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09章

605-张氏医通-第109章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溏。诸痘俱灌。惟正面平塌无浆。此足阳明气虚也。保元汤加观桂、芍药。有灌浆时忽然倒 。 
或血热毒盛。不能起长。伏陷喘胀便秘。诸药不效者。攻毒汤。有浆虽灌。而清 
稀不能充满者。后来必有余毒。能食便坚者。用嫩黄雌鸡。入黄 一两煮汁。少和酒酿饮之。若 
浆清顶不足。而不犯条款。自能饮食者。当发痘毒。方可收功。若有变。及不能饮食者必危。以 
上诸证。年大能食者。十全五六。年小不能食者难治。浆虽灌而色太红。根脚散者。此血热未解。 
九朝十一朝内必发痒。急宜化毒汤去升麻加芎、归、白芷、连翘、忍冬。勿令抓破。如破处鲜血 
淋漓。则气血流通。外用陈年屋茅研细掺之。或以松花掩之。若因发痒而擦破清水无血。必无生 
理。破后随灌随干。痂色青白。堆垛如鸡矢者。终必切牙寒颤。发渴作喘。二十日外必危。但抓 
破处如剥光鱼皮汤火泡者不治。若八九朝灌浆之时。身发壮热。渴欲饮水者。此疮多毒盛。表里 
气血俱虚之故。加味四圣散去木香加归、芍。亦有浆半足而热甚。烦渴引饮不已。此津液外布而 
肺胃枯涸也。大剂保元汤合生脉散频进。浆满而渴自止也。若壮热颊渴。舌干唇裂。痘色干紫者。 
血热毒盛。或重裘暖炕所致。不可误与前药。犀角地黄汤去丹皮加芩、连。若行浆时。感冒风寒 
痰喘者难治。略与疏散。不效者死。痘浆充而腹满泄泻。此停食所致。保和丸消导之。若灌浆时 
痛不止者。气滞也。保元汤加山楂、木香以行其滞。则痛自止。有塌痒不止者。此血热也。四圣 
散加生地黄、干首乌以凉其血。其痒自止。若浆足而痒不妨。若灌浆之时。十朝之外。身体倦怠。 
烦闷嗜卧。口有气息。此必胃中蕴热。喉舌生疮之故。急用黄连解毒汤。或消毒饮加防风。迟则 
疮虽收靥脱痂。延至二十日外。牙龈虫蚀出血而成牙宣。呼吸息出而成息露。或为走马硼砂狐惑 
齿落唇烂。为不治矣。 

卷十二婴儿门下
收靥
属性:痘疮至八九朝至十一二朝。灌浆满足。脓汁渐干。先从人中上下口鼻两边。收至项下额上。 
遍身手足一齐俱收。痂浓色黑。渐渐脱落。饮食便溺如常为吉。若额上先收者。孤阳不生。脚上 
先收者。独阴不长。为大逆兆。若浆不稠浓。顶未满足。面肿忽退。目闭忽开。疮脚放润。色白 
干皱。痂薄如纸。此津液枯竭。血少毒存。急用四君子汤加麦冬、牛蒡、荆芥、连翘救之。今人 
每见此证。认作结痂无事。致成不救者多矣。或有将靥之时。热不止而脉滑数者。痘未尽也。托 
里快斑汤发之。服后复出赠痘。其热自除。有将靥时。痘内复出赠痘者吉。若浆足难靥。色转黑 
者凶。亦有能食神清者可治。有收靥时。咳嗽咽喉不利者。此肺胃余火不清也。桔梗汤加牛蒡、 
连翘、黑参。痘浆清而忽然干黑。谓之倒靥。若浆足而次第收靥。痂浓色苍。忽然喘急腹胀者。 
此伤食所致。保和丸消导之。若收靥如期而身热喘逆者。此客冒风寒也。当随轻重以汗之。其或 
当靥之时。身热闷乱不宁。哽气腹胀泄泻寒颤切牙。急用钱氏异功散加木香、当归。助其收靥。 
若目开肿退。色白不收。反腹胀燥渴。闷乱哽气者。此必曾经泄泻。或过用凉药。脾胃亏损所致。 
陈氏木香散。否则倒靥而危矣。薛氏云。若手足并冷。属脾胃虚寒。陈氏异功散。手足微冷。属 
脾胃虚弱。钱氏异功散加木香。若手足热。大便秘。作渴引饮。属脾胃实热。四顺清凉饮。救其 
