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1-明医指掌 >

第6章

561-明医指掌-第6章

小说: 561-明医指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证,内无便溺阻隔,故治之在经,无表里证,不可汗下,宜静胜其燥,是养血也,大秦艽汤。其有痿痹、瘫 
痪偏枯、痛痒、顽麻、中痰、中气,似风而非风也,故另立类中风条以别之。 
【脉】中风浮吉,滑兼痰气。其或沉滑,勿以风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虚,扶元治痰,风未可疏。浮迟者 
吉,急疾者殂。 
x中腑x 
中腑者,废肢节,审其六经形证,用加减续命汤。国中先须理气,乌药顺气散、对星香散。若兼中脏,大 
便秘,三 
化汤。失音舌强,大秦艽汤。痰涎盛者,稀涎散、竹沥汤、荆沥汤。 
加减续命汤 
麻黄(去节) 人参(去芦) 黄芩(去腐) 川芎 芍药(酒炒)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麸炒) 
防己(去皮) 桂枝(净炒) 防风(去芦,各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五分) 
上 咀,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通口服。 
达按∶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风,未详其证。盖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 
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头痛、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 
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局方用之以养血。如此言之,则中风而 
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末疾,故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己。阴淫寒疾,故佐以附子。 
阳淫热疾,故佐以黄芩。盖疾不单来,杂揉而致,故其用药亦兼赅也。如治中风不审六经形证加减,虽治,与 
不治无异也。宜以此汤随证加减,治之如下。 
如中风无汗恶寒,麻黄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麻黄、杏仁、防风各加一倍。 
宜针至阴出血,(穴在足小指外侧爪甲角,针二分。)昆仑举跷。(穴在足外踝后跟骨,针透太溪。) 
如中风有汗恶风,桂枝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桂枝、芍药、杏仁各加一倍。 
宜针风府。(穴在项后入发一寸,针入三分,禁灸。) 
以上二证,皆太阳经中风也。 
如中风有汗,身热不恶寒,白虎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石膏、知母各二钱,甘草再加一倍。 
如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葛根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葛根,桂枝、黄芩再加一倍。 
宜针陷谷。(穴在足大指次指本节后陷中,针入五分。)去阳明之贼,兼刺厉兑,(穴在足。)泻阳明之实。 
以上二证,皆阳明经中风也。 
如中风无汗身凉,附子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附子加一倍,干姜加二倍,甘草加二倍。 
宜针隐白。(穴在足大指内爪甲角。去太阴之贼。) 
此太阴经中风也。 
如中风有汗无热,桂附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桂枝、附子、甘草各加一倍。 
宜针太溪。(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针透昆仑。) 
此少阴经中风也。 
