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产后不烦而渴。x桃花散。x
新锻石(一两) 黄丹(半钱)
上细末。渴时冷浆水。调一钱服。
治产后冲胀。胸中有物状。是噎气不降。x紫金丹。x
代赭石 砺石(各等分)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下。胸中痛。加当归汤下。久服治血癖。
x又方x
代赭石(一两) 桃仁(三钱炒去皮尖) 大黄(五钱)
上为末。薄荷水为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下无时。
治脐腹痛不可忍。四物汤一两。加玄胡三钱半。
治血癖腹痛。及血刺腰痛。四物汤细末二两。加酒煮玄胡细末三两。每服三钱。酒调下。
治血运血结血聚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肋胁。四物汤四两。倍当归川芎。加鬼箭红花玄胡各一两。
同为末。如四物汤煎服。取清调没药散服之。
x没药散x
虻虫(一钱去足羽炒) 水蛭(一钱炒) 麝香(一钱) 没药(三钱)
上为细末。煎前药调服。血下痛止。只服前药。
治产后头痛。血虚痰癖寒厥。皆令头痛。加减x四物汤。x
羌活 川芎 防风 香附子(炒) 白芷(以上各一两) 石膏(二两半) 细辛(二钱) 当归(五钱)
熟地黄(一两) 甘草(五钱) 苍术(一两六钱去皮)
上为粗末。每服一两。水煎服无时。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
也。方中加芍药三两。桂一两半。加生姜煎。如痰癖头疼。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半。加生姜煎。如热厥头痛。
又加白芷三两。石膏三两。知母一两半。寒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半。生姜煎。
治产后风虚血眩。精神昏昧。x荆芥散。x
荆芥穗(一两三钱) 桃仁(五钱去皮尖炒)
上为细末。温水调服三钱。微喘加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炒) 各三钱。
治产前证胎不动。如重物下坠。腹冷如冰。x立效散。x
川芎 当归(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秤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服。
治如人胎漏。及因事下血。x枳壳汤。x
枳壳(半两) 黄芩(半两) 白术(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前空心服。
治妇人筋骨痛。及头痛脉弦。憎寒如疟。宜服x风六合汤。x
四物汤四两。加羌活防风各一两。
治妇人血气上冲。心腹肋下闷。宜服x治气六合汤。x
四物四两。加木香槟榔各半两。
治妇人脐下冷。腹痛腰脊痛。宜服x玄胡六合汤。x
四物内加玄胡苦楝(炒)各一两。
治妇人气充经脉。月事频并。脐下痛。宜x芍药六合汤。x
四物内倍加芍药。
治妇人经事欲行。脐腹绞痛。宜服x八物汤。x
四物内。加玄胡苦楝各一两。槟榔木香各半两。
治妇人经水过多。别无余证。
四物内。加黄芩白术各一两。
治妇人经水涩少。
四物内。加葵花煎。
治妇人虚劳气弱。喘嗽胸满。宜x气六合汤。x
四物内。加浓朴一两。(制) 枳实半两。(炒)
以上煎法。并同四物服之。
四物主治法
熟地黄 补血。如脐下痛。非熟地黄不能除。此通肾经之药也。
川芎 治风。泻肝木。如血虚头痛。非芎不能除去。此通肝经之药也。
芍药 和血理脾。治腹痛非芍药不能除。此通脾经之药也。
当归 和血。如血刺痛。非当归不能除。此通心经之药也。
以上四味治法。如前一证。于四物汤中。各加二味用之。如少腹痛。四物汤四两。加玄胡苦楝各一两。经
水暴多。四物四两。加黄连黄芩各一两。如腹痛者只加黄连。如夏月用不去黄芩。经水如黑豆水。加黄连黄芩
各一两。如经水少而血色和者。四物四两。加熟地黄当归各一两。如经水适来适断。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
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调治之。如寒热不退。勿服四物。是谓变证。表邪犹存。不能效也。根据前论中变证。
随证用药调治之。
治妇人血积。x增损四物汤。x
四物内。加广术京三棱桂干漆。皆根据法制。各加一两。如四物煎服。
治妇人产后血昏血崩。月事不调。远年干血气。皆治之。名曰x红花散。x
干荷叶 牡丹皮 当归 红花 蒲黄(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半两。酒煎和滓温服。如衣不下。另末榆白皮。煎汤调半两立效。
治妇人恶物不下。
当归(炒) 芫花(炒)
上细末。酒调三钱。又好墨醋碎末之。小便酒调下妙。
又治胎衣不下。蛇退皮(炒焦)细末二钱。酒调下。
诸见血无寒。衄血下血吐血溺血。皆属于热。但血家证。皆宜服此药。x生地黄散。x
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 天门冬 黄 芍药 甘草 黄芩
上各等分同 。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脉微身凉恶风。每一两加桂半钱。吐血者多
有此证。
治衄血不止。x麦门冬饮子。x
麦门冬 生地黄
上等分 。每服一两。煎服。又衄血先朱砂蛤粉。次木香黄连。大便结下之。大黄芒硝甘草生地黄。溏软。
栀子黄芩黄连。可选用。
带下附
论曰。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原其本也。皆湿热结于脉。故津液涌溢。是为赤白带下。本不病。
缘五脉经虚。结热屈滞于带。故女子脐下 痛而绵绵。阴器中时下也。故经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
