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90章

605-张氏医通-第90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寸俱滑实为一男一女。此屡验者。若脉沉细。腹重而不时微痛。虽有形如抱瓮状。满腹不动。但 
当脐下翕翕动。按之冰冷。又两尺乍大乍小。乍有乍无。或浮或沉。或动或止。早暮不同者。乃 
鬼胎也。须连视三四日乃见。宜补气活血。若脉来急如风雨。少停复来如初者。夜叉胎也。亦有 
关部微似雀啄之形者。又有大小不匀。而指下弦劲不和者。皆夜叉之兆也。若脉来沉细。腰腹痛。 
胎伏不动。或反觉上抢心闷绝。按之冰冷。即非好胎。更察舌纹青色。此胎已死也。若并唇亦青。 
连母都不可救。但伏而不动者。亦有好胎。宜服顺气和血之药。 
验胎 妇人经候不行已三月。欲验有胎否。生川芎二钱为末。空心浓煎。艾汤调下。腹内微 
动则胎也。 
养胎 妇人受孕一月。足厥阴脉养。其阴阳新合。名曰始胚。大集经云。胎成七日。初不增 
减。二七日如薄酪。三七日如生酪。四七日如熟酪是也。二月足少阳脉养。阴阳居经。名曰始膏。 
经霜五七日如生酥。六七日如息肉。七七日如段肉。八七日其坚如坏是也。三月手心主脉养。初 
有定形。名曰始胞。经调九七日变五泡。两肘两髀及头。十七日续生五泡。两手腕两足及颈。十 
一七日复生二十六泡。十手指。十足指。及眼耳口鼻。十二七日泡相成就是也。四月手少阳脉养。 
始受水精以成血脉。而形体成。经谓十三七日现腹相。十四七日生五脏。十五七日生大肠。十六 
七日生小肠是也。五月足太阴脉养。始受火精以成其气。而肢节充。经谓十七七日有脾处。十八 
七日生三脘。十九七日 
生手掌足趺臂节。二十七日生阴脐颐乳是也。六月足阳明脉养。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而骨干立。 
经谓二十一七日有三百柔软骨。如初生瓠。二十二七日如未熟瓠。二十三七日坚如胡桃。二十四七 
日生一百筋是也。七月手太阴脉养。始受木精以成其骨。而毛发生。经谓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脉。 
尚未具成。二十六七日成如藕丝。二十七七日有三百六十三筋。二十八七日始生肌肤是也。八月 
手阳明脉养。始受土精以成肤革。而脏腑具。经谓二十九七日肌肤稍浓。三十七日方有皮像。三 
十一七日皮转浓坚。三十二七日皮革转成是也。九月足少阴脉养。始受石精以成皮毛。而谷气入 
胃。石禀五气之余。脏腑百骸俱实。故谓之石。经谓三十三七日耳鼻唇指膝节成。三十四七日生 
九十九万毛发孔。犹尚未成。三十五七日毛孔具足。三十六七日爪甲成就是也。十月五脏俱备。六 
腑齐通。纳天地之气于丹田。经谓三十七七日母腹中有风起。通其七窍。三十八七日随其宿世善 
恶。分香臭二种风。以定容貌骨节贵贱。右千金述徐之才养胎法。与大集经吻合。求其细。则受 
胎在母腹。七日一变。展转相成。然多有不足月产。而能长育长年者。此各经荣养与七日之变。皆 
不及期。而养胎之气仍周遍也。若经脉荣养未周。总属半产。非正产也。 
恶阻 经候不行两三月。精神如故。喜酸恶食。或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痰与清水。肢体 
沉重。头目昏眩。此名恶阻。不可作病治。四君子加乌药、香附、橘皮。咳而渴者。加橘红、五 
味、生姜。若胸中愦闷。四肢沉重。怠惰不能转舒。恶闻食气。喜咸酸。胎动不安。呕逆不食者。 
理中汤加茯苓、木香、半夏。若中脘停痰。二陈加枳壳。若饮食停滞。香砂六君子加枳壳。若脾 
胃虚弱。异功散。兼气恼。加枳壳、砂仁。若饮食少思。六君子加紫苏、桔梗。头晕体倦。六君 
