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玄灵修真理法学•基础教材(青龙山 >

第9章

玄灵修真理法学•基础教材(青龙山-第9章

小说: 玄灵修真理法学•基础教材(青龙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渫ù锔呶占浯┰教业脑靥澹诟呶占涠魇γ堑募映帧⒑腔は峦毙拗ば蕴搴兔宓墓蹋褪切悦蕖!�

  性和命的关系就如同马和车,性可喻为马,命可喻为车,车坏马即奔,屋坏人即走。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道家追求即世成道修证全真,所以重视显态的生命形躯,充分发挥和利用后天之体,以性促命,以命促性,性命双修,整体把握;佛家追求超脱,所以独重修性,唯有佛家密宗的修证方法与性命双修之义颇为吻合。 

  道家的修真学说,并不是宗教学说,修真学说主张“传功不传教”,只探讨和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生、老、病、死”和解脱方法。一般的宗教思想,大都是苦难者的呻吟,不少的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大千世界无可留恋,把幸福的希望寄托于天国,寄希望于死后灵魂得救。这类思想方法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是消极和不足取的。 

  道家哲学思想和修真方法论恰与此说大相径庭,道家乐生、重生、贵术,认为人生难得,今生不将此身度,待将何日度此身。认为人生在世是件快乐之事,死亡才是痛苦的,要把握人生,争取竟其天年,以利于入世积行累功,即世成道或一证今生之福果,最高理想是长生不死。道家对于人之全息微观物质论证颇为详尽,认为常人的基本“体元”系统内的“本体全息体”只是一种低级的微观全息物质,其中所含的隐态质元量级低,玄元先天等级差,一旦脱离肉身,就不足以获得解脱和升质,只有珍惜肉身“借假修真”,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全息体的多层次质变升华,从而实现真正的中、高层次的解脱。 

  修真贵生,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为试验室,寻求探索能够使人长寿的方法,探求突破太极弦与道合真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修真功法学和道术,修持方法上强调形神相须,生道合一,安神固形,性命双修,性功修心神,命功固形骸,三源与三元紧密结合进行整体性修证全真。 

  一般的宗教均认为,人的寿夭,皆由天定,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道家思想却截然相反,《西升经》中曾指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强调只要不懈修持,不抱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顺应自然,从中把握自然规律,掌握太极弦,与太极弦同频共律,穷透阴阳太极变化之理,执两用中不懈地修证,就能从“我命由我亦由天”逐步达到合自然而成真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性命双修实为道家即世成真的宝筏,立志修真者必须牢牢掌握这一大关键。 

  南派由于入门弟子,一般年龄较大,而且主张“大隐隐于市”和先尽人道后修全真,而且握有“接命法”“栽接法”的补漏堵破体的方法,所以入门时一般是由命入性。这只是指初修入门时,根据各人命体客观实际情况而言。性命双修实际是道家南北的总旨,没有原则上的区分,修真实践者要注意总体把握。 

  就功法而言,通中脉和通督脉(髓道通)这才是性和命区分的关键和教外不传之密。道家认为人体一太极,将人体从上至下分为八个区间,元性幼居于首,所以小儿元性活跃,能见到成人见不到的一些现象。每八年下沉降一区间,六十四岁降至海底,很容易逸出体外,所以老年人也容易看到一些神秘现象。南派入门讲究意守海底(会阴)一穴,把火炉设于此,不仅修命,也同时固神。
 
  道家强调人身一太极之说,在人体总体上是指以中脉为弦线,督脉为太极图阳鱼之外边线,任脉为太极图阴鱼之外边线。道家上乘之法都握弦而修,遵循阴动阳随之道,执两而用中,修玄而通灵,阴阳先后乘,培神以通灵,顺行以补损,逆行以修真。 

  中脉是修真者培生性性体出入躯体的通道,进入玄源的路径,故有通弦、通玄之称谓。这一人体隐态生理特征是具有共性的,所以佛家密宗同样把握住修中脉的法窍,督脉是修命的总持,所以道家的性命双修把握住三关九窍。 

  性命双修的妙处,还在于元性带有历代的信息,它是一种全息携带隐态之“因”的一种质能全息载体,它的全息因子载体特性,使他比识神“聪明”何止百倍。如能将其调出,去除消弥其业因,葆其善性光华,陶冶至清净纯朴,令其采集万物之真气,回补修命,则能大大加速修命的过程。性体一旦活跃起来,穿越太极弦,能够进入高维空间获得高维空间恩师们的教诲,修真者即生能慧,慧而不外用,慧而会用,则功力上长迅速,早登修真之法船。 

  性命双修在功理功法上都是一门大学问,修真者应认真体悟,这对修炼是极有益处的。经云:“性靠自悟,命靠师传”。任何功法一般都是由有为进入无为的境界。修炼性体关键是掌握微妙,玄妙、奇妙,大部分修为只能靠自己体悟,关键和重点是掌握微妙,以微妙通达玄妙,为师者只能原则上掌握和指导。所以说性靠自悟,炼形(命)涉及到方法,步骤,火候时机等特殊因素,“差毫发不结丹”,所以称为命靠师传,此师传有空间恩师之传,也含有住世明师之传。 

  “悟”之一字,大有讲究,一方面师传者不可将玄况说深说透,以免形成定格,实修者难以突破和全面发展。只可释疑解惑,具体事督促检查破解,或者以讲故事谈神话的方式举例,旁敲侧击地点化,才能掌握好顺应自然这一大“火候”,使实修者在三维以上空间自由翱翔,海阔凭鱼跃,天广任鸟飞。这对于更快加速自身识神与真我性体之间的同步是一极为重要的方法。所以修真界自古即有“道不传全”之说,戒、定、悟、慧,是成就之本。 

