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32章

605-张氏医通-第132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卷十四
疠风门
属性:桦皮散 治疠风肺壅风毒。遍身瘙痒。 
桦皮(四两) 荆芥穗 枳壳(炒) 杏仁(去皮尖。另研。各二两) 甘草(一两。生 
炙各半) 亚麻(三两) 
为散。每服四五钱。食后温酒米汤任下。 
再造散 治大风恶疾。营血受病。先起于足者。 
郁金(五钱。如无真者。赤槟榔代之) 大黄(皂荚煎。酒煨。一两) 大皂角刺( 
炒。五钱) 白牵牛(取头末净。六钱。生炒各半) 
为散。分五服。五更时以无灰酒调服。服后当下恶物。禁一切浓味发毒动风物。及盐酱糟醋椒 
姜麸面等。 
醉仙散 治疠风遍身麻木。卫气受病。先起于面者。 
亚麻(俗名大胡麻) 鼠粘子(炒) 枸杞子 蔓荆子(炒。各一两) 白蒺藜(炒。去刺 
。) 苦参 防风 
栝蒌根(各五钱) 
为散。每用末一两五钱。入轻粉二钱拌匀。每服一钱。茶清调。晨午各一服。服至五七日。齿 
缝中出臭涎。令人如醉。或下脓血。病根乃去。量病者强弱用。病重者须先以再造散下之。候五七 
日元气将复。方用此药。忌一切炙 浓 
味。止食淡粥时菜。乌梢蛇酒煮淡汁食之。以助药力。或用水泛为丸服之。免伤口齿。此瞑眩 
之药。中病即已。不可过剂。以取糜伤口齿之患。 
必胜散 治疠风恶疾。营卫俱病。上下齐发。 
赤槟榔 皂角刺(炒。各五钱) 大黄(酒煨。一两) 白牵牛(生。取头末。六钱。以一半 
炒) 甘草(生炙各一钱) 轻粉(二钱) 
为散。壮年者分五服。中年者分七服。每服入黑糖或白蜜二匙。姜汁五匙调服。临卧时腹中稍 
空。姜汤送下。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针刺。头目齿缝俱痛。此药寻病根。重者七日行一次。稍轻者十 
日半月行一次。以三五遍为度。病退后眉发渐生。肌肉如故。如齿缝中有血。以黄连、贯众煎汤漱 
之。 
九龙丸 治疠风 肿痒痛。 
当归 苦参(各二两) 防风 荆芥 羌活(各两半) 蝉蜕 川芎(各五钱) 
全蝎(滚水泡去咸。一钱) 大枫仁(八两) 
上九味。俱木臼内逐味杵为细末。红米饭为丸。如梧子大。不得见火日。阴干。布囊盛之。每 
服三钱。茶清送下。日三服。病起一年者服一料。十年余者服十余料。 一方。少川芎、蝉蜕。多 
大胡麻二两。风藤一两。如下体甚者。加牛膝二两。防己一两。 
漆黄丸 治疠风赤肿。硬痛不痒。 
生漆 雄黄(另研) 皂角刺(各四两) 蟾酥 麝香(另研。各三钱)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入皂角刺煎至一升。去滓下漆。煎沸如八成银花相似。候漆浮花尽。则 
水干不粘手。即离火。却下雄、麝、蟾酥。木槌研匀。众手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午时五更各 
一服。热酒下。木形人服之。身疮音哑者。急以生蟹捣汁频进。并涂患处以解之。 
丸 治疠风脚弱。 
(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 芍药 熟地(各二两) 川乌( 
黑豆制。净六钱) 羌活 防风(各一两) 
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 
白花蛇丸 治大风恶疾。 赤腐烂。 
防风 金银花 枸杞子 蝉蜕 苦参(各二两) 荆芥穗(酒洗。两半) 黄连(酒炒 
)全蝎(滚醋泡。炒黄) 牛膝 何首乌(不犯铁器) 牛蒡子 连翘 白蒺藜 细辛 
胡麻(即亚麻) 蔓荆子(各一两) 漏芦(去苗。四两) 白花蛇(一条。去尾连头。生用 
紫云风不用) 乌梢蛇(一条。去头尾。不犯铁。石臼中捣。白癜风不用。) 
上十九味。除乌梢蛇外。预为粗末。同蛇捣和焙干。重为细末。米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 
十丸。茶清送下。日三服。 
如头面上肿。加白芷一两。肌肉溃烂。加皂角刺一两。 
鹅翎散 治疠风恶疾。赤肿腐烂。 
番木鳖(麻油煮。一两) 干漆( 令烟尽。三钱) 白鹅毛(一只。烧存性至不见星为度 
)苦参 皂角刺(各二两) 
上为散。分作五十服。侵晨。温酒或茶清送下。亦可用蜜作丸。分五十服。 
蜈蚣散 治疠风赤肿。 
蜈蚣(五十条。去头足。酒煮) 雄黄(二钱) 牛膝(生) 穿山甲(生漆涂炙) 槟 
榔薏苡仁(炒。各一两) 
为散。酒服二钱。出汗。连服三日效。 
万灵丹 治痈疽状若伤寒。头痛发热呕渴。浑身拘急疼痛。并治疠风麻木不仁。 
茅术 川乌头(炮。去皮脐) 何首乌(生。各二两) 全蝎(醋泡。炙黄) 石斛 天 
麻(煨) 当归 
甘草(炙) 川芎 羌活 荆芥穗 防风 麻黄 细辛(各一两) 
明雄黄 朱砂(水飞净。各六钱) 
上为细末。炼白蜜杵匀。每两大者分作四丸。中者六丸。小者八丸。朱砂为衣。瓷罐收贮。随 
年岁老弱。病势缓急谅用。以葱白香豉汤。空心调服。服后以稀粥助令作汗。避风寒。忌生冷。戒 
房室。孕妇禁用。 
泻黄散 治胃热口臭。烦渴引饮。 
藿香叶(七钱) 山栀(姜汁炒黑。一两) 甘草(生炙各半两) 石膏(煨。一两) 
防风(八钱) 
为散。每服四五钱。水煎去滓。入生白蜜少许调服。 
凉膈散(方祖) 双解散(凉膈散下) 消风散(咳嗽门) 千金耆婆万病丸(积聚门) 
升麻胃风汤(中风门) 
六味地黄丸(崔氏八味丸下) 小柴胡汤(方祖) 黄连解毒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犀角地黄汤( 
伤寒门) 越婢加术汤(麻黄汤下) 
七味白术散(六君子汤下) 加味逍遥散(虚损门) 柴胡四物汤(小柴胡汤下) 补中益 
气汤(保元汤下) 四物汤(方祖) 
清燥汤(保元汤下) 人参养胃汤(平胃散下) 四顺清凉饮(燥门) 当归补血汤(保 
元汤下) 清胃散(衄血门)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卷十四
胃风门
属性:小柴胡汤(方祖)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 芎辛汤(头痛门) 人参胃风汤(四君子汤 
下) 升麻胃风汤(中风门) 

