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87-石室秘录 >

第3章

587-石室秘录-第3章

小说: 587-石室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救之,下喉非不暂快,少顷而热转甚。人以为凉药之少也,再加寒凉之品,服之更甚。急须刺其少商之 
穴,出血少许,喉门必有一线之路开矣。急以附子一钱,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麦冬三 
钱,北五味三钱; 
牛膝三钱,茯苓五钱,煎服,(〔批〕消火神丹。)下喉一声响亮,其火势热症,立时消散。盖 
少阴之火,直如奔马,凡人肾水大耗者,肾中元阳不能下藏。盖无水以养火,而火必上越也,日日冲 
上,而咽喉口小,不能任其出入,乃结成肿痛,状似双蛾,实非双蛾也。方中妙在用附子辛热之药, 
引尤雷之火下藏于窟宅。夫龙雷之火,乃相火也,喜水而不喜火,故药中熟地、山茱之类,纯是补阴 
之味,使火有所归而不再沸。此因其逆势而逆导之也。 
喜水而不喜火。喜水者,喜真阴之水也,而非寒凉之水不喜火者,不喜邪气之火也,而非辛热之火。 
日重夜轻,治之最易。用山豆根三钱,半夏一钱,桔梗三钱,甘草一钱治之。一 
剂立愈,而非逆症可比耳。 
张公曰∶阴虚双蛾之症,余更有治法。用附子一钱,盐水炒成片,用一片含在口中,立时有路, 
可以用汤药矣。后以八味丸一两,白滚水送下,亦立时而愈,可与岐天师方并传。 
天师曰∶更有大吐之症,舌如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不知此乃肾水干槁,火不能藏,水不能 
润,食入即出耳。法当用六味地黄汤,一料煎服,恣其吞饮,则余火下息,而饮食可入。盖胃为肾之关, 
胃中之火,必得肾中之水以润之。肾水耗,不能上润脾胃,则胃火沸腾,涌而上出,以致双目红痛,舌 
如芒刺也。但此症时躁时静,一时而欲饮水,及至水到,又不欲饮,即强饮之,又不十分宽快,此乃上假 
热而下真寒也。理宜六味汤内,加附子、肉桂,煎汤与饮,始合病源。而今止用六味地黄汤者何?盖肾 
虽寒而胃正热。温肾之药,必经过胃经,热性发作,肾不及救,而胃反助其邪火之焰,则病势转添。不 
若竟用六味地黄汤,使其直趋肾 
宫,虽经过胃中,不致相犯,假道灭虢,不平胃而胃自平矣。此亦逆治之法也。(〔批〕孙公曰∶真绝奇 
之论。) 
张公曰∶余立地黄丸,原所治武帝之消渴也,不意可以治此等之症,实有奇功。今又得岐天师畅为 
发明,将方之功效,尽情表出,余之幸也。不独余之幸也,愿世人留意。此方治上假热而下真寒者,无不 
神妙,奏功如响,非惟大吐之症宜之耳。 
华君曰∶是传予之文,而子之文更多可喜也。然予更有数语,双蛾阴症,最难治而最易治也。不知 
其窍而最难,知其法而最易。予常为人治此病。用附子一枚,以盐一合,水煮透,令其口含一片,而火 
势立止。然后以六味汤,大剂饮之,不再发,神方也。 
大吐之症,先以手擦其脚心,使滚热,然后以附子一枚煎汤,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少顷即不吐 
矣,后以六味丸汤,大剂饮之,即安然也。 
气喘之症,莫妙用天师方,大剂饮之必生,无他方法也。 
孙真君曰∶天师论喘症奇辟,然予亦有方。用人参一两。北五味一钱,麦冬二两,牛 
膝三钱,胡桃三个,生姜汁三匙,水煎服。(〔批〕天师曰∶妙绝。)此方之妙,妙在麦冬用至 
二两。盖喘病虽是肾虚,毕竟肺虚不能生肾水也,肾水不能速生,必须补气以生之。然徒用参以补气, 
未免水亏而火愈旺,今反用麦冬以滋肾水之母,则人参亦从之以生肺,而不去助火矣。肺有养而水自 
生,又何患火之不能制哉。 
往往有气喘而脉微涩者,用熟地一二两,当归六七钱。甘草一钱,治之而愈。此名贞 
元饮。妇人最多此症。(李子永识。) 

