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后汉书-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妒稀!
一一一五页五行协韵音普*(胜)**'滕'*反据殿本﹑集解改。
************后汉书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 第二十二
*宏子鯈族曾孙准识弟兴*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一'
为乡里着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 ,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暞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二'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闲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臱,争往偿之,'三'诸子从□,竟不肯受。
注'一'樊,今襄州安养县也。
注'二'郦元水经注曰:“*(湖)**'朝'*水支分,东北为樊氏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亦谓之凡亭。陂东樊氏故宅 ,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故喭曰:‘陂汪汪,下田良,樊氏失业庾氏昌。’”其陂至今犹名为樊陂,在今邓州新野县之西南也。
注'三'责音侧界反。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爎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世祖即位,拜光禄大夫,位特进,次三公。建武五年,封长罗侯。'一'十三年 ,封弟丹为射阳侯,'二'兄子寻玄乡侯,族兄忠更父侯。十五年,定封宏寿张侯。
十八年,帝南祠章陵,过湖阳,祠重墓,追爵谥为寿张敬侯,立庙于湖阳。车驾每南巡,常幸其墓,赏赐大会。
注'一'长罗,县名,属陈留郡,故城在今滑州匡城县东北。
注'二'在射水之阳。水经注曰:“沘水西南流,射水注之,水出射城北。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射阳侯,即其国也。”案临淮郡别有射阳县,疑远,非此地也。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埶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一'保身全己,岂不乐哉!”
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常□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到。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觽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臱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注'一'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也。
二十七年,卒。遗□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臧,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臧。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赙钱千万,布万匹,谥为恭侯,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子鯈嗣。帝悼宏不已,复封少子茂为平望侯。'一'
樊氏侯者凡五国。明年,赐鯈弟鲔及从昆弟七人合钱五千万。
注'一'平望,县,属北海郡,故城在今青州北海县西北,俗名平望台也。
论曰:昔楚顷襄王问阳陵君曰:“君子之富何如?”对曰:“假人不德不责,食人不使不役,亲戚爱之,觽人善之。”'一'若乃樊重之折契止讼,其庶几君子之富乎!
分地以用天道,实廪以崇礼节,'二'取诸理化,则亦可以施于政也。与夫爱而畏者,何殊闲哉!'三'
注'一'假贷人者不自以为德,不责其报也。食善人者不使役之,故觽人称善也。
说苑曰楚王问庄辛之言也。
注'二'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注'三'左传曰:“是以其人畏而爱之,何殊闲哉!”言不异也。闲音古苋反。
鯈字长鱼,谨约有父风。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黄门朝暮送饘粥。'一'服阕,就侍中丁恭受公羊严氏春秋。'二'建武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鯈外戚,争遣致之,而鯈清静自保,无所交结。及沛王辅事发,贵戚子弟多见收捕,鯈以不豫得免。帝崩,鯈为复土校尉。'三'
注'一'饘,糜也。
注'二'严彭祖也。
注'三'复土校尉主葬事,复土于圹也。
永平元年,拜长水校尉,与公卿杂定郊祠礼仪,以谶记正五经异说。北海周泽、琅邪承宫并海内大儒,鯈皆以为师友而致之于朝。上言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宜□郡国简用良俊。又议刑辟宜须秋月,以顺时气。显宗并从之。
二年,以寿张国益东平王,徙封鯈燕侯。'一'其后广陵王荆有罪,帝以至亲悼伤之,诏鯈与羽林监南阳任隗杂理其狱。事竟,奏请诛荆。引见宣明殿,帝怒曰:“诸卿以我弟故,欲诛之,即我子,卿等敢尔邪!”鯈仰而对曰:“天下高帝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诛焉’。'二'是以周公诛弟,季友鸩兄,经传大之。'三'臣等以荆属托母弟,陛下留圣心,加恻隐,故敢请耳。如令陛下子,臣等专诛而已。”'四'帝叹息良久。鯈益以此知名。
