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10-滇南本草 >

第14章

010-滇南本草-第14章

小说: 010-滇南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本卷一下 

第二卷
浮萍草
内容:r浮萍草pb127。bmpr,味苦,性寒。发汗解毒,治疥癞疮癣,祛皮肤瘙痒之风。 
──务本卷下 
伏平草,或即浮萍。味苦,性寒。利膀胱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胎热, 
妇人湿热带下,用之效。 
水萍,气味辛,性寒。无毒。主治暴热身痒,下水气,解表之药。医水肿最效,水毒能 
解。 
──模板卷八 

第二卷
山韭菜
内容:r山韭菜pb128。bmpr,一名长生草、一名不死草、一名野韭菜、一名野麦冬、一名 
书带草。生山中,形似家韭,其叶稍大。味甘。作菜食,能养血健脾,强筋骨,增气力。连 
根捣汁,治跌打损伤,敷患处,可散瘀血而止疼痛。根,同赤石脂捣烂,晒干为末,擦刀斧 
伤,生肌长肉,神效。此刀伤之圣药也。(四时常青,不畏霜雪,不开花,不落叶,作盆景 
佳。) 
──务本卷一下 

第二卷
葱白
内容:r葱白pb129。bmpr,味辛,性温。入手太阴经,入足阳明经,引诸药游于四经,专 
主发散,以通上下阴阳之气。伤寒头疼用之良效,伤寒头疼用葱、姜拌酱生吃效。少阴下利, 
清谷气,表热里寒,古人白通汤主之,亦有葱白之名。忌同蜜吃,吃之令腹疼、呕吐,多吃 
昏神,致伤性命,切忌相犯。 
葱,气味辛。叶,性温。根须,平。无毒。主治利五脏,达表和里,通关节,利二便, 
散风湿麻痹,香港脚,安胎最良。亦能治跌打损伤。 

第二卷
韭菜、韭菜子
内容:r韭菜pb130。bmpr,味辛、咸,性温。温中下气,补虚益阳,补肾兴阳,泄精,除 
噎散结。主治吐血、衄血、尿血,生捣汁服,除胃脘瘀血,熟吃滑润肠胃中积,或食金、银、 
铜、铁、锡器于腹内,吃之立下。 
韭菜(不拘多少)勿切,滚水炸熟,芝麻油拌服。 
一小儿误吞铜钱入腹,此方立效。 
韭菜子(焙黄去白皮),味辛、咸,性温。补肾肝、暖腰膝、兴阳道、治阳痿。种玉方 
中不可 
按韭菜多食动痰、动邪火、兴阳泄精。妇人多吃生白带。同牛肉食,令人生嘈杂病,昏 
神、 
──务本卷三 
韭菜,气味辛、微酸,性温。无毒。主治解肉脯毒,归心、和脏腑,下气、散血、利水、 
除胸腹冷痛,多食昏神损目,酒后勿食。春食宜人,夏食臭,冬食动宿疾,近根白者,温中 
下气,益阳止泄。 
──模板卷八 

第二卷
大蒜、青蒜
内容:r大蒜pb131。bmpr,味辛,性温。有小毒。祛寒痰。久吃生痰动火,兴阳道,泄精。 
少用健脾,胃,消谷食,化肉食,解水毒。 
疼,咳嗽忌食。有背寒,面寒者忌食。久食令人昏神,昏眼目,动肝气,多食伤脾。 
青蒜,味辛,性温。醒脾气,消肉积,消谷食,动痰,动气膨胀。解百毒,敷疮神效。 
按∶青蒜多吃,令人胃中痰动,心胃嘈杂,伤肝昏眼目,咳嗽忌食。 
──务本卷三 
青蒜,气味辛,温。有小毒。主治解蛊毒,辟疫恶、瘴气、蛇毒。亦疗转筋、腹痛,虚 
人服者反生痰,多食昏神。 

