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12章

605-张氏医通-第112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紫而空者。血虚有热也。清肺汤加当归、芍药、茯苓、车前。使小便下行。则气平血和。其 
泡自敛。若薄如竹膜燎浆泡者。必待浆臭而后可治。泡碎则亡矣。 

卷十二婴儿门下
发痒
属性:气虚则陷伏。血虚则痒塌。痘初出而遍身作痒者。此邪欲出。因风寒闭其腠理。其火游移往 
来故痒。宜疏散而泻肝 
木。邪气得泄。痘出而痒自止。痘收敛而作痒者。脓成毒解。火气渐微。本无毒蕴也。芍药汤。 
若大便秘结。犀角消毒饮。痘养浆时。淡白平塌。少食便溏。浆清而痒。爬搔不宁者。此脾胃虚 
弱。气血俱虚虚。火扰攘所致。参 内托散。甚则陈氏木香散佐之。药不应者凶。痘色红紫干滞。 
二便秘。口渴烦躁。浆充而痒。抓破血流者。此气盛血热也。四物汤加连翘、赤芍、白芷、蝉蜕。 
甚则四顺饮下之。如作痒人事清爽。自知其误抓破。或言其痒。欲人拊之吉。如痒而闷乱烦躁。语 
禁不止。摇头手足舞乱。破损无血。眼札目开凶也。若他处破损虽多。脓血稠粘。正面不破者。 
其脏府精华不散。正气未亏。尽可收功。有面痘虽痒甚。擦破即痂。能食神清者。可治。昏乱者 
死。若破无脓血。不结靥。如无肤之状。寒颤切牙。便泄哕呛者。不治。 

卷十二婴儿门下
发渴
属性:痘前渴者。宜清金利水。痘后渴者。当大补元气。若痘疮稠密而渴。为津液外泄。生脉散。 
在藜藿。生津葛根汤。如烦躁 语身热者。白虎汤加麦冬、竹叶。若大便黑小便利。面黄小腹胀。 
喘急而渴者。内有瘀血。犀角地黄汤加归尾、桃仁、红花、穿山甲。若夏暑窗牖闭塞烦渴。四苓 
散加麦冬、黄连。薛氏云。若发热作渴。大便秘结。手足并热。善饮冷水。此阳盛也。四顺饮。 
若烦渴泄泻。手足俱冷。饮沸汤而不知热。或陷伏黑 者。此属虚寒钱氏白术散。或陈氏异功散。 
选用。若烦热作渴。面赤睛白。此为肾经虚热。生料六味丸。煎与恣饮。以救肾家将竭之水。燕 
都小儿出痘作渴。恣与冷水饮之。如期而愈。亦无痘毒之患。盖北方人卧火炕。饮火酒。有热与 
水相构而然也。按陈文宿云。痘疮发热。口渴烦躁。 
切不可与冷水、蜂蜜、柿子、西瓜等物。恐内损脾胃。致腹胀喘满。寒颤切牙。则难治也。盖方 
宜各有不同。不可一例而论。张涵高曰。痘出三四朝。便秘溺涩。烦渴壮热。痘色干红焦紫。必 
用凉膈散下之。后用凉血解毒调理。如八九朝。元气虚弱而痘平塌。浆色清稀。保元汤补之。有 
火证发渴。始终不可温补。但与凉血解毒。则浆行结 而愈。 

卷十二婴儿门下
烦躁
属性:凡痘未出而烦躁者。毒火内郁。或风寒壅遏不能即出。宜发散为主。痘未尽出而烦躁者。亦 
毒火盛也。消毒饮加连翘、黑参。痘尽出而烦躁者。乃血热毒盛。犀角地黄汤解之。痘长养时烦 
躁者。当辨虚实。若痘顶平。淡白少神。浆不易充者。此气血不足。保元汤加归、芍、门冬。虚 
烦懊 者。栀子豉汤加解毒之药。若绽凸紫滞。便秘溺涩。乃正气实而毒盛不解。凉膈散、四顺 
饮、三黄丸解利之。小便赤涩。益元散、导赤散分利之。若痘倒 喘胀而烦躁闷乱。乃气虚毒盛。 
难治。 

卷十二婴儿门下
昏沉
属性:痘疮成浆之时。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应。自语呢喃。如邪祟状。此痘出 
太过。心脏空虚。神无所根据也。人参酸枣汤。气虚。大剂独参。或保元加枣仁、茯神。若烦热气 
壮。痰涎涌盛者。改定清心丸。如服药后不宁。反加闷乱者死。浆清不食者。不治。 

