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幼科释谜-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根自除。和中散理虚养胃。三棱散、乌犀丸助脾化积。沉香槟榔丸、守中汤进食止痢。
卷三食积
食积吐泻
属性:张涣曰。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此迎而夺之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
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自然平复也。脾经积滞未除。再为饮食所伤。不吐则泻。不泻则吐。宜以三棱散化
积。守胃散和中。
鳌按。痢与吐泻各有 门。二条列于此者。以 由食积也。
卷三
吐泻(单吐单泻)
属性:吐病伤胃。泻病伤脾。吐上焦郁。泻下焦衰。脏腑部分。各不相移。论吐之原。病非一机。或由胃虚。睡必露 。
或由胃冷。其脉沉微。或由胃热。凉饮是怡。或胃虚热。渴而溺稀。或胃有积。肚热面黧。或胃有痰。嗽逆声嘶。挟惊
挟毒。吐亦
相随。和中助胃。止吐之基。论泻之原。五脏兼推。脾受木克。面黄神疲。脾为水侮。洞泄如筛。心脾气虚。泻黄多噫。
肺脾气拂。沫出多啼。脾气虚寒。冷及四肢。脾家积热。心烦口糜。脾为湿滞。浮肿脉迟。脾气下陷。腹坠如遗。脾中
虚痞。胀满难支。清神益气。止泻应施。吐泻交作。霍乱维危。或心先痛。吐难自持。或腹先痛。泻必淋漓。中焦闭隔。
上下气暌。挥霍撩乱。方书慎之。曰搅肠痧。俗名甚奇。开通疏利。乃是正治。吐泻之故。调护多非。儿生幼稚。六气
尚亏。乳食不节。外感侵欺。清浊相干。蕴作疮痍。先泻后吐。由虚冷兮。先吐后泻。其实热治。详其轻重。审厥参差。
维吐之属。呕则类齐。维泻之属。痢则同归。其分别处。未可或迷。再参岁气。更辨四时。勿轻心掉。才可言医。
卷三吐泻(单吐单泻)
吐泻原由症治
属性:虞抟曰。小儿吐泻泄黄。伤热乳也。吐泻泄青。伤冷乳也。皆用白饼子。下后伤热乳者。玉露散。伤冷乳者。益黄
散。
王汝言曰。小儿吐泻并作。即名霍乱。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泻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纳而不出。中
焦主腐化水谷而生荣卫。灌溉百骸。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纳。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
后水谷传变得宜。岂有吐泻之患。凡小
儿吐泻。皆因六气未完。六淫易侵。兼以调护失宜。乳食不节。遂使脾胃虚弱。清浊相干。蕴作而然。有先泻而后吐者。
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吐亦不多。且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有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
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冷热宜辨。
娄全善曰。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也。钱氏白术散。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也。钱氏玉露散。
张兼善曰。初生吐泻。大便色白。停乳也。紫霜丸。下后用香橘饼。初生月内吐泻。宜朱砂丸。如吐骤。或泻完谷
者。伤风甚也。凡伤风多作吐泻者。风木好侵脾土故也。宜大青膏。
王履曰。婴儿暑月吐泻身热。宜玉露散。或益元散。寒月吐泻身冷。宜益黄散。
钱乙曰。吐泻久。将成慢惊风。宜和胃丸、双金丸。一五岁儿吐泻。壮热。不思乳饮。钱见曰。此见目中黑睛少而
白睛多。面色 白。必多病。夫面色 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肾虚也。黑睛属水。本怯而虚。故多病也。纵长成。