带下瘕聚。王注曰。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于脐上。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带脉起于季胁章门。如束带状。
今湿热冤结不散。故为病也。经曰。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所以为带下冤
屈也。冤结也。屈滞而病热不散。先以十枣汤下之。后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调下之。热去湿除。病自愈也。如女子
不月。先泻心火。血自下也。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王注曰。大
肠胃发病也。心脾受之。心主血。心病则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则味不化。味不化则精不足。精血不
足。故其证不能已。亏则风邪胜而真气愈消也。又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属于心。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局方中五补丸。后以卫生汤。治脾养血气也。
x苦楝丸x 治妇人赤白带下。
苦楝(碎酒浸) 茴香(炒) 当归
上等分为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酒下。腰腿痛疼。四物四两。加羌活防风各一两。
x卫生汤x
当归 白芍药(各三两) 黄 (三两) 甘草(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如虚者。加人参一两。
卷下
大头论第三十(雷头风附)
属性:夫大头病者。是阳明邪热太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也。多在少阳。或在阳明。或传太阳。视其肿势在何
部分。随经取之。湿热为肿。木盛为痛。此邪见于头。多在两耳前后先出。皆主其病也。治之大不宜药速。
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必伤人命。此病是自外而之内者。是血病。况头部分受邪。见于无形
迹之部。当先缓而后急。先缓者。谓邪气在上。着无形之分部。既着无形。无所不至。若用重剂速下过其病难已。
虽用缓药。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顿服。皆失缓体。则药不能除病。当徐徐浸渍无形之邪也。或药性味形体拟
象。皆要不离缓体是也。且后急者。谓缓剂已泻。邪气入于中。是到阴部。染于有形质之所。若不速去。则损
阴也。此终治却为客邪。当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主当缓者。谓阳邪在上。阴邪在下。各本家病也。若
急治之。不能解纷而益乱也。此故治主当缓。治客以急
者。谓阳分受阴邪。阴分受阳邪。此客气急除去之也。假令少阳阳明为病。少阳为邪。出于耳之前后也。阳
明为邪者。首大肿是也。先以黄芩黄连甘草汤。通炒过 煎。少少不住服。或剂毕。再用大黄煨。鼠粘子新瓦上
炒香。煎药成去滓。内芒硝。俱各等分。亦时时呷之。无令饮食在前。得微利。及邪气已。只服前药。如不已。
再同前次第服之。取大便利。邪气即止。如阳明渴者。加石膏。如少阳渴者。加栝蒌根。阳明行经升麻芍药葛根
甘草。太阳行经。羌活防风之类。
雷头风附
夫治雷头者。诸药不效。为与证不相对也。夫头者。震卦主之。震仰盂。故予制药内加荷叶。谓象其震之
形。其色又青。乃述类象形也。当煎局方中x升麻汤。x
升麻(一两) 苍术(一两) 荷叶(一个全者)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食后。或烧全荷叶一个。研细调煎药服。亦妙。
耳论附
论曰。耳者盖非一也。以窍言之。是水也。以声言之。金也。以经言之。手足少阳俱会其中也。有从内不
能听者主也。有从外不能入者经也。有若蝉鸣者。有若钟声者。有若火 状者。各随经见之。其间虚实不可
不察也。假令耳聋者肾也。何谓治肺。肺主声。鼻塞者肺也。何谓治心。心主臭。如推此法。皆从受气为始。
肾受气于巳。心受气于亥。肝受气于申。肺受气于寅。脾王四季。此法皆长生之道也。
卷下
小儿斑疹论第三十一
属性:论曰。斑疹之病。其状各异。疮发 肿于外。属少阳三焦相火。谓之斑。小红靥行于皮肤之中不出者。
属少阴君火也。谓之
疹。凡显斑证者。若自吐泻者。慎勿治。则多吉。谓邪气上下皆出也。大凡疮疹。首尾皆不可下。恐妄动而生
变。此谓少阳通表宜和之也。当先安其里以解毒。次微发之。安里解毒者。谓能安和五脏。防风汤是也。如大
便不秘。次微发之。微发之药。钱氏方中甚多。宜选用之。如大便过秘。宜微利之。当归丸枣变百祥丸是也。
初知是斑疹。若便发之。令斑并出。小儿难禁。是使别生他证也。首尾不可下者。首曰上焦。尾曰下焦。若已
吐利。不可下也。便宜安里药三五服。如能食大便秘者内实。宜微疏利之。若内虚而利者。宜安里药三五服。
末后一服。调微发之药服之。大抵用安里之药多。发表之药少。秘则微疏之。邪气不并出。能作番次。使小儿
易禁也。身温者顺。身凉者逆。则宜服防风汤以和之。
x防风汤x
防风(一两) 地骨皮 黄 芍药 枳壳 荆芥穗 牛蒡子(以上各半两)
上为细末。温水调下。或为粗末。煎服二三钱。更妙。
治大便秘而内实能食。宜x当归丸。x
当归(五钱) 黄连(二钱半) 大黄(二钱) 甘草(一钱炙)
先将当归熬作膏子。入药三味为丸。渐次服十丸。妙。
治斑疹大便秘结。x枣变百祥丸。x
大戟(去骨一两) 枣(三个去核)
上二味。用水一碗。煎至水尽为度。去大戟不用。将枣焙干。可和剂旋丸。从少至多。以利为度。
五脏病各有所见证
热则从心。寒则从肾。嗽而气上则从肺。风从肝。泻从脾。假令泻见嗽而气上。脾肺病也。泻白益黄散合
而服之。又宜黄芩浓朴汤白术浓朴汤。谓脾苦湿肺苦燥气则上逆也。其证先泻。
又兼面色黄。肠鸣呦呦者是也。如见渴热多者。当服浓朴汤。不渴热少者。当服白术浓朴汤。其他五胜若有兼
证。皆如此类。然更详后说。四时经移用药。
假令春分前。风寒也。宜用地黄羌活防风。或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