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22章

605-张氏医通-第122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胡汤(小柴胡汤下) 
滋肾丸(大补丸下) 玉烛散(四物汤下) 苏合香丸(中风门) 四君子汤(方祖) 六君子 
汤(四君子汤下) 
桂枝人参汤(理中汤下)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泽术麋衔汤(汗门) 

卷十三·专方
潮热门
属性:凉膈散(方祖)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小柴胡汤(方祖) 加味 
逍遥散(虚损门)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卷十三·专方
恶寒门
属性: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指迷茯苓丸(二陈汤下) 理中丸(方祖) 升阳益胃汤(保元汤 
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枳实理中汤(理中汤下) 二陈汤(方祖) 火郁汤(升麻汤下) 升阳散火汤(升麻汤下) 
大建中汤(保元汤下) 
金花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生脉散(方祖) 异功散(四君子汤 
下) 附子汤(术附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人参白虎汤(白虎汤下) 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 苓桂术甘汤(桂枝汤 
下) 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卷十三·专方
振寒门
属性: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下) 黄 建中汤(桂枝汤下) 桂枝加附 
子汤(桂枝汤下) 

卷十三·专方
战栗门
属性: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麻黄汤(方祖) 

卷十三·专方
寒热门
属性:小柴胡汤(方祖) 柴胡四物汤(小柴胡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理中汤(方祖 
)逍遥散(虚损门) 
黄建中汤(桂枝汤下) 越婢汤(麻黄汤下) 火郁汤(升麻汤下) 栀子豉汤(方祖) 
桂苓丸(五苓散下) 
既济汤(白虎汤下) 既济解毒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滋肾丸(大补丸 
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五苓散(方祖) 

