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17-古今医统大全 >

第178章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178章

小说: 617-古今医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时失志甚欲癫狂,或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或呕吐冷涎绿水黑汁。妇人则月经不通,忽成痨瘵 
荏苒之疾。内外为病,非止百端,其状不同,难以尽述。尝用一药愈止痰疾,不计万数,即滚痰 
丸是也。今用诗括以传于世,共为饶益之事云。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病机
属性:王隐君曰∶世论痰清白者为寒,黄浊者为热,误也。殊不知始则清白,久则黄浊,清白稀 
薄渍于上,黄浊稠粘凝于下。咳而易出者,清而白;咳而难出者,黄浊结滞也。若咯唾日久, 
湿热所郁,上下凝结,皆无清白者也,甚至带血,血败则黑痰,为关格异病,人所不识。又清 
白者气味淡,久之渐成恶味,酸咸腥臭,焦苦不一,总是湿热为源,而云寒因热用,乃大误也。 
(甫谓清痰则饮是也,间亦有因于寒,浊痰则不可言寒也。)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病机
属性:病痰者,眼皮及眼下必如灰烟黑色,举目便知,不待诊脉。眼堂黑而面颊赤者,热痰也, 
如大黄色者,热痰也。心下烦满,口干思冷冻饮料,大便秘结,小便赤,久必生风,或眩运耳鸣眼 
花,多虚证。误以热药治之,服久脉大实,发大热,甚至中风,此宜急下之。凡眼黑而行步呻 
吟,举动注骨者,入骨痰也。其证骨髓痛,眼面俱黑,四肢冷痹,屈伸不能,此风湿也。眼黑 
而气短,心惊恐,气痰也。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病机
属性:诸书论痰饮,有因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停留,结成痰者;有胃气虚弱,不能营运水 
谷成痰者;有因 
酒后饮水停滞于脾成痰者;有风寒湿邪入脾,相搏成痰者。此证之所感不同,难以类举。今 
脾胃为仓廪以纳谷,因脾弱而不能营运,致气血失于滋养,故不周流,气道壅滞,中焦不能 
腐谷,遂停滞为痰、为饮,变则为寒、为热、为喘、为嗽、为呕吐、为反胃、为肿满、为眩 
运、为风痫、为嗳气、为吞酸嘈杂、为嗝噎、为怔忡、为疼痛之类,不可尽状,皆痰之变而 
病。其源出于脾湿不流,水谷津液停滞之所致也。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病机
属性:痰者,津液之异名。血气和平,联系调畅,则津液流通而无痰患至。若气脉窒塞,关窍凝 
滞,则津液停聚而成痰涎。痰之所以发动者,岂无自而然哉?大抵饮食酸寒辛辣,炙爆腥膻, 
生冷醇酒,湿热蒸郁而成痰者最多。其次为七情久郁而致者亦有矣。凡治痰病,须审其因, 
有痰而生热者,有因热而生痰音,有因气郁、有因风火而成痰者,有因积饮,有因伤宿酒而成 
痰者,所宜审别而施治也。 
【热痰】则多烦热,咳吐颇难,间有口干。 
【湿痰】者,多倦怠软弱,或面浮腹胀,因停饮不散所致。 
【风痰】多稀白,或成瘫痪奇证,因形寒饮冷所致。 
【惊痰】发则心痛,或为癫疾恐怖。 
【食积痰】多成痞块癖满,因过食浓味及脾虚所致。 
【酒痰】饮酒过多,不得消导,次日又吐,渐成反胃。 
【气痰】攻刺走注不定,或时一点如刺,或时一掌如冰,皆为气痰。丹溪云∶痰之为物, 
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是也。 
臂不能动是痰。凡人手臂,或动不得,或骨节遍身疼痛,坐卧不安,此痰入骨也。有人 
香港脚病久,骨节痛, 
与香港脚药不愈,此痰病也。 
嘈杂是痰。凡人胸膈一时如火烘炙,似痛非痛,忽然饥甚,北人呼为心刺,此火动其痰也。 
