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智新论(上)-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冠以迷宫的名称,也是有道理的。但这问题是来自人们对物体的本性以及对
空间所具有的一个错误的观念。〕
§33。斐对于上帝的观念本身也是和其它的观念一样来到我们心中的,我
们所具有的对于上帝的复杂观念,是我们从反省得来的一些简单观念的组
合,并且是我们用我门所具有的无限观念把这些简单观念加以扩充而造成
的。
德〔对于这个问题我要指出我在好几处已经说过的,表明所有这些观
念,特别是上帝观念,都是原本在我们心中的,我们只是使自己注意到它们
而已,而尤其是那无限观念,并不是通过对有限观念的一种扩充而形成的。①
§37。斐构成我们的复杂实体观念的那些简单观念,其中大部分好好考
虑起来都只是一些能力,不管我们有什么样的倾向要把它们当作积极的性
质。
德〔我想,那些对于实体来说非本质性的。并且不仅包含着一种享性
而且还包含着某种倾向的能力,恰正是理解为或应当理解为实在的性质的。〕。。
① J。Rohaut或作
Rohault,1620—1675,法国的物理学家,笛卡尔的追随者。他的主要著作《物理学》,曾
是剑桥大学的教科书,直到后来为牛顿的著作所代替为止。
① Llbcrt Froldmont或
Fromont,拉丁名
Fromo11dus,15s7—1653。一位法兰德斯的神学家,卢汶大学的哲学
和神学教授,曾得笛卡尔的高度评价。他的著作
Labyrinthus sive de positione continui(《迷宫或论连续
的组合》),1631年出版于安特卫普。
①参阅本书第二卷第十四章§27。“德”;第十七章,§1,“德”。
第二十四章论集合的实体观念
第二十四章论集合的实体观念
德〔说这种集合体(用经院哲学的话来说就是。。 ens per aggre… gationem
②)造成一个单一的观念是有道理的,虽然恰当他说来这一群实体并不真正形
成一个实体。这是灵魂用它的知觉和它的思想给以最后完成统一性的一种结
果。可是我们在某种方式下可以说这是某种实体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包
含着实体的。〕。。
②拉丁文,意即“集合成的东西”。
第二十五章论关系
第二十五章论关系
①,而
由此产生的那些名称或关系名辞(termesrelatifs),就象那么许多标志,
用来引导我们思想超出这主体之外而及于和它有别的某种东西,而这两者就
叫做关系的主体(rela… ta ②)。
德〔关系和秩序有某种理性的本质的东西。。 ③,虽然它们在事物中有它们
的基础;因为我们可以说,它们的实在性,象永恒真理和可能性的实在性一
样,是来自最高理性的。〕
§5。斐可是,可以有一种关系的变化而主体并不发生变化。蒂修斯
(Titius),我今天把他看作是个父亲,明天只是由于他的儿子刚死了,他
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就不再是父亲了。
德〔这话照我们所察觉的事物看是很可以这样说的;虽然就形而上学
的严格意义说,是没有纯属外在的名称(denon)inatiopure extrinsecla)
的,因为一切事物都有实在的联系。〕
§6。斐〔我想关系只是在两件事物之间的。〕
德〔可是有些例子表明是有同时在许多件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就象次
序的关系或那种谱系图所表明的关系,它是表示所有各项或各个成员的排行
和联系的;甚至象一个多边形那样的图形也包含着所有各边的关系。〕
§8。斐最好也考虑到,关系的观念往往比作为关系的主体的那些事物
的观念更明白。所以父亲的关系就比人的更明白。
德〔那是因为这种关系是如此一般,以至于它也可以适合于别的一些
实体,此外,由于主体可以有明白有模糊,关系可能是基于那明白的。但如
果这关系的形式本身就包含着对主体中模糊的东西的认识,则它就也将分有
这模糊。〕
§10。斐那些名辞,凡必然地把心灵导向人们假定为实在存在于这名辞
或语词所指事物之中的观念之外的其它观念者,是相对的①;其它的则是绝对
的。
德〔加上了必然性这个词就很好,而且还可以加上明确地
(expressemelnt)或首先这些词,因为,例如可以想到黑色,而并没想到它
的原因;但这是由于停留在这样一种知识的界限之内,这种知识是首先呈现
出来的,而它是混乱的,或虽清楚但不完全的;当没有将观念加以分解时是
混乱的,当你加以限制时就是虽清楚但不完全的。否则就没有什么名辞是这
样绝对或这样分离开,以至于不包含关系,并且对它作完全的分析不会导致。。
①原文为
relation ou rapport,洛克原来的用语为
relation or respect。无论在法文或英文,前后两个词都可译作
“关系”,在中文中“关系”和“联系”意思也没有多大区别。
②拉丁文,意即“发生关系的东西”或“关系项”。
③原文为“
que]quechosedel’Etrederaison”,英译作
something of the essellce of reason,即经院哲学名词
ensrationis(理性的东西),意思是指只作为“思想影象”才具有现实性的东西。
①这里”相对的”原文都是
I’elatif3,而在上文§1。“ternles relatlfs”则径译作“关系名词”,因它们含义就
是“相关的”或“有关系的”,但在这里因与“绝对的”相对,故障作”相对的”。
