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61-明医指掌 >

第21章

561-明医指掌-第21章

小说: 561-明医指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风通圣散,或芎芷散。大寒犯脑,令人头痛,齿亦痛,羌活黑附汤。风热盛,酒芩、天麻、川芎、防风、薄 
荷,或茶调散。 
清空膏 
治偏正头疼,及风、湿、热上壅作痛。 
细挺子黄芩(三两,一半酒蒸,一半炒) 防风(去芦,一两) 羌活(一两,去芦) 甘草(炙, 
一两五钱) 
末之,每二钱,汤调膏下。 
彻清膏 
治风热上攻头痛。 
蔓荆子(一钱) 细辛(一钱) 薄荷(三分) 川芎 (三分) 甘草(生用五分,炙用五分) 
本(一钱) 
末之,茶调下三钱。 
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条下。) 
芎芷散 
治风邪入于头脑作疼痛。 
白芷(一钱) 石菖蒲(一钱) 陈皮(八分) 苍术(米泔浸,晒干,炒,八分) 细辛(八分) 
浓朴(姜炒,七分) 半夏(汤泡,七分) 紫苏茎、叶(八分) 甘草(炙,六分) 木通(八分) 肉 
桂(六分) 川芎 (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钟,加姜三片,葱白二枚,煎八分服。 
羌活黑附汤 
治冬月大寒犯脑,令人头痛,齿亦痛。 
麻黄(带节,三分) 僵蚕(炒,三分) 黄柏(炒,三分) 黑附子(泡,三分) 
羌活(去芦,五分) 防风(去芦,五分) 白芷(五分) 苍术(米泔浸,晒干,炒,五分) 
升麻(二分) 甘草(二分) 黄 (一钱) 
水煎,食后温服。 
茶调散 
治诸风上攻头痛,目昏鼻塞及偏头疼。 
薄荷叶(二两) 川芎 (一两) 羌活(去芦,五钱) 甘草(炙,五钱) 荆芥穗(一两) 白芷 
(五钱) 细辛(一钱五分) 防风(三钱,去芦)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汤调下。 
x痰痛x 
痰厥头痛,二陈汤加苍术、蔓荆子、南星、防风。肥人头痛是湿痰,半夏、苍术为主,加引经向导药。 
痰厥头痛,痰唾稠粘,头旋眼黑,头苦痛如裂者,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攻头痛,白芷、芽茶、川芎、防 
风、南星、半夏、细辛,或青州白丸子。风痰上盛,三生散。 
二陈汤(方见痰证条。)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眼黑头旋,头苦疼痛吐逆。 
白术(炒,一钱) 神曲(炒,一钱) 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汤泡,一钱五分) 麦 (一钱 
五分) 白茯苓(五分) 天麻(五分) 黄 (五分,蜜炙) 人参(去芦,五分) 苍术(泔制,五分) 
泽泻(五分,去毛) 干姜(三分) 黄柏(酒炒,三分) 
锉一剂,水二钟,煎至八分,空心热服。 
青州白丸子 
治风痰壅盛,瘫痪惊风,呕痰水涎沫。 
白附子(二两) 半夏(二两) 南星(二两) 川乌(去皮、脐,半两,俱生用) 
上捣为末,以生绢袋盛之,于井花水中摆出药末,更以手捏令出,以粗渣再捣,仍入绢袋摆尽为度。贮瓷 
器中,日晒夜露,每日一换新水,搅而复澄,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再研,以糯米粉清 
丸如绿豆大,常服二十丸,生姜泡汤送下。 
三生散 
治风上攻头脑,痰滞不行,以致偏正苦疼。 
乌头(炮,一钱) 白附(炮,二钱) 南星(炮,二钱半) 
姜三片,水煎服。 
x眉眶痛x 附 
肝虚羞明,眉眶痛者,熟地黄丸。风热盛眉眶痛,选奇羌防散,或芩芷散。风痰攻上眉棱痛者,导痰汤。 
寒湿上攻眉棱痛者,芎辛散。风痰风热盛,二乌散。 
熟地黄丸 
治肝血虚少,眉眶疼痛,羞明畏日之证。 
生地黄(一两) 熟地黄(一两) 玄参(一两) 金钗石斛(一两) 
上末之,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白汤送下。 
选奇羌防散 
治风热上壅,眉棱疼痛不可忍之证。 
羌活(二钱,去芦) 防风(二钱,去芦) 甘草(二钱) 黄芩(酒炒,二钱) 
煎服。 
芩芷散 
治风热上盛,眉眶疼痛,目不能视物者。 
黄芩(酒炒,一两) 白芷(一两) 
末之,每服二钱,茶清调下。 
导痰汤(方见痰证条。) 
芎芷散 
治头疼因寒湿上攻,或眉棱作痛并治之。 
乌头(生用,一两) 附子(生用,一两) 天南星(一两) 干姜(一两) 甘草(五钱,炙) 川 
芎(一两五钱) 细辛(一两五钱) 
每四钱,姜、枣煎。 
二乌散 
治风、治热二气攻于太阳等经,头脑作痛。 
川乌(童溲浸,炒,五钱) 草乌(童便浸,炒,五钱) 细辛(五钱) 羌活(去芦,五 
钱) 黄芩(酒炒,五钱) 甘草(炙,三钱) 
上末之,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卷六
头风证二
属性:【歌】头风素有热和痰,忽冒风寒脑髓间。何故女人多病此?为无巾帻御风寒。 
【论】夫头风,即首风也。孙思邈云∶新沐浴竟取风,为首风。经云∶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寒,当 
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稍愈。又云∶头风者,本于风寒入于脑髓也。盖头者,为诸 
阳之会,其人素有痰火,风寒客之,则热郁而闷痛,故妇人多患此者,为无巾帻以御风寒故也,有偏、有正。 
丹溪云∶头风属痰者多,有热、有风、有血虚。在左属风与血虚;在右属痰与热。善治者,究此病情,全在活 
法,出入加减,无不奏效也。 
x风与血虚x 
头风在左,属风与血虚。风者,荆芥、薄荷之类。风热者,消风散、茶调散。血虚者,芎归汤,或四 
物汤加荆芥、 
防风、白芷、酒芩、薄荷、蔓荆子之类。(以上诸方俱见头痛证下。) 
x痰x 
头风在右者属痰,苍术、半夏之类。湿痰头风,用酒芩三钱、苍术四钱、川芎、细辛各二钱、甘草一钱, 
末之,姜、茶擂匀调服,或二陈汤加酒芩、薄荷、川芎、细辛,或导痰汤加酒芩、苍术。(以上二方,俱见痰证。) 
x火x 
头风属火者,酒芩为主,或二陈汤、酒芩、薄荷、川芎、细辛,(方见痰证。)或防风通圣散,(方见头 
痛证。)或消风百解散。凡用芩、连,须用酒炒,以其上行头角故也。 
消风百解散 
治半边头风作痛,因火热上冲之证。 
荆芥(一钱) 白芷(一钱) 陈皮(八分) 麻黄(一钱) 苍术(一钱,米泔浸,冬七日、夏三日、春、 
秋五日.晒干,炒燥)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附方 
治偏头疼至妙之药。 
羌活(去芦,一钱) 独活(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芷(一钱) 细辛(一钱) 本(一钱,去 
芦) 防风(一钱,去芦) 黄芩(酒炒,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食后热服。 
又方 
治半 头痛极效。 
香白芷(一钱) 天南星(一钱) 川乌(八分) 半夏(八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调服,妇人加甘草一钱。 

