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大师-当代最成功的投资-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部分,但是他们有22人以及第五代的50多名成员。第四代的很多人都与
慈善机构关系密切,第五代则认为他们的生活需要钱,投资商业也需要钱。
1983年的一项研究结果令人吃惊,它发现洛克菲勒集团的利润率只有1%左
右。原因之一是,洛克菲勒中心,家族的核心资产,经常业绩不佳。据说大
楼的每平方英尺的维修费用超过了纽约任何其他的大楼。相当数量的长期租
约是在70年代早期签定的。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大约为26。5美元,只有现在
租金的一半,而且只有租约期满后,他们才可能提高租金。如果把税金和管
理费都算进成本的话,无线城音乐厅已经连续几十年亏损。他们早就想关闭
它,因为它还制造了大量噪音。他们需要发善心替居民想想。
就在大厦将倾之时,洛氏集团的领袖大卫·洛克菲勒,请来理查德·维
尔做总裁,以图有所振作。维尔是一个合适人选,他在拯救宾州中央铁路公
司时表现不凡,成功地实现了资产的重组与扩张,就像在比特瑞恩公司里干
的一样出色。
维尔发现洛氏集团在赫斯顿和达拉斯等地有20多亿美元的房地产投
资,而这些投资将会面临供给过剩的风险,于是他撤了这些投资,还从石油
天然气公司和集装箱公司退出。
1984年,以3。32亿美元买下奥特莱公司,和以4亿美元买下了哥伦比
亚大学的一块地皮一样,都是通过借款实现的。因此,偿还债务一项占用了
集团大量的货币收入。为增加流动性,迫使家族成员增加货币持有量以及建
① 由彼特·柯立亚和大卫·赫罗兹著(纽约:赫特·瑞哈特与温斯顿出版社,1976)
… Page 64…
立一项基金,寻找新的机会,维尔先生将目光转向了洛克菲勒中心。但若直
接卖掉,光税金就需交纳4亿美元,维尔没有这样做,而是组建了一家房地
产信托投资公司,取名为洛克菲勒中心财产公司,进行了历史上数额最大的
房地产交易。
这个拥有12幢洛克菲勒中心大楼的公司,卖出了价值7。5亿美元的普通
股票,以及5。5亿美元的欧洲债券,这些债券大部分在2000年将转换为股票,
总价值为13亿美元。与洛克菲勒家族成为共同股东的想法,使得该项交易很
有吸引力。但当专家研究过后,一般认为这项交易对洛氏家族有利,对新投
资者利益不大。普通股的价值是以对纽约商业房地产租住率的乐观估计为基
础的。尽管出售者使出了浑身解数,但销售形势依然严峻,价格甚至低于发
行价,而此时股市的一般行情正处于涨势。他们一方面表明对曼哈顿写字楼
的信心,另一方面却迫不及待地希望公众加盟。
1986年,维尔卖掉了奥特莱公司,价格为6。25亿美元。如何使用近20
亿元的资金呢?首先,偿还公司的债务;其次,毫无疑问,维尔将乐意施展
他的经营才能,建立一家多种经营的控股公司,有可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
市。为了满足家庭成员——他们赞成出售——对流动性的需要,外界投资者
已被允许进入集团内部,包括意大利汽车巨子捷尼·艾那利,得克萨斯的富
豪贝尔顿·克勒贝格·约翰逊。
如前面提到的,5600房间已经组建了一家小型的内部信托公司。有理由
相信,洛克菲勒信托公司最终会寻找外界的委托人。如果它这样做,就会走
上和菲浦思家族 (二者向来是唱反调的)办事机构一样的道路。
贝莎默信托
亨利·菲浦思年纪比安德鲁·卡耐基小,他们都是在宾夕法尼亚的艾丽
赫那城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个小鞋厂的厂主,雇卡耐基的母亲做“装订工”。
亨利·菲浦思对数字很敏感。他开始是卡耐基的会计,后来成了合伙人,卡
耐基那时正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当T·P·摩根想要组建美国钢铁公司时,他
意识到多谋的卡耐基的那个钢厂尚在他的控制之外。据说在一次著名的谈判
中,摩根问道,“你出价多少?”卡耐基递过来一张纸,摩根瞥了一眼(他
的习惯做法),点头同意,付给卡耐基2。26亿美元。超过不久前卖价的两倍
以上,其中有菲浦思的4300万——相当于今天的10亿美元。听到这个消息
时,菲浦思笑了,“好极了!”后来卡耐基遇见摩根,一副怀念往事的尊容,
说道,“我当时应该再多要1亿。”“我会为之付款的。”摩根迅即答道。
这表明吃亏的还是卡耐基。
亨利·菲浦思大规模地赞助慈善事业:诊所、公共浴池、游乐场、图书
馆。然而下一代的想法有所不同。亨利的孩子,阿迈 (格斯特)、约翰·海
伦 (马丁)、亨利·C和霍华德,都认为家庭最应该受到赞助。他们建造了
别墅,尤其是约翰,他在老威斯特伯瑞,有三个马球场。菲浦思的孩子们还
曾拥有棕榈滩1/3的产业。当约翰变换住所时,他(或他的办事机构)总要
召集九部小汽车,组成一个专列:三部用来载家人和仆人,三部为行李车,
最后三部装马球和食物。
所有这些费用,都由一个被称作“家族计划”的不寻常的机构提供。亨
利·菲浦思几乎将他的全部财产都分成了一系列的小基金。为管理这些基金,
… Page 65…
他和另一个家庭成员一起指定新泽西州的贝莎默信托来做这件事。贝莎默后
