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86章

605-张氏医通-第86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数。又为阴虚多热矣。设形盛而脉虚。岂不为气虚多寒乎。形盛而脉濡。宁不为湿热固结乎。 
斯其所以为同脉异源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 
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脉弦而大。按之减小而芤者。为表里失血之候。以其脉弦大无力而少徐缓冲和之气。故谓之 
革。言胃气近于革除也。盖弦为阳气少。芤为阴血虚。妇人得之。主半产漏下。以旋复花汤主之。 
本草谓旋复花主结气。葱白主寒热。新绛乃丝帛之染绯者。主活血。三味入肝理血。除邪散结。 
岂非以气少无阳则寒。血虚无阴则热。两虚相搏。以害其肝之生化欤。若不明其相搏。止谓之虚。 
何以用旋复花、葱白皆解客热之邪者。而不用温补其虚乎。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气畅而血从。则百脉流动。以候天癸。苟有邪以阻之。则血不从其气。而自陷于血海。血海 
者。肾主之。肾者。寒水也。其色黑。是以漏下黑矣。犹内经所谓结阴下血也。林亿云。臣亿等。 
较诸本无胶姜汤方。当是妊娠中胶艾汤。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其血当下。水有清浊。清则入经化血。浊则为溺为唾。苟因气化之乱。浊者入之。则不能化血。 
而为血害也。水性惟能润下。下流不通。入与血居。必停于脉。随其所止。止于肌表者。作身肿。 
止于筋骨者。作肢节肿。此止于血室。故作少腹如敦状。然血室虽与膀胱异道。膀胱是行水之府。 
水蓄血室。气有相感。故膀胱之气亦不化。而小便微难。水与血皆阴类。虽有留积。不能发热。 
故不渴。若渴则为膀胱结热而非水血矣。若小便自如。而少腹之如敦者。亦不谓之水并。当是他 
邪血积可知矣。生后者。言曾生育过之妇。则有此患。非指产后而言。若室女则无是疾也。用甘 
遂取其直达水停之处。大黄荡涤瘀血。阿胶为血室之向导也。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伤寒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瘀血。大便色黑。抵当汤主之。发热下之不解。六七日不大 
便者。有瘀血。亦抵当汤主之。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宜抵当 
丸。三者有病证。而后立方。今止云经水不利。然经水不利。岂尽血蓄不通。而无虚损者哉。此 
必有蓄血形状。而出是方也。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子宫血积。不与气和。故新血不至。遂成干血坚癖。外连子户。津液不行。化为白物。是用 
绿矾消坚癖。破干血。杏仁利气开闭。润脏之燥。蜜以佐之。纳子户而药气可直达于子宫矣。设 
干血在冲任之海者。必服药下之。纳之不能去也。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此腹痛者。由中气虚。脾土不能升运阴阳。致二气乖离。肝木乘克而作痛。故用是汤。补中 
伐木。通行阴阳也。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专主风木胜脾之腹痛。而妇人善怒。易动肝火。木邪乘土。多有腹痛经水妄行之疾。 
故以此汤主之。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阴 肿亦主之。 