第二卷
射干
内容:r射干pb132。bmpr,又名乌扇。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治咽喉肿痛,咽闭喉 
风,乳蛾、 腮红肿,牙根肿烂。疗咽喉热毒,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射干(二钱)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连翘(一钱) 牛蒡(一钱) 栀子(一 
钱炒) 黄芩(一钱) 元参(一钱) 山豆根(一钱) 防风(五分) 薄荷(五分) 水 
煎服。 
若肺热,加石膏;胃热、大便结,加大黄 芒硝;血热,加生地 赤芍 防风各(一钱) 
煨服。 
又附吹喉散,治乳蛾、 腮、咽喉疼痛,喉风痰塞等症,立效。 
射干(五钱) 山豆根(三钱) 硼砂(五钱) 枯白矾(二钱) 冰片(五分) 雄 
黄(一钱) 以上六味,共为细末吹喉。一日即消散。 
──务本卷三 

第二卷
白药子
内容:r白药子pb133。bmpr,味微苦,性平。入脾、肺、肾三经。主治补中益气,敛肺气, 
兴阳道,治阳痿,止虚劳咳嗽,伤风日久咳嗽,良效。并治妇人白带。 
白药子(三钱) 艾叶(二钱) 香附(一钱) 伏龙肝(二钱) 棉花子(三钱) 芡 
实(一钱 醋炒) 白果(五个) 煎服。 
──务本卷三 

第二卷
黄药子
内容:r黄药子pb134。bmpr,味苦,性大寒。不可入药,医马之良药也。 
──务本卷三 

第二卷
棕树根、棕子
内容:r棕树根pb135。bmpr,味苦、涩,性寒。治妇人血崩不止,男子五淋便浊,又治大 
肠下血。 
(单方) 治膏淋七八日后,棕树根单剂,不拘多少,煎点水酒服,立效。 
──丛本卷中 
棕子,味苦、涩平,性温。主治妇人白带,筋骨疼痛,半身不遂,五淋白浊,服之最良。 
──模板卷十一 

第二卷
仙茅
内容:r仙茅pb136。bmpr,味辛、微咸,性温。入肾肝二经。治老人失溺,补肾,兴阳道, 
暖腰膝;又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附方) 治妇人红崩下血,以成漏症。 
仙茅(三钱为末) 全秦归 蛇果草 各等份,以后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 
(补注) 崩症日久,任督二脉亏损,脾气虚而中气下陷,肾气虚而不能纳血,犹已损 
之瓶,盛水必浸,故有漏症之说。此方秦归养阴血,仙茅补任督而强阳道,则肾气足而无漏 
症矣,更取蛇果草之就下以涩血。 
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务本卷二 

第二卷
独叶一枝花
内容:r独叶一枝花pb137。bmpr,此草生山中有水处。独叶似荷,小而绿,独梗无杈,梗 
上有花,根有二子,服者延年轻身。味甘、辛。无毒。主治一切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腰疼 
腿痛,其效如神。取根二子,用麦面包好,入火内烧一时为末,救瘟疫。取花为末,擦各种 
毒疮即愈,生肌长肉。此草同地草果捣烂晒干为末,和丸,每服一钱以扁柏叶一钱 同服之, 
乌须黑发。单服地草果,治胃气疼。 

第二卷
秧草根
内容:r秧草根pb138。bmpr,味甘、涩,性微寒。入肝脾二经,凉血止血。治大肠下血, 
妇人红崩白带,散经连绵。利小便,治五淋白浊,消血肿。 
秧草根(二钱) 管仲(一钱) 水煨,点水酒服。 
──务本卷二 

第二卷
荸荠
内容:r荸荠pb139。bmpr,味甘。治腹中热痰,大肠下血。又能化铜。 
──务本卷一下 

第二卷
韭叶芸香草
内容:r韭叶芸香草pb140。bmpr,味辛、微苦,性微寒。治山岚瘴气,不服水土,有感冒, 
风寒暑湿,或冒四时不正之气,头疼发热,乍寒乍热,体困酸软,寒热往来,似疟非疟, 
或发瘴疟,胸膈膨胀,饮食无味,肚腹疼痛,呕吐、水泻等症。逢水毒可解。此草上有白毛 
者真,若无者非是,须辨之。 
土。 
韭叶芸香草(一钱) 木瓜(五分) 苍术(一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甘 
草(五分) 生姜(一片) 水煎服,忌油荤。 
解而愈。 
(补注) 昔武侯入滇,得此草以治烟瘴。此草生永昌、普洱、顺宁,茶山地方。形如 
兰花,但叶有细白毛,且如韭叶,但韭叶则软,芸香草硬。 

