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4-本草崇原 >

第6章

024-本草崇原-第6章

小说: 024-本草崇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上炎而咳嗽者,有皮毛闭拒而咳嗽者,有脾肺不和而咳嗽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非独肺也。橘皮里有筋膜,外黄内白,其味先甘后辛,其性从络脉而外达于肌肉、毛孔 
,以之治咳,有从内达外之义。若去其白,其味但辛,只行皮毛,风寒咳嗽似乎相宜,虚劳 
不足,益辛散矣。后人袭方书糟粕,不穷物性本原,无怪以讹传讹,而莫之止。须知雷 乃 
宋人,非黄帝时雷公也。业医者当以上古方制为准绳,如《金匮要略》用橘皮汤治干呕哕, 
义可知矣。日华子谓∶橘瓤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汤饮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饮而行于皮 
肤也。夫橘皮从内达外,凡汗多里虚,阳气外浮者,宜禁用之。 

卷上本经上品
青橘皮(附)
内容:气味苦辛温,无毒。主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图经本草》附。) 

卷上本经上品
橘核(附)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肾冷。(《日华本草》附。) 

卷上本经上品
橘叶(附)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导胸膈逆气,入厥阴。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 
行经。(《本草衍义补遗》附。) 

卷上本经上品
辛夷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 。久服下气,轻身,明目, 
增年耐老。 
(辛夷始出汉中、魏兴、梁州川谷,今近道处处有之。人家园亭亦多种植。树高丈余, 
花先叶后,叶苞有茸毛。花开白色者,名玉兰,谓花色如玉,花香如兰也。红紫色者,名木 
笔,谓花苞尖长,俨然如笔也。入药红白皆用,取含苞未开者收之。) 
辛夷味辛臭香,苞毛花白,禀阳明土金之气化也。阳明者土也,五脏之所归也。故主治 
五脏 
不和而为身体之寒热。阳明者金也,金能制风,故主治风淫头脑之痛。阳明之气有余,则面 
生光,故治面 。 ,黑色也。《经》云∶阳明者,胃脉也,其气下行,故久服下气,土气 
和平,故轻身。金水相生,故明目。下气轻身明目,则增年耐老。 

卷上本经上品
木香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木香始出永昌山谷,今皆从外国舶上来,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 
改呼 
此为广木香以别之。《三洞珠囊》云∶五香者,木香也。一株五根,一茎五枝,一枝五叶, 
叶间五节,故名五香。根条左旋,采得二十九日方硬,形如枯骨,烧之能上彻九天,以味苦 
粘牙者为真,一种番白芷伪充木香,皮带黑而臭腥,不可不辨。) 
木香其臭香,其数五,气味辛温,上彻九天,禀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主交感天地之气, 
上 
下相通。治邪气者,地气四散也。辟毒疫温鬼者,天气光明也。强志者,天一生水,水生则 
肾志强。主淋露者,地气上腾,气腾则淋露降。天地交感,则阳阳和,开合利,故久服不梦 
寤魇寐。梦寤者,寤中之梦。魇寐者,寐中之魇也。 

卷上本经上品
续断
内容:气味苦微温,无毒。主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 
益气力。 
(续断始出常山山谷,今所在山谷皆有,而以川蜀者为胜。三月生苗,四月开花红白色, 
或紫色,似益母草花,根色赤黄,晒干则黑。) 
续断气味苦温,根色赤黄,晒干微黑,折有烟尘,禀少阴阳明火土之气化,而治经脉三 
因之 
证。主治伤寒者,经脉虚而寒邪侵入,为外因之证也,补不足者,调养经脉之不足,为里虚 
内因之证也。金疮者,金伤成疮,为不内外因之证也。经脉受邪,为痈为疡,亦外因也。折 
跌而筋骨欲续,亦不内外因也。妇人经脉不足而乳难,亦里虚内因也。续断禀火土之气,而 
治经脉三因之证者如此。久服则火气盛,故益气。土气盛,故益力也。 

卷上本经上品
蒺藜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治恶血,破瘕症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 
(蒺藜始出冯翌平泽或道旁,今西北地多有。春时布地,蔓生细叶,入夏做碎小黄花, 
秋深 
结实,状如菱米,三角四刺,其色黄白,实内有仁,此刺蒺藜也。《尔雅》名茨。《诗》言 
∶墙有茨者是也。又,同州沙苑一种,生于牧马草地上,亦蔓生布地,茎间密布细刺,七月 
开花黄紫色,九月结实作荚,长寸许,内子如脂麻,绿色,状如羊肾,味甘微腥,今人谓之 
沙苑蒺藜,即白蒺藜也。今市肆中以茨蒺藜为白蒺藜,白蒺藜为沙苑蒺藜,古今名称互异, 
从俗可也。) 
蒺藜子坚劲有刺,禀阳明之金气,气味苦温,则属于火。《经》云∶两火合并,故为阳 
明, 
是阳明禀火气而属金也。金能平木,故主治肝木所瘀之恶血,破肠胃郛郭之症瘕积聚,阴阳 
交结之喉痹,阳明胃土之乳难,皆以其禀锐利之质而攻伐之力也。久服则阳明土气盛,故长 
肌肉。金水相生,故明目。长肌肉,故轻身。 
其沙苑蒺藜一种,生于沙地,形如羊肾,主补肾益精,治腰痛虚损,小便遗沥。所以然 
者,味甘带腥,禀阳明土金之气,土生金而金生水也。 