其后弟鲔为子赏求楚王英女敬乡公主,鯈闻而止之,曰:“建武时,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五'时特进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六'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且尔一子,柰何弃之于楚乎?”鲔不从。
注'一'燕,县名,属东郡。
注'二'公羊传之文也。将者,将为弒逆之事也。
注'三'周公之弟管、蔡二叔,流言于国,云周公摄政将不利于成王,故周公诛之。左传曰:“周公杀管叔而□蔡叔,夫岂不爱,王室故也。”杜预注曰“□,放也。”又曰,鲁庄公有疾,叔牙欲立庆父为后,牙弟季友欲立公子般,友遂鸩叔牙杀之。公羊传曰:“季子杀母兄,何善*(其)**'尔'*?诛不得避兄,君臣之义也。”上□音萨。
注'四'专谓不请也。
注'五'谓宏封长罗侯,弟丹射阳侯,兄子寻玄乡侯,族兄忠更公侯,宏又封寿张侯也。
注'六'宏为特进。
十年,鯈卒,赗赠甚厚,谥曰哀侯。帝遣小黄门张音问所遗言。先是河南县亡失官钱,典负者'一'坐死及罪徙者甚觽,遂委责于人,以偿其秏。乡部吏司因此为奸,鯈常疾之。又野王岁献甘醪、膏□,'二'每辄扰人,吏以为利。鯈并欲奏罢之,疾病未及得上。音归,具以闻,帝览之而悲叹,□二郡并令从之。
注'一'典谓主典,负谓久负。
注'二'醪,醇酒,汁滓相将也。
长子汜嗣,以次子郴、梵为郎。其后楚事发觉,帝追念鯈谨恪,又闻其止鲔婚事,故其诸子得不坐焉。
梵字文高,为郎二十余年,三署服其重慎。'一'悉推财物二千余万与孤兄子,官至大鸿胪。
注'一'三署解见和帝纪也。
汜卒,子时嗣。时卒,子建嗣。建卒,无子,国绝。永宁元年,邓太后复封建弟盼。盼卒,子尚嗣。
初,鯈删定公羊严氏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教授门徒前后三千余人。弟子颍川李修、九江夏勤,皆为三公。勤字伯宗,为京、宛二县令,零陵太守,所在有理能称。安帝时,位至司徒。
准字幼陵,宏之族曾孙也。'一'父瑞,好黄老言,清静少欲。准少励志行,修儒术,以先父产业数百万让孤兄子。永元十五年,和帝幸南阳,准为郡功曹,召见,帝器之,拜郎中,从车驾还宫,特补尚书郎。邓太后临朝,儒学陵替,准乃上疏曰:
注'一'“准”或作“准”臣闻贾谊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学”。故虽大舜圣德,孳孳为善;'一'成王贤主,崇明师傅。'二'及光武皇帝受命中兴,髃雄崩扰,旌旗乱野,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蓺,息马论道。至孝明皇帝,兼天地之姿,用日月之明,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蓺,每飨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之化,矍相之事,诚不足言。'三'又多征名儒,以充礼官,如沛国赵孝、琅邪承宫等,或安车结驷,告归乡里;'四'或丰衣博带,从见宗庙。其余以经术见优者,布在廊庙。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五'每燕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六'详览髃言,响如振玉。'七'朝者进而思政,罢者退而备问。小大随化,雍雍可嘉。朝门羽林介冑之士,悉通孝经。
博士议郎,一人开门,徒觽百数。'八'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
注'一'孟子曰:“鸡鸣而起,孜孜为善者,舜之徒。”
注'二'尚书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也。
注'三'孔子,阙里人也。礼记云,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也。
注'四'安车,坐乘之车也。告归谓休假归也。
注'五'皤皤,白首貌也,音步河反。书曰:“皤皤良士。”华首谓白首也。
注'六'衎衎,和乐貌也。
注'七'孟子曰“金声而玉振”也。
注'八'开门谓开一家之说。
今学者盖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儒者竞论浮丽,忘謇謇之忠,习諓諓之辞。'一'文吏则去法律而学诋欺,'二'锐锥刀之锋,断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三'昔孝文窦后性好黄老,而清静之化流景武之闲。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隐,发扬岩穴,宠进儒雅,有如孝、宫者,征诣公车,以俟圣上讲习之期。公卿各举明经及旧儒子孙,进其爵位,使缵其业。复召郡国书佐,使读律令。如此,则延颈者日有所见,倾耳者月有所闻。伏愿陛下推述先帝进业之道。'四'
注'一'諓諓,谄言也,音践。前书曰“昔秦穆公说諓諓之言”也。
注'二'诋亦欺也。
注'三'左传曰,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贻子产书曰:“今子相郑,立谤政,铸刑书,人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郑其败乎!”杜预注云:
“锥刀喻小事也。”
注'四'周易曰:“君子进德修业。”
太后深纳其言,是后屡举方正、敦朴、仁贤之士。
准再迁御史中丞。永初之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准上疏曰:
臣闻传曰:“饥而不损兹曰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