卷十三·专方
疟门
属性:金匮蜀漆散 治牝疟多寒。 
蜀漆(即常山苗。) 云母(烧二昼夜。) 龙骨(熬。等分。) 
上杵为散。发前以浆水调半钱。(即酸浆。浆水散下) 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按蜀漆性升。上涌顽痰最速。云母性温。开发阴邪最猛。二味相需。较之常山、阳起石更捷。又恐 
涌泄太过。即以龙骨敛固其津。仍取龙性纯阳。同 
气相求。佐上药以发越阴分伏匿之邪。则牝疟之寒自已。与桂枝龙骨牡蛎汤、火逆汤之义不殊。其 
外台牡蛎汤。用吐蛎、蜀漆、麻黄、甘草四味。药虽异而功用则同。盖蜀漆得云母。则温散顽痰于 
内。蜀漆得麻黄。则温散寒邪于外。亦恐发泄太过。即以牡蛎收敛阴津。仍取其性入阴。有软坚散 
结之功也。用甘草者。令以协和中外。则胃气有权。方得振祛邪作汗之力耳。 
达原饮 治疫疟壮热。多汗而渴。 
黄芩(一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 白芍(一钱) 知母(二钱) 浓朴(一钱) 槟 
榔(二钱) 草果(一钱) 生姜(七片。) 大枣(一枚。擘) 
水煎。发前热服。温覆取微汗。或问疫邪初犯募原。吴又可以达原饮为主方。详方中槟榔、草 
果、浓朴。俱属清理肠胃之品。知母直泻少阴邪热。与募原何预而用之。答曰。募原虽附躯壳。贴 
近于里。为经络脏腑之交界。况湿土之邪。从窍而入。以类横连。未有不入犯中土者。所以清理肠 
胃为先。非若伤寒传次。表证未罢。误用里药。则有结胸传里之变。即尚未离表。但须姜、枣。佐 
芩、芍、甘草以和解之。若见少阳阳明太阳。必兼柴胡、葛根、羌活以开泄之。 
设里气不通。势必盘错于中而内陷。则加大黄以攻下之。又可专工瘟疫。历治有年。故立此为 
初犯募原之主方。其殿后则有白虎、凉膈为鼎足之任。以此推原。其他变证。则三黄双解、清热解 
毒、人中黄丸等方。可默识其微。而用之必当矣。余尝以此治疫疟、时疟。靡不应手获效。总借以 
分解中外寒热诸邪之力耳。 
何首乌散 治疟积滞去后。寒热不止。至夜尤甚。 
生何首乌(五钱。碎) 青皮 陈皮 甘草(炙。各一钱) 生姜(七片) 大枣(三枚。擘 
) 
水煎。露一宿。侵晨热服。 多汗而渴。加知母、乌梅。虚人腹痛。加人参、浓朴、木香。 
七宝饮 治一切实疟。服调理药不止。 
浓朴 常山(醋炒。) 槟榔 陈皮 青皮 草果(各一钱。) 甘草(炙。七分) 
生姜(七片)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侵晨热服。(一方。多半夏一钱。大枣一枚。) 
常山饮 治疟发晡时。至夜数不止。脉实邪盛者。 
常山(醋炒) 槟榔 青皮(炒) 甘草 当归(各一钱) 穿山甲( 八分。世本。作木通 
。) 黑豆(四十粒) 生姜(七片)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侵晨热服。 
鳖甲煎丸(金匮) 治疟母一切痞积。 
鳖甲(炙。一两二钱) 柴胡 芍药 牡丹 虫(熬) 乌扇(烧) 鼠妇(熬) 
蜣螂(熬。各四钱) 桂枝(千金。作桂心) 阿胶(各三钱) 黄芩 桃仁 干姜 大黄 
半夏 人参 浓朴 蜂房(炙。各二钱) 石韦(去毛) 紫葳(各二钱半) 葶苈 
瞿麦(各一钱半) 赤硝(一两)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浸灰候酒尽一半。滤去灰。着鳖甲于中。煮 
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末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无鼠妇赤。 
硝。多海藻大戟)此方妙用。全在鳖甲之用灰淋酒。煮如胶漆。非但鳖甲消积。酒淋灰汁。亦善消 
积。较疟母丸之用醋煮。功用百倍。 
疟母丸 治疟痞结于左胁硬痛。 
青皮 桃仁 神曲 麦芽(各一两。四味俱炒) 鳖甲(三两) 山棱 
蓬术 海粉(即蛤粉。各五钱) 香附(二两。五味俱醋煮) 红花(三钱) 
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白虎汤(方祖)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下)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小柴胡汤下) 柴胡桂姜汤(小柴胡汤下) 
二陈汤(方祖) 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下) 人参养胃汤(平胃散下) 清脾饮(小柴胡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人参实卫汤(保元汤下)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理中汤(方祖) 
小建中汤(桂枝汤下) 
黄建中汤(桂枝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内补当归建中汤(桂枝汤下) 凉膈散 
(方祖)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 
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四兽饮(四君子汤下 
)芎归鳖甲饮(四物汤下) 
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卷十三·专方
厥门
属性:四逆散(小柴胡汤下) 四逆汤(方祖)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 
味丸下) 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地黄饮子(中风门) 崔氏八味丸(方祖) 小承气汤(方祖) 二气丹 
(金液丹下) 
五苓散(方祖) 白虎汤(方祖) 七气汤即人参七气汤(方祖) 