卷十四
破伤风门
属性:九味羌活汤 治太阳经感冒风邪。 
羌活(钱半) 防风 苍术(泔浸。去皮。炒。各一钱)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各八分) 甘草(炙。六分) 葱白(二茎) 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擘 
) 
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芎黄汤 治破伤风。便秘溺赤。 
川芎 黄芩(各钱半) 甘草(炙。一钱) 葱白(四茎) 香豉(一合) 
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大芎黄汤 
芎黄汤去甘草。加酒大黄三钱。羌活钱半。 
左龙丸 治破伤风。牙关紧急。 
左盘龙(即鸽粪。微炒) 白僵蚕(炒) 鳔胶(蛤粉炒。各五钱) 雄黄(一钱) 
为末。饭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日三服。如证重不已。每药末一钱。饭糊中加入 
巴豆霜五厘。每服中加一丸。如此渐加至十丸。以利为度。 
护心散 治痈毒攻心。口干烦躁呕吐。 
真绿豆粉(一两) 乳香末(三钱) 生甘草(一钱) 朱砂(另研。水飞。一钱) 
上杵为散。早暮各服二三钱。沸汤调服。 按护心散。原为预防毒瓦斯入心而设。故用朱砂以为 
心经之向导。然其性最沉着。不若易以没药。而无镇固毒邪之患也。 
葱熨法 治痈肿被风。发热胀痛。 
用大葱一握。隔汤蒸熟。以线扎。切平其根。乘热熨背上。冷即更迭互换。得微汗为效。倦则 
止之。来日再熨如前。此法大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消肿解毒之捷法也。 
小柴胡汤(方祖) 升麻汤(方祖) 猪胆汁导(燥门) 蜜煎导(燥门) 四物汤(方祖 
)除湿汤(平胃散下) 导赤散(伤暑门) 葱白香豉汤(伤寒门) 万灵丹(疠风门) 保元汤(方祖) 

