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超爆魔鬼经济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cidification)的说法。海洋酸化是指海洋吸收了太多的二氧化碳,结果珊瑚虫和其他浅水有机物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此外,他还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贡献了研究成果,该委员会于2007年与阿尔?戈尔一起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不错,卡尔代拉拿到了诺贝尔奖证书。)
如果你在一次聚会上碰到卡尔代拉,你可能会把他归为环保阵营的中坚分子。读大学时,他的专业是哲学。在青年时代(他现年53岁),他是最积极的环保人士和彻头彻尾的反战派。
卡尔代拉深信,人类活动应对全球变暖负部分责任;在关于未来气候将如何影响人类的问题上,他比梅尔沃德更为悲观。他认为:“现在我们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简直愚蠢得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他的研究让他相信,在这场斗争中,二氧化碳并不是真正的敌人。首先,与一般的温室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特别显著。“即使其浓度翻倍,其吸收地球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也还不到2%。”他说。其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辐射效应也呈边际递减:空气中每增加1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其辐射效应就会比上次更小。
卡尔代拉提到他以前从事的一项研究,即衡量浓度更大的二氧化碳对植物产生的影响。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但却需要依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合成自身所需的养料。
“为了吸收二氧化碳,植物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洛厄尔?伍德说,“植物要从空气中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得为此先从土壤中吸收100倍的水分。大多数植物,尤其是在成长的旺季,都缺少水分。为了获得二氧化碳,它们作出了极大的牺牲。”
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意味着植物成长时需要的水分相对就较少。那么,其生长效率如何呢?
卡尔代拉的研究表明,如果将二氧化碳的浓度翻倍,同时保持其他摄入量(水分、养分等)不变,植物生产效率提高了70%。毫无疑问,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福音。
“大多数采用水栽法的温室,都会额外储备二氧化碳,其原因即在于此。”梅尔沃德说,“而且,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都在1400ppm。”
“2万年前,”卡尔代拉说,“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低,海平面也比现在低,因缺少二氧化碳,树木几乎快要窒息。我们今天的二氧化碳浓度、海平面或气温,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对劲的。给我们带来危害的是,变化速度太快。总的说来,二氧化碳浓度更高,很可能对生物圈还有好处——只是,浓度上升的速度太快了。”
第一部分 第24节:遏制气候变暖(13)
高智发明公司的那些家伙,有许许多多的有关全球变暖的常识性错误的例子。
伍德说海平面是在上升——自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以来,大约
12000年来一直在上升。如今,海平面比以前高了近425英尺,但其中大部分升幅是在最初的1000年中发生的。过去一个世纪内,海平面上升的高度不足8英尺。
至于未来呢,伍德说,海平面不会像某些人预计的那样,灾难性地上升30英尺,不会上演“永别了,佛罗里达”这一幕;根据这方面最完整、最权威的文献资料,到2100年,海平面大约会上升1。5英尺。这个升幅还不到大多数沿海地区涨潮和退潮的水位落差。“因此,我们就有点难以理解,”他说,“所谓的危机到底在哪里。”
卡尔代拉脸上似乎流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他提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环境杀手:树。对,就是树。卡尔代拉在斯坦福的办公室,没有用空调,而是用喷雾装置来降温,可以说,他自己是过着绿色生活的。然而,通过研究他却发现,在某些地方种植树木事实上会进一步恶化全球变暖问题,因为比起多草的平原、满是黄沙的荒漠或冰天雪地,深色树叶会吸收更多的阳光。
还有一个有关全球变暖的事实,几乎无人关注:过去几年里,虽然大肆鼓吹“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这期间的全球平均温度事实上反而下降了。
太阳能电池加剧了全球变暖?
会议室的灯光暗了下来,梅尔沃德打了个手势,随后出现了一个幻灯片,上面概括了高智发明公司对于此前有关全球变暖解决方案的看法:
?太小
?太迟
?太乐观
太小意味着,常见的环保工作根本就不会发挥很大作用。“如果你认为有问题要解决,”梅尔沃德说,“那么当前的这些方案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风能和大多数替代能源的前景的确诱人,但这些能源的利用规模还太小。截至目前,风电厂基本依靠政府补贴。”那么,人们钟爱的普锐斯和其他低排放机动车又是什么情形呢?“非常了不起,”他说,“不过,问题在于这类汽车在交通领域所占比例还太小。”
而且,煤炭如此便宜,如果不用来发电,那简直就是扼杀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梅尔沃德认为,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原因在于,这个举措已经……太迟了。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半衰期大约为100年,部分能在大气中存留达数千年之久。因此,即使人类立即停止燃烧所有矿物燃料,现存的二氧化碳还将在大气中存留好几代。假定美国(或许还有欧洲)在一夜之间神奇地摇身一变,成为零碳排放的社会。又假定它们说服了中国(或许还有印度)关闭所有燃煤发电厂,杜绝柴油卡车。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言,这种举措可能并不具有那么重大的意义。顺便说下,你梦寐以求零碳排放社会,这也的确……太乐观了。
第一部分 第25节:遏制气候变暖(14)
“人们认为的很多好事,十之八九还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梅尔沃德说。他以太阳能为例进行说明。“太阳能电池的问题在于不清洁,因为它们是专门用来吸收太阳能的,然而只有大约12%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余则再次以热能形式辐射了,这正好加剧了全球变暖问题。”
诚然,如果大家广泛使用太阳能,前景似乎不错,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十分棘手。要想替代现有的燃煤发电厂和其他发电厂,就需要建造数以千计的新型太阳能发电站,而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规模之大,正如梅尔沃德所言,足以导致长期而巨额的“升温负债”。“我们终将拥有无与伦比的无碳能源基础设施,然而,这是在我们制造大量碳排放,全球变暖问题日益恶化,我们最终建成太阳能发电站之后的事情,要等上30~50年。”
这不是说我们应该停止考虑能源问题,相反,这正是高智发明公司及全球各地的发明天才正在全力以赴追寻的圣杯:更便宜、更清洁的能源。
然而,从大气角度看,能源或许可以被称为输入困境(inputdile…mma)的典型案例。那么,输出困境又是什么情形呢?如果我们已排放的温室气体的确会引发生态环境的灾难呢?