  另一方面,对实修者而言,应当在重德性,德心的前提下,密修自悟,切勿轻言。对于功态中,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玄妙,要以自悟为主,师破为辅。对于功态中的玄境,初期假、幻参半,特别是心不正、意不纯,追求功能法力者,假幻满目、充耳不绝,全是自己的妄心作用于阴神所产生的内源性或者内源和外源混合性的虚幻境象。对于早期的功像不可迷信、不可相信、不可轻信,只能执中而悟,以道德、人德、社会公德的标准进行衡量和鉴别。而且万勿对有嫉妒心的功友言谈,更不可对不相信者吐半语,否则将损耗大量能量,功力难以上进。因为能观察到玄境,就说明性体已经活跃,天目已经初步开启,五神主五眼,天眼就是初级培生性体所主。天目初开阶段性体幼弱,能量不足。就是性体已经培炼成功出壳做功者,由于刚出性体时本命性体即被空间师父在玄源带走修炼。在躯体内的性体只是最初刚分出来的一个值年性体。由于本命性体刚成就分出一全息体,这一全息体能量也很低,而且其存在期只有一年,一年后将全息地替换。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轻言或有意用功能,必会严重损伤性体,旧称“灵根损伤”。有的人很可能因此病一场,千万要慎言、谨密而修。自己写炼功笔记,就教于师是可以的,但切忌招摇! 

  性命双修必须二者并重,年轻人、中年体壮之人可由性入命。老年人称为衰休,必须偏重于接命之法或者栽接之法,将身体的生理指标复归于乾健状态。然而今人受环境所限,栽接法可望而不可及,不应追求此法,以添油接命法为用即可。 

  古往今来,许多修炼者由于未穷通阴阳变化之理,常见在性命二者的修证上出现偏执现象,不能执两用中。修性之士往往因不注意修命而沦为谈神说怪,步入妄谈玄学的境地,最终最高成就也只是“冲举”而已,只修性不修命,此乃修行之病弊也。 

  修命之士往往因不注重修性,而死啃丹经,成为“谈将”,或者苦修“金丹”,气包其神,成为“死丹”,神不得运,诗曰:“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终止此层,永无进境。 

  这二种违反整体方法论的情况都是偏颇,必须杜绝和防止。唯有性命双修才是正法正途,望诸同道共识。
 
  有二人自幼为友,后分别入门修行,五年后偶相遇而谈经论道,相约共入定中神游西湖。甲者散盘后对西湖美景娓娓道来,如历如绘。乙者频频点头称“善”,“兄之所言尽善尽美,吾再言之犹如画蛇添足,今有一物权作见证,望兄鉴识”。言毕从袖中取出鲜花一朵。;甲者一见曰:“此乃西湖某苑之花,兄能摄物于千里之外,胜弟远矣”。乙者云:“弟自入门墙,即授性命双修之法,勤加修习,略有所得尔,岂敢与兄之灵慧相争乎”…… 

  这则小故事,亦可算得上一种对性命双修的解释。性命双修之“性”的含义。不载于丹经,属于三口不言的天人大秘密。余今漏泄此诀,愿诸学友珍视,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证。 

  性命双修就是道德双修、神形兼修。修德修心至重至要,另有专篇。修神分为内炼调神法和内炼全息符号配合法,此二法从前均为道家不传不言之密诀。余经禀明恩师,在教材适当之处将论述观神法,内炼法等,期望更多有德有志之士直趋气功和修证全真的上乘妙境。 


玄 灵 修 真 理 法 学 ? 基 础 教 材 

青龙山人传授  空净撰著 

理 论 探 讨 篇 ? 修 炼 禁 忌 和 注 意 事 项 

  自然规律之中,因果、矛盾等内在客观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世上的任何事物之间,如同五行模式,存在着相生相克,此乃自然法则。人类都处在五行之中,未经修炼均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不论修真炼气功还是养生,都必须遵守自然法则。修真界的遵守自然法则也就是遵循“非常道”的规律,制约某些不符合先天自然大道的常道中的一些行为,自觉地顺应自然本质的内在的而不是表象的客观因果律和矛盾转化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修炼出成果。 

  修炼气功和修真证道等人体生命科学和气功科学研究实践活动,是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从自然先天中获得先天隐态质元光气能量,获得隐态玄元生理组织体系发育成长的胚床环境,从而培育本体体元系统中所没有的不同量级不同层次的新生全息性体。要实现这一目的,人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高度符合自然客观规律,遵守自然因果法则。我们的前辈从长期的修真实践中,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就是修炼禁忌和注意事项,传统上称之为“戒律”。气功和修真实践者,要想在修为上获得成就,就必须研究和探讨这类传统理论,掌握和遵守必须的修炼禁忌和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行修炼并且取得成效。在此,我们共同探讨研究部分这方面的传统理论,供大家研究和实践中参考。
 
  一、斋戒: 

  斋戒的内容在修真传统上,原本指沐浴更衣,不饮酒,不茹荤,整洁心、口、身,以示虔诚,这在远古时代人心古朴易于做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心的变迁,为了使更多的人能体道悟道,就必须约束身心,戒就是斋的进一步发挥,它带有强制性,而且有固定的条文,成为修真人必须信守的戒律、威仪、章表。 

  斋的含义《斋戒序》说:“夫斋者,齐也。齐整三业,乃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