(详见本门。) 
眩运是痰。头目眩运,眼前黑暗,如坐舟车,HT HT 欲吐者,痰也。(详见本门。) 
烦躁是痰。凡人似热非热,似寒非寒,似病无病,坐卧不宁,心中焦躁,欲哭欲叫者, 
痰病也。审其人之虚实,从痰治之立愈。 
颠狂是痰。凡人忽然发狂,语言错乱,弃衣登高,此痰病也。痰在膈上,使人颠狂 
或健忘。(详见本门。) 
颠仆是痰。凡人卒然跌倒,不省人事,痰病也。虽气虚治痰为先。 
中风不语是痰。虽曰中风,亦以治痰为先。(详见本门。) 
小儿惊风是痰。(详见本门。) 
妇人惊痰最多,十有八九。盖因产后,因乳孩儿,因月事方行,惊因虚而入,结而成 
块者,为惊痰。或常有一块在腹,如身孕,转动跳跃,痛不可忍者是也。 
《活人书》云∶中脘有痰,亦令人憎寒发热,恶风自汗,胸膈痞满,有类伤寒,但 
头不痛项不强为异。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脉候
属性:脉要精微篇曰∶肝脉 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溢入肌皮肠胃 
之外也。 
巢氏云∶偏弦为饮,浮而滑为饮。 
仲景云∶脉双弦者,寒饮也。或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脉浮而细滑者,伤饮。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其人短气,四肢历节痛。肝脉涩甚为溢饮,沉 
者为留饮。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经》云∶病患一臂疼痛,一时又移在一臂,其人脉沉细,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 
陈无择云∶饮脉皆弦,微沉滑。 
或云∶左右关脉大实者,膈上有痰也,可吐之。病患百药不效,关上肺浮而大者,痰也。 
眼胞及眼下如炭烟熏黑者,亦痰也。 
丹溪曰∶久得涩脉,痰饮胶固,脉道阻滞也,卒难得开,必费调理。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治法
属性:春甫谓百病中多有兼痰,世鲜知也。古人用二陈汤治痰,所以实脾土燥脾湿,是其 
本之治也。脾实而湿燥,则痰自清而饮自散,何变病之有?王节斋谓二陈为实脾燥湿,以治 
其标,则误也。夫痰因脾湿为病之源,久则变而为顽痰老痰之类,当因其形证,观其缓急 
而分治之。是则诸方皆以治标而后立者。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治法
属性:严氏曰∶人之气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患。古方治痰多用汗下温利之法,不若以顺气 
为先,分导次之。气顺痰饮亦顺,而下出矣。此则严氏亦有所见而云然也。 
《玉机微义》云∶顺气特一法耳,要观痰之浅深,有痰积胶固,气道因之而不得顺,宜先逐 
去积痰,然后气可得顺,岂可专主理气一法。愚谓有理气而痰自顺者,治其微也;有逐痰而 
气方畅者,治其甚也,二者皆治痰之要也,不可偏废者也,但看痰与气孰轻而孰重,故施治有可 
急而可缓,故曰逐痰理气有所先后。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治法
属性:痰在胸膈之上,大满大实,非吐安能得出?仲景曰∶大法春宜吐,盖春时阳气在上,人 
气与邪气亦在上,故宜吐也。涌吐之药,或丸或散,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过则伤人。然则四 
时有急吐者,不必直待春时也,但仲景言其大法耳。今人不得此法,遂废而不行。试以名方所 
记者略数之∶如仲景《伤寒论》中以葱白豆豉汤吐头痛,栀子浓朴汤吐懊 ,瓜蒂散吐伤寒六 
七日因下后腹满无汗而喘者;《本事方》稀涎散吐膈实中∶满,痰嗽失音,牙关紧闭,如丧神 