卷十四
跌扑门
属性:千金桃仁汤 治从高堕下。腹中瘀血满痛。 
桃仁 虫(各三十枚) 荆芥(半两) 大黄 芎 (各三两) 当归 桂心 
甘草(各二两) 蒲黄(五两) 
上九味。水煮取三升。分三服。 
调营活络饮 治失力闪挫。或跌扑瘀结。大便不通。腰胁小腹急痛。 
大黄(酒浸。三钱) 牛膝(生) 当归尾 桃仁(炒研。各二钱) 赤芍药 芎 生地黄 
(酒浸) 
羌活(各二钱) 红花 肉桂(各五分) 
水煎。食前温服。临服入地龙末一钱。如病久。不能取效。加生附子尖、炮穿山甲末各半钱。 
人参一钱。 
当归导气散 治跌扑瘀血内壅。喘急便秘。 
大黄(酒浸。一两) 当归(三钱) 麝香(三分) 
为散。每服三钱。热酒调。日三夜一服。 
自然铜散 治跌扑骨断。 
自然铜( 通红醋淬七次。放湿土上月余用) 乳香 没药 当归身 羌活(等分) 
为散。每服二钱。醇酒调。日再服。骨伤。用骨碎补半两酒浸捣绞取汁冲服。 
乳香定痛散 治跌扑伤筋。 
乳香 没药(各半两) 川芎 白芷 赤芍 丹皮 生地黄(各七钱半) 
甘草(炙。二钱) 
为散。每服四钱。醇酒和童子小便调。日再服。大便秘。加酒大黄。筋伤。用生牛膝半两。酒 
浸捣绞。取汁冲服。 
紫金丹 治金疮出血不止。敷此无瘢痕。 
琥珀屑 降真香末 血竭(等分) 
为极细末。敷伤处。 
香壳散(蓄血门) 复元通气散(蓄血门) 复元活血汤(蓄血门) 小乌沉汤(衄血门) 
黑神散(衄血门) 

卷十四
痉门
属性:葛根汤(麻黄汤下) 桂枝汤(方祖)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 
汤下) 桂枝附子汤(术附汤下) 
真武汤(术附汤下) 附子汤(术附汤下) 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汤下) 桂枝加附子汤(桂 
枝汤下) 甘草附子汤(术附汤下) 
干姜附子汤(四逆汤下) 炙甘草汤(桂枝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祛风导痰汤(二陈汤 
下) 小柴胡汤(方祖) 
附汤(术附汤下) 术附汤(方祖) 参附汤(术附汤下) 附子散(术附汤下) 仓公当 
归汤(麻黄汤下) 

卷十四
螈门
属性:辰砂妙香散(溲血门) 导赤散(伤暑门) 归脾汤(保元汤下) 加味逍遥散(虚损门)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局方香薷饮(暑门) 续命煮散(四物汤下) 保元散(方祖)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十全 
大补汤(保元汤下) 

卷十四
颤振门
属性:平补正心丹(局方) 治心血虚少。惊悸颤振。夜卧不宁。 
龙齿( 通红醋淬。水飞净。一两。形如笔架。处理如石。中白如粉。 之粘舌者真) 远 
志(甘草汤泡。去骨) 人参(各一两) 茯神 
酸枣仁(炒。各两半) 柏子仁 归身 石菖蒲(各一两) 生地(二两。一作熟地) 肉桂(一 
两。不见火) 山药(两半) 
五味子(半两) 麦门冬(去心。两半) 朱砂(另研。水飞净。半两) 
上十四味。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五十丸。米汤、参汤、龙眼汤、醇酒 
任下。空心临卧各一服。 
龙齿清魂散 治心虚挟血。振悸不宁。产后败血冲心。笑哭如狂。 
龙齿(醋 ) 远志(甘草汤泡。去骨) 人参 归身(各半两) 茯神 麦冬(去 
心) 
桂心 甘草(炙。各三钱) 延胡索(一两) 细辛(钱半) 
为散。每服四五钱。姜三片。红枣一枚。水煎。日再服。此即平补正心丹去枣仁、柏仁、菖蒲 
、生地、山药、五味、朱砂。加延 
胡、细辛、甘草。 
泻青丸(下血门)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