必肌肤不壮。不耐寒暑。易虚易实。脾胃亦弱。更不可纵恣酒色。若不保养。不过壮年也。面上常无精神光泽者。如妇
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壮热者。伤食也。又虚怯不可下。下之虚入肺则嗽。入心则惊。入脾则泻不止。入肾则益虚。
但以消积磨化之。为微有食积也。
薛己曰。小儿吐泻。手足指冷者。脾气虚寒也。异功散加木香。泻而腹中重坠者。脾气下陷也。补中益气汤。服克
滞药而腹中窄狭者。脾家虚痞也。六君子汤。面黄泻青者。脾虚而肝乘之也。六君加升、柴、木香。多噫泻黄者。六君
加炮姜、升麻。生下半月内吐者。只调其母。儿不胜药也。
卷三吐泻(单吐单泻)
四时吐泻治分表里
属性:钱乙曰。春冬之治宜从表。如伤寒吐泻身温。乍凉乍热。睡多气粗。大便青白。呕吐。乳下不消。时咳嗽。更有五
脏兼现症。当煎入脏君臣药。先服大青膏。后服益黄散。如先曾下。或无下症。慎不可下。此乃脾肺受寒也。若伤风吐
泻。身热多睡。能食乳。饮水不止。吐痰。大便黄水。此为胃虚热渴吐泻也。当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白术散。后用
发散。大青膏。伤风吐泻。身凉吐沫。泻青白。闷乱不渴。哽气。长出气。睡露眼。此伤风荏苒轻怯。因成吐泻。专先
补脾。益黄散。后用发散。大青膏。此伤风二症。多病于春冬也。夏秋之治宜从里。儿生三日内壮热。不思乳食。大便
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寒。当下之。白饼子。并和胃。益黄散。儿生三日至十日。吐泻身温凉。不思乳食。大便青白。
乳食不消。上实下虚也。更有五脏兼见症。肺则睡露睛。喘气。心则惊悸饮水。脾则困倦多睡。肝则呵欠烦闷。肾则不
语畏明。当视其兼脏症。先泻其所实而补其虚。如脾虚。益黄散主之。此二症多病于夏秋也。再如五月夏至后吐泻。身
壮热者。此热也。盖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不消。泻深黄色。玉露饮。六月大暑后吐泻。身大温
而似热。脏腑中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乳或不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饮。
立秋后吐泻身温。脏腑中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
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饮。八月秋分后吐泻身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呕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
散。不可下也。凡治小儿吐泻。大法。五月内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内。九分补而一分下。切勿混治。
万全曰。小儿盛暑吐泻。邪热在下焦则泻。在上焦则吐。亡津必渴。用玉露散。虽吐时时与啜之。过三日必愈。如
身热脉大溺黄。五苓、益元各半。汤调温服。如身凉脉细。尿清。早晨益黄散。后玉露散。如过四五日困弱。异功散。
或用和中散。
曾氏曰。小儿盛夏初秋。遇夜乘凉。渴而饮水。过食生冷。攻击肠胃。遂乃暴吐暴泻。传作手足俱痹。筋挛而痛。
痛则神志不宁。若以惊症治之。误矣。
张元素曰。如有风而泻。用防风、羌活。谓吐泻兼肝病。风搐拘急。如有热而泻。用大黄、黄连。谓吐泻兼心病。
身热也。有寒而泻。用附子。谓吐泻兼肾病。身冷。或足胫寒而逆也。有湿而泻。用白术、茯苓。谓吐泻兼本脏脾病。
多睡体重昏倦也。有肺病而泻。用白芍、桂心。定喘麦冬、人参。甚者用槟榔。大便不通加大黄。谓吐泻兼肺病。咳嗽
也。
卷三吐泻(单吐单泻)
吐泻心腹痛
属性:圣惠方曰。小儿冷热不调。乳哺不节。使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肠胃间。则成霍乱而心腹痛者。冷热气与正气
相击。或上攻心。下攻腹。故痛。