子汤。若呕吐不食。倍苓、半。盖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湿之主药也。今人以半夏有动胎之性。鲜有 
用之者。以胎初结。虑其辛散也。楼全 
善云。余治妊娠阻病。累用半夏。未尝动胎也。千金用半夏茯苓汤二剂。次用茯苓丸。怀妊爱酸。 
乃肝脏之虚。不能荣养其肝。肝虚故爱酸物。戴氏云。恶阻者。谓妇人有妊恶心。阻其饮食也。 
肥者有痰。二陈加枳、术。瘦者有火。异功加芩、连。 
胎动 怀胎数动。此胎气热。所以逆上而作喘急也。急用条芩、香附、白术之类。腹中满痛 
叉心。不得饮食。千金用黄芩、白术、芍药煎服。令微下水则易生。月饮一剂为善。因恼怒而胎 
动不安者。沉香降气散。或四制香附一味为君。加归、艾为散。盐酒煎。和滓服。虚者。八珍去 
茯苓加黄芩、紫苏、陈皮。名安胎饮。又气虚少食。四君子加紫苏、陈皮。血虚多热。四物加黄 
芩、白术。胎气郁滞。紫苏饮。脾气虚弱。六君子。郁结伤脾。归脾汤。郁怒伤肝脾者。四七汤 
加芎、归。怒动肝火者。小柴胡加术。安胎之法有二。有因母病以致胎动者。但治母病。其胎自 
安。八珍汤加胶、艾、黄 。气滞者。去茯苓加苏、橘、黄芩。因胎动而致母病者。安胎而病自 
愈。紫苏饮加茯苓、白术、阿胶、砂仁。千金治妊娠二三月至七八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见者。 
用胶艾汤服之则安。身有微热。去艾叶、甘草加续断、葱白。以葱能散客邪。兼安胎也。郑虚庵 
曰。治胎前下血不止。用大剂参、术以安胎。芎、归、熟地、黄芩、白芍、阿胶以止血。砂仁行 
气以止痛。不可行动。但安卧养胎自愈。若伤动胎气而下血不止。急用紫苏饮。若胎未损。服之 
可安。已损。服之可下。若纯用四物汤阴药。不得阳生阴长之功。非但胎不能安。每致腹痛少食。 
脾胃愈虚而愈不安矣。 
漏胎下血 妊娠经水。壅之以养胎。蓄之以为乳。若经水时下。此冲任气虚。不能约制而然。 
千金云。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胞。血尽则死。宜服干姜地黄散。气虚乏力少食者。宜益气固胎。 
切勿泛用养血之剂。四君子去茯苓加胶、 
艾、芎、归、黄 、砂仁。若漏血腹痛者。芎、归、人参、阿胶、大枣煎服。若因郁怒发热内热。 
加味逍遥散。若血虚至夜发热。当归补血汤。劳动脾火。加味归脾汤。若因房事下血过多作痛。 
八珍汤加胶、艾。脾胃虚陷。补中益气倍升、柴。风热。加防风、黄芩。月数将满而漏血者。此 
必不守禁忌所致。亦有瘀血凝滞。不能转运而下者。气血先伤。后必难产。宜服紫苏饮。或用益 
母草熬膏。肥人。砂仁汤调下。虚人。人参汤调下。妊娠三月。其经月来三五次。但不多。饮食 
精神如故。此血气有余。儿大自不来矣。若作漏胎治之。其胎必堕。胎漏黄浆。或如豆汁。若肝 
脾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肝脾风热加味逍遥散。肝脾郁结。加味归脾汤。脾胃气虚。七味白术散。 
脾气下陷。补中益气汤。肝经风热。防风、黄芩作丸服。风入肠胃。胃风汤。大全方治妊娠忽然 
下黄汁如膏。或如豆汁。胎动腹痛。用黄 一两。川芎一钱。糯米一合煎服。暴下水者。其胎必 
下。若徐徐而下者。可用补气安胎药主之。 
惊胎僵仆 妊娠负重跌扑。凝血作痛。欲服活血药则恐伤胎。不服则伤血不去。治之当辨胎 
之死生。如无别证。只用黑糖熬枯。入红酒童便调服。细嚼连皮胡桃肉过口。死者当下。生者其 
痛即止。如余伤未尽。痛未止。四乌汤加延胡、木香。伤去而胎气未安。紫苏饮加童便、砂仁。 
伤重者。香壳散加熟地、当归以护胎。势剧者。下瘀血汤加芎、归酒煎以去血。血去则胎自安。 
然须详慎。若昏睡语言如狂。此血迫心包。当归活血汤。如腹中重坠。按之冰冷。此胎气已伤。急 