卷十二婴儿门下
汗出
属性:痘疮多汗。则津液外泄。或未浆。或既靥。并宜保元汤加养血药。然又有面赤发渴。汗出不 
及腰者。皆胃热肾虚。四君子汤去术易麦冬。下六味丸。若面赤作渴。手足心热。大便坚者。肠 
胃实热也。泻黄散。若初起发热时。自汗不妨。乃湿热熏蒸而然。切不可便用 、术之类以实腠 
理。亦不可妄用升、葛之类以泄肌肉。盖自汗则痘热已轻。恐发泄太甚。则津液内耗。阴随阳散 
。难以收靥。即靥后自汗。亦宜详审而治。若血虚自汗。则至夜烦热作渴。当归补血汤。气虚不 
能自固而汗。则动作喘息。力微身热。四肢不温。四君子加归、 。有痘出平塌。淡白少神。身 
凉而汗者。保元汤加肉桂、当归。有重帏暖炕。浓衣重衾而多汗者。宜渐减以清适之。 

卷十二婴儿门下
失血
属性:痘疹失血。俱为危候。若气血旺。毒火盛而失血者。乃邪从血解。不可妄投止血之剂。惟宜 
清血解毒。若治之不止者凶。有气血虚而毒盛失血者。不治。有闷痘五窍流血者。不治。有痘倒 
而鼻流血水者。不治。有热证误投热剂而失血者。宜清凉解毒。痘未尽出而用寒凉。毒为凉激 
伤脾。不能运动其血。致逆于脏府之中。内毒搏滞于胸膈之上。积成秽血。妄行而暴吐衄昏晕。 
痘色淡白陷伏者。理中汤、独参汤并加肉桂。温补为主。所谓血脱益气。阳生阴长是也。若痘尖 
绽紫滞而衄者。乃毒火刑金。犀角地黄汤加炒黑山栀。有靥后余毒乘脾。脾气受伤。不能统血而 
衄。小剂参 
苓白术散加炒黑连、芍。若躁热闷乱。口干渴甚而衄。手足并热者。犀角地黄去丹皮加黄连、山栀 
、炮姜。亦有中气虚而不时哄热。手足时冷时热而衄。此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无根之火倏往倏来 
也。补中益气加芍药、肉桂。有毒盛壅炽。肺金受制。流注大肠而便血者。四物汤换生地加芩、连 
。若下血不止。昏睡不醒者危。凡痘中失血。惟从鼻出者。可治。从口中及口鼻齐出者。多不治。 
亦有从痘疮出者。则为走泄。走泄多则分肉空虚。毒无定位。是皆有犯于里。为难治也。 

卷十二婴儿门下
身痛
属性:经曰。诸寒为痛。又曰。甚热则痛。又曰。诸痛为实。三说不同。各有其理。当热作之时。毒 
始营运。忽遇暴寒折之。毒邪壅于皮肤之间。不能宣发。此因寒而痛也。宜透肌运表。如烦躁渴 
甚。狂言 语。便秘溺赤。更值春暄夏炎之令。痘见干红焦紫。就火热而痛甚。就阴凉而痛衰。 
此因热而痛也。宜清凉化毒。若身不壮热。口不烦渴。饮食如常。二便清调。痘见尖绽红泽。至 
七八日浆极充满。惟觉根窠胀痛。此诸痛为实。宜平和疏养。若初出而身痛者。为发未尽。升麻 
汤。冬月加蜜炙麻黄二三分。既出稠密而身痛。为毒盛瘀血也。犀角消毒饮倍连翘加紫草。兼腰 
背痛者。肝盛血凝也。泻青丸减大黄加甘草、防风。便秘腹胀。四肢厥冷。腰痛疮色紫黑者。难 
治。百祥丸。若遍身如啮而色紫者。瘀毒壅滞。最危之兆。若二便秘结。喘急烦躁。栀子仁散。 
自利不食者。不治。若身后痛属太阳经。用羌活、防风、甘草。身前痛属阳明经。用升麻、葛根、 
紫草。身侧痛属少阳经。用连翘、柴胡、防风。四肢痛属脾经。用防风、芍药、甘草急止之。盖 
恐叫号伤气。 
忍痛伤血。而致变证也。若食鸡鱼酒物而致者。清胃散加生犀汁。大凡痘疮。切不可食毒物。恐 
作痛致伤元气。轻者反重。重者难治。然有专取毒物以攻其毒。如猪尾膏、鸡冠血、攻毒汤等方 
之义。不可以此碍彼也。 