梅尔沃德并没有无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关于此类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他可能比任何气候悲观主义者考虑得更为深入周全:格陵兰岛或南极洲巨大冰层的崩塌;北极永冻层的融化可能导致巨量甲烷的释放;还有,正如他描述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体系遭破坏,将使墨西哥湾流不复存在”。
如果悲观主义者所言最终证明是正确的,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如果地球的确每变暖一点,危险就多一点,不论是因为我们过度燃烧矿物燃料,还是自然气候周期使然,又会如何?我们可不想毫无作为,用自己的体液把自己给炖了,不是吗?
火山爆发与气候变暖
1980年,当梅尔沃德还在普林斯顿念研究生的时候,圣海伦火山在他的故乡华盛顿州爆发了。即便在约3000英里之外的普林斯顿,梅尔沃德都能发现窗沿上积聚了一层薄薄的火山灰。“当大量的火山灰开始落在你的寝室里时,要不去想它是很难的。”他说,“虽然,坦白地说,我住的地方一片狼藉,凌乱不堪。”
孩提时代,梅尔沃德就为地球物理现象而着迷,什么火山啊,太阳黑子等,以及这些现象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小冰期激起了他无限的好奇,以至于他坚决要求父母带他去纽芬兰的最北部参观:据说早在
1000年前,利夫?埃里克森(LeifEriksson)及其率领的北欧维京人就在此安营扎寨过。
将火山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不是什么新颖的创意。另一位博学通才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曾就此写过文章,这似乎是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最早的科学论文。在1784年发表的有关“气象设想和推测”的文章中,富兰克林断言,受冰岛近期火山爆发的影响,冬天格外寒冷,夏天出奇凉快,“欧洲全境浓雾持久不散,北美大部分地区亦然”。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罕见大爆发,引发了“没有夏天的一年”,给全球带来了灾难:各地庄稼歉收,饥荒频发,粮食暴动不断,而且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还出现了6月飞雪的现象。
第一部分 第26节:遏制气候变暖(15)
按照梅尔沃德的说法,“所有罕见的火山大爆发都会给气候造成影响”。
在全球各地,火山总在爆发,但真正的大爆发极为罕见。如果大爆发频发的话,那就好了,我们十之八九不会坐在这里担心什么全球变暖问题了。人类学家斯坦利?安布罗斯(StanleyAmbrose)认为,7万年前,(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多巴湖的火山超级大爆发,当时浓烟遮天蔽日,长久不散,最终导致了冰河期的出现,随之智人几乎灭绝。
火山大爆发的主要特点,不在于喷射了多少物质,而在于这些物质喷往何处。常见的火山爆发将二氧化硫喷向对流层(这是距离地表最近的大气层),这与燃煤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去处差不多。在这两种情况下,二氧化硫只在天空中存留一周左右,随后就会以酸雨的形式返回地表,影响范围一般在火山爆发地点方圆几百里之内。
但是,真正的大爆发发生时,二氧化碳直冲云霄,比上述爆发要高得多,射入同温层。同温层是距离地表6英里以上的大气层,南北极的同温层则距离地表7英里以上。从这个高度往上,各种大气现象就会发生剧烈变化。同温层的二氧化硫,不会很快返回地表,而是吸收同温层中的水蒸气,形成快速流动的气溶胶云,将地球众多地区覆盖起来。二氧化硫在同温层可以留存一年或更长时间,因此将给全球气候造成影响。
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就属于这种情形。皮纳图博火山喷往同温层的二氧化碳,是一个世纪前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与皮纳图博火山相比,圣海伦火山的爆发不过像打了一个嗝。在这两次大爆发期间,人类的科学水平进展非常大。来自全球的以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精英科学家,密切关注皮纳图博火山的一举一动,以期捕获每一个可测量的数据。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对大气造成的影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