卷六
头眩证三
属性:【歌】痰火令人头转旋,气虚血失每头眩。风寒暑湿乘 
虚致,识得其机可望痊。 
【论】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旋目闭,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虚极乘寒得之,故 
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燠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或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 
情致虚而眩晕也。酒色过度,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使气逆奔而上,气虚而眩晕也。吐衄、崩漏或产后失血,脾 
虚不能收摄营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晕也。丹溪云∶头眩多挟痰,气虚并火及湿痰、火痰,盖无痰不 
能作眩,痰因火动也。凡此之证,要参以脉症治之,随机应变,不可以一途而取轨也。 
谨按∶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肝木为风所撼,必鼓动其肺,肺金不能制木,风卷痰而上升,故目无 
定视,上下反复,甚则呕吐,饮食罕御。大法,平其风、降其痰而已。妇人患崩淋头眩,以血虚治,为少血不 
能养肝,肝木根虚,不能不动摇,故眩治崩淋则眩自止,所以培其根也。 
【脉】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头眩晕。风浮寒紧,湿细暑虚。痰则滑弦,瘀芤而涩。数大火 
邪,虚大久极。先理气痰,次随症脉。 
x外感眩晕x 
风热虚眩,川芎茶调散。(方见头痛证。)风寒上厥眩晕,芎术除眩散。暑火眩晕,二陈汤(方见痰证。) 
加人参、白术、山栀、黄连、川芎。伤湿,肾着汤。(方见腰痛证。) 
芎术除眩散 
治风寒上厥眩晕。 
附子(生,半两) 白术(半两) 川芎(半两) 桂(二钱半) 甘草(炙二钱半) 
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二盏,煎一盏服。 
x虚眩x 
气虚眩晕,因相火盛,治痰为先,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见头眩证。)或用香橘饮。气虚眩晕,四君子 
汤(方见脾胃。)加天麻、防风。血虚眩晕,芎归汤。(方见头痛。)失血眩晕,四物汤(方见血证。) 
加焦姜。产后血虚眩晕,清魂散。(方见女科。) 
香橘饮 
治气虚眩晕。如治血虚者,加芎、归、肉桂。 
木香(七分) 白术(一钱,炒) 半夏曲(一钱) 橘皮(一钱) 茯苓(一钱) 砂仁(七分) 
丁香(十四粒) 甘草(炙,八分) 
上锉,一帖,生姜三片,水二盏,煎一盏,食远热服。 
x痰火眩晕x 
湿痰眩晕,二陈汤加酒芩、白术、南星、天麻、苍术,(方见痰证。)或青州白丸子,(方见头痛。)或 
白术半夏天麻汤。(方见头痛。)火动其痰者,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苍术、羌活。(方见痰证。)火盛者, 
酒炒大黄末,茶调下。 
方用大黄酒浸,九蒸九晒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百丸,食后临卧清茶送下,神效。 
方用半夏、白茯苓、川芎、甘草、羌活、白芷、枳实、南星、防风、细辛、酒黄芩,气虚加参、术;血虚 
加芎、归;热加黄连各等分,姜三片,水煎服。以此作丸,每日下二、三,极效。 

