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肆夜红楼 >

第196章

肆夜红楼-第196章

小说: 肆夜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地造化、这乾坤宇宙自有其流转设定的法则。

    这法则顺应天道、得尝因果,从来公平。

第二百四十八章 隆基受挫、太平惊谋() 
隆基才出了寝宫大殿,便倏然一下觉的自己都快栽倒了!他周身上下绵绵的没有半点儿力气,整个人枯槁憔悴的比那深秋里瑟瑟发抖的枯叶好不到哪里去!

    时今别说政。变了,便是连他身边的人都一而再再而三的折损。纵然是保住了刘幽求的性命,可这位刘大人到底还是被调离了他的身边。

    这却是苍天的刻意折磨还是天要绝他?所谓天意弄人、造化作弄,他今儿可算是彻彻底底的领教到了!

    算来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因与太平不断的斗法,胜负没有一个真正的论断不说,他身边的贴己人却是不断的损失……原本他登基之后那心腹之臣、可用能人委实就少,时今又这般滑稽的损失了刘幽求。

    这一切的一切,致使他本就不算稳固的势力,倏然间变得薄弱不堪!

    可于他来说,这一场不及举事便先已泄漏的、最终流产的政。变,所带来的不利远不止是折损了身边人这一条。试想,原本他这个皇帝与太平公主之间收束的民心还算均匀,之中又有隔岸观火、摇摆不定者无数。时今出了这样的事情,那朝臣百姓中免不得会有所指摘,说他这个皇帝委实心胸狭窄、且不孝昭著,居然在背后如此用心险恶的要害那于社稷有功、更是将他与父亲一举推上皇位的功臣太平公主……

    这样一来,太平公主便陡然以一个纯良、且博得同情的姿态出现是众人面前,让人大感皇上卸磨杀驴、兔死狗烹之不义!

    寒风迂回,扑在面上时撩拨起垂于两侧面颊的发丝,双目被冷风遮迷了一下,倏然间那思绪散乱,隆基便又头痛不堪。

    就在这夜朗星稀的大明宫肆夜里,在这充斥着大唐至为鼎盛的权利云集处,这位年轻俊逸的皇帝倏然间迷茫了……

    他整个人头脑放空不知如何自处,那弥深的无助与彻骨的迷离铺天盖地将他席卷、把他吞噬在其中,苦苦闷闷不得挣脱!

    就这样守着纷杂乱绪、持着那越来越往下沉的一怀心事,隆基于这永夜的玄青色中,犹如一个摸索、迷茫在这娑婆世间的背罪的死囚一般,跌跌撞撞、孱弱无力,茕茕然又踽踽然的回了寝宫。

    面着那溶溶的宫烛与清冷的画屏,只觉烛台都在垂泪、画屏都在含愁!

    无力,无奈,无助……

    好无助。

    。

    当整个世界被笼进这一派无垠的夜色中时,白日里感应着阳光而活色生香的一切景致便都跟着昏昏睡去。光明和温暖似乎从来不属于这玄青的永夜,即便是在不夜的长安、繁华的盛世,那些隐匿四处、默默蛰伏的欲望与阴霾也总会在暗夜的庇护中显得那样肆意乖张,而人往往会在这冷色的世界里更清晰的看清自己内心的本质,使得那嗜骨的寂寞与无边的迷乱变得再也无处遁形……

    白昼的阳光可以遮掩许多无形的欲望、心机,而一入夜,那些迷乱的散思与复杂的心计便一股脑的涌上心头,叫你再也无法忽略它们真切的存在!

    公主府里,太平守着这样漫漫的长夜,她着实没有睡意。

    就最近皇上李隆基与大臣刘幽求欲要设计陷害自己一事,虽然在太上皇李旦的庇护、与皇上李隆基的主动认罪之下,看似平顺的过去,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之而来的那些后怕、那些不得不做的筹谋却应运而生!

