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部分患者亦可予朵贝氏液漱
口,或外敷养阴生肌散(主要成分有青黛、雄黄、薄荷等)。
本方出自《内科摘要》,有疏肝健脾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
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35例,结果:局部充血糜烂消失,全部症状基
本消失者10例;局部充血糜烂基本消失,但有时反复,全身症状明
显好转者18例;局部病损改变不大,或虽有改善但病情反复较大,
全身症状有轻微改善或无明显改善者7例;总有效率为80%。
5辨证二治方
Ⅰ方:生地、玉竹、玄参各15g,麦冬、竹叶、赤芍各12g,生石膏
30g,大黄、莲子心各6g。适用于阴虚燥热型(局部红肿痒病糜烂,
有少许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口苦且干喜饮,心烦便秘,小便黄赤,舌
·470·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红少苔,脉弦细数)。
Ⅱ方:太子参12g,苍术、白术、黄柏、山栀子各10g,土茯苓
20g,茵陈15g,砂仁6g,升麻5g。适用于脾虚湿热型(口腔溃烂,
反复发作,便溏不爽,量少而臭,倦怠乏力,口渴喜热饮,苔淡黄腻,
脉濡数)。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散剂外用。Ⅰ号散剂:
青黛、炉甘石、孩儿茶各2份,冰片1份。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
用以涂擦溃烂面,每日3~4次。Ⅱ号散剂:吴茱萸30g,研极细
末,用醋调做成直径约为5cm的圆饼,睡前敷足心涌泉穴处,次日
清晨取掉,每日1次。
以1~3个月为1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治疗阶段,每日服汤
剂1剂,同时配合外用Ⅰ、Ⅱ号散剂,直至溃烂面愈合或好转。第
二个疗程为康复阶段,每月服汤剂15~20剂,适当配合用Ⅱ号散
剂。第三个疗程为巩固阶段,每月服汤剂5~10剂,停用外用散
剂。
有报道运用本系列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21例,结果痊愈6
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
6辨证三治方
Ⅰ方(阴虚内热型):山慈姑、地骨皮、大生地、野菊花、茯苓、山
药各15g,升麻10g,砂仁3g。
Ⅱ方(脾虚湿热型):土茯苓、焦六曲、鱼腥草、连翘各15g,陈
皮、半夏、焦白术、泽泻、升麻各10g。若糜烂面较大,分泌物增多
者加蚤休、生石膏、炒薏苡仁各30g,地丁草、杏仁各10g,砂仁3g。
Ⅲ方(脾虚湿热型之病情缓解症):炙黄芪、焦神曲、土茯苓、山
药各15g,党参、焦白术、陈皮各10g,甘草5g,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2个月为1疗程。亦可同时配
合选用西药聚肌胞、左旋咪唑、地塞米松等。
有报道运用本系列方辨证治疗口腔扁平苔藓93例,结果痊愈
第九章 红斑和丘疹鳞屑性皮肤病方·471·
16例,显效62例,好转15例。
7大枫子酊
大枫子、乌梅、鸦胆子、薏苡仁、川椒、槟榔、紫草、丹参、苍术各
20g,香附、黄芩各25g,大黄15g。将上药共置白酒适量浸泡60天
备用。用时以药酊每日外涂患处4~5次。
本方有活血化瘀、杀虫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扁平苔
藓8例,结果均获痊愈。
8四物六味汤
当归、白芍、丹皮、泽泻、山萸肉各9g,山药、玄参、生地各12g,
川芎45g。上药水煎取汁,日服2次,每日1剂。有滋阴养血清
热之功。
9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泽泻、柴胡、山栀、当归、黄芩各9g,木通、甘草各6g,
车前草、蒲公英各12g。上药水煎取汁,日服2次,每日1剂。有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
10血府逐瘀汤
当归、桃仁、枳壳、牛膝各9g,生地、赤芍各12g,川芎、桔梗各
6g,红花45g。上药水煎取汁,日服2次,每日1剂。有理气活血
化瘀之功。
11四妙勇安汤
生地、银花、鸡血藤、甘草各15g,元参、连翘、当归各9g。上药
水煎取汁,日服2次,每日1剂。有养阴清热、化瘀解毒之功。
12疏肝活血汤
柴胡、薄荷、黄芩、栀子、归尾、赤芍、红花、莪术、陈皮各9g,甘
草6g。上药水煎取汁,日服2次,每日1剂。有疏肝清热、活血化
瘀之功。
13系列秘验方
(1)土茯苓、生地、刺蒺藜各30g,银花15g,荆芥、防风、红花、
·472·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赤芍、三棱、莪术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2)野菊花9g,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水煎服,
每日1剂。
(3)田基黄、马蹄金、知母、桃仁、丹皮、香附各10g,大黄6g,茯
苓、薏苡仁各12g,生石膏30g。水煎服,每日1剂。
(4)生石膏、生地各15g,荆芥、苦参、蝉衣各6g,当归、防风、地
肤子各10g,生薏苡仁、丹参各12g,丝瓜络45g,苍耳子、乌梢蛇
各3g。水煎服,每日1剂。
(5)防风、羌活、僵蚕、赤芍各10g,党参、苦参、白术、白鲜皮各
12g,丹参、路路通各15g,川芎、附片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6)干地黄、山茱萸、茯苓、丹皮各10g,麦冬、天冬、石斛、枸杞
子各12g,泽泻、玄参、沙参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7)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各10g,炒扁豆、丹参、升麻各12g,