此亦因瘀血而病者。经水虽不利。但一月再见之不同。皆冲任脉瘀血之病。土瓜根消水饮。 
芍药开血痹。桂枝通血脉。 虫破血积。更需以酒行之。至于 肿。非惟男子之睾丸。妇人之阴 
户亦有之。多在产时。瘀血流入作痛。下坠出户也。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 
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 
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问下利不止。答属带下。何也。妇人年已五十。经绝胞门闭塞。冲任不复输泻之时。所积血 
自胞门化为带下。无所从出。大便属阴。故就大便为下利。是即以带下例治之。 
王节斋曰。妇人女子。经脉不行。有脾胃损伤而致者。不可便认作经闭血死。轻用通经破血 
之药。遇有此证。便须审其脾胃何如。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 
汗下攻伐药。伤其中气。以致血少而不行者。 
只宜补养脾胃。用白术为君。茯苓、芍药为臣。佐以黄 、甘草、陈皮、肉桂、川芎、归身、柴 
胡等药。脾旺则能生血。而经自行矣。又有饮食积滞。致损脾胃者。亦宜消积补脾。若脾胃无病。 
按其少腹。果有血块凝结。方宜香附、蕲艾、桂心、桃仁行血通经等剂。 
经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 
四布。五经并行。故心脾和平。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 
脾胃虚损。则月经不调矣。若先期而至者。有因肝脾血燥。有因脾经郁滞。有因肝经怒火。有因 
血分有热。有因劳役火动。其过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虚。有因肝经血少。有因气虚血弱。治法。 
因肝脾血燥者。加味逍遥散。脾经郁滞者。归脾汤。肝经怒火者。小柴胡加生地。血分有热者。 
四物汤加白术、茯苓、柴胡、丹皮。劳役火动者。补中益气汤。脾经血虚者。十全大补汤。肝经 
血少者。六味丸。气虚血弱者。八珍汤。经候不调。无他证而不受胎。六味丸全料减泽泻一两。 
加童便制香附四两。醋煮蕲艾一两。调理最妙。若有别证兼见。随证制汤送下。妇人劳伤气血。 
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漓不断。或过期不来。崩中下血。或白带白淋。四物汤加丁香、胶、艾。 
若曾伤胎。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烦热者。大温经汤。月水不调。阴虚潮热。或寒热如疟。 
盗汗痰嗽。渐成骨蒸者。血热相搏也。加味逍遥散。月水准信不受孕者。其故有三。肥白腹不痛 
者。闭子宫也。因痰。导痰汤。甚则间一二日。送滚痰丸二三服。腹多痛者。必食生冷过多。且 
又多气。宜温热药。七气汤。如咳嗽形瘦。色赤多火阴血虚者不宜服。只以四物加陈皮、香附、 
肉桂作丸。亦有血少不能摄精者。十全大补汤。兼寒。金匮温经汤。或曰。经正而子宫寒者非也。 
若子宫寒。其经必过期矣。岂有准信而曰寒乎。黑瘦多火人。经少。色深紫而不受孕者。为胞血 
枯而精被烁也。四物换生地加芩、连。瘦弱而不能受孕。子宫无血。精气不聚故也。十全大补之 
类。经水不准。必不受胎。然参前受胎者有之。此是血热。抑有参前落后互兼者。将为寒热并乎。 
大抵妇人受气则气乱。经期亦乱。故调经以理气为先。归附丸。气盛者。宜抑气以行血。血盛则 
气行矣。经不调而血淡如水。宜补气血。保元汤加芎、归、肉桂、香附。腹痛。加胶、艾、延胡。 
虚。加姜、附。经水有先期而来者。多属热。其证有二。血热者腹多不痛。身多热。此火也。其 
