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爱的艺术作者_弗洛姆 >

第5章

爱的艺术作者_弗洛姆-第5章

小说: 爱的艺术作者_弗洛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集中表现。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上面我提到的爱情是指克服人的孤寂和实现人与人的结合。除了这个普遍的、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要求外,还有一个更具有生物性的要求:那就是阴性和阳性的结合。这一两极结合的思想在下面的神话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男子和女子本是一体,但这一体被分为两部分。从那以后男性那部分就开始寻找丢掉了的女性那部分,为了重新和她结合成一体。(在圣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即夏娃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所造。很明显这个故事表明了按照父系社会的思想体系,女子从属于男子。)这一神话的意义是一目了然的。性别上的差别迫使人们寻找一种特殊方式的结合,即同异性的结合。阴性和阳性这两极也表现在每个男子和每个女子身上。从生理上来看,男子和女子都有异性的荷尔蒙,与此相适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也都是双性的。他们都具有接受和渗透,物质和精神的原则。男子和女子只有在阴阳两极结合中才能找到内心的统一。阴阳两极是每种创造性劳动的基础。  
     阴阳两极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力的基础。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是生儿育女的基础这一生物现象上。从纯心理角度来看亦是如此:在男子和女子的爱情中,双方都获得新生。(同性恋爱的变异是达不到两极结合所造成的,因此同性恋爱者永远不会脱离孤独的折磨。同性恋者同不能施爱的异性恋者,都实现不了两极的结合。)  
    阴阳两极的原则在自然界不仅存在于动植物之中,也存在于两个基本作用的对立之中,即接受的作用和渗透的作用。这就是大地和雨,河流和海,黑夜与白昼,黑暗和光明,物质和精神。伟大的伊斯兰教的诗人和神秘主义者鲁米*(*鲁米,波斯神秘主义诗人和伊斯兰教苏非派毛拉维教团的创始人。…译者注)非常优美地表达了这一点:  
    事实上寻求爱的人不会不被所爱之人所寻求。  
    如果爱情的明灯照亮了这颗心,它也必然会照亮那颗心。  
    如果对神的爱在你心中滋长,那神也会加爱于你。  
     一只手拍不响。神的圣明是命令,是他的决定让我们相爱。  
    天意使世界的每一部分同另一部分成双作对。  
    在圣人的眼里天空是男子,大地是女子:大地接受天空掉落之物。  
    大地如果缺少温暖,天空给予之;大地如果失去滋润,天空给予之。  
   天空的行踪犹如丈夫的足迹,丈夫为了妻子在寻找食物。  
    而大地则操持家务;她帮助生命的诞生,抚养她所生之物。  
    把大地和天空看作是赋有智慧的生命吧,因为它们的行为同智慧的生命完
全一 样。
    如果它们不能从对方得到欢乐,它们怎么能紧紧相偎如一对恋人呢?    
    如果没有大地,花草树木又怎能生长?  
    天空的水和温暖又能带来什么?  
    神在男子和女子身上播种传宗接代保存世界的愿望,神也在生命的每一部分播种要求同另一部分结合的愿望。  
    白昼和黑夜表面看来是敌人,但它们却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因为相爱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事业。  
    没有黑夜,人的生命就一无所得,以至于白天也无物可给。

⑧   阴阳两极的问题引起了对爱和性的进一步讨论。我前面已经提到过弗洛伊德的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认为爱情只是性本能的表现或升华,而没有认识到性要求是人渴望爱情和与人结合的一种表现。但是弗洛伊德的错误还不仅限于这一点。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生理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性本能是体内化学反应引起的一种压力的结果,这种压力会引起不适,所以要得到释放。性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种折磨人的压力。按照这一说法性要求就象是一种使人引起痒感的刺激,而性满足就是要消除这种刺激。按照这种性理论,最理想的性满足就可能会是手淫,是性的自我满足。但弗洛伊德没有看到性的心理…生物性一面,没有看到阴阳两极以及要求通过结合消除这两极对立的要求。弗洛伊德之所以会犯这一奇怪的错误是同他的极端父权思想有关,这一思想促使他得出性本身是阳性的结论,以至于使他认识不到性的阴性成分。他的这一观点在他的《性学十三论》中得到阐明。他认为性欲一般来说具有“阳性的性质”,不管是男子的性欲,还是女子的性欲。他的这一观点还以更简单的形式出现在他如下的理论中。他认为一个男孩体验到的女人是一个被阉割生殖器的男人,而女人只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企图寻找她丢失的男性器官的代用品。但是女人不是一个被阉割生殖器的男人,女性的性欲不是阳性的性质,而是阴性的性质。



 
    两性之间的性吸引力仅仅只有一部分是以消除生理上的压力为动力的,但主要的动力是两性都有同另一个性别相结合的要求。事实上性爱的吸引力决不仅仅表现在两性的吸引力上。性欲的性质以及性作用都是既具有阳性也具有阴性。阳性的特点是渗透、指导、积极、守纪律和善于冒险,而阴性则具有接受、保护、求实、忍耐和母性的特点。(不应该忘记这两种性质的标志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只是侧重点不一,有的阳性特点多,有的阴性特点多。)如果一个男子的男性从感情角度来看始终保持一个孩子的水平,他就会想方设法通过在性生活方面过分强调他的男性而平衡这一缺陷。唐璜就是一个例子。他总要在性方面证明他男子的力量,这恰恰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男性产生怀疑。如果这种男性的衰竭变成极端,那施虐癖…施用武力…就会以一种变态方式取代男性。如果女性减弱或者变态,就会出现受虐癖。
      人们指责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他们这么做常常是为了否认弗洛伊德学说在传统观念圈子里引起反对和批评的那部分理论。弗洛伊德非常了解其中的奥妙,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反对每一种企图改造他的性理论的作法。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当时确实具有强烈的挑衅性和革命性。但是在1910年是革命的东西,五十年以后就不一定是革命的。性风俗在这五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在中产阶层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惊骇。所以如果正统的精神分析学家直至今日还因其维护弗洛伊德的理论而把自己视为是勇敢和激进的话,那这就是一种虚构的激进主义了。实际上他们的这种激进主义正是他们迎合潮流的表现,他们根本不试图去提出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会引起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我对弗洛伊德的批评并不是因为他过分强调性的作用,而是因为他没能深刻地理解性的作用。他从他的哲学观点出发,把性解释为是生理性的,所以很有必要把弗洛伊德的发现从生理的范畴转换到生存的范畴中去,并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
⑨    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 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 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 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 、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 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 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 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 房不再是唯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 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 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 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 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 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 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 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 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 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 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⑩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 爱。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 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象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全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