热郁蒸,如烟如雾,神识沉迷,脉时躁时静。静则神 
倦若寐,躁则起坐如狂,邪内陷矣。虽便不通,而腹鸣不满,肠 
胃不实,其粪必溏,未可骤攻下之。大凡温邪时症,验舌为先。 
今尖苔白,上罩微霉,邪在营气之交。叶氏云∶邪乍入营,犹可 
透热,仍转气分而解,如犀、羚、元、翘等是也。从此立方,参以芳香宣窍。 
犀角 羚羊角 鲜斛 竺黄 元参 连翘 益元散 赤苓 竹茹 至宝丹(一粒) 
又 前方加鲜地、栝蒌仁、枳实。 
又 舌黑而干,湿已化燥;频转屎气,脘腹按痛,邪聚阳明, 
肠胃已实,当商通腑。但小便自遗,肾气虚也。正虚邪实,津枯 
火炽,惟有泻南补北,勉进黄龙汤法。 
鲜地 人参 生军 元参 元明粉 菖蒲 竺黄 连翘 竹叶 甘蔗汁(代水煎药) 
渊按∶蔗汁生饮最妙。代水煎药,不但腻膈,且失凉润之性矣。 
又 下后舌黑稍退,而脉反洪大,神识仍昏,阳明火旺也。 
清阳明燔灼之火,救少阴涸竭之阴,用景岳玉女煎。 
鲜地 元参 鲜斛 知母 竺黄 麦冬 石膏 竹叶 芦根 蔗汁(一杯,冲) 
又 津回舌润,固属休征;风动头摇,仍为忌款。温邪虽 
退,元气大虚,虚风上扰不息,又防眩晕厥脱。今当扶正熄风,参以生津和胃。 
生洋参 钩钩 天麻 茯神 制半夏 石决明 秫米 陈皮 麦冬 竹茹 甘蔗皮 
渊按∶热滞虽从下而松,肝家阴液早为燥火所伤,故见证如此,迟下之累也。 
胡 素有肝胃病,适挟湿温,七日汗解,八日复热。舌灰唇 
焦,齿板口渴,欲得热饮。右脉洪大数疾,左亦弦数。脘中仍 
痛,经事适来。静思其故,请明析之。夫肝胃乃腹中一脏一府, 
木乘土则气郁而痛。若不挟邪,安得寒热?即有寒热,断无大 
热,以此为辨也。又询大便坚硬而黑,是肠胃有实热,所谓燥屎 
也。考胃气痛门,无燥屎症,惟瘀血痛门有便血,然此症无发狂 
妄喜之状,则断乎非蓄血,此又一辨也。渴喜热饮,疑其为寒似 
矣。不知湿与热合,热处湿中,湿居热外,必饮热汤而湿乃开, 
胸中乃快,与阴寒假热不同,再合脉与唇,其属湿温挟积无疑。 
《伤寒大白》云∶唇焦为食积。此言诸书不载,可云高出前古。 
豆豉 郁金 延胡 山栀 香附 赤苓 连翘 竹茹 蒌皮 
外用葱头十四个,盐一杯,炒热,熨痛处。 
按∶病本湿温挟食,交候战汗而解,少顷复热为一忌。汗出 
而脉躁疾者,又一忌。适值经来,恐热邪陷入血室,从此滋变, 
亦一忌。故用豆豉以解肌,黑栀以清里,一宣一泄,祛表里之客 
邪。延胡索通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兼治上下诸痛。郁金苦泄以 
散肝郁,香附辛散以利诸气,二味合治妇人经脉之逆行,即可杜 
热入血室之大患。栝蒌通府,赤苓利湿。加竹茹、连翘,一 
以开胃气之郁,一以治上焦之烦。外用葱、盐热熨,即古人摩按之法,相赞成功。 
渊按∶此虽有食积,亦不可下,以胸痞脘痛,渴喜热饮,中 
焦湿饮郁遏不开,寒热错杂,阳明之气失于顺降。若遽下之,轻 
则痞膈,重即结胸矣。同一湿温夹滞,其不同有如此者。 
又 服药后大便一次,色黑如栗者数枚,兼带溏粪。脘痛大 
减,舌霉、唇焦俱少退,原为美事。惟脉数大者变为虚小无力, 
心中觉空,是邪减正虚之象,防神糊痉厥等变。今方九日,延过两候乃吉。 
香豉 青蒿 沙参 赤芍 川贝 郁金 黑栀 竹茹 稻叶 金橘饼 
渊按∶大便通而痛减,乃葱盐按摩之功也。葱能通气,咸能 
顺下,阳明之气得通,胃气自然下降;胃气通降,大便无有不通 
者。夫便犹舟也,气犹水也,水流顺畅,舟无停滞之理。若但知 
苦寒攻下,不明中气之逆顺,是塞流以行舟耳! 