卷十三·专方
气门
属性:乌沉汤(局方) 治一切冷气。及妇人血气攻击。心腹撮痛。 
天台乌药 沉香 人参(各一两) 甘草(炒。五钱) 
上四味为末。每服半两。入生姜三片。煎成入食盐一字。热服。 
沉香降气散(局方) 治一切气滞。胸膈不舒。妇人经癸不调。少腹刺痛。 
沉香(四钱) 甘草(炙。八钱) 砂仁(炒。四钱) 香附(童便浸。去外皮。微炒。二两 
) 
上四味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沸汤调服。 
木香调气散 治气滞胸膈虚痞。呕逆刺痛。 
白豆蔻(去壳) 丁香 木香 檀香(各二钱) 藿香 甘草(炙。各八分) 砂仁(四 
钱。炒) 
上为散。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沸汤调如稠糊。晨夕各一服。或滴水为丸。服二钱。 本方加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橘皮、青皮、荜澄茄。名育气散。治虚寒腹痛。进饮食。 
四磨汤 治一切气塞。痞闷不舒。不时暴发。 
沉香 乌药 槟榔 人参 
上等分。酒磨。各约半钱。入盐一字。沸汤点服。或磨上三味。倍用人参煎汤。入盐调服。 
六磨汤 
四磨汤加枳壳、木香。 按四磨汤。虽用人参。实为散气之峻剂。盖槟、沉、乌药。得人参 
助之。其力愈峻。服后大便必有积沫。下后即宽。若六磨更加破气二味。下气尤迅。近世医人以气 
滞不敢用参。但用诸破气药磨服。殊失本方之旨。 
沉香化气丸 治食积痰气。痞胀妨食。 
大黄(酒蒸。) 条黄芩(各二两)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沉香(五钱。另研) 
上将前四味锉碎。用姜汁竹沥七浸七晒。候干为末。和沉香末再研。神曲糊丸。水飞朱砂为 
衣。晒干勿见火。每服二钱。淡姜汤送下。小儿量减。 此仿王隐君滚痰丸之制。去礞石加参、术 
以祛食积痰饮。虽较滚痰丸稍逊。然二黄得参、术以鼓其势。亦是突围猛帅。勿以其中有参、术。 
视为兼补漫施。以伐后天。为害非浅鲜也。 
四七汤(二陈汤下) 局方七气汤(方祖) 二陈汤(方祖) 理中汤(方祖) 六君 
子汤(四君子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神保丸(伤饮食门) 苏合香丸(中风门) 异 
功散(四君子汤下) 
三因七气汤(七气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卷十三·专方
郁门
属性:越鞠丸 治诸郁痞闷。 
香附(童便浸) 苍术(泔浸。去粗皮。麻油炒) 抚芎(童便浸。各二两) 山栀(姜汁炒 
黑) 神曲(炒香。各一两五钱) 
滴水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丸。白汤下。阴虚多火禁用。 越鞠者。若人鞠躬郁伏。忽尔其气发 
越也。香附理气郁。芎术开湿郁。抚芎调血郁。栀子治火郁。神曲消食郁。总以理气为主。若湿郁 
。加白术、茯苓。热郁。加青黛、黄连。痰郁。加半夏、海石。食郁。加枳实、山楂。血郁。加桃 
江、肉桂。气郁。加木香、砂仁。此因病变通之大略也。 
火郁汤(升麻汤下) 小承气汤(方祖) 利金汤(桔梗汤下) 二妙散(大补丸下) 
半夏浓朴汤(二陈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佐金丸(方祖) 四君子汤(方祖)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归脾 
汤(保元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四乌汤(四物汤下) 

卷十三·专方
痞满门
属性:五膈宽中散 治七情郁结。痰气痞塞。遂成五膈。 
浓朴(姜汁炒。二两。) 甘草(炙。一两) 木香(五钱) 白豆蔻仁(三钱) 
为散。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入盐一字。和滓服。 
丁沉透膈汤 
五膈宽中散加丁香、沉香、半夏、草果、人参、白术、香附、砂仁、生姜、大枣。水煎服。(一 
方。多青皮。陈皮。神曲。麦芽) 
增损流气饮 治诸气郁滞。胸膈痞满。面目浮肿。 
半夏 赤茯苓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苏叶 香附 槟榔(大便溏者 
。去之) 
木香 大腹皮 枳壳 桔梗(各七分) 人参(一钱五分) 肉桂 浓朴(姜制。各八分) 
生姜(七片) 红枣(二枚。擘) 
水煎热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