卷上本经上品
桑根白皮
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纲 
目》误书中品,夫桑上之寄生得列上品,岂桑反在中品也,今改入上品。) 
(桑处处有之,而江浙独盛。二月发叶,深秋黄陨,四月椹熟,其色赤黑,味甘性温。) 
桑名白桑,落叶后望之,枝干皆白,根皮作纸,洁白而绵,蚕食桑精,叶丝如银,盖得阳明 
金精之气。阳明属金而兼土,故味甘。阳明主燥而金气微寒,故气寒,主治伤中,续经脉也 
。五劳,志劳,思劳、烦劳、忧劳、恚劳也。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 
也。羸瘦者,肌肉消减。崩中者,血液下注。脉绝者,脉络不通。桑皮禀阳明土金之气,刈 
而复茂,生长之气最盛,故补续之功如此。 

卷上本经上品
桑叶
内容:气味苦寒,主除寒热,出汗。 
(按∶《夷坚志》云∶严州山寺有一游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 
迨 
旦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药能疗,期待尽耳。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 
疾顿愈,其方单用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焙干碾末,每用二钱,空腹温米饮调服。或值桑落 
时,干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叶是止盗汗之药,非发汗药。《本经》盖谓桑叶主治 
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恐人误读作发汗解故表而明之。) 

卷上本经上品
桑枝(附)
内容:气味苦平,主治遍体风痒干燥,水气,香港脚,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运,肺 
气咳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图经本草》附。) 

卷上本经上品
桑椹(附)
内容:止消渴,(《唐本草》)利五脏,关节痛,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 
《本草拾遗》附。) 

卷上本经上品
桑花(附)
内容:气味苦暖,无毒。主治健脾,涩肠,止鼻洪,吐血,肠风,崩中,带下。(《日 
华本草》附。) 
(桑花生桑枝上白藓也,如地钱花样,刀刮取炒用,非是桑椹花。) 

卷上本经上品
桑上寄生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安胎。 
(桑寄生始出弘农川谷及近海州邑海外之境,其地暖而不蚕。桑无剪伐之苦,气浓力充, 
故枝节间有小木生焉,是为桑上寄生,寄生之叶如橘而浓软。寄生之茎,如槐而肥脆。四月 
开黄白花,五月结黄赤实,大如小豆,有汁稠粘,断茎视之色深黄者良。寄生木枫槲榉柳水 
杨等树上皆有之。须桑上生者可用。世俗多以寄生他树者伪充,不知气性不同,用之非徒无 
益,而反有害。一种黄寄生,形如石斛,一种如柴,不黄色者,皆伪也。) 
寄生感桑气而寄生枝节间,生长无时,不假土力,夺天地造化之神功。主治腰痛者,腰 
乃肾 
之外候,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寄生得桑精之气,虚系而生,故治腰痛。小儿肾形未足 
,似无腰痛之证,应有背强痈肿之疾。寄生治腰痛,则小儿背强痈肿,亦能治之。充肌肤, 
精气外达也。坚发齿,精气内足也。精气外达而充肌肤,则须眉亦长。精气内足而坚发齿, 
则胎亦安。盖肌肤者,皮肉之余。齿者,骨之余。发与须眉者,血之余。胎者,身之余。以 
余气寄生之物,而治余气之病,同类相感如此。 

卷上本经上品
寄生实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明目,轻身,通神。 

卷上本经上品
柏子仁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治惊悸,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 
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 
(柏木处处有之,其实先以太山者为良,今以陕州、宜州、干州为胜。柏有数种,叶扁 
而侧 
生者,名侧柏叶,可以入药。其实皆圆柏所生,若侧柏之实,尤为佳妙,但不可多得尔,仁 
色黄白,其气芬香,最多脂液。万木皆向阳,柏独西顾,故字从白,白者西方也。《埤雅》 
云∶柏之指西,犹针之指南也。寇宗 曰∶予官陕西登高望柏,千万株皆一一西指。) 
柏叶经冬不凋,禀太阳之水气也。仁黄臭香,禀太阴之土气也。水精上资,故治心肾不 
交之 
惊悸。土气内充,故益气,除风湿。夫治惊悸,益气,除风湿,则五脏皆和,故安五脏也。 
仁多脂液,久服则令人润泽而美色,且耳目聪明,五脏安和,津液濡灌,故不饥不老,轻身 
延年。 

卷上本经上品
侧柏叶(附)
内容:气味苦,微温,无毒。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 
寒暑,去湿痹,生肌。(《别录》附。) 
凡草木耐岁寒,冬不落叶者,阴中有阳也,冬令主太阳寒水,而水府属太阳,水脏属少 
阴,柏叶禀寒水之气,而太阳为标,禀少阴之气而君火为本,故气味苦,微温。主治吐血、 
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者,得水阴之气而资养其血液也。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 
生肌者,得太阳之标,少阴之本,而补益其阳气也。柏子仁气味甘平,故禀太阳寒水而兼得 
太阴之土气。侧柏叶气味苦微温,故 

卷上本经上品
松脂
内容:气味苦甘温,无毒。主治痈疽恶疮,头疮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久服轻身 
,不老延年。 
(松木之脂,俗名松香,处处山中有之,其木修耸多节,其皮粗浓有鳞,其叶有两鬣、 
五鬣 
、七鬣,其花蕊为松黄,结实状如猪心,木之余气结为茯苓,松脂入土,年深化成琥珀。其 
脂以通明如熏陆香颗者为胜,乃服食辟谷之品,神仙不老之妙药也。熬化滤过即为沥青。) 
松脂生于松木之中,禀木质而有火土金水之用。气味苦温,得火气也。得火气,故治肌 
肉之 
痈,经脉之疽,以及阴寒之恶疮。入土成珀,坚洁如金,裕金气也。裕金气,故治头疡白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