如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羌活连翘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羌活、连翘也。 
少阳之经绝骨,(穴在外踝上三寸,灸五壮。)灸以引其热;厥阴之井大敦,(穴在足大指甲聚毛间。) 
刺以通其经。 
乌药顺气散 
乌药 陈皮(各二钱) 麻黄(去节) 川芎 枳壳(去穣,麸炒) 白芷 桔梗(各钱) 僵蚕(炒去丝) 
干姜(炮,五分) 甘草(炙,二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 
达按∶本方以“顺气”名者,盖遍身麻痹,表气不顺也,故治以麻黄、川芎。语言謇涩,里气不顺也,故 
治以乌药、陈皮、枳壳。口眼歪斜,面部之气不顺也,故治以白芷、僵蚕。喉中气急,甘草可缓。肺气上逆, 
桔梗可下。痰之为 
物,寒则凝滞,热则流通,佐以干姜,行其滞也。此治标之剂也,然必邪实初病之人方可用。 
中风一身俱麻,加人参、白术、当归、川芎、麦门冬。久患左瘫右痪,去麻黄,加天麻、防风、羌活、半 
夏、南星、木香、当归。口眼 斜加生姜。虚汗去麻黄,加黄 。中风面目、十指俱麻,乃气虚也,补中益气 
汤加木香、香附、羌活、防风、乌药。 
对星香散 
治中风体肥痰盛,口不渴者,此方主之。 
牛胆 南星(八钱) 木香(一钱) 
上 咀,每服四钱,生姜十片,水一大盏,煎七分,温服。 
达按∶本方用南星,燥痰之品也。曰体肥,曰痰甚,曰不渴,则宜燥也可知矣,故以南星主之。而必入牛 
胆者,制其燥也。佐以木香,利痰气也。 
x中脏x 
中脏无别病,大便秘者,用三化汤。老弱之人,以滋润汤代之。若口开眼合,撒手遗尿,汗出如油,摇头 
直视,面赤如妆,声如鼾睡,脉急大实者,皆不可治。不省人事,用通顶散,或半夏末吹鼻中取嚏,如无嚏者 
死。痰涎盛,用稀涎散,或虾汁吐之。痰多有热,荆沥汤。 
三化汤 
治中脏者,以此通其滞,调以十全、四物。 
大黄 枳实 浓朴 羌活 
上 咀,等分,每服一两,水煎服。 
滋润汤 
治风中在脏,大便秘结。 
当归 生地黄 枳壳(去穣) 浓朴(去皮) 槟榔 大黄 火麻仁 杏仁(去皮,各一钱) 羌活 
(七分) 红花(一钱三分) 
上锉,水煎,空腹温服。 
通顶散 
治病患国中风,昏愦不省人事,口噤不能开者,急用之。 
藜芦 甘草(生) 川芎 细辛 人参(各一钱) 石膏(五分) 
上为末,吹鼻中一字,就提起头顶心发,立苏。有嚏者可治,无嚏者不可治。 
稀涎散 
治中风忽然如醉,形体昏闷,四肢不收,涎潮搐搦,用以吐出痰涎便醒。 
明矾(一两,半生半枯) 皂角(四条,去黑皮,炙) 
每服三钱,温水调灌,风痰自出。 
达按∶本方治中风暴仆,痰涎壅塞者,盖浊邪在上,风盛气壅而然也。经曰∶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 
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故不与疏风、补虚,而先吐其涎。白矾之味咸苦,咸能软坚,苦能去湿。皂角之味辛咸, 
辛能利窍,咸能去污。名之曰“稀涎”,固夺门之兵也。师曰∶凡吐中风之痰,使咽喉疏通,能进汤液便止。 
若攻尽其痰,则无液以养筋,反令人挛急、偏枯,此大戒也。 
荆沥汤(方见类中风内。) 
中经脉 
无表里证,口眼 斜,半身不遂,宜静胜其燥,是养血也,大秦艽汤。汗、吐、下后,初证既定,宜静 
药养之,牛黄清心丸。痰涎盛,竹沥汤。口眼 斜,瓜蒂散或虾汁吐之。血虚,四物汤吞活络丹。 
大秦艽汤 
治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此方主之。 
秦艽(去芦) 石膏(各三两,生用) 甘草 川芎 当归(酒炒) 羌活(去芦) 独活 防风 黄芩 
(酒炒) 白芍药(酒炒) 吴白芷 白术 生地黄(酒洗) 熟地黄 白茯苓(去皮,各二两) 细辛(五钱) 
每服一两,水煎。 
阴雨湿胜时加生姜七片。春、夏加知母七分,心下痞加枳实一钱,煎服。 
按∶中风,虚邪也。许学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驱风养血之剂。以秦艽为君者,攻一身之风也。 
以石膏为臣者,去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 
