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智新论(上)-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作不能自己运动的东西,运动是从外加到物质中去的。而照莱布尼茨看来,
完全只是被动而不能自己运动的东西,是和“实体”的观念不合的。因为“实
体”意味着自身独立存在而不受他物决定的东西,它的运动变化也应该出于
自身的原因而不受他物的决定。物质既是完全被动的、也就是受他物决定的,
因此照莱布尼茨看来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实体,“物质实体”这个概念也是自
相矛盾而不能成立的。
因为广延本身不能成为运动的原因,那种机械的物质观就都只能把物质本身
看作不能自己运动的东西,运动是从外加到物质中去的。而照莱布尼茨看来,
完全只是被动而不能自己运动的东西,是和“实体”的观念不合的。因为“实
体”意味着自身独立存在而不受他物决定的东西,它的运动变化也应该出于
自身的原因而不受他物的决定。物质既是完全被动的、也就是受他物决定的,
因此照莱布尼茨看来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实体,“物质实体”这个概念也是自
相矛盾而不能成立的。
首先,针对着“物质的原子”不可能是原则上不可分的这一缺陷,他提
出了一种真正不可分的“单元”即“单子”的学说来与之相对立。在他看来,
既有复合物存在,就必须有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所谓“单纯”,就
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只有不包含部分的单纯实体,才能成为构成复合物的真
正“单位”或“单元”。而物质的原子既具有广延性,就必包含有部分。因
此这种真正的“单元”必须根本不具广延性。但不具广延性的东西也就不可
能是物质,因此构成事物的最后单位只能是精神性的东西,这就是他所说的
“单子”。菜布尼茨认为,“数学的点”是真正不可分的,但这种点只是抽
象思维的产物而并不是实在存在的东茵;而物质的原子作为“物理学的点”
虽是实在的,却不是真正不可分的;只有这种“单子”才是既真正不可分又
是实在存在的,他也称之为“形而上学的点”。因此这种“单子”似乎既与
数学上的点和物质的原子都根本不同而又同时兼有两者的某些特性,菜布尼
茨最初也把他所设想的这种“单纯”的实体叫做“实体的原子”,或者就用
经院哲学的名词称之为“实体的形式”等等,只是到后来才称之为“单子”。
它在一定意义下也可以说就是精神化了的原子,这种“单子论”也可以说就
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原子论。唯物的原子论者认为万物都是由物质的原子构成
的,菜布尼茨的“单子论”则认为万物都是由精神性的单子构成的。单子既
是精神性的东西,莱布尼茨也就把它比之于一种“灵魂”。因此列宁指出:
“单子”特种的灵魂。莱布尼茨=唯心主义者。而物质是灵魂的异在或是一
种用世俗的。肉体的联系把单子粘在一起的浆糊。”
①物质,在莱布尼茨那里,
有“初级物质”和“次级物质”之分。所谓“初级物质”,是抽象地就赤裸
裸的物质本身来看,就是具有某种广延性即占据一定空间,同时具有某种抵
抗他物进入其所占位置的不可入性的东西,在他看来只是一种纯粹被动的东
西,可以说只是一种赤裸裸的被动性。而所谓“次级物质”,则是指由单子
所构成的事物对感觉或想象所呈现的某种现象,只是抽象地被看作一种暂时
的堆集的某种单子之间的关系。总之,只有精神性的单子才是唯一真实存在
的东西,是真正的“实体”,而“物质”则只是某种纯粹的被动性或某种对
混乱知觉所呈现的现象,而不是“实体”。虽然莱布尼茨有时也谈到“物质
实体”,这在他看来就好比哥白尼也可以谈到太阳的运转或日出日落一样,
只是随俗的说法,不是指严格意义而言的。诚然,他也说到“次级物质”作
为一种现象,和纯粹的幻觉或梦境之类不同而是“有良好根据的现象”,但
它终究只是“现象”而不是真正的“实体”。这样,莱布尼茨就由于当时机
械唯物主义者的物质实体观念的某种局限性而把物质实体本身否定掉,并转
①列宁:《哲学笔记》,第
430页。
向彻底唯心主义的实体观了。
从这种精神性的实体“单子”是真正不可分的,即没有部分的这一点出
向彻底唯心主义的实体观了。
从这种精神性的实体“单子”是真正不可分的,即没有部分的这一点出
第一,由于单子是没有部分的,它就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部分的合
成而产生,也不能以自然方式通过各部分的分解而消灭,它的产生和消灭都
只能是由于上帝的创造和毁灭,即由于“奇迹”。。 ②。这实际上等于说自有世界
以来,单子都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莱布尼茨也从这里很自然地引申出
了“灵魂不死”的教义,甚至肯定一切生物都是并无真正的生死的,而只有
与灵魂相联系的机体的展开或缩小。①
第二,由于单子没有部分,也就不能设想有什么东西可以进入其内部来
造成变化,“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不论实体或偶性,都不能
从外面进入一个单子”。②这样,单子就是一个彻底孤立的东西,各单子之间
不能有真正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
第三,由于单子没有部分,实际上不具有广延性,没有量的规定性,彼
此之间也就没有量的差别,这样,每个单子就必须各自具有不同的质,否则