第二卷
铁线草
内容:r铁线草pb141。bmpr,生田边旷野间,软枝串地延蔓而生,秆细而赤,恰似铁线, 
故名铁线草。味甘、微苦、涩,性平。入肝,筋骨疼,行经络,半身不遂,手足痉挛,痰火 
痿软,筋骨酸疼,泡酒用之良效。捣烂敷疮可愈。 
铁线草 小白淑气花晒干 秦归 牛膝 桂枝 共入罐内泡酒,文武火煮一炷香,埋土 
内一夜去火,次日取出,临卧服三杯。 
(又方) 铁线草 用口嚼敷久远 疮,生肌。又刀伤、跌打损伤,止血收口。能接骨, 
良效。 
(补注) 铁线草要穿过路去,或石头缝内直长顺石,直遍过石头去更好。 
──务本卷三 

第二卷
稗米
内容:r稗米pb142。bmpr,味辛、甘、苦,性微寒。无毒。宜脾益气,亦堪作饭,能杀虫。 
煮汁沃地,蝼蚁皆死,忌之。 

第二卷
大麦芽
内容:r大麦芽pb143。bmpr,味平、甜,性温。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 
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大麦芽不拘多少煎汤服。 
──务本卷二 

第二卷
茅根
内容:r茅根pb144。bmpr,味甘,性寒。入胃、小肠二经。祛瘀血,通血闭,止吐血,衄 
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第二卷
粳粟米、稻草
内容:r粳粟米pb145。bmpr,味甘,平。无毒。分赤白二色,硬者粳也,北人呼为大米, 
亦呼为稻米。治一切诸虚百损,补中益气,强筋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疮,神效。 
米(音仙),即粘米,似粳而粒小,滇中有赤白二种,味甘,性温。无毒。主治温中 
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泻。普济方云∶旧禾主治反胃(烧灰淋汁和粥,温服甚效),盖胃 
中有虫能杀之,久服可以益寿,今闽中多服此米。 
稻草,味甘、平,性温。无毒。主治宽中,宽肠胃,下气,温中止泻,消牛、马 
肉积,宿食。消小儿乳食结滞,肚腹疼痛。草节,走周身经络,治筋骨痰火疼痛。 
(附方) 一人食牛马肉伤食,胸口嘈杂,呕吐恶心,胸口胀满微痛,不思饮食,面皮 
黄瘦, 
稻草(五钱) 沙糖(一钱) 水煎,服三次效。 
(又方) 治小儿饮食伤脾,久泻不止,诸药不效,得此方效。或桃、李、梨果伤脾作 
泻亦治∶ 
糯谷草(三钱) 砂仁(五分),煎服。久泻,加真淮药(二钱) 
(又方) 治腿足筋骨疼痛,痰火发作,得此方痊愈。 
稻草节(三钱 剪三分长)或服一百节或服五十节水煎服,奇效痛止。痰火湿香港脚,加 
薏苡仁(三钱)。 
──务本卷二 

第二卷
稷米
内容:r稷米pb146。bmpr,味甘,性寒。无毒。脾之谷,压石毒,丹毒可解,和胃益脾, 
凉血解暑。多食令人发冷气,同瓠子食尤甚,饮黍汁即瘥。 

第二卷
野粟
内容:r野粟pb147。bmpr,似田中之粟不异,高尺余。主治补中益气,五劳虚烧神效。妇 
人干血劳,服之亦效。 

第二卷
粟米
内容:r粟米pb148。bmpr,味咸,微寒。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反胃服之如神。 
治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变痢疾或水泻不止,服之即效。用草连根,治转食冷吐。 
青粱米,味甘,性微寒。无毒。主治补中益气,治胃痹热中、消渴,止泻痢、滑精,久 
食可辟谷长年。 
黄粱米,气味甘,性微寒。无毒。和中、止霍乱泻痢、除热烦、利小便、祛风、解表, 
久服延年。 

第二卷
秫米
内容:r秫米(音术)pb149。bmpr,味甘,性寒。无毒。肺之谷,利大肠。治漆疮。患疟, 
日夜寒热不得眠者宜用。久食动风,小儿勿多食。 
芦粟,气味甘、涩,性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