阴以抑其阳。又有当靥之时。溃烂淋漓者。毒当发而发散迟。则毒蓄肌肉。未当发散而发散早。 
则毒邪暴出。肌肉亏损。熏灼腐烂。甚至内气并虚。滑泄自利。闷乱呻吟而死。急用陈氏木香散。 
或钱氏白术散治里。豆蔻丸以止泻。外以白螺散。或墙上败草为末掺之。或用黄牛粪烧存性。入 
麝少许掺之。或蚕茧烧灰。加枯矾少许掺之。或用荞麦面、猪胆调涂烂处。并用荞麦面衬身下以 
收其毒。夏月盛暑。用芒硝、猪胆汁调涂。若手臂臀胯之间。久着床席。展擦破损。急难成痂。 
或破烂成片。焦干黧黑。如火烧汤泼。亦难治也。又 
或当靥之时。发热恶寒。身疼面青。疮不收靥者。此必风寒侵袭。故发身疼。桂枝汤加荆、防、 
淡豉。虚则参苏饮。如或夏月居处过热。热与毒相凝而痛。益元散加枳、橘、连翘、白芍。痛去 
热退。疮自靥矣。倘痘疔失于挑拔。收靥时作痛。急宜挑治以泄其毒。又或顶破脓出。结聚如碎 
松香者。此因多用温补之药。邪气得补。反伤正气。急磨生犀水饮之。及益元散利小便。当归丸 
导大便。自然收靥。亦有浆虽灌而未得满足。不能收靥者。犀角消毒饮解散其毒。方得收靥。又 
有曾用凉解之药及饮冷水。致腹中滑泄。气短体倦而不靥者。以胃苓汤和胃安脾。亦能收靥。其 
或疮头有孔。脓水流出。或清水无脓。卒然自破。水出干黑。是名漏疮。不治。又有迟延日久。 
溃烂淋漓。皮脱腥臭。若先曾成脓而后溃烂。能饮食。无他证者。当和脾胃。避风寒。多用干黄 
土末掺之。自能平复。若先未成脓而溃烂者。不治。又有先因皮薄破损。多用补药。重复灌浆而 
发热不靥者。此正气得补。驱邪为脓。然正气终为邪克。不能逼邪成痂。十全大补汤。又有虽重 
灌浆。脓血浸淫面目。加味消毒饮。更加犀角多服。若元气本实可愈。如或脓血不止。变成疳蚀 
难治也。又有结痂干浓。忽然战栗。干哕烦渴者。此正气将复。不能禁持之故。生脉散。又遍身 
俱收。惟头与足不收者。此气血不调。四物汤去地黄加升麻、牛膝、牛蒡、红花、荆芥。陈文宿 
云。痘疮收靥之后。浑身壮热。经日不除。别无他证。柴胡、麦冬、人参、甘草、黑参、胆草主 
之。翁仲仁云。痘疮灌浆已满。热毒已解。至收靥时。有数日不焦者。只看痘色如初。此亦无妨。 
乃表虚不能收敛之故。八珍汤加木通、牛蒡。补脾利水。痘自靥矣。朱济川曰。表虚则易出而难 
靥。表实则难出而易靥。于此可见其表里虚实矣。 

卷十二婴儿门下
脱痂
属性:痘疮灌浆满足。干靥结痂。数日之间脱尽。疤色红润如桃花色者为吉。若痂浓色苍。当落不 
落。乃火盛之故。宜清余热。或有半月二旬。痂皮粘着不脱。此名丁疤。或脱去痂薄。疤痕凹陷。 
干枯色白。或潮热发痒者。皆表虚无力收敛。发表太过所致。人参固肌汤。痂 半粘半脱。疤色 
红紫。 肿痒痛。重复作脓者。此名翻疤。为风热余毒。急宜凉血。犀角地黄汤。若发痒剥去痂 
皮。或出血。或无血。仍复灌浆如疮疥者。此血热气虚。十全大补汤去桂加红花、紫草、牛蒡子。 
不愈。名疳蚀疮。出血不收者。名阳疮。俱危。痂落不光。淡白全无血色。疤平不满者。名蓑衣 
痘。元气虚寒之故。当大补脾胃。补中益气汤加桂。若痂不落。反见昏沉不省人事者。此脾胃虚 
也。归脾汤。若抓破被风侵袭作痛。屡愈屡破。为血风疮。虽多用养血消毒之剂。亦难速效。若 
结痂干燥。深入肌肉不落。即以真酥或蜜水润之。迟延日久。则成瘢痕矣。脱后疤痕凸起。紫赤 
作痛者。余毒不解也。解毒防风汤。瘢下湿者。密陀僧、滑石、白芷为散。干则蜜水调敷。湿则 
干掺。须避风日。可免瘢痕也。痘收靥干黑。粘着皮肉不脱。而身热烦渴。夜卧不宁者。热毒不 
