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伤寒论精讲文稿(郝万山) >

第146章

伤寒论精讲文稿(郝万山)-第146章

小说: 伤寒论精讲文稿(郝万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沉象。这是阳虚最轻的表现。少阴病不应当出现发热,尤其是少阴病刚开始得的时候。当然少阴病发展到最后出现阴盛格阳的时候,它可以有身热反不恶寒,但是少阴病是始得之,出现发热就是反常现象。所以他说〃反发热〃,这个发热既然不属于少阴病,那么它属于什么呢?它属于太阳表证。所以这里他所提供的症状,太阳表证有发热,少阴里阳虚有脉沉,它并没有手足厥冷、畏寒踡卧、下利清谷、但欲寐。这个时候就属于我们在讲表里同病的时候,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而里证非大实大虚证,这个时候可以表里同治。表里同治用什么方子呢?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发汗。这个方子在药物组成上非常精炼,用麻黄一味解太阳表寒,用附子一味温少阴里阳,加上细辛,细辛辛温,散少阴寒,止痛开窍,镇咳祛痰。所以细辛这个药既可以散少阴里寒,也可以解太阳表寒,所以它是温经发汗的,很有典型性的一张方子。这张方子对于流感的过程中表现了脉沉,有少阴阳虚的苗头,就用这个方子。我们现在在临床上,有人用它来治疗低血压,其实在书上没有低血压这个病,你看西医的《内科学》里,只有高血压这个病,没有低血压,我们在临床上见到有一些病人血压偏低,但是他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你不要把它当成一个病来对待,只有他血压偏低,一动就乏力,一动就头晕,这个时候出现症状了,那你可以来治疗。这种情况常常是肾阳不足的一种表现,麻黄量不要太多,附子是可以多用的。麻黄细辛附子汤用于治疗低血压,麻黄细辛附子汤在我们阜外医院的中医科,就用它来治疗病窦综合证。我好像上次在讲细辛这个药的时候提到过冠心病窦房结那个区域供血差,窦房结的功能差,因此心动过缓,50 次、40 次、30 次,要装起搏器。可是这个病人如果有一些其它的病证,比方说严重的糖尿病,你装起搏器就担心他这个手术过程中的伤口不能愈合,这个时候怎么办?先保守治疗,可以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当然上次我也说过,要治疗这种病的话,细辛用量太少是不行的,你说我用3 克作汤剂疗效比较差,我也说过,细辛这个药有黄樟醚,黄樟醚又是公认的一种致癌物质,所以你必须用细辛的话,也不要特别长期的给他用。所以把握要放开用,又不可长期用。
接着,我们看302 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这里所说的少阴病就是301 条的那个太少两感,有脉沉,又有太阳表证的发热,两三天以后这个病没有好,这个时候仲景就不敢再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了,而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把细辛去掉,怕它辛温燥烈,容易动阳,容易伤阴。〃以二三日无证〃,〃无证〃这个话是不通的,通过校勘,〃无证〃应当是什么呢?在《金匮玉函经》《伤寒论》的别本和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中都作〃无里证〃。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他依据的是宋版《伤寒论》,在宋版《伤寒论》的基础上给他做了注解,那么既然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是依据的是宋版《伤寒论》的话,所以这个〃无证〃两个字,我们怀疑是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的时候,把这个〃里〃字给丢了,根据呢,就是这么个根据。你看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它有〃无里证〃嘛,他们用的都是一个本子嘛。赵开美所刻的翻刻宋版《伤寒论》怎么没有这个〃里〃字啊,所以是怀疑他给丢了。〃以二三日无里证〃,〃无里证〃时指的什么啊?是指的那个下利清谷、四肢厥逆,那些少阴阳虚的重证,所以也就是说太少两感过了两三天,如果还没有出现下利清谷、四肢厥逆的话,还可以表里同治,还可以温经发汗,用什么?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把细辛去掉,加一味甘草,使药物作用更加温和,可见仲景对于虚人外感在治疗上是多么小心翼翼,怕伤正气。
翻过讲义,179 页,看第301 条的这个释义的第二自然段。本条与92 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者,当救其里,宜四逆汤〃,这个原文我们在太阳病篇学过。〃病发热头痛〃是太阳表证,〃脉反沉〃对于太阳表证来说不应当见到沉脉,所以见到沉脉就是反常现象,这提示了现有里阳虚。〃若不差〃为什么在这儿莫名其妙的加个〃若〃呢?这前面省略了一段话,如果用了麻黄细辛附子汤,或者麻黄附子甘草汤来温经发汗还不好的话,所以〃若〃字前面省略了这么一句话。这个时候虽然症状上仍然是发热、脉沉这个症状,但是你就不要再用这两张方子了。〃若不差〃,不要再用这两个方子了。尽管有明显的身体疼痛这样的表证,也应当先治里,用四逆汤。