守;万全方以郁金散吐头痛眩运,头风恶心;《普济方》以追风散吐口噤不开,不省人事,以 
皂角散吐涎潮;《总录》方以常山吐疟;孙尚方以三圣散吐狂,神验方吐舌不正。 
《内经》名言∶高者越之。王启玄∶上盛不已,夺而吐之。仲景曰∶宿食在上脘者,当 
吐之。又如宿饮酒积在上脘者,亦当吐之。又曰∶病患手足厥冷,两手脉乍结,以客气在胸 
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知病在胸中,当吐之。予今用吐法,皆是仲景方。用瓜蒂散 
吐伤寒头痛,用葱白豆豉汤以吐杂病头痛,或单瓜蒂散名独圣,加茶末少许以吐痰饮,加全蝎梢 
以吐两胁肋刺痛濯濯有声者,《内经》所谓湿在上者,以苦吐之,其是之谓欤?今人亦有窃予 
之法者,然终非口授,或中或否,或涌而不能出,或出而不能止,岂知上涌之法,名曰撩痰。撩 
之一字,自有擒纵卷舒。近有医工,吐一妇人半月不止,涎至数斗,命悬须臾,仓惶失计,求 
予解之。予煎麝香汤,下咽立止。或问∶麝香何如止吐?予谓之曰∶瓜苗闻麝即死,今吐瓜蒂, 
所以立解也。如藜芦吐不止者,解以葱白汤;石药吐不止者,解以甘草贯众汤;惟草木吐者, 
解以麝香。 
考之《本草》,吐药之苦寒者,有豆豉、瓜蒂、茶叶、栀子、黄连、苦参、大黄。辛苦 
而寒者,有郁金、常山、藜芦。甘苦而寒者,有地黄汁。苦而温者,有木香、远志、浓朴。辛 
苦而温者,有薄荷、芫花。辛而温者,有谷精草、葱根须。辛而寒者,有轻粉。辛甘而温者, 
有乌头、附子尖。酸而寒者,有晋矾、绿矾、齑汁。酸而平者,有铜绿。甘酸而平者,有赤 
豆。酸而温者,有饭浆。酸辛而寒者,有胆矾。酸而寒者,有白米饮。辛 
咸而温者,有皂角。甚咸而寒者,有食盐、青盐。甘而寒者,有牙硝。甘而微温者,有参芦。 
甘辛而热者,有蝎梢。凡此三十六味,惟常山、胆矾、瓜蒂有小毒,藜芦、芫花、轻粉、乌头 
尖有大毒,外二十六味,皆吐药之无毒者,各对证擢而用之。此法宜先少服,不涌渐次加之。 
余之撩痰者,以钗股、鸡翎探引不出,以齑汁投之,投之不出,再探之,且投且探,无不出者。 
吐至昏眩头痛者,饮以冰水立解,如无冰水,新汲水亦可饮。壮者一吐而安,弱者可三四次吐 
之,庶无损也。吐之次日有顿快者,有转甚者,盖吐之伤而未平也,俟数日再当涌之。如觉 
渴者,新水瓜梨及凉物皆不禁,惟禁食饱浓馔干 难化之物。心火既降,中脘冲和,阴道必强, 
大禁房劳,大忧大怒。谨守禁忌,不信浮言,真知病证决可吐者,然后吐之,庶万全也。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治法
属性:病患性行刚暴好怒,善淫,不可吐。 
病患左右多杂之言,不可吐。 
病患颇读医书,实非深明其理,疑而不决不可吐。 
主病者不能辨邪正之说,不可吐。 
病患无定见,妄言妄从,反复不定者,不可吐。 
病势 危,老弱衰朽者,不可吐。 
自吐不止,亡阳血虚者,不可吐。 
诸吐血、呕血、咯血、衄血、嗽血、崩血、失血者,皆不可吐,吐则转剧。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治法
属性:子和云∶留饮一证也,古人有五饮六证之分,皆观病之形状而定名也。予详饮之所 
得,其来有五∶有愤郁 
而得之者,有困乏而得之者,有思虑而得之者,有痛饮而得之者,有热而伤冷得之者。饮 
证虽多,其因无出于此。夫水阴物也,但积水则成痰成饮。在左胁者,同肥气也,在右胁者, 
同息贲也。入肺则嗽,入肠则泄,入肾则为涌水,入脾则为肿满。故在上则面浮,在下则 肿,在 
中者为支满痞隔。痰逆在阳不去者,久则化气病;在阴不去者,久则成形着。今之用方,例 
以饮为寒积,皆用温热之剂补之燥之,水湿未除,反增大热。岂知《内经》云∶留者攻之,导 
水丸、禹功散、十枣汤、三花神佑丸之类是也。昔有病数年不愈,子和诊之,左手皆微小,右手 
皆滑而大。微小为寒,滑大为燥,以瓜蒂散涌其寒痰数升,汗出如沃,次以导水丸、禹功散去 
肠中燥垢亦数升,其人半愈,然后以淡剂流湿降火,开其胃口,不逾月而瘥。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