山药、赤小豆各30g,炒黄柏、砂仁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8)黄柏、知母、枸杞子、牛膝、茯苓、泽泻、丹皮、山药各9g,熟
地15g。水煎服,每日1剂。
(9)乌梢蛇、荆芥、防风、黄芩、白芷、羌活、连翘各9g,黄连、生
甘草、蝉衣各6g,银花15g。水煎服,每日1剂。
(10)银花、玄参、生地各15g。煎汤漱口。
(11)煅石膏、煅人中白各9g,青黛、三棱各3g,薄荷、川连各
15g,黄柏2g,煅月石18g。先将石膏、人中白、青黛各研细末,和
匀,水飞,晒干,再研细;将其余5味各研细后和匀。洗漱净口腔,
用药管吹敷患处。
(12)珍珠、西黄各等份,研为细末,涂搽口腔损害处。
(13)西瓜1个,皮硝适量。将西瓜装入黄泥钵内,瓜内装满皮
硝,封钵,数日后钵外析出白霜。治疗时每用少许白霜吹口内患
处。
(14)百部300g,75%酒精600g。将百部碾碎置酒精内,浸泡
第九章 红斑和丘疹鳞屑性皮肤病方·473·
7昼夜,过滤去渣,外搽患处。
(15)路路通、苍术各60g,百部、艾叶、枯矾各15g。水煎溻洗
局部。
(16)犀牛黄03g,冰片15g,黄连3g,硼砂、玄明粉各45g。
上药共研极细粉末,和匀,外涂患处。
(17)冰片、朱砂各6g,玄明粉15g,硼砂、白糖各9g。上药共
研细末,外涂患处。
(18)朱砂、川贝母、冰片各18g,龙骨120g,丹石90g,滑石
620g。上药各研细末,研和。用以上药粉30g,甘油30ml,蒸馏水
10000ml,配成洗剂,外搽患处。
(19)苦参、黄柏、烟胶500g,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
点红椒、潮脑、硫黄、明矾、水银、轻粉各90g,白砒15g。上药共研
细末,熟猪油适量,化开,入药搅匀,作丸如龙眼大。涂搽疮上。
·474·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第十章
血
管
性
皮
肤
病
方
一、过敏性紫癜方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
病,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紫癜。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临床
上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和粘膜出血为基本特征。引起本病的原
因很多,但多数患者往往很难确定具体的原因(如细菌、病毒、寄生
虫、药物或食物等),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见全
身不适、乏力、低热等前驱症状;紫癜多发生于下肢和臀部,呈出血
性丘疹或红斑,两侧对称,分批出现,大小不等,有时融合成片,严
重者出血斑融合成大血泡,中心出血坏死;约有半数患者伴有关节
肿痛、腹痛、腹泻、呕吐、便血及不同程度的肾损害;部分患者毛细
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骨髓象检
查等均正常,累及肾脏时可有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即紫癜性肾
炎)。
本病的治疗,西医主要采取去除诱因,避免接触过敏物质,消
除已有的感染灶,驱除体内寄生虫,运用抗组织胺药物、肾上腺皮
质激素以及止血药物等。
结合本病临床表现,中医学一般将其归类于“斑疹”、“血证”等
范畴。常因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或阴虚阳亢,虚火内扰,或阳气亏
虚、摄血无力所致。其治疗则辨证施治,因于热毒者,治当清营,凉
·478·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
血止血;阴虚火旺者,宜滋阴泻火,凉血止血;阳虚气虚者则当益气
温阳摄血;兼有湿热、风热者,宜酌加疏风清热,化湿之品以治之。
上法常能获得显著疗效。下述诸方,可供临证参考选用。
(一)内服方(通治方)
1清脾汤
白术、茯神、陈皮、远志、麦冬、沙参、五味子、甘草各适量。虚
弱自汗者,去沙参,加人参、黄芪。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有养阴清热,健脾摄血之功。适用于过
敏性紫癜日久体虚者。
2羚羊角散
羚羊角粉、防风、麦冬、玄参、知母、黄芩、牛蒡子、甘草、竹叶各
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有清热养阴、解毒祛斑之功。适用于过
敏性紫癜。
3消斑青黛饮
青黛、黄连、栀子、玄参、知母、生地黄、犀角、石膏、柴胡、人参、
甘草、生姜、大枣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本方出自《伤寒六书》,有凉血清热之功、适用于过敏性紫癜。
4银抗紫癜汤
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土茯苓30g,白鲜皮、地肤子、
萆薢各12g,丹参、赤芍、蝉衣、防风、泽泻各9g,白芷、生甘草各
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风热毒
邪侵犯肌表血络,过敏性紫癜初起,发热恶寒,皮肤出现充血性鲜
红色丘疹,压之褪色,对称分布,以下肢多见,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者37例。结果痊愈8例,好转22例,无效7例。
第十章 血管性皮肤病方·479·
5清凉宣透汤
桑叶、蝉蜕、丹皮、生地、甘草各10g,葛根12g,赤芍、连翘、芦
根各15g,白茅根、紫珠草各30g,丹参20g。关节痛加防风、秦艽;
腹痛加木香、枳壳;呕吐加竹茹;皮肤瘙痒加白鲜皮、地肤子。每日
1剂,水煎取汁温服。有感染因素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寄生虫感
染者给予驱虫药;停服可疑的药物及食物;对其他诱因分别采取相
应措施;忌食辛辣炙等物。
本方有疏风清热、凉血化瘀、宣郁透斑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