其它事物甚至导致一切事物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相对的名词其它事物甚至导致一切事物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相对的名词,是明确地标
志着它们所包含的关系的。在这里我把绝对的和相对的相对立,这是另一种
意义,和我以上曾把它和有限制的相对立不一样。〕
①同上页注。
第二十六章论因果及其它一些关系
第二十六章论因果及其它一些关系
德〔我看到,先生,您常常把观念理解为观念的客观实在,或它所表
象的性质。您只下了动力因的定义,如我在以上已经指出过的,必须承认,
说动力因就是产生者而结果就是被产生者,这只是用了一些同义词。的确,
我也曾听见您说得稍为清楚一点,说原因是使另一事物开始存在的,虽然使
(fait)这个词也还是把主要的困难整个放过去了。但这在别处将得到较好
的说明。〕
斐为了再进一步接触到其它一些关系,我指出,人们用来指时间的一
些名辞,通常被看作只是指一些积极的观念,但它们却是相对的,如年青、
年老,等等,因为它们包含着对于它们所归属的实体的通常绵延的一种关系。
所以一个人在二十岁时被称为年青的,在七岁时是很年青的。可是一匹马有
二十岁和一条狗有七岁我们就都称之为老的了。但我们不说太阳和星辰、一
块红宝石或一颗金刚石是年老或年青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的绵延的通常
时期。§5。对于地点或广延也是同一回事,如当我们说一件东西是高的或矮
的,大的或小的时那样。因此,一匹马,照一个威尔斯人的观念是大的,在
一个法兰德斯人看来却是很小的;他们每个人都是想着在他们本国所养的
马。
德〔指出这几点是很好的。的确我们有时是有点背离了这个方向,如
当我们说一个东西是老的,不是拿它和属于同类的东西比,而是和其它种类
的东西比,就是这样。例如,我们说,这世界或太阳是很老的。有人曾问伽
利略是否相信太阳是永恒的。他回答道:eterno n0,Ma ben antico ①。。。
①意大利文,意思是:“永恒:不是,但非常古老。”
第二十七章什么是同一性或差异性
第二十七章什么是同一性或差异性
德〔除了时间和地点的区别之外,永远还必须有一种内在的区别原则,
而虽然有同类的许多事物,却的确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完全一样的;因此,
虽然在我们就事物本身不能对它们很好区别时,时间和地点(也就是外在关
系)可为我们用来区别事物。但事物仍然是本身可以区别的。因此同一性和
差异性的要旨并不在于时间和地点方面,虽然事物的差异的确是伴随着时间
或地点的差异的,因为它们自身给事物带来不同的烙印;且不说毋宁是得通
过事物来对一个地点或时间和另一个地点或时间加以区别的,因为时间地点
就它们本身来说是完全一样的,但它们因此也就不是实体或完全的实在。您
似乎在这里提出的区别同类事物中作为独一无二的东西的方式,是基于这样
一个假设,即渗透是不合自然本性的。这个假设是合理的,但经验本身也使
我们看到,当涉及区别问题时,这一点在这里并不是密切相关的。例如我们
看到两个阴影或两支光线就互相渗透,并且我们也能够虚构一个想象的世
界,其中各种物体都是象这样互相渗透的,可是我们还是能把一支光线和另
一支光线加以区别的,即使当它们互相交错时,也可以凭它们通过的速度本
身来加以区别。〕
§3。斐那经院哲学家们叫做个体性原则(principedindivlduation)
的,他们为了要知道它是什么简直吃尽了苦头,这原则就在于那存
在本身,那存在使每一件东西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固定于一个不能为两个同类
的东西所共有的地点。
德个体性原则①是根据我刚才所讲的区别原则重见于个体之中的。如果
两个个体是完全相似和相等的,并且(总之一句话)是凭本身不能区别的,
那就不会有什么个体性原则;我甚至敢说在这种条件下就不会有什么个体的
区别或不同的个体。就是因为这样,那原子的概念是怪诞的,只是由于人们
不完全的想法才产生的。因为如果有原子,也就是说有一些完全坚硬的物体,
并且是完全不变的或不能有内部变化的,和彼此只有大小和形状的区别的,
则很显然,它们既然可能有同样的形状和大小,那么它们本身就会不能区别,
而只能以毫无内在根据的外在名称加以辨别,这是和理性的最重大原则相违
背的。但真实情况是一切物体都是可变的,甚至是永远实际有变化的,以致
本身和一切其它物体都有区别。我记得一位聪明睿智的伟大王后①有一天在她
的花园里散步时说,她不相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和她一起在散步的。。
①莱布尼茨在
1663年大学毕业时的学位论文答辩就是讨论这个原则,题为
Dis…putqtio meaphysica de
prinCiplo indlvidui(《个体性原则的形而上学答辩》),载
G本第
4卷
15—26页,E 本
1—5页,即第一
篇。
①指苏斐·夏洛蒂(
Sophie Charl otte,1668—1705),是普鲁士的第一位王后。她是莱布尼茨的朋友,在
一定意义下也是莱布尼茨的哲学门徒。莱布尼茨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神正论》的写作就起因于和她所作
的哲学谈话,也曾和地多次通信讨论哲学。
一位精明绅士相信他很容易就能找到两片;但他虽然找了很久,终于凭他亲
眼所见,深信永远能看到其中是有区别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