卷六
心痛证四
属性:【歌】心痛当分久与新,暴婴寒气必须温。若还稍久多成郁,郁积因而作热蒸。大实痛时难以按,按之痛 
定作虚论。蛔虫痛止偏能食,脉涩须知死血因。真痛在心无药疗,厥疼胃脘正当心。 
【论】夫心痛者,有真、有厥。真者,邪中心君,手足 
青至节即死,非药可疗。厥者,邪客于心胞络、胃脘之间,当心之分,非真心受证,故可治也。又有寒厥、热 
厥之分,大实、大虚之别。古人又有九种之名∶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疰、曰去来 
痛,若此者,皆可究其因而施治也。其如陈无择云有五脏及诸经、诸腑心痛,虽言之详,而无治例,反使后学 
有惑于心,故不具载,盖亦不过寒、热、表、里、虚、实之候也。丹溪云∶心脾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 
气,口食寒物,于初病之时,当以温散、温利之剂。若得稍久而成郁,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若欲行温剂, 
宁无助火添病乎?故古方多以山栀为热药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又审平昔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胃脘, 
或因痰气、食积郁滞于胃作痛者。如此等例,皆前人之所未发,后学当导而行之,斯活法也。 
谨按∶世人患真心痛者极少。真心痛者,平素原有痰,卒然大痛如割,入于无声,汗出不休,舌强无言, 
手足厥冷,此疾一作,死在旦夕。针灸之所不施,药力之所未及,患之者十无一生。盖寒邪直中心经,君火不 
能抗敌故也。今之患心痛者,乃胃脘与心胞络痛耳。若痛极如咬,时吐清水,面清白,少光彩者,为虫头上攻。 
痛时如有物阻碍,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