卷十二婴儿门下
头面
属性:朱济川曰。痘未起发而头面先肿者。此阳火亢盛。阴血不能归附。气血相离之象。若痘疮起 
发。头面以渐而肿者。此毒瓦斯发越。聚于三阳。欲作脓血。故宜肿也。设当起发而头而不肿者。必 
痘本磊落。毒势轻浅。所以不肿。如痘本稠密。起发应肿不肿。此毒伏于内。不能发越。治宜助 
正为主。如痘稀疏。起发不应肿而肿者。此感疫毒之邪。须兼疫气而治。如应肿而平塌如饧饼。 
或痘肉齐平。或干焦紫滞者。此毒盛气虚。不治之证也。大凡应肿者。直至浆满结 。毒化而 
肿消目开为吉。若浆未充足而肿消目开者。此正气不足。不能化毒成浆。名为倒 。乃凶兆也。闻 
人氏云。痘疹属火。面色赤者为顺。赤甚为热。若肝木克脾。面色青者。是为逆也。急用四君子 
或附子理中并加升麻。调补脾胃。色正方许可治。有痘毒遇风寒相搏。凝滞于肌肉。遍身皮肤色 
青。急用夺命丹发之。然多不救。 

卷十二婴儿门下
正额
属性:朱济川曰。额乃心之部分。若痘出遍处平黯。而正额匀朗。绽凸红润。调理无虞。遍处虽匀 
红绽。而正额平塌。灰滞无神者。此元气不足。不能成功于上。凶也。正额虽平塌。而间有数点 
尖绽者。险也。又须两颧颊来助。若颧颊不起发。无 
润泽。为气血不足。终不可治也。若眉心密簇如钱。而色灰滞。虽遍身朗绽。八九日浆行俱满。 
眉心必空壳无水。后必痒塌倒 喘胀而死。 

卷十二婴儿门下
手足
属性:朱济川曰。四肢之痘。应出不出。应起不起。应浆而清水。应收 而不痂。应脱靥而粘着不 
脱者。皆脾胃虚。不能旁达四肢也。治宜调理脾胃为主。然四肢始终贵乎温暖。若痘出手足冷者。 
脾弱也。痘出而手足作痛者。乃毒火乘脾。疏解为上。若遍身浆满。而四肢尚空壳。多有不治者。 
临病之际。可不抚按手足之温冷哉。又有自言手足冷。及按之热而夜卧不宁者。此脾弱而虚阳发 
露于外也。当补脾调血为主。痘出而两足常动摇不休。此热毒流于阴分。不治。若出七八日足不 
伸者。不治。 

卷十二婴儿门下
唇舌
属性:痘出始终以唇舌红润为吉。若唇口肿胀。紫黑干裂。或有痘先黄。或唇色皎白。或有白泡。或 
肿烂流脓者。皆毒火乘脾。极为危候。当先升解以化其毒。次补益以培其本。庶可无虞。若痘出 
稠密。唇口疮相粘干黑者。死证也。若臭烂延及牙龈。腮颊肿破。而成走马崩砂。牙宣息露狐惑 
等证。皆不易治。即用化慝丸、马鸣散。亦难取效。若初见舌白唇紫。即知实热。急投凉膈散及 
马鸣散吹之。庶可急夺其势。若见痰喘作渴者。不治。若气虚火盛。津液不能上行而舌干 
口燥者。补益为主。若毒火盛而舌干口燥者。解利为主。若舌上燥黑芒刺者。此热毒内蕴。急用 
硝。黄下之。或可十救一二。又舒舌者脾之热。弄舌者心之热。有因唇燥而舒舌者。亦脾之热也。 
若痘稠密浆清。唇口摇动。昏沉寒颤者。不治。唇口 动。目眶内陷。足常动摇者。不治。若下唇 
有白屑如芝麻。或翻转如葵花。或有紫泡出血。及唇燥裂而见面色枯槁。烦渴不止。及腰足痛者。 
皆不可治。 

卷十二婴儿门下
眼目
属性:痘疹初发热时。目赤肿者。风热上攻也。四五日间目赤者。火毒盛而上熏也。痘后目赤肿者。 
余毒郁于心脾也。 痘疹出多。至灌浆时。自然眼闭。然干靥之后。又当开眼。若仍闭不开者。 
此毒瓦斯上攻于目。急宜清解余毒。甚则凉膈散加荆芥、牛蒡、蝉蜕。大抵过期不开。即当以舌舔 
润。去其眵污自开。 痘疮害目。不在于初。而在收靥之后。皆由头面痘密。脓血胶固。或破烂 
而复肿灌。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