卷一(礼集)
内治法
属性:x论肺痈 论肝痈 论肠痈x 
天师曰∶内治者,言人有病在脏腑而治之也。人有肺痈。肠痈、肝痈者,必须从内消之也。然 
而治法不同。肺痈方∶用元参三两,麦冬三两,生甘草五钱;金银花十两,先用水 
十碗,煎汤四碗,取二碗浸前药,加水二碗,又煎之,煎一碗服之,二剂即愈。其余汤二碗,再煎 
二煎。(〔批〕救肺败毒至圣丹,妙。) 
肝痈方。用白芍三两,当归三两,炒栀子三钱,生甘草三钱;金银花十两, 
水十碗,煎取四碗∶分二碗泡前药,再加水二碗同煎;渣又加水二碗,同金银花汁两碗,煎一碗服二剂 
愈。(〔批〕救肝败毒至圣丹,妙。) 
肠痈方∶用金银花八两,煎水二碗,当归三两,地榆一两,薏仁五钱,水十五 
碗,煎二碗,分作二服。上午一服。临睡一服,二剂愈。(〔批〕救肠败毒至圣丹,妙。)盖痈生胸腹之 
内,无不生于火与邪,若外用末药调敷,则相隔甚遥,必须内消为得。然痈势甚急甚大,一怀水何能救车 
薪之火。故必大剂煎饮,而火邪自散,而痈疡自消。倘日以敷药调治于皮肤之外,或以小剂而求散于汤饵 
之中,吾见其必死而已矣。 
张公曰∶疮疡之疾,发于火邪之盛,其由来非一日矣。欲消其火邪,岂是寻常细小之药所能去乎。故 
必多用重药以劫治之。然而散邪之药俱耗真阴,多用重用皆能取败。惟金银花败毒而又不伤气,去火而 
又能补阴,故必须此品为君。但此品性纯而正,乃正人君子也。譬如正人君子,必同群攻击于群小之中, 
始不至偾事而召祸。所以必多加至十两或 
一斤,始可取胜于眉睫。然徒籍此一味,又觉势单力薄。或用麦冬以滋肺,或用芍药、当归以润肝,或 
用地榆以凉大肠、或用甘草以泻火、或用栀子以清热,或加薏仁以去湿;相助成功,各有妙理,非泛然 
而用之者也。 
华君曰∶是传余文,然余更有说。肺痈初起,可用此方;倘已成形,必须外治。用刀刺其肺出脓血, 
而后以神膏敷其口则愈,否则有性命之忧也。想天师后必传方,兹不赘耳。后无传,予当传子。肝痈不 
可用刺法,须用内消内散。 
肠痈之症,此方最妙,但亦治初起之病也。久则内必出毒,更当另用奇方,以助其溃脓。方用生 
甘草三钱,金银花二两,地榆一两,当归二两,牛膝一两,乳香三钱,没 
药三钱。水先煎甘草五味,取一碗,调乳香、没药末三钱饮之;渣水再煎一碗,又调乳香、 
没药末三钱饮之。大约早服头煎晚服二煎,二剂必全好矣。(〔批〕清肠消毒丹)。此天师传予而未传子 
也,意者留以待予耶,不然,何各以尽言,独此方尚未传完耶。 
岐天师曰∶是留之以待华君传子也。 