    太平不敢去过多忖度、过多触碰,因为她不敢去看清李隆基的狠戾,即便自小到大这些年的相处中她早已逐渐看清了、摸透了李隆基的狠戾和果决,她也依旧不敢去直面这一切,因为她不相信,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隆基真的可以对她下得去手……

    可有一点却是清晰无疑的,就是,太平知道自己无法继续打感情的王牌,虽然这一次李旦看似倾向了太平,可也恰恰因了这事儿才让太平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隆基的无情、与李旦对儿子的偏袒……如果李旦当真是心向着太平这个胞妹,又怎么会最终只将那刘幽求贬离长安而不取其性命?这样做看似何其无情,可也恰恰是为了保全刘幽求、为隆基留待日后重新启用!只要还在长安,就难免会被搅入政治的漩涡,而离开长安则恰恰可以图个暂时的无忧!

    李旦的心思,太平看得明白。在太上皇心里,自己远远不能跟人家三儿子相比!

    就一如当初李旦还是皇帝、不曾禅位之时一样,时今的太上皇依旧对她只有敷衍和安抚。

    现今的太平对这政局之内的形式已经变得比从前又敏感了许多,她静静然落座在烛光月影之下细细思量,综上这些逐一分析,她隐隐颔首,丹凤的长眸里闪烁了一簇跃动的粼光。

    看来该强硬的时候,还必须得强硬!

    隆基那边儿已经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最先计划发动政。变针对她了!相比起隆基的手段,她才发现自己真是太厚道了!

    她也是从一场场政。变中沐浴风雨走过来的,记忆最深的就是那场由她与隆基主要发起、并一手策划和领导的诛韦之事,那些摇曳不定的火光和剪影,那成阵连天的嘶喊与撕心裂肺的哭号,那血,那一滩滩绽于地表冶丽无比、多日都不见完全干涸消散的艳红艳红的鲜血,还有那一具具森然的尸体,那一张张狰狞可怖的脸……在这深黑如死的夜里顺着记忆的长河一点点回溯起这段沉闷往事,太平只觉的自己背脊骨一阵阵往上涌起寒气!

    她的脑海里,不由便把当日的韦太后代换成了自己……猝地一下于脑海中浮现起自己于这夜色下的大明宫中、刀光剑影之间衣裙萎靡发鬓凌乱的狼狈蹿逃,忽然寒光剑一闪,她看到有鲜红的血液从自己雪白的长颈中喷泉般浮涌而出!

    太平心口一震,下意识想要大声嘶吼!那没有尽头的幻象终于在这时陡然消散,她重又回到了真切的现实,可却不敢触碰方才那一幕幕血腥与狰狞,她只要稍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冷月的微影里,太平睁大了这一双凌厉又濡染了恐慌的眼睛。不,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与韦后不一样,她绝对不会允许自己落到昔日韦后的境地里去!绝对不会……

    她的势力还在、威望和根基还在,那么太上皇和皇上便都不敢在明面儿动她。

    从长计议之后,太平这样想着:既然你李隆基先发制人主动出击,那么我便干脆冷下面来借助自己的势力;便,赶在你下一次针对我之前,先给你一个措手不及、主动出击!

    游云遮住了半弯的弦月,光影一恍,将铺着艳红地毯的地面筛下斑斑的疏影。又昙然一下疏影散去,显出一抹微微的光亮,自广袤天际不知哪一处徐徐然投下,俨如一道投向大地的修罗怨灵的诡笑……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太平发难、李旦为难() 
太平公主进宫来向太上皇请安,二人边饮着花茶闲闲聊着,那话锋便被太平倏然间一转,接到了隆基的身上去。

    她颔首,黛色的眉弯徐徐蹙起,声音也是低低的:“皇兄,时今咱们的皇上……他心思有异!”仄仄的一叹,十分笃定。

    每一次太平都是这样,看似闲然无心的所谓聊天叙旧,那话题都有意无意的就接到了隆基的身上。可这阵子太平对李旦提及起隆基的频率似乎更为频繁。以至于李旦一听到这话题便委实的有点儿抵触。他垂目,以小木勺拨动了一下盏中的茶汤,那声音闲闲然的十分云淡风轻:“皇帝就是皇帝,他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是圣意,什么叫做其心有异?”话尾轻轻上挑,含着些凉薄的味道。

    李旦的态度令太平心中一急,她甫地抬目,挑了柳眉干脆针锋相对:“可是太上皇还在,皇帝却要谋害他的父亲,便是太上皇宽厚而不怪罪,此举也是天道不容!”

