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97-刘河间伤寒医鉴 >

第3章

497-刘河间伤寒医鉴-第3章

小说: 497-刘河间伤寒医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缘偏见所趋然也。又云∶近时用小柴胡汤,不问阴阳表里,凡伤寒之家,皆令服此药。盖 
不可轻用,虽不若大柴胡汤、小承气汤紧要之药,病不相当,其为害也同,往往服小柴胡汤而成 
阴证者,甚多矣。又云∶阴毒伤寒,心神烦躁,头痛,四肢逆冷,返阳丹主之。此方甚验,喘促 
呕逆者,入口便住。若加小便不通,及阴囊缩入,小腹绞痛欲死,脐下二寸灸,仍与返阳丹、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慎勿与寻常利小便之药。寻常利小便之药者,多是冷滑药,此阴毒瓦斯在 
小腹所致也。守真云∶大凡治病,必先明此寒暑燥湿风火六气,最为要也。故曰其治病之法,以 
寒治热,以热治寒,以清治温,以湿治燥,乃正治之法也,又云∶逆治,所谓药气逆病之气也, 
其病轻微,则当如此治。其病重,当从反治之法,其反治者,亦名从治,所谓从顺于病之气也, 
是故经曰以热治热,以寒治寒。治热非谓病气热甚,更以热性之药治之,本是寒性之药,反热佐 
而服之。所谓病气热甚,药气反寒,病热极甚,而拒其药寒,寒攻不入,寒热相争,则其病转加 
也。故用寒药,反热佐而服之,令药气与病气不相违忤,其药性寒,热服下咽之后,热体既消, 
寒性乃发,由是病气随愈。其余皆仿此。然正治之法,犹君刑臣过,逆其臣性而刑之矣,故热病 
不甚,治之以寒,逆其病气,而病自除矣。反治之法,犹巨谏君非,顺其君性而说之,其始则从 
,其终则逆,可以谏君失其邪而归于正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从者 
逆之,顺者从之。王冰注云∶病微犹救人火,得木而 ,得火而燔,可以水灭之,故逆其性气 
而折之,病之气微,而攻之以寒。病湿犹救龙火,得湿而 ,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折之, 
以湿攻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人火逐之,则焰灼自消,炎 
光扑灭。然逆之谓以寒攻热,以热攻寒,从之谓逆难入,从其性用,不必皆同,是以下又曰逆者 
正治,从其反治。从小从多,观其事也,此之谓呼。 


论小儿疮疹
属性:《活人书》云∶小儿疮疹,与伤寒相类,头痛身热,足冷脉数。疑似之间,只与升麻解肌 
,兼治疮子,已发未发皆可服,但不可下,疮疹发热在表,尤不可转泻。世人不学,乃云初觉以 
药利之,宜其毒也,误矣。又云∶疹痘已出,不可疏转。出得已定,或脓血大甚,却用疏利,亦 
非也。大抵疮疹,首尾不可下。小儿身热,耳尻冷,咳嗽,而用利药,即毒瓦斯入内,杀人!钱氏 
曰∶疮疹始出之时,五脏诃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耳,尻冷耳凉是也。论疮疹,尻耳俱属肾, 
其居北方,主冷也。若疮黑陷,耳尻反热者,为逆是也,若用牛李膏、百祥丸各三服不愈者, 
死。病此疮疹,当乳母慎口,不可令饥,受风冷,必归于肾,变黑难治也。有大热,利小便,有 
小热,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更时月轻重,故春夏为顺,秋冬 
为逆,冬月肾旺,又盛寒,病多归肾。变黑者,无问何时,十难救一。又曰∶疮疹始出,未有他 
证,不可下也,但当用平和之药,频用乳食,不受风冷耳。如疮疹三日不出,出 
不快者,即微发之。微发不出,即加药发之。加药不出,即大发之。出后不多,若反脉平无证 
者,即疮疹稀少,不可更发也。肾旺发薄,土不克水,故脾虚寒战,则难治矣。所以百祥丸者, 
泻膀胱之腑,腑若不实,脏自不盛也。何以不泻肾?曰∶肾主虚,不受泻,故二服不效,反加寒 
而死矣。守真云∶小儿疮疹未出,误以热药汗之致阳气转甚,则重密出不快,多致黑陷而死。恐 
是斑疹,未敢服药,以误小儿诸病多矣。亦不知古人留寒凉之药,通治惊风热积。设是斑疹,使 
热稍退而稀少出快,得痊除愈也,若用凉膈散,为妙耳。《阎孝忠集·小儿论》未达钱氏本意 
,不明造化之理,反妄言黑陷为寒,及云斑疮始终不可服凉泻之药。后人因之,反致热甚黑陷而 
死者。阎公岂不详钱氏本方,治斑疮黑陷者牛李丸、百祥丸,寒药利之,而多获痊可,不救必死, 
为热岂不明哉!夫斑疮黑陷者,无不腹满喘急,而小便赤而不通,岂非热极者也,岂反能为寒耶 
!《素问》云∶诸痛痒疮疡,皆属于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