事物之间就不能有任何区别了,由此也就引申出:世间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与
任何其他事物有某种不同的,甚至普天之下也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莱布尼茨明确肯定世上没有两个不可识别的个体,他把这叫做“不可识别者
的同一性”,这也是他的一个著名论点。③
第四,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就不能由外
来的原因造成其变化发展;而莱布尼茨肯定“一切创造物都是有变化的,因
而创造出来的单子也是有变化的”,既然变化的原因不能来自单子之外,就
只能来自单子内部,因此“单子的自然变化是从一个内在的原则而来”。。。 ④
其次,针对着当时机械唯物主义者把物质实体的本性看作仅在于广延,
因而把物质与运动割裂开来,无法说明事物的自己运动变化,使物质成了完
全依赖外力推动的东西而不成其为自身独立的实体这种缺点,莱布尼茨提出
了实体本身就具有能动的“力”,因而能够自己运动变化的观点来与之相对
立。在《新系统》一文中,他讲了当时的物质实体观念的缺陷之后,接着就
写道:“因此,为了要找到这种实在的单元,我就不得不求援于一种可说是
实在的及有生命的点,或求援于一种实体的原子,它当包含某种形式或能动
的成份,以便成为一个完全的存在。。。因此我发现这些形式的本性是在于
力,由此跟着就有某种和知觉及欲望相类似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拿它们和
对于灵魂的概念相仿地来设想。”①这就是说,莱布尼茨后来称之为“单子”
的这种“实体的形式”,本身就具有一种“力”,在他看来,每一个单子也
就是一个“力”的中心:同时它也是一种“有生命的点”,是和“灵魂”同
类的东西。由于他把单子看作“特种的灵魂”,因此他认为每个单子也都象。。
②参阅《单子论》§
3—§6,见《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1976商务版。第
483页。
①参阅《新系统》,
G本笔
4卷,第
480页以下等处。
②《单子论》§7。
③《单子论》§8,§9;并参阅本书第二卷第
27章§3。(第
234页),及“给克拉克的第四封信”(见
G
本第
7卷
372页;E本
755页
b,756页
a)。
④《单子论》§10;§11。
① G本第
4卷
478—479页;E本
124页。
灵魂一样具有“知觉”和“欲望”,所谓单子的能动的“力”,在他看来归
根到底无非也就是这种“欲望”的推动力。各个单子的特殊状态或性质的不
同,莱布尼茨把它归结为这种“知觉”的模糊或清晰的程度的不同;事物的
发展变化,也被菜布尼茨看作就是单子的这种“知觉”
灵魂一样具有“知觉”和“欲望”,所谓单子的能动的“力”,在他看来归
根到底无非也就是这种“欲望”的推动力。各个单子的特殊状态或性质的不
同,莱布尼茨把它归结为这种“知觉”的模糊或清晰的程度的不同;事物的
发展变化,也被菜布尼茨看作就是单子的这种“知觉”
最后,针对着当时机械唯物主义者由于单从量的方面着眼无法解决“不
可分的点”和“连续性”的矛盾这一困难,莱布尼茨企图从质的方面着眼来
解决“单子”作为“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的关系问题,并提出了所谓
“前定和谐”的学说,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
如上所说,照莱布尼茨看来,如果只从量的规定性着眼,把物质看成就
是具有广延性的东西,是无法找到真正不可分的点的;而如果象原子论者那
样武断地肯定有这种“不可分的原子”,则又必须同时承认有把这些原子彼
此分开的“虚空”从而否定了“连续性”。从广延或量的方面着眼既无法解
决这个矛盾,莱布尼茨就企图另辟蹊径:根本撇开量而单从质的方面着眼来
解决这个问题,把“不可分的点”和“连续性”结合起来。我们看到他的“单
子”就是根本不具有广延性,也无法说它有形状或大小的量的差别而只是各
自具有不同的质的精神实体。它在这个意义下是真正“不可分的点”。而这
种“不可分的点”既因没有部分而没有“窗子”可供事物出入,是不能互相
作用而彻底孤立的,又如何构成一个连续体呢?
照莱布尼茨看来,每个单子既然都如灵魂一样具有知觉,凭它的知觉就
都能反映整个宇宙,这在一定意义下也就可以说宇宙间无限的单子的全体就
包含在每一单子之中,而如以上所说,每个单子都在质的方面与其他任何单
子不同,这不同就意味着每个单子反映宇宙的“观点”或角度的不同。也就
是说,全部单子都各自从每一可能的“观点”反映着宇宙。单子的数目是无
限的,否则宇宙就将不能从每一可能的观点被反映或表象,这样宇宙就会是
不完全的了。而单子的数目既是无限的,并且每一单子在质上都与别的单子
不同,那么就可以把全部单子设想成有如一个序列,其中每一项即每一单子
都与其相邻的单子既有不同,而在质上不同的程度义是无限地小,这样就使
相邻的单子紧密相连,而使全部单了形成一个无限的连续的链条。他认为这
样就解决了“不可分的点”与“连续性”的矛盾了。在他看来,单子由于“知
觉”的清晰程度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其中如通常认为无生命的东西
即无机物以至植物,也是由同样有知觉和欲望的单子构成,不过这类单子仅
仅具有极不清晰的“微知觉”,他借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辞称之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