卷一(礼集)
外治法
属性:x论阳症痈疽 论阴症痈疽x 
天师曰∶人有背生痈疽,或生于胸腹之间,或生于头面之上,或生于手足之际,皆是五日之内,犹 
当内散∶五日之外,必须动刀。内散方∶金银花四两,蒲公英二两,生甘草二两,当归二 
两,天花粉五钱,水煎服。一剂即消,二剂全 
愈,不必三剂。金银花专能内消疮毒,然非多用则力轻难以成功;生甘草一味已足够毒,况又用之于金 
银花内,盖足以散邪而卫正∶蒲公英阳明经药也,且能散结逐邪;天花粉消痰圣药;当归活血,是其专 
功。血不活所以生痈,今血活而痈自愈。此方之所以奇而肆也。(〔批〕消毒神圣丹。)倘若不曾服过 
败毒之散。以致成脓奔溃,外口必小,而内宅自大。譬如贼居深山,关隘必窄,而其中巢穴,自必修广。 
若不直捣其坚。则延蔓无已,势必民化为盗。故须用金刃,去其口边之腐肉,使内毒之气不藏。刀用三 
寸长,阔止三分,两边俱利,其锋浓半分,少尖一边。手执定,眼看定,心注定,一刀横画,一刀直画。 
人必少厥,不必惊惶,少顷自定。后以末药敷于膏药之上贴之,大约一个膏药,敷末药二钱,粘贴 
即止痛,败脓尽出。一连三日,即消尽矣。内用煎方∶当归一两,黄 五钱,人参一钱,荆 
芥一钱。金银花二两,生甘草三钱,水煎服,二剂可已,不须多服。(〔批〕败毒圣神丹。)此 
治阳症疮疡之法也。阳症疮痈,必然突起寸余,其色红肿发光,疼痛呼号者是。若阴症痈疽,内消之法, 
与阳症同治,至于破溃之治法,绝不相同。大约阴症痈疽,其色必黑暗,痛亦不甚,但觉沉沉身重,其疮口 
必不突起,或现无数小疮口,以欺世人。急用附子三钱,人参三两,生黄 三两,当归一 
两,金银花三两,白芥子二钱治之。麦冬可加三钱,元参不可用也。(〔批〕散寒救阴至圣丹) 
总阴症宜用温热散之,不可用寒凉解之也。外用膏药,加生肌末药五钱贴之,一日两换始可。盖阴症痈 
疽,多生于富贵膏粱之客,功名失志之人。心肾不交,阴阳俱耗,又加忧愁抑郁,拂怒呼号,其气不散, 
乃结成大 
毒。无论在背在头,在腹在胁,在手在足,俱是危症。若服吾药,又用吾膏药,无不生全。盖阳症可以 
凉解,而阴症必须温散也。膏药方开后∶金银花一斤,生地八两,当归三两,川芎二两, 
牛膝一两,丹皮一两,麦冬三两,生甘草一两,荆芥一两,防风五钱,黄 三 
两,茜草根五钱,人参五钱,元参五两,用麻油五斤,煎数沸,将药渣滤出,再熬, 
将成珠;入后药∶广木香一两,黄丹二斤,炒飞过去砂,没药一两,乳香一两,血竭 
一两,象皮为末五钱,麝香一钱,各为细末,入油中,少煎好,藏瓷罐内用之。每一个用一两, 
大约发背疮必须用一两,其余疮口,量大小用之。(〔批〕阴阳至圣丹。雷公曰∶何论之妙而方之奇也。) 
末药方∶人参一两,冰片一钱,乳香去油三钱,透明血竭五钱,三七末一两, 
儿茶一两,水飞过去砂,川倍子一两,藤黄三钱,贝母二钱,轻粉一钱,各为绝细 
末,以无声为度。此膏药与末药,神奇无比。发背外,其余疮口,不消二个,阴症不消三个。秘之。(〔批〕 
阴阳至圣丹。孙公曰∶真奇方也。) 
张公曰∶疮疡吾方已传之矣,可附于末。 
痈疽最难治,外尚未现真形,内已先溃大穴。古人云∶外大如豆,内大如拳,外大如拳,内大如盘, 
信不爽也。 
凡人一见背有疮口外现者,不可小视之,急用蒜切片一分浓,贴在疮口上,用艾火烧之。痛者烧 
之不痛,不痛者烧之知痛而止,切不可不痛即止,而痛者亦止也。此法最妙,世人不识,而我特表而出 
之,以治发背之初起者。盖一经灸之,则毒随火化,以火攻火,又何疑焉,愿世医留意。 
华君曰∶传子法尤奇,传予之方不然也。痈疽方∶用金银花三两,生甘草三钱,蒲公英三 
钱,当归一两,天花粉五 
钱,水煎服。予之方少异天师传子之方。然天师见今日气体,更薄于三国之时,所以药味改轻为 
重,止天花粉一味,分两相同,想因痰不可大攻故也。然予方亦奇甚,不可轻视。或见疮势少轻,酌用 
吾方治之何如,亦无不附应他,膏药与末药方相同。 
岐天师曰∶华君言是。(〔批〕天师曰∶妙。) 
雷公曰∶我亦有方。治痈疽方∶用生甘草五钱,金银花三两,当归一两,元参五 
钱,天花粉三钱,白矾一钱,附子一片,水煎服,初起者,一剂即消;肿起者,二剂即 
消,神方也。(〔批〕更妙之甚。) 
孙真君曰∶我亦有奇方传子。凡痈初起,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