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阴经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经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以黄芩。 
风热干乎血,凉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用归、芍、熟地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 
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牛黄清心丸(方见痫证。) 
竹沥汤(方见类中风条下。) 
瓜蒂散(方见痰证。) 
四物汤(方见血证。) 
活络丹 
治中风口眼 斜,半身不遂及诸风痹手足拳挛,筋脉不舒,皆风邪湿毒流滞经络,浑身走注疼痛,脚心 
钓痛,腿、臂间忽一、两点痛,并宜服之。 
南星(炮) 川乌(炮) 草乌(炮) 地龙(各六两) 乳香 没药(另研,各三两三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荆芥汤亦可。 
增补省风汤 
治中风口眼 僻,痰涎壅盛者主之。 
半夏(一钱,姜制) 防风(一钱) 全蝎(二钱,去翅、足) 胆星 甘草(炙) 生白附 生川乌 木香 
(各五分,不见火) 
以“省风”名者,省减其风之谓也。盖风壅其痰,干于面部,则口眼 僻。塞于胸中,则痰涎壅盛。是方 
也,防风、白附、全蝎、川乌可以活经络之风痰而正口眼。胆星、半夏、甘草、木香可以疗胸次之风痰而开壅 
塞者焉。 
总按(补)∶《医学指迷》云∶夫木必先枯也,而后风摧之;人必先虚也,而后风入之。气虚之人,腠理 
不密,故外风易袭;血虚之人,肝木不平,故内风易作。盖虚之所在,邪必凑之,腑虚则中腑,脏虚则中脏, 
血脉虚则中血脉。中脏多滞九窍,故口噤不开,目瞑无视,失音不语,大小便不通。中腑多着四肢,故半身不 
遂,手足不随,痰涎壅盛,喘声如雷,然目犹能视,口犹能言,大小便不闭,以此为别耳。若口眼 斜,沉沉 
欲睡者,中血脉也,此为最轻。中腑者易治,中脏者难治。中腑者宜汗,从乎阳也;中脏者宜下,从乎阴也。 
中腑后幸而得愈,若不戒酒色,不避风寒,必复中。中必在脏,虽神仙亦莫能治,盖由浅以及深也。 

卷二
类中风二
属性:【歌】卒倒原从气分虚,湿痰能中右边肢。左边死血并无血,不语涎多吐最宜。口噤筋挛风热甚,四肢不 
举属于脾。更兼痿 与麻痹,休作风邪真中医。 
【论】河间云∶风病多因热盛。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 
本也。有风者,亦非外中之风,良由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虚不能制,则阴虚阳实,热气怫郁,心神昏冒, 
故卒倒无知。亦由喜、怒、悲、忧、恐五者过极而卒中,皆为热。微则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发过如故。 
甚则热气太盛,郁滞不通,阴气暴绝,阳气后竭而死。故痰涎者,偏枯者,口噤者,筋急者,筋反纵者,皆为 
燥热之证,故主乎火也。西北气寒,为风所中诚有之。东南气温多湿,有病风者,非风也,皆由湿生痰,痰生 
热,热生风,经所谓∶亢则害,承乃制也。古方以风、痿混同论治,故多以治风药通治痿疾。殊不知痿因肺热 
叶焦,传入五脏,散为诸痿,如四肢不举,舌本强,足痿不收,痰涎有声,悉属于土,为湿热,以风治之非也, 
故主乎湿。东垣云∶言中风者,皆由元气不足,则邪凑之,益气则风自除。故卒倒僵仆皆由气虚,故主乎气。 
许学士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脉伏身寒, 
此名中气。若中风,则身温为异耳。然诸家之说,皆非外中之风,故曰类中风。 
x气虚x 附血虚。 
僵仆卒倒,气虚也,六君子汤加黄 、竹沥、姜汁,或浓煎人参汤,加竹沥、姜汁。 
血虚,八珍汤,地黄须用姜汁炒则不泥膈。 
六君子汤 
八珍汤(二方并见气虚证。) 
四君子加竹沥姜汁方 
人参(三钱) 白术(一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竹沥(半盏) 姜汁(五匙) 
按∶丹溪曰∶半身不遂,在右者,属气虚,以此方主 
之。气虚者,宜补之以甘,故用参、术、茯、甘四件。称其为君子者,谓其甘平有冲和之德,而无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