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92章

605-张氏医通-第92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痢后重。首宜开发其滞。若久痢后重。又当升举其阳。阳气升则胃气运。胃气运则周身中外之 
气皆调达。而无壅滞之患矣。故治孕妇之后重。无问胎之大小。但脉见有余。则宜调气。脉见不 
足。便与升提。虽血痢亦宜阳药。一切滋腻血药。总无干预。以气有统血之功。则血无妄行之虑 
也。五审身之热与不热。下痢为里气受病。若见身热。表里俱困。元神将何所恃而得振祛邪之力 
哉。惟人迎之脉浮数。可先用和营透表之法分解其势。然后徐行清理。若初痢不发热。数日半月 
后发热。脉来渐小。或虚大少力者。此真阴内亡。虚阳发露于外。在平人或可用辛温峻补。敛之 
以归其源。若妊娠则桂、附又难轻用。惟藉参、术、姜、萸、胶、艾之属。非大剂浓煎峻投。难 
望其转日回天之绩也。或痢久卫虚。起居不慎。而感冒虚风发热者。但当察其左手三部。必显浮 
缓之象。又需理中汤加桂枝。合表里而治之。以内气久虚之邪。不得参、术助其中气。则客邪不 
得解散也。五审既明。三禁勿犯。又当审察其积之稠与不稠。色之鲜与不鲜。则元气之浓薄。病 
患之寒热。可晓然无惑矣。如赤白寒热之辨。昔人拟议纷纭。要非正论。以大略言。气分之病其 
色白。血分之病其色赤。气血紊乱。则赤白兼并。盖气属阳。阳伤则受冷居多。即有火注下迫。 
皆阳气郁遏。本寒标热之证。不可纯归于热。但当验其积之稠粘如糊。色白如脂。方可暂与清热 
治标。若汁沫如水。色晦如尘。急须温理 
其气。即有热证。皆假象无疑也。血属阴。阴伤则受热居多。然多有气伤阳不统阴之血。又不得 
不从事于辛温也。故治血痢。尤当以色之显晦。验其虚实寒热。此义前人未发也。故凡积之瘀晦 
不鲜。清稀不稠者。皆系虚寒之候。即前所云阳不统阴之血。急投人参、姜、艾。庶或保全。倘 
不审而误饵芩、连。是速其毙也。惟积之稠粘紫赤而光泽者。合用苦燥以坚肠胃之滑脱。又必佐 
以调气之药。则阴邪得以解释。非若白痢之不可杂以芩、连、芍药等味。引领滞秽。袭伤阴血也。 
况有病后疟后。或本质虚羸之人。及秋冬天令寒冷时下痢。加以胎孕扼腕。可与平人夏秋之痢同 
日而语哉。予尝用浓朴汤去干姜。治妊娠能食。腹胀后重。积秽稠粘之白痢。甘草干姜汤理中汤。 
治妊娠腹痛少食。积沫清稀之白痢。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 
黄芩芍药汤送香连丸。治妊娠能食后重。积秽稠粘之血痛。连理汤合千金三物胶艾汤。治妊娠少 
腹疼重。瘀晦不鲜。或间有鲜血之痢。驻车丸治妊娠发热后重。阴虚畏食之血痢。白头翁加甘草 
阿胶汤。治妊娠热毒内攻。噤口不食。腹胀后重。脓血稠粘之痢。千金胶艾榴皮汤治妊娠脓血清 
稀。胎动不安。久泄不止之痢。补中益气汤治妊娠先疟后痢。及疟痢齐作。元气下陷。胎气下坠。 
小便频数。或转胞不得溺之痢。以上诸方。并加砂仁以调其气。乌梅以调其血。未常不随手辄效也。 
石顽治郝(失记其字)。媳。怀孕九月。患疟三四发后。即呕恶畏食。诊其脉。气口涩数不 
调。左关尺弦数微滑。此中脘有冷物阻滞之候。以小柴胡去黄芩加炮姜、山楂。四服稍安思食。 
但性不嗜粥。连食肺鸭之类。遂疟痢兼并。胎气下坠不安。以补中益气去黄 加香、砂、乌梅。 
五服而产。产后疟痢俱不复作矣。其仆妇产后数日。亦忽下痢脓血。至夜微发寒热。小腹胀痛。 
与千金三物胶艾汤去榴皮加炮黑山楂。六服而瘳。 
子淋 妊娠小便淋者。乃肾与膀胱虚热。不能制水。然妊娠胞系于肾。肾间虚热移于膀胱而 