这样的话对太少两感,我们就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了。太少两感是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它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发热、头痛,但是脉是沉的,就这么两组症状,绝没有四肢厥逆、下利清谷。它发病的第一天、发病的第二天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如果没有好,到第三天,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如果还没有好,这两个方子都不能用,直接用四逆汤来治疗。如果少阴里阳虚已经出现了手足厥冷,出现了下利清谷,那么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根本就不要考虑,直接用四逆汤先救其里。这就是太少两感的治疗步骤。太少两感证在临床上,多见于年高体弱的老年人,对于这些人的疾病,上次我曾经说过,欧洲西方白种人,每年得流感,许多年高体弱的老年人,常常因为流感而死亡,其中很有一部分人就是太少两感。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用温经发汗的方法,或者先温里阳的方法,那么很可能他们的死亡率会降低。所以欧洲有的国家已经非常重视这几个方子在抗流感方面的应用。少阴病的寒化证、热化证我们谈完了,少阴兼证中的太少两感证我们也谈完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第61 讲少阴急下证、阴郁证、伤津动血证、
少阴咽痛证(1)
关于少阴病的兼变证,我们上次课谈到了太少两感,也就是少阴兼有太阳病。所谓太少两感,是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外寒,它的临床证候有太阳病的发热,头疼,身疼,有少阴阳虚的脉沉。我们特别要划定一个界限,就是这个少阴病仅仅是脉沉,如果这个少阴病出现了〃下利清谷,完谷不化,四肢厥冷,脉微细〃的话,那我们不能够按照太少两感温经发汗的方法来治疗,那就必须先用四逆汤来回阳救逆,等里阳恢复以后,如果表邪还没有解除的话,那就再解表。所以对于太少两感这个证候,里阳虚的程度应当是很轻很轻,只有脉沉,这个时候可以用温经发汗的方法。
《伤寒论》提供了两个方子,如果是太少两感的初期,那就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经发汗,表里同治。如果两三天以后,这个症状还是持续存在,那就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经微发汗,把细辛去掉,加上甘草,使药物作用更加温和。如果用上这两个方子,这个病还是没好,这个时候尽管里虚寒的证候还没有进一步加重,但是那就不要再用温经发汗的方法了,那就直接用四逆汤,先温里,后解表。因此,仲景在治疗太少两感的过程中是非常小心翼翼的,这是关于太少两感的复习。
少阴兼证的第二组证候是〃少阴急下三证〃。
一看这个题目我们就会想,少阴病我们学过的不就是寒化和热化两大类么?
寒化证可以有〃真阳衰微〃,临床表现〃畏寒蜷卧,四肢厥冷,冷汗自出,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长,小便不利,但欲寐,脉微细,脉微欲绝〃,这个证候能下么?绝对禁下,少阴寒化证不能下。
少阴热化证,〃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心烦不得卧,能下么?也绝对不能下;少阴热化证中的阴虚水热互结的〃猪苓汤证〃能下么?也不能下。
所以少阴急下证是什么样的少阴病才可以急下?这是历代医家一直争议不休,到现在仍然是在争论的一个问题。
我们看原文320 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既然〃少阴寒化〃、〃少阴热化〃都没有可下的道理,那这个少阴病,我们就把它看成是〃少阴亡阴失水证〃。
来一个脱水的病人,他有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有脉细数的表现,两眼深陷,亡阴失水,口燥咽干,这样一个亡阴失水的证候,我们是给他补液呢?还是进一步寻找这种亡阴失水证候的原因呢?从病史上看,这个病人可能前几天,你看现在亡阴失水刚得了两三天,可能前些日子有〃阳明腑实〃的特征,〃因阳明燥热内盛,下伤真阴所致〃。所以这种少阴病实际上是一个阳明病发展到后期,而伤了少阴真阴的一个证候。〃因阳明燥热内盛,下伤真阴〃造成的这种少阴病。那么这种少阴病,我们是扬汤止沸,给他加点水?还是釜底抽薪,把阳明的火撤掉啊?仲景当然采取的是〃急下阳明以救少阴〃的方法,把火撤掉,釜底抽薪,来制止津液的继续耗竭。
从今天的角度来说,我们遇到这种病人,是双管齐下,既釜底抽薪,也要增液补水,增液补水的方法除了用药物外,直接输液效果最快。所以今天我们在临床上,很少遇到〃少阴急下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很好的增液补水的方法,更何况我们也不等到病人的〃燥热内盛,下伤肝肾之阴〃的严重程度的时候,就及早采取了措施,这就是今天〃少阴急下证〃比较少见的原因。
那有人说了,光凭口燥咽干那你就敢贸然泻下么?这还是我以前曾经说过的,当一个人亡阴失水正气大耗的时候,它对邪气的反应能力就下降了,因此正邪斗争的激烈程度就不明显,所以临床的这种证候,特别是邪热、燥热内盛的这种证候,它就表现不突出,甚至表现不出来了。我不是举过例子么,我上次曾经说过的肝移植的那位,做了肝移植以后,全身一直在剧烈的疼痛,用进口的实际上就是麻醉药来止痛。在临终前两天,不再用麻醉药了,全身不疼了,为什么不疼了?没有反应能力了,痛觉下降了,机体反应不上来了,所以对一个〃少阴亡阴失水
证〃,为什么没有〃绕脐痛,腹满痛,日晡所发潮热、谵语〃这些阳明燥热内盛的表现,仲景就当机立断急用大承气汤来泻下呢?因为这种病人在这种情况下,正邪斗争的趋势已经缓和,正气无力抗邪,那些实热的症状表现不出来了,但是仲景心里有把握,一看舌红苔黄燥,甚至舌上起芒刺,再加上病史的判断,那在汉代那种社会条件下,只有〃急下阳明来救少阴〃。
〃阳明急下三证〃和〃少阴急下三证〃应当是同一个病,我的理解。从邪气的角度来讲这是阳明病,〃阳明急下〃是因为看到了阳明病有下伤肝肾之阴的危险,所以要〃急下阳明来救少阴〃。之所以把它叫做阳明病是从正气的角度来讲,〃亡阴失水〃这是少阴病。但是治疗这种〃亡阴失水〃的少阴病,是从祛除病因的角度来处理的,那就是因为它有阳明的燥热,所以〃阳明急下三证〃和〃少阴急下三证〃是同一个证候的两个阶段,或者说同一个证候从邪气的角度而言是阳明病,从正气的角度来说是少阴病。这是320 条。
321 条我们待会儿再说,现在我们谈322 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仍然指的是〃少阴亡阴失水〃的证候,追溯他的病史,观察他目前的临床症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