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人格--马斯洛-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及社会学说(312)和其它各种观念。此外,一旦我们能够教育我们的青年放弃他们不切实际的尽善尽美的愿望,使他们不再要求有尽善尽美的人、社会、教师、父母、政治家、婚姻、朋友、组织等等一切不存在,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我是说除了高峰体验和完美融台的短暂片刻之外;那么我想巨大的社会和教育变革也几乎会立刻发生。我们即使所知甚少,也非常明白上述尽善尽美的期望只不过是幻想,因此会不可避免地、严酷无情地造成幻灭,并随之带来厌恶、愤怒,压抑和报复。我现在逐渐发觉,“现在就来一个极乐世界”的要求本身就是邪恶的一大根源。如果你要求有一位完美无缺的领袖或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你就会由此而放弃在好坏之间作出选择。如果将不完善界定为恶,那么就没有不邪恶的东西,因为事物总是不完善的。
我同时也从积极的方面相信,这个新开辟的伟大研究领域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知识源泉,使我们了解人性的内在价值。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似乎全人类都需要,都渴求的价值体系,宗教替代物,理想主义的满足和标准的人生观;没有它们,人类就会变得讨厌、卑鄙、粗俗、琐碎。
心理健康不光从主观上给人一种良好的感觉,同时也是正确、真实,实在的。在这个意义上,它比病态“好”,比病态优越。它还不光是正确和真实的,而且还有更高的洞察力,既能观察到更多的真理,又能观察到更高一层的真理。也就是说,缺少健康不光给人以可怕的感觉,而且还是某种形式的盲目,认识上的病态,以及道德和感情上的损失。此外,它还是某种形式的残疾,是才能的丧失,是做事和成事能力的降低。
健康的人虽然为数不多,但终归是存在的。既然健康及其所有价值——真理、善良、美等等,已经被证明是有可能存在的,那么,从原则上来说,它也是一种可以实现的现实。对于那些向往光明而不愿盲目的人,喜欢良好的感觉而不希望感到难受的人,追求完整而不愿落下残疾的人,则可以建议他们寻求心理上的健康。说到这里,不免想起了一个小女孩。有人问这个小女孩,善良为什么比邪恶好,她回答说,“因为它更美好。”我想我们连可以回答得更好一些。同样的思路可以证明,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里(有兄弟情谊,同心协力.互相信任。Y理论)比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X理论,极权统治,互相敌视,霍布斯式的社会)要好——这既是由于生物的、医学的和达尔文式的生存价值,也是由于成长的价值,既有主观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因素(314)。完美的婚姻,真挚的友谊,称职的父母等等也是这样。这些价值不仅被人期望(受人喜爱,被人选中),而且在特定的意义上也就是“理想的”。我明白这会给专业的哲学家们造成很大的麻烦,但我相信他们对付得了。
优秀人物虽然人数极少,而且容易垮掉,但可能并且的确存在,证明了这一点就足以给我们勇气和希望,给我们继续战斗的力量,使我们相信自己,相信我们有成长起来的可能性。同时,只要我们对人性抱有希望,无论这种希望多么冷静和克制,也有助予兄弟情谊和怜悯之心在我们身上油然而升。 我决定删去本书第一版的最后一章,走向积极的心理学;因为在1954年正确性达98%的东西,到了今天则只有2/3的正确性了。在今天,一种建设性的心理学虽然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但至少是已经放在那儿可以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新型的超越心理学,存在心理学,罗杰心理学,经验心理学,整体心理学,价值寻求心理学等等都在蓬勃兴起,供人运用——至少在美国是这样。但不幸的是,在心理学的大部分领域中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对这方面感兴趣的研究者还必须特意寻找,或者只能偶尔碰到这方面的材料。对于那些想自己体验一下的读者,我认为在穆斯塔卡斯(344),塞弗恩(419),布根塔尔(69),以及苏拉奇和维奇(441)的各种读本当中可以极为容易地找到有关人物、观点和资料的出色实例。至于适当的学校、刊物、学会的通讯地址,可以参见拙著《存在心理学初探》的一个刚录中对良好精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