成斯证。若小便涩少淋涩。生料六味丸加麦冬、五味。肉桂、车前。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肾 
气丸。肺气虚而频数短少。生脉散加山药、泽泻。若小肠热。小便赤涩。导赤散。若肺虚膀胱热 
而气化不行。生脉合导赤散。若因肺经蕴热。黄芩清肺饮。肝经湿热。加味逍遥散。膏粱浓味。 
加味清胃散。苦因劳役所伤。或食煎爆。小便带血。此血得热而流于脬中。补中益气加丹皮、栀 
子。若因脾胃气虚。胎压尿脬而胎胀腹痛。八珍汤倍茯苓加橘、半。空心服。服后探吐。药出气 
定。又服又吐。数次必安。 
遗尿 妊妇遗尿不觉。胎满故也。千金白薇散。薛氏云。若脬中有热。加味逍遥散。脾肺气 
虚。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肝肾阴虚。六味丸。孕后有水从阴户出不止者。千金鲤鱼汤加肉桂、人参。 
诸血 妊妇尿血。热乘血分。以致流渗于脬。名子淋。导赤散。若因怒动肝火。小柴胡加山 
栀。若脾气下陷。及劳动脾火。补中益气加茯苓、车前。若因浓味积热。加味清胃散。若因肝脾 
血热。加味逍遥散。 
妊娠吐衄 由七情脏腑所伤。气逆于上。致血上溢不止。心闷甚者多死。或堕胎也。若肝经 
怒火。加味逍遥散。膏粱积热。加味消胃散。郁结伤脾。加味归脾汤。肺经有火。黄芩清肺饮。 
因气郁滞。紫苏饮。气不摄血。补中益气去升麻加煨葛根。肾经虚火。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咳 
嗽咯衄。胎前皆不宜见。面赤声哑。不治。咯血吐血。多致堕胎。胎赖血养。不宜漏溢。紫苏饮 
加条芩。如产后吐衄咯血者。皆难治。漏极如同月水。胞干胎死。母亦难保。肠风藏毒。肠胃不 
调。胀满下血者。平胃散去苍术加槐角、防风、当归、乌梅。 
诸痛 宿有偏正头风。川芎茶调散。宿有冷痞痰饮结聚。或新触风寒。邪正相击。上冲于心 
则心痛。下击于腹则腹痛。痛不已则胎动不安。此病多寒多食。间有属热者。并宜正气散。寒。 
加木香、炮姜。食积发热。加芩、连、炮姜。气。加砂仁、香附。痰。加橘皮、生姜。若因错杂 
之邪。当审其因而治。胎前产后心痛。用川楝、茴香炒各三钱。盐炒艾叶钱半。水煎服之。腹痛。 
或发或止。名曰痛胎。属血少。四物加香附为末。紫苏汤送下。气滞者。紫苏饮。胃口痛。禁用 
指迷。但宜养胃汤。妊娠腹中满痛叉心。不得饮食。千金芩术芍药汤。胁痛。其故有三。哭泣也。 
内伤也。恼怒也。有胎不宜服行伤破气药。只宜童便和酒服之。或紫苏饮去参用白芍、当归。加 
砂仁、童便。虽曰伤重。勿服伤药。且须安胎为要。背痛。气滞也。紫苏饮。腰腹背痛。是因劳 
伤损动。痛不止。多动胎气。补中益气加续断、杜仲。有因淋证作痛者居多。当审治之。走注痛 
者。败血入经之证。四乌汤加薄桂、杜仲、续断。肥盛人多湿热。腰痛重坠。或下白物者。二妙 
散加柴胡、防风、茯苓、半夏。气血郁滞。遍身拘急不舒而痛。眼生黑花。夜不能卧。紫苏饮加 
枳壳、桔梗。腰痛甚者。肾虚极也。其胎必堕。急服八珍汤加胶、艾、黄 。或紫苏饮加减。脐 
下冷痛。腹胀虚疼。小便频数。大便虚滑。皆食生冷所致。小建中加炮姜、木香。不应。更加茴 
香、良姜。小腹痛。由胞络虚热相搏所致。紫苏饮加生姜。虚寒。用胶艾汤。不应。寒甚也。加 
桂、附温之内。伤甚者。胎下无疑。若服不效。须视小腹近下处。若肿胀浮薄发光者。孕痈也。 
千金托里散。或薏苡仁煎汁饮。若心腹急痛。烦闷面青。冷汗气绝。血下不止。其胎上冲者。不治。 
子肿 妊妇四肢浮肿。或腹大者。其证有二。有水肿。有胎气肿。然胎前水肿者少。只是胎 
气。谓之子肿。乃气病也。盖因脏腑本虚。脾土不能制水。血散四肢。遂腹胀。手足面目皆浮。 