来被它管理人中老一代的家族成员赋予了极大的权力。
更为奇特的是,信托的主要财产是贝莎默证券公司,由菲浦思家族投资,
购买股票和债券、不动产、石油和天然气、风险资本协议等等。它的股票只
能卖给家族其他成员,因此一个较年轻的成员对自己的资产没有多少发言
权。1911年贝莎默资产是7500万元,到1987年增加到15亿美元,虽然这
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扣除税金和红利后,年增长率仅为3。7%多一点。贝
莎默证券公司和贝莎默信托共同负责菲浦思家族的股票生意,但在私人买卖
领域却不一定需要和贝莎默信托合作。
贝莎默提供的私人服务大大超出了任何家族机构的服务范围,约翰·菲
浦思的9部小汽车只是一例,那儿有常人能想拥有的一切。它负责开闭棕榈
滩的别墅,当盥洗室堵塞时,有管工负责疏通,草坪和屋顶有人管理。雇人
将船驶出新港,当然,当主人到亚利桑那游玩时,还负责蹓狗。主要的家务
活,如重新粉刷,都另行收费。服务中的其余部分,尤其是为第二代和第三
代服务,实际上,大部分服务都不申报纳税——因而也是免税的,因此增加
了红利收入。这很好,虽然未能完全符合税法精神。
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家族计划”与先前的亨利·菲浦思不同,经常出现
一些不稳定的情况,矛盾重重。
1957年,莱布兰德——罗斯兄弟和蒙哥马利公司的审计师们研究发现,
管理者和委托人之间的内部交易,使贝莎默没有达到应达到的成绩。由于这
个原因,第三代成员艾思蒙德·B·马丁开始用法律手段从贝莎默撤出资金。
70年代早期,这个家族在房地产业上的投资损失了8700万美元,但仍未使
家族觉醒(老亨利不相信债券而相信房地产,但他从不用借来的钱投资——
只用现金)。溃败之后,艾思蒙德的队伍中又增加了他的大外甥,玩马球的
温斯顿·格斯特,奢侈的生活已迫使他不得不卖掉了帕姆海滨、许多古玩和
艺术品。直到1974年,他们在法律上的努力才有了些许回报。那时,贝莎默
为支付现代化的费用,试图征收信托代理费。随后,加入马丁和格斯特集团
的有格斯特的姐姐,狄安娜·曼宁以及另一位亲戚玛格特·伯格那。这回反
对者取得了胜利,新泽西法院判决削减将近一半的代理费。
在这一段时间里,家族每年多支付税款数百万元,因为贝莎默的收入要
先支付公司所得税,利润分给股东后再交个人所得税。因此一段时间过后,
温斯顿的儿子费瑞德克·格斯特,也加入了逃离“家族计划”的队伍之中。
此后,在70年代早期,贝莎默做出了明智之举:除照管200位菲浦思家
族成员的事务外,引进外界账户。通过比较外界支付的相同费用,来缓解心
怀不满的成员的批评。“公开化”意味着将你的分析和操作过程向外部委托
人公开,他们如果不满意,可以离开。这样有助于你保持努力。由于服务对
象的增加,使得费用分摊后降了下来,同时也容易雇到更称职的人。
近些年来,由于卓越的业绩,良好的管理和丰富的想像力,账户款额已
增至50亿美元。菲浦思家族支付的费用仅占总费用的1/3。贝莎默只允许大
额账户加入:最少的年费用为45000元,以1%的资本费用率为基础,而对
于增值的部分以及国外证券则按 1。25%收费(外国投资事实上业绩不好)。
最近几年,贝莎默的最好成绩是平衡的资产结构和权益账户以及账户的公
正。
尽管如此,贝莎默(或者5600号房间)永远也不会建议自己的客户按照
… Page 66…
菲浦思的“家族计划”的模式来处理资产了!
美国信托业的沉浮
我们已经考察了家族机构;现在让我们看一下美国最古老的投资管理公
司,纽约美国信托公司。它于1853年开业,在那时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不仅
作为顾客的代理人,而且提出投资建议。
那时,股票还是个新鲜东西,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仅有24种股票上市,相
对于现在的数千种,规模太小了。因此把资产分散投资于股票和债券 (或者
投资于互助基金和房地产业)的思想是不可能出现的。信托财产经常以不动
产或其他有形财产等受托人可以亲自管理的形式存在。
但本世纪初,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富家财产转换成各种公司股票,富人
们需要专业人才来为他们理财。美国信托公司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其他许
多成长在本世纪的有名气的信托公司,最后大多变成了商业银行,信托业成
为它们的兼营业务。美国信托公司虽然也开展了商业银行业务,却一直把信
托业务放在首位。现在它是银行界少数几个纯粹进行信托业务的银行之一。
可是它的顾客不时地需要现金,就算是一个有几十万身价的人也需要贷款。
因此,仅仅是比其他银行利率高出0。8%水平,就可以令客户们纷纷抽回自
己的资金了。他们不在乎持有货币而增加的额外成本。
美国信托公司曾经是银行信托业的骄傲:有一批聪明且富有经验的员
工,他们了解生活、金钱和家庭。我的外祖父、摩根的一位同事,为了他的
孩子和孙子,曾将一笔信托财产存放到该公司中。
但连续的成功使他们自鸣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