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第24章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24章

小说: 059-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了附子三、四片,煎服。此药的有神效,不可具述(一本不用肉豆蔻)。 

卷之六〔绍兴续添方〕
感应丸
内容:治证并方见一切气类。 

卷之六〔绍兴续添方〕
大已寒丸
内容:治证并方见伤寒类。 

卷之六〔宝庆新增方〕
御米汤
内容:治久患痢疾,或赤或白,脐腹 痛,里急后坠,发歇无时,日夕无度,及下血 
不入食,并皆主之。 
浓朴(去粗皮,炒,姜制,十两) 罂粟壳(蜜炙)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 
五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大淮枣三枚,乌梅一个,煎至一盏,去渣, 
空心,食前通口服。如年老及七、八十岁,每服二大钱;小儿每服一钱半,依前法煎,更量 
儿岁加减。 

卷之六〔宝庆新增方〕
地榆散
内容: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 
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并宜服之。(又方见后。) 
石榴皮 莲蓬(去茎) 甘草(炒) 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通口服,不拘时候。 

卷之六〔宝庆新增方〕
金粟汤
内容:治丈夫、妇人、室女、小儿一切下痢,无问新久,冷热不调,日夜无度,脐腹 
肢体困倦,小便闭涩,不思饮食,渐加羸瘦。又治伤生冷,脾胃怯弱,饮食不消 
泄泻不止,连月不瘥,并宜服之。 
陈皮(去白,一两一分) 车前子(炒,四两) 干姜(炮,二两) 甘草(炒) 罂 
粟壳(去 
上为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枣一个,生姜二片,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或饭 
饮调下亦得。忌生冷、油腻、鱼腥、 酱等。 

卷之六〔宝庆新增方〕
育肠丸
内容:治肠胃虚弱,内挟生冷,腹胀泄泻,时时刺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或变脓 
频并,经久不瘥。 
乌梅肉 黄连(去须,各一分) 诃子皮 罂粟壳(去盖、筋,蜜炙) 肉豆蔻(包湿 
纸裹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饭饮下。如小儿, 
作小丸,煎甘草姜汤下。 

卷之六〔宝庆新增方〕
肠风黑散
内容: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爆,或饮酒过度, 
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 
便频并,并皆疗之。 
败棕(烧) 木馒头(烧) 乌头(去核)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卷之六〔宝庆新增方〕
斗门散
内容:治八种毒痢,脏腑撮痛,脓血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并,兼治噤口恶痢 
重,大渴不止,酒痢脏毒,全不进食。 
干葛(去皮,半两) 地榆(去芦) 甘草(炙,各二两) 干姜(炮) 当归(去芦, 
各一两) 
又方见后。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卷之六〔宝庆新增方〕
水煮木香丸
内容:治一切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或脏腑滑泄,日夜无度,或积寒久冷 
不思饮食。(又方见后) 
当归(洗,去芦) 诃子(炮,去核) 木香(不见火,各六两) 青皮(去白) 甘 
草( 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八分盏,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温服。 

卷之六〔淳新添方〕
大断下丸
内容: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高良姜(去芦) 赤石脂(研) 干姜(炮) 龙骨(研,各一两半) 肉豆蔻(面裹, 
煨) 牡 
辛(去土、叶,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温米饮下。 