卷三吐泻(单吐单泻)
单吐
属性:巢元方曰。毒瓦斯吐者。春夏以汤与儿。肠胃脆弱。不胜药势。逆吐下不止。药熏脏腑。烦懊顿乏。为中毒瓦斯吐下。
千金藿香汤。
曾氏曰。论吐之原。难以枚举。有冷吐、热吐、积吐、伤风嗽吐、伤乳吐。吐则同而症则异。冷吐者。乳片不消。
多吐而少出。脉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汗。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而出。宜当归散加
煨
姜、陈皮。或间投冲和饮、理中汤。不效。参香饮。热吐者。面赤唇红。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面色黄。遍体热甚。
或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精神不慢。而多烦躁。此热吐也。宜大顺饮、香薷饮。误服热药。先投绿豆饮解之。次止吐
药。积吐者。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日轻夜重。儿大者。脉沉缓。此宿冷滞脾。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
渴。为食积所伤。吐酸 气。或宿食并出。儿小者。 乳不化是也。先五苓散和解。次乌犀丸。最小者三棱散。伤风嗽
吐者。热生风。风生痰。痰结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和痰吐出。此为嗽吐痰壅而作。乃为实症。先投清肺饮。小
柴胡汤。若嗽久肺虚。土不生金。面白唇燥。干嗽干呕而无痰。可温补为主。茯苓浓朴汤、惺惺散。伤乳吐者。才乳哺
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弱不运故也。三棱散。此外又有风痰吐。乃是伤寒不解。吐乳夹痰。若多时。
必要生风。青州白丸子、半夏散。挟惊吐。张涣三香丹。疳积吐。本事方。凡霍乱吐不止者。伏龙肝细末二钱。白扁豆
炒煎汤调下。立止。若扁豆嫩苗更好。
钱己曰。小儿经年吐乳。眼慢粪秽。有筋膜者。乃父母交感时吃乳所致。名曰交精吐奶。宜益黄散。五疳保童丸。
谭殊圣曰。小儿惊膈吐还频。日夜连连不暂停。 水槐黄泔淀汁。和虫乳食一时喷。丁香研共生犀服。五胆牛黄主
有勋。若有得逢如此药。值饶危困却还魂。(此名归命丹)
卷三吐泻(单吐单泻)
单泻
属性:巢元方曰。小儿暴泻者。由肠胃虚。卒为冷热之气所伤而成。热则色黄赤。冷则色青白。若冷热相交。则变为赤白
滞痢也。宜龙骨散。小儿久泻者。大法补虚消积。宜华佗久利神验方。
张元素曰。乳食不消。初病。忽然气出冷。四肢亦冷。面白无光泽。精神不定。乃胃气不和。可以大温药治之。使
君子丸、益黄散。若病泄泻日久不瘥。乳食不化。是脾胃有风冷。先服益黄散二帖。后用宣风散导之。再大补胃。
曾氏曰。论泻之原。有冷泻。热泻。伤食泻。水泻。积泻。惊泻。风泻。脏寒泻。疳积KT 泻。种种不同。冷泻
多是白水。泻密而出少。腹痛而鸣。眉皱目慢。面带白色。额有汗。冲和饮、当归散、参苓白术散。热泻者。大便黄色。
如筒吊水。泻过即止。半日复然。心烦口渴。小便黄少。乳食必粗。先用五苓散。或大顺饮。次钱氏白术散、香薷散。
伤食泻者。乃脾胃素弱。复伤生冷。故大便不聚而泻。或因母餐生冷肥腻。亦能作泻。面唇俱白。泻稀而少。或如败卵
臭。身形黄瘦。宜固脾和中散、醒脾散。水泻者。即洞泄。乃阴阳不顺。水谷不分。泻黄水而小便少。次多无度。夏秋
之际。昼则解衣取凉。夜则失盖感冷。冷热相激。清浊混乱。或因母热与乳。令儿脾胃不和。水谷交杂而下。宜五苓散。
加苡仁、车前、半夏。分正阴阳。或白术散、六和汤。积泻者。脾气虚弱。乳食入胃不消。久又伤冷食。传之大肠。遂
成泄泻。诸药无效。盖以积在脾胃未除。何由得愈。先三棱散除积。次沉香槟榔丸、参苓白术散。再和中散。惊泻者。
粪青如苔。稠粘如胶。不可便止。但镇心抑肝。和脾胃。消乳食。先五苓散。次三棱散。风泻者。慢惊大病后有之。粪
稀。黄褐色。或夹食而下。因脾虚所致。或夹黑褐色者。属脾虚而肾水乘之也。若久则惊搐。先五苓散加苡仁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