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第40章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40章

小说: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 
各十两) 脑子(研,三两) 梅花脑(研,二两) 
上除研药外,为细末,用蜜十两炼,同研药,常法烧。 

卷之十诸香
衙香
内容:甲香(制法同前) 沉香(锉) 笺香(锉,各六两) 脑子(研) 麝香(研,各九 
两) 牙硝 
香) 
上为末,入研药,用蜜搜和令匀,如常法烧。 

卷之十诸香
降真香
内容:紫檀香(锉,三十两,建茶末一两,汤调湿,拌匀,慢火炒,勿焦,未气尽为度) 白 
茅 
不用 
滓,熬成霜 
净) 丁香皮 霍香 
上为末,入研药,炼蜜搜和,如常法烧。 
玄参(拣净,各五两) 香白芷 藿香(锉,各三两) 香附子(拣净) 甘松(拣净, 
各十 

卷之十诸香
清远香
内容:降真香(紫藤者) 零陵香 茅香(各六两) 丁香皮 
上为末,炼蜜搜和,用如常法。 

附∶指南总论
卷上
内容:敕授太医助教前差充四川总领所检察惠民局许洪编 

附∶指南总论卷上
议处方法
内容:夫处方疗疾,当先诊知病源,察其盈虚而行补泻。辨土地寒暑,观男女盛衰,深明草石 
甘辛细委,君臣、冷热,或正经自病,或外邪所伤,或在阴、在阳,或在表、在里。当须审 
其形候各异,虚实不同,寻彼邪由,知疾所起。表实则泻表,里实则泻里,在阳则治阳,在 
阴则治阴。以五脏所纳之药,于四时所用之宜,加减得中,利、汗无误,则病无不瘥矣。若 
不洞明损益,率自胸襟,畏忌不分,反恶同用,或病在表而却泻里,病在里而却宣表,在阴 
则泻阳,在阳则泻阴,不能晓了,自昧端由,病既不瘳,遂伤患者,深可戒也。故为医者, 
必须澄心用意,穷幽造微,审疾状之深浅,明药性之紧缓,制方有据,与病相扶,要妙之端 
,其在于此。 
凡疗诸病,当先以汤荡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理顺阴阳,令中破邪,润泽枯朽,悦 
人皮肤,益人气力,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逐邪 
,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散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 
诸坚症,进美饮食,调和荣卫。能参和而行之者,可谓上工。故曰∶“医者,意也。”大抵 
养命之药则多君,养性之药则多臣,疗病之药则多使,审而用之,则百不失一矣。 
夫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蛊毒药;痈肿疮瘤, 
以疮瘤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宜。雷公云∶“药有三品,病有三阶。药有甘苦、轻重 
不同,病有新久,寒温亦异。夫重、热、腻、酸、咸药石并饮食等,于风病为治,余病非对 
。轻、冷、甘、苦、涩药草石、饮食等,于热病为治,余病非对。轻、热、辛、苦、淡药、 
饮食等,于冷病为治,余病非对。其大纲略显其源流,其余睹其病状可知,临事制宜,当识 
斯要矣。” 

附∶指南总论卷上
论合和法
内容:凡合和汤药,务在精专,甄别新陈,辨明州土,修制合度,分两无差,用得其宜,病无 
不愈。若真假非类,冷热相乖,草石昧其甘辛,炮炙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 
疗病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再四留心,不得委以他人,令其修合。 
非但多少不等,兼以失本方意,捣和之后,妍丑难明,众口尝之,众鼻嗅之,精气一切都尽 
,而将疗病,固难得效。此盖是合和之盈虚,不得咎医方之浅拙,宜加审察。又,古方药味 
,多以铢、两,及用水皆言升数,年代绵历浸远,传写转见乖讹,或分两少而水数多,或水 
数多而分两少,轻重不等,器量全殊,若不别其精粗,何以明其取舍?今则加减合度,分两 
得中,削旧方之参差,合今时之行用。其方中凡言分者,即二钱半为一分也。凡言两者,即 
四分为一两也。凡言斤者,即十六两为一斤也。凡言等分者,非分两之分,即诸药斤两多 
少,皆同为等分也。凡煮汤,云用水大盏者,约一升也;一中盏者,约五合也;一小钟者, 
约三合也。务从简易,庶免参差,俾修合煎调,临病济急,不更冗繁,易为晓了也。凡草有 
根、茎、枝、叶、皮、骨、花、实,诸虫有毛、翅、皮、甲、头、足、尾、骨之属,有须烧 
、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其法,顺方者福,逆方者殃。或须肉去皮,或须皮去肉,或须根 
、茎,或须花、实,依方拣炼,事褫理削,极令净洁,然后称定分两,勿得参差。药有相生 
相杀,气力有强有弱,君臣相使,若不广通诸经,则不知有好有恶。或医自以意加减,不依 
方分两,使诸药石强弱相欺,入人腹中不能治病,更相攻击,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 
剑。若调和得意,虽未能去病,犹得安和五脏,于病无所增剧也。 
凡煮汤,当以井花水,极令净洁。其水数多少,不得参差。常令文火小沸,令药味出, 
煮之调和,必须用意。然则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用新布绞之。 
服汤宁小热,即易消下,若冷,即令人呕逆。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 
强弱,病之轻重,为进退增减之,不必悉依方说也。 
凡捣、罗丸药,用重密绢令细,于蜜中和则易熟。若罗草药为散,以轻细绢,于酒中调 
服则不泥。其石药,亦用细绢罗,然后研理数百过,视色理和同为佳也。 
凡汤、酒中用诸石药,皆细捣,罗之如粟米,亦可以葛筛令调,并新绵裹,汤、酒中同 
煎。凡合丸、散药,先细切、曝燥乃捣之。有各捣者,有合捣者,并随方所言。其润泽药, 
如天门冬、干地黄之类,并细切、曝,独捣令遍碎,更出细擘曝干,若逢阴雨,亦可以微火 
烘之,既燥,小停,冷乃捣之。 
凡湿药,燥皆大耗,当先增分两,须得屑乃称之为正,其汤,酒中不须如此也。 
凡渍药酒,皆须细锉,用生绢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漉出, 
不必待服至酒尽也。滓可曝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为散服。 
凡合膏药,初以酒或醋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密复勿泄,从今旦至明旦,亦有止一宿者 
,微火煎之,令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上之使匝匝沸,乃下之,使沸静良久 
乃止,宁欲小小生。其中有薤白者,以两头微焦黄为度。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色也。 
猪肪,皆勿令经水,腊月者弥佳。绞膏,以新布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渣亦可酒煮饮之。 
可摩之膏,膏渣则宜以敷病上,此盖欲兼尽其药力故也。膏中用雄黄、朱砂、麝香、乳香、 
铅丹之辈,皆别研如粉,候膏毕乃可投中,以物疾搅,至于凝强,勿使沉聚在下不调。有水 
银、胡粉者,于膏中研令极细。 
凡修炼神仙延年丸、散,皆须先净其室,烧香扫洒,勿令浪语,当使童子捣之,务令细 
熟,杵数可至千万过,以多为佳。勿令妇女、小儿、丧孝、产妇及痼疾、六根不具之人及六 
畜见之,皆不效也。其逐急诸小汤药,则不在此例。 