秦 温邪十二日,斑疹遍透,神识仍糊,大便屡行,齿垢未 
脱。舌尖红,中心焦,阴津灼也。左脉大,右脉小,元气弱也。 
昨投清泄芳开,是从邪面着笔;今诊脉神委顿,当从元气推求。 
要知温属阳邪,始终务存津液;胃为阳土,到底宜济甘凉。所虑 
液涸动风,易生痉厥之变;胃虚气逆,每致呃忒之虞耳! 
羚羊角 沙参 生草 竺黄 菖蒲 鲜石斛 犀角 元参 洋参 泽泻 茯神 芦根 蔗汁 
另用濂珠粉三分,上血珀末三分,开水调服。 
又 昨用甘寒生津扶正,病势无增无减。然小便得通,亦气 
化津回之兆也。症交十三日,是谓过经,乃邪正胜负关头。从此 
津液渐回,神气渐清,便是邪退之机;从此而津液不回,神糊益 
甚,便是邪进之局。正胜邪则生,邪胜正则重。仍以生津救液,冀其应手。 
羚羊 鲜斛 沙参 洋参 麦冬 泽泻 赤苓 元参 蔗汁 芦根 珠黄散 
又加知母、川贝。 
又 甘寒清润,固足生津,亦能滋湿。向之舌绛干焦者,今 
转白腻,口多白沫,是胃浊上泛也。小便由于气化,湿滞中焦, 
气机不畅,三焦失于输化,故不饥,不思纳,小便不利也。法宜宣畅三焦。 
豆卷 赤苓 猪苓 泽泻 生苡仁 杏仁 通草 竹茹 陈 
皮半夏曲 谷芽 血珀(五分,研末,冲服) 
渊按∶帆随湘转,妙于转环。脾肾阳气素虚,阳邪一化,阴 
湿即来。在脉神委顿时早防之,庶免此日波变。然不料其变之如 
是速耳。古方大豆卷治筋挛湿痹,苏地用麻黄汤浸,借以发汗,与此症总不相宜。 
又 瘀热蓄于下焦,膀胱气痹不化,少腹硬满,小溲不利。 
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恐生喘呃之变。开上、疏中、渗下,俾得三焦宣畅,决渎流通。 
紫菀 杏仁 桔梗 川朴 陈皮 赤苓 猪苓 泽泻 苏梗 血珀 通草 
又 照方加参须(五分),煎汤调下血珀(五分)。外用田螺二枚,葱白 
一握,桃仁三钱,曲少许,麝香五厘,肉桂五分,合打烂,炖温,敷脐下关元穴。 
又 温邪甫退,少腹板硬,膀胱气化无权。昨议疏泄三焦, 
小便仍不畅。今少腹硬满过脐,其大如盘,按之不痛,脉沉小, 
舌白腻,身无热,口不渴,所谓上热方除中寒复起是也。夫膀胱 
与肾相表里,膀胱气化赖肾中阳气蒸腾。肾阳不足,膀胱水气凝 
而为瘕,须防犯胃冲心呃厥等变。急急温肾通阳泄水,犹恐莫及。 
肉桂五苓散,送下金匮肾气丸三钱。 
渊按∶须此方解下焦之围,再佐葱、盐按摩更妙。 
又 通阳泄水,与病相投,虽未大减已奏小效。腹中觉冷,中阳衰弱显然。 
照方加木香、炮姜。 
尤 症交十二日,目赤耳聋,舌白烦渴,脉洪大而汗出。当 
辛凉以彻气分之热邪,甘凉以救肺胃之津液。 
北沙参 麦冬 知母 竺黄 元参 生石膏(薄荷同打) 滑石 竹叶 芦根 
又 目张不语而神慧,与汤则咽,身能转侧。舌苔灰白,脉 
形洪滑。并非邪闭心包,乃肝阳夹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