色必紫。脉必洪数。四物汤中川芎减半。易生地加条芩、丹皮、香附。虚热者。四物合保丸。不 
应。加炮姜、宣连炒黑、香附。干嗽者。逍遥散。气多血虚者。腹必疼。藿香正气散加芎、归、 
香附。慎用凉药。若妇人年四十余。经水每月二三至者。此少年恣意太过。后必崩淋。经水后期 
来者。多属寒。其证有三。血虚腹多不痛。微微身热。间亦有痛者。乃空痛也。脉必大而无力。 
或浮涩濡细。宜调气生血。八物加香附。虚则四物加参、术、黄 、升麻、陈皮。气滞血虚者。 
四物加丹皮、香附。肥盛多痰。去地黄再加橘、半、茯苓。血寒脉必沉迟弦紧。归附丸。过期色 
淡者。痰多也。二陈加柴胡、香附、肉桂。若过期兼白带者。艾煎丸加香附。若咳。忌香附。逍 
遥散加丹皮。嗽而泻者。养胃汤。血涩滞者。胸饱腰腹痛。醋煎散。或七气汤加减。冲任虚损。 
少腹有寒。月水过期不能受孕者。温经汤。年老无病。而月水如期不断者。气血有余也。若反多。 
或一月两至者。气虚不能统血。欲成崩淋也。既绝复来者。气病也。或伤损。或瘀血。皆以胁腹 
急痛为辨。并宜四乌汤用赤芍。若其势可止。宜大剂八物汤。能食者。加芩、连。不能食者。加 
炮姜止之。服药得效者。十有二三。虚甚者。多不能效。经水将来。腰疼腹痛。乃郁滞有瘀血。 
四物加红花、丹皮、蓬术、延胡索、香附、木香。实热。加黄连。发热。加柴、芩。将来小腹先 
痛。气血涩滞也。四乌汤加莪术、桃仁。经前先腹痛。脉浮弦者。小建中加丹皮、桃仁。经候欲行。身体先 
痛。气血不足也。桂枝汤加芎、归。稍用熟附二三分。经后痛者。虽曰虚寒当补。然气散亦能作 
痛。须视其受补否。不受补。四物加炮姜、艾、附。受补者。八物加炮姜、艾、附。泻者先治泻。 
久有经行四五日腹中绵绵作痛者。此经行时因气滞而止。未尽故也。四乌汤加木香、蓬术、砂仁。 
每遇经行。辄头疼气满。心下怔忡。饮食减少。肌肤不泽。此痰湿为患也。二陈加当归、炮姜、 
肉桂。经水愆期。胸胁腰腹刺痛。虚浮寒战。此冲任衰弱。脏气虚冷故也。温经汤加减。一切气 
上凑心。心腹攻筑。胁肋刺痛。月水不调者。用香附三钱。乌药一钱。陈皮、苏叶各六分。干姜 
四五分煎服。经水有紫黑色。腹痛者。乃气血相并也。腹不痛者。血热也。淡红色者。血虚也。 
其来必皆不准。腹痛者。四乌汤加蓬术、川连。不痛者。但加川连。色淡者。增损四物汤。色如 
黄浆水。心胸嘈杂汪洋。乃胃中有湿痰也。六君子加肉桂、木香、苍术。曾经下利。若汗出小便 
利者。为亡津液。故经水反少。补脾和胃。血自生矣。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饮食亦然。 
经水不止。如左尺按之空虚。是气血俱脱。轻手其脉数疾。举之弦紧或涩。此是阳脱阴亡。或见 
热证于口眼鼻。或渴。是名阴躁。阳欲先去也。急用大建中汤。或十全大补送肾气丸以补命门之 
下脱。痰多占住血海。因而下多者。目必渐昏。肥人多此。南星、苍术、川芎、香附作丸服。肥 
人不及日数而多者。痰多血虚有热。亦用前丸更加黄连、白术。肥盛饮食过度而经水不调者。乃 
是湿痰。宜苍术、半夏、茯苓、白术、香附、泽泻、芎、归。躯脂满而经闭者。以导痰汤加川连、 
川芎。不可服四物。以地黄泥膈故也。血枯经闭。四物加参、 、肉桂。切禁桃仁、红花。因郁火 
者。逍遥、归脾间服。阴虚经脉不通。小便涩。身体疼痛。以四物倍芍药。加肉桂、丹皮、香附、 
甘草。经行之际。与产后一般。将理失宜。为病不浅。若被惊则血气错乱。渐止不行。或逆于上 
而从口鼻中出。或逆于身而为血分劳瘵。若其时劳力太过。则生 
虚热。亦为疼痛之根。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 
经过则安。若怒极而伤于肝。则又有目晕呕吐之证。加以血不循经。遂成淋漓不止。凡此之类。 
感风则病风。感冷则病冷。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