附∶指南总论卷上
论服饵法
内容:夫药有君臣佐使,人有强弱虚实,服饵之法,轻重不同,少长殊途,强羸各异,或宜补 
宜泻,或可汤可丸,加减不失其宜,药病相投必愈。若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 
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 
在夜。凡药势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即进药,药气散而进食。如此消息,即得五脏安和, 
非但药性之多方,其节适早晚,复须调理,今所云先食、后食,盖此义也。 
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则易消下。若冷,则呕吐不下。若太热,则伤人咽喉,务在用 
意。汤必须澄清,若浊,则令人心闷不解。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即再服,若太促者,前 
汤未消,后汤来冲,必当吐逆。仍问病者腹中药消散否,乃更进服。 
凡服丸药补者,皆如梧桐子大,以二十丸为始,从一服渐加至四十丸为限,过多亦损人 
。云一日再服者,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力渐积,熏蒸五脏,弥久为佳,不须顿服为善,徒 
饵名药,获益甚少也。 
凡服浸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断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随性饮之,以知为 
度。不可令大醉至吐,大损人也。 
凡服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而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今药中单行 
一、两种有毒之药,只如巴豆、甘遂之辈,不可令至尽剂尔。如经所说∶一味一毒服一丸如 
细麻,二味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味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味一毒服四丸如小豆,五味一毒 
服五丸如大豆,六味一毒服六丸如梧桐子。以数为丸,而毒中又有轻重,只如野狼毒、钩吻, 
岂同附子、芫花之辈耶!凡此之类,皆须量用也。 
凡饵汤药后,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大熟则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 
力,仍须少食菜,于药为佳。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得苦心用力,及于喜怒。是以疗病用 
药力为首,若在食治,将息得力,太半于药。所以病者务在将息,摄养之至,可以长生,岂 
止愈病而已哉。 

附∶指南总论卷上
论用药法
内容:夫济时之道,莫大于医,去疾之功,无先于药。人居五行四气,病生暑湿风寒,药分三 
品七情,性有温平冷热,凡于行用,不得差殊,庶欲立方,便须凭据,疗之合理,病无不痊 
。若自昧新陈,莫分真伪,用之偏僻,使之稀疏,着以别名,求于奇异,未谙体性,妄说功 
能,率自胸襟,深为造次。是以“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斯言信有之矣,岂不深思者哉! 
又不得用土地所无,贵价难市,珠珍诸宝,希罕所闻,纵富贵而无处搜求,设贫下而寡财不 
及。或于远邦求药,或则确执古方,不能变通,稽于致辨,病既深矣,药何疗焉!繇是医者 
必须舍短从长,去繁就简,卷舒自有,盈缩随机,斟酌其宜,增减允当,察病轻重,用药精 
微,则可谓上工矣。 
凡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又有阴阳配合(掌禹锡等按蜀本注云∶“凡天地万物皆有阴阳,大小各有色类,寻究其理, 
并有法象。故毛羽之类,皆生于阳而属于阴。鳞介之类,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所以空青法木 
,故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故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故色白而主肺。雌黄法土,故色黄 
而主脾。磁石法水,故色黑而主肾。余皆以此推之,倒可知也。”),子母兄弟(掌禹锡等按 
蜀本注云∶“若榆皮为母,浓朴为子之类是也。”),根茎花实,草木骨肉。又有单行者,有相 
须 
视 
用 
使 
合和视之。”)。又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又有有毒无毒,阴干曝干, 
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也。 
凡采药时月,皆是建寅岁首,则从汉太初后所记也。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 
初津润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今即事验之,春 
宁宜早,秋宁宜晚。华、实、茎、叶,乃各随其成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