用香桂散加酒大黄、生附子下之。若口中觉秽气者。急用平胃散加芒硝。下逐之。若因怒跌仆。 
或手足抽搐者。紫苏饮加钩藤钩子。去血过多。八珍汤去茯苓加胶、艾、黄 。 
胎上逼 妊娠胎动气逆。皆由调养失宜。致胎逆上。紫苏饮为必用之药。饮食不甘。兼四君 
子。有热。加芩、栀、归、芍。 
若恼怒伤肝。致胎逆上。加味逍遥散。因郁结伤脾。胎气不安。加味归脾汤。大抵胎气逆上。皆 
属火旺。急用芩、术、香附之类。不可服大寒之药。反致他变。妊娠遍身痛。或冲心欲死。不能 
饮食。缘胎有水致痛也。千金鲤鱼汤。或用白术五钱。黄芩二钱。白芍四钱。入活鲤鱼约重半斤 
外一尾。煮汤代水煎服。妊娠胎动。昼夜呼叫。口噤唇搴。及下重痢不息者。用艾叶五两。以好 
酒五升。同煮三升。去滓更煎。取一升服。口闭者。开口灌之。药下即瘥。临月胎上逼心。呕 
哕欲死。急用童子小便灌之即下。或乌梅肉十枚。研烂入生姜三片。煎汤灌之亦下。取酸以降敛 
之。兼辛以散火气之逆也。 
陈良甫治一妇。孕七月。忽然胎上冲心而痛。坐卧不安。医治不效。又作死胎治。而用蓖麻、 
麝香研贴脐中。命在垂亡。陈诊之。两尺脉皆绝。他脉和平。曰。此子悬也。若是胎死。必面赤 
舌青。今面不赤。舌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心。以紫苏饮治之。十服而胎安矣。 
安胎 妇人半产。多在三个月及五月七月。除跌扑损伤外。因内热而虚者为多。曰热曰虚。 
当分轻重。若前次三个月而堕。则下次必如期复然。盖先于此时受伤。故复至期必应。乘其虚也。 
遇有半产者。须多服养气血固胎息之药。以补其虚损。下次有胎。先于两个月后。即用固胎药十 
数服。以防三月之堕。其有连堕数次。胎滑甚者。服药须多。久则可留。八珍加陈皮、胶、艾、 
条芩。多气。加香附、砂仁。肥盛有痰。加半夏。若瘦而多渴者禁用。怀妊三四月。肥盛色白气 
虚者。用白术一倍。人参、续断、山药、香附各半倍。枳实汤泛为丸。朝暮砂仁汤下三钱。肥盛 
色苍气实者。不须服药。至七八个月。但服砂仁汤或紫苏汤足矣。瘦而色白虚弱者。白术二倍。 
人参一倍。山药、续断、芎、归各半倍。陈米饮 
和丸。朝暮沸汤下三钱。瘦而色苍血热者。酒煮条芩。四制香附各一倍。四物各半倍。蜜丸。朝 
暮沸汤下四钱。至八九月。肥盛色苍者。必用枳壳、苏梗以顺其气。慎不可用补气之药。非但参、 
术当禁。浓味亦宜节省。肥白气虚者。则人参、白术必当加用。但补气药中。必兼香附、砂仁以 
流动其气。若色白怯弱者。全以补养气血为主。非但枳壳、苏梗辈不可用。即砂仁亦不宜也。误 
耗其气。必致难产。若色苍形瘦者。此气血流薄。当无难产之患。或久抱郁结之气。间或有之。 
多服逍遥散可也。有误服行胎毒药胎动不安者。古法用生甘草、黑豆、淡竹叶煎服。若发热。用 
香豉。然不若频与热童便尤良。以其能解药毒也。血下不止。或上溢而为吐衄者。四物换生地加 
阿胶、山栀、炒黑蒲黄。若胎伤不安者。消息缓急虚实治之。凡妊娠脉宜滑利数实。大忌迟涩浮缓。 
半产 半产俗名小产。盖由冲任气虚。不能摄养。或 扑闪坠。致气血损动。或因热病温疟 
之类。薛立斋云。半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果熟自脱。小产如生采。破其皮壳。断其根蒂。岂不 
重于大产。但人轻忽致死者多。治法。宜补形气。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产。八珍 
去茯苓、熟地。加胶、艾、 、草。若胎下而血不止。参、 、术、草、胶、艾、归、芍之类。 
有热。加炮姜、茯苓。半产而心腹痛。或发寒热。以手按之愈痛者。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