甚则通身肿满。心腹急胀。悉宜紫苏饮。小便不利 
者。其胎气兼水气也。紫苏饮加泽泻、白术、茯苓、木通。若发浮气喘腹胀。服药后肿退皮宽。 
六君子调理。若面目虚浮。肢体如水气肿胀。全生白术散。不应。六君子加腹皮、车前。下部肿 
甚。补中益气加茯苓。或因饮食失宜。呕吐泄泻。此是脾胃亏损。六君子加炮姜、木香、香附。 
若足指发肿。渐至腿膝喘闷不安。或足指缝水出。名子气。乃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有血挟风水。 
不可妄投汤药。二陈加乌药、香附、木通。脾胃虚弱。更加参、术。兼进逍遥散。不应。紫苏饮。 
凡妊娠经血壅闭。忽然虚肿。乃胞中挟水。水血相搏。脾胃主肌肉而恶湿。湿渍气弱。则肌肉虚。 
水气流溢。则身肿满。或因泄泻下痢。脏腑虚滑。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 
胃。皆能使手足头面浮肿。然水渍于胞。儿未成形。则胎多损坏。及其临产。胫脚微肿。乃胞藏 
血少水多。水出于外。故现微肿。则易生也。妊娠通身浮肿。胸胁不分。或心腹急胀。名曰胎水。 
千金鲤鱼汤。有妊娠腹胀。服前汤三五剂。大小便皆下恶水。肿消胀去。遂下死胎。此证盖因怀 
娠腹大。终不知胎水之患也。郑虚庵曰。身半以上肿者。发汗。身半以下肿者。利小便。上下俱 
肿。汗利分消其湿。若唇黑。缺盆平。背平。脐突。足底平。皆不治。 
不语 不语者。多为痰闭心窍。亦有哑胎。不须服药。岐伯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胞络 
之脉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凡患此者。 
浓煎生脉散空心服地黄丸。助肺肾之气以养胎。若与通声开发之药。误矣。 
谵语 妊娠谵语。为脏腑热极之候。急宜童便时时灌之。不应。用生地黄黄连散清其血中之 
火。庶胎得安。脉实者。加酒大黄下之。下迟则伤胎也。亦有伤胎下血。心神无主而谵语。虽用 
峻补。亦难得效。若舌青者。子死腹中。急当 
下之。若双胎一生死者。必腹中半边冷。半边热。因母患热证。脏腑热甚蒸其胎。儿因致死。但 
服黑神散加生蒲黄以暖其胎。胎即出矣。胎未死。并泥涂脐以越胎气。多有保全者。 
子悬 胎气凑泊上心。忽然昏晕。人事不省。谓之子悬。必妊娠素多郁闷。痰气壅塞。致胎 
不安。乘其郁火升迫心下。喘胀腹痛。甚则忽然仆地。急宜童便灌之。次以紫苏饮加钩藤、茯苓、 
姜汁、童便。将产时昏眩。亦宜紫苏饮。若误作中风。治之必殆。 
子痫 妊娠体虚受风。则口噤背强。冒闷不识人。须臾自苏。良久复作。谓之风痉。亦名子 
痫。甚则角弓反张。逍遥散加羌活、羚羊角、枣仁、钩藤。豆淋酒煎服。郑守恒云。子痫一证。 
人不易识。或眩晕。或冷麻。重至仆地不省人事。验其平日眼目昏沉。或认白为黑。认黑为白。 
是其渐也。 
乳泣腹啼 未产乳汁先下。此名乳泣。生子多不育。又有儿在腹中啼哭者。因妊妇登高举臂。 
脱出儿口中血乳。以此作声。令妊妇曲腰就地。如拾物状。或令扫地。仍入儿口即止。亦有胎热 
不安而啼者。以黄连浓煎汁。妊妇时时呷之。 
鬼胎 古人论鬼胎之说。皆由其人阳气不足。或肝气郁结。不能生发。致阴血不化而为患也。 
有因经行时饮冷。停经而成者。有郁痰惊痰湿热。凝滞而成者。有因恚怒气食。瘀积互结而成者。 
故凡鬼胎之脉。必沉细弦涩。或有时虚浮。有时沉紧。皆阳气不充之验。其腹虽渐大。而漫起重 
坠。终与好胎不同。当脐或脐下左旁虽微动。亦与真胎迥别。治宜理气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