    这话倏然入耳,李旦便是一定,再抬目看向太平,声色薄讪:“皇帝何曾要谋害他的父亲?”他一向喜怒不流于面,可时今太平越来越显疯狂的举动、还有那大刺刺什么都不管顾的信口开河令他委实心生反感,免不得就带了情绪。

    太平展眉又颦,声息里带着一股急咄,并不曾因李旦明显的抵触而敛去半分的锋芒:“这诸多的反应,难道皇兄还存着侥幸心理么!”声音倒是不高,一顿又接口,“若是皇兄不信,可试探皇上之心。”倏然间她便把这话题引到了重要处,也是她一早在进宫前便动起的歪脑筋。

    太平的态度令李旦于烦厌之余又生了些不安,隔过袅袅茶烟颔首顾她,且问且于心中辗转:“你想怎样试探?”现今这等的时局委实多变且无常的很,无论是皇帝李隆基那边儿,还是太平公主这边儿,这两个人谁有一点反应李旦都不敢遗漏掉!而眼下太平这双潋滟的桃花眸里明显流露着一抹不安分,令李旦那心弦骤然就绷了紧。

    太平定了定神,眼底的浮光沉淀为肃穆的贴己,红唇开合时一字一句:“太上皇不防下一道旨意,让皇上巡行边疆。”最终的目的就此言出。

    李旦眉心甫皱,心中一个霹雳!旋即当真觉的是又可笑又无端的紧!

    好端端的,让皇帝离开长安去巡行边疆?那坐镇帝都君临天下的又是谁?如果一国之君既不掌控实权、又不坐镇天下,那当初他李旦为什么要传位儿子后退居太上皇?这一切兜转半天还是回到了原点,这是逼着他把走出去的步数再度收回来的么!

    这个妹妹是动了什么样的心思,李旦不会不知道。纵然他对太平多有纵容,可他心中有着自己的原则。把隆基调走之后容得太平伺机乱政,他李旦还没有死呢,她这是把他们父子一再的退让当成了顺理成章、即而越来越得寸进尺么!

    “不可能。”旦面上的神情恢复了一贯的漠漠无态,回的简单、态度决绝。

    “啧。”太平蹙眉微叹,那软眸徐徐然一流转,“巡行边疆有什么?咱们大唐的皇帝带兵打仗的都有呢!”她抬手拈着碧玉壶为李旦满了一盏茶,即而将茶递给李旦,颔首定定然,“只是看看,皇上对此会是什么反应……”

    前一刻还尚挂着些人的情态,可转眼太平就蜕变的有如一个来自地狱的修罗鬼魅,无论是神情还是语气,徐徐然作弄的人呼吸紧密、心口沉闷!

    说实在的,自李旦登基之后、到眼下他退位为太上皇这两年多的时间,他基本上就只做了一件事情,且还没有完全做好。那就是,不断权衡儿子与妹妹之间纠葛繁复的关系!

    他真的是使尽了各种手段、浑身解数,最开始的时候因看出了太平势力的必将崛起,他便主动以近乎示好的方式赋予太平至高的权利来将太平稳住;同时又将隆基立为太子,与太平一左一右一同辅政、相互牵制。即而他便一直都在钢丝上行走,不断的左右权衡、使二者间谁也不会压谁一筹。到了最后这种持平的局面眼看着就分崩离析,他自知做不得家和万事兴的构思,便干脆传位李隆基,算是抛出了这最后一招大棋、也彻底的抛开了太平。

    原本以为,随着儿子的成功接班儿,太平这边一见万事已成定局便一定会安分下来。可却不想,这一举动似乎刺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