卷之六〔淳新添方〕
狗头骨丸
内容:治久患下痢,脐腹 痛,所下杂色,昼夜不止;或其人久虚,频下肠垢,谓 
能治之。 
赤石脂 败龟(烧存性) 干姜(各半两) 肉豆蔻(面裹,煨) 附子(炮,去皮, 
各一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空心下。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水煮木香丸
内容:治证与前水煮木香丸同。 
陈皮(去白) 甘草(炒) 青皮(去白) 木香(各一两一分) 白芍药 当归(去 
芦,各二 
黄色,八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每一两作六丸。每服一丸,水一盏,煮至七分,和渣空心温服,不 
拘时亦可。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大香连丸
内容:治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 
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 
并宜服之。 
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 木香(不见火,四两 
八 
上件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戊己丸
内容: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 
黄连(去须) 吴茱萸(去梗,炒) 白芍药(各五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痢圣散子
内容: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赤白休息等痢。(又方见后) 
当归(去芦) 干姜(炮,各二两) 黄柏皮(去粗皮) 甘草( ) 枳壳(去瓤) 御 
米(即 
上锉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薤白二条,擘碎,同煎至八分,去渣,食前稍温服 
老人、小儿加减服食。忌生冷、油腻之物。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豆附丸
内容:治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手足逆 
药不效者,此药主之。 
肉豆蔻(炮) 白茯苓(焙) 附子(炮,去脐,各四两) 木香(不见火) 干姜(炮) 
肉桂 
上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用生姜汤吞下,粥饮亦 
得,空心,食前进。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温中丸
内容:治脾脏伤冷,宿食不消,霍乱吐泻,心腹膨胀,攻刺疼痛。 
良姜(去芦) 干姜(炮)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五两) 
上为细末,用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吞下,不拘时候。又疗丈 
夫小肠疝气块 痛,炒茴香少许,细嚼,用盐汤、盐酒任下,日进二服。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肉豆蔻散
内容:治脾胃气虚,腹胁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泻,腹内虚鸣,困倦少力,口苦舌干,不思 
饮食,日渐瘦弱,并宜服之。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两) 茴香(炒) 肉桂(去粗皮) 川乌(炮,去 
皮、脐) 
蔻(面裹,煨) 甘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煎七分,温服。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神应黑玉丹
内容:治丈夫、妇人久新肠风痔 ,着床头,痛不可忍者,服此药不过三、四次 
初得此疾发痒或疼,谷道周回多生硬核,此是痔,如破是 ,只下血是风。皆 
风、食五事过度,即成此疾。人多以外医涂治,病在肠自有虫,若不去根本 
药的有功效。 
刺 皮(锉,十六两) 猪悬蹄(一百只) 牛角腮(锉,十二两) 槐角(六两) 雷 
丸脂 
上锉碎用,瓮罐内烧存性,碾为细末,入乳香二两,麝香八钱,研令和匀,用酒打面糊 
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粒,先细嚼胡桃一个,以温酒吞下,空心,晚食前,日二服,如 
病甚,日三服。切忌别药,不过三、两日永除根本。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罂粟汤
内容: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或饮酒过度,脐腹 痛,泄 
下痢或赤或白,里急后重,日夜频并,饮食减少,及肠胃受湿,膨胀虚鸣,下如豆 
鲜血,并治之。 
艾叶(去梗) 黑豆(炒,去皮) 陈皮(去白)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二两) 罂 
粟壳( 
上件锉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忌生冷、油腻, 
毒物。小儿量岁数,加减与之。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固肠散
内容: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少白 
鱼脑,肠滑腹痛,遍数频并,心腹胀满,食减少力,并宜服之。 
陈皮(炒,二十两) 木香(不见火,一两) 肉豆蔻(生用) 罂粟壳(去蒂、盖, 
蜜炙, 
上件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 
如不饮酒,水煎亦得。忌酒、面、鱼腥等物。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曲术丸
内容:治时暑暴泻,壮脾温胃,进美饮食,及疗饮食所伤,胸膈痞闷。 
神曲(炒) 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各等分为末) 
上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吞下。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缠金丹
内容:治大人、小儿一切泻痢,无问冷热赤白,连绵不瘥,愈而复发,腹中疼痛者, 
砂 乳香(各二钱半) 杏仁(去皮、尖)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各八钱半) 
黄 
,三钱半) 
上件研为细末,熔蜡搜和为丸,如麻子仁大。每服一丸,小儿半丸。水泻,新汲水下。 
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并放冷临卧服。孕妇莫服。忌 
热物一、二时辰。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缚虎丸
内容:治休息痢经一、二年不瘥,羸瘦衰弱。兼治脾疼腰痛。 
砒(成块好者乳细) 黄蜡(各半两) 
上将黄蜡熔开,下砒,以柳条七个,逐个搅,头焦即换,俟用足取起,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丸。痢,冷水下。脾疼亦然。腰痛,冷酒下,并食前。小儿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 
汤使同上。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遇仙立效散
内容: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 
夜无度,或噤口不食。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宜服之。 
御米壳(去蒂、盖,炒黄) 川当归(洗) 甘草(各二两) 赤芍药 酸榴皮 地榆 
(各半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瘥为度。 
忌生冷、油腻、腥臊等物。 

卷之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三神丸
内容: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 痛,里急后重,并宜服之。 
草乌(三枚,各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用)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 
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 

卷之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地榆散
内容:治大人、小儿脾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因肠胃乘虚为热 
下痢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