化也。犀角地黄汤加连翘、牛蒡。若妄言谵语。四物汤合生脉散加枣仁。若痂薄如麸。昏睡少食 
者。此脾胃虚也。大剂保元汤补中益气。并加穿山甲。预防发痈之患。有收靥后。身热咳嗽。声 
哑吐痰而衄者。此毒火乘金。越出上窍也。犀角地黄汤加芩、连、门冬、牛蒡子。有脱痂后自汗 
不止。疤痕色淡而手足清者。气虚也。十全大补汤。若身热手足自汗不止而疤痕紫赤者。胃中余 
热傍达四末也。犀角地黄汤。夏暑。人参白虎汤。脱痂后能食便秘。身热口渴者。此胃中积热上 
蒸。须防口疳齿 
之患。清胃散。有脱痂后午后潮热脸赤。烦闷错语昏沉者。此火从虚发也。保元汤加归、芍。有 
收靥后复发斑疹紫色者。此余毒炽盛也。犀角地黄汤加荆、防、连翘、牛蒡、人中黄。若服药后 
反加溏泻。或喘胀者不治。凡痘疤色白。急当调补中气为主。若服药而渐红活为吉。色不转者危。 
虽二三年后。多患泻痢而死。若妄投攻伐。祸在反掌。 

卷十二婴儿门下
陷伏
属性:发生聚散而彰于外者。阳之德也。灌溉滋润而守于内者。阴之德也。阴不足则阳不长。而枯 
萎之变出焉。阳不足则阴不生。而陷伏之变出焉。痘疮正当长发灌浆之时。平塌不起。谓之伏。 
出而复没。谓之陷。有紫黑白三者不同。虚实寒热之异。今人乃谓变黑归肾。欲用钱氏宣风散、 
百祥丸下之。不知牵牛、大戟。峻利之药。有伤元气。非质坚便实者。不可轻用。大抵血热之证。 
初必深红。失于解散。必变紫变黑。甚至干焦。自然之理。治者当于干红之时。急用解毒凉血。 
顶虽平陷。断不可以气虚例治。而用参、 补剂。则气盛而血愈涸矣。丹溪曰。疮干宜退火。只 
用轻剂。荆、防、牛蒡之类。若其人能食便秘溺赤者。当用解毒防风汤发散其毒。有黑疔。挑出 
恶血。内服犀角消毒饮。外以珍珠散涂之。触犯寒邪。肌表固闭。毒瓦斯伏而不发。致黑陷者。神 
应夺命丹发之。热毒内攻。神昏闷乱。寒战切牙而黑陷者。神授散救之。便秘气实。四顺清凉饮。 
小便不利。导赤散。减食气弱。加味四圣散。兼扶脾以胜肾水自愈。阎孝忠不达钱氏本意。妄言 
黑陷为寒。及云斑疮终始不可服凉泻之药。后人因之。反致热甚黑陷而死者多矣。观斑疮之陷者。 
无不腹满喘急。小便赤涩不通。岂非热极所致耶。间有胃气虚寒而陷伏不起。则用至宝丹。毒邪 
伤胃。无价散。毒邪窜入肾经。 
人牙散。毒邪伏于心肾。珍珠人牙散。但人牙发痘最猛。用之不当。则有痘顶迸裂之虞。不可不 
慎。若因虚热毒盛而陷。急用桑虫浆、地龙酒、鸡冠血等方选用。盖气虚白陷。用桑虫。血热黑 
陷。用地龙。疮干紫陷。用鸡冠血。不可混也。朱济川曰。毒壅心肺二经。用鸡冠血以发之。毒 
壅脾经。用桑虫浆以酵之。毒壅肝经。用紫草茸以松之。毒壅肾经。用人牙散以攻之。毒滞经络。 
用穿山甲以透之。叶子蕃云。毒壅于肺。则用桑虫。毒壅于肝。则用鸡冠血。毒壅脾胃。则用地 
龙。毒壅心肾。无药可治。惟寒闭毒邪于肾。则用人牙。与济川稍异。古方牛李膏、宣风散、枣 
变百祥丸、独圣散、周天散。皆治毒盛黑陷之药。咸可取用。如外触秽气。当用胡荽酒喷其衣被。 
并烧红枣、乳香辟之。若瘙痒者。茵陈蒿为末。枣膏和。晒干烧烟熏之。在大江以北。则用水杨 
汤浴之。凡见灰白陷者。此必不能食乳。或先因吐泻。脾胃虚弱。毒匿不起。而变虚寒白陷者。 
白花蛇散最捷。盖气虚则为痒为陷。血热则为痛为燥。痘色白者。必至于灰惨。灰惨者。必至于 
痒塌。此皆气虚而不能起胀。血虚而不能华色也。参 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