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刘邦 >

第17章

刘邦-第17章

小说: 刘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传闻,也许有些原因,但据我所知,沛公喜求豪俊,每过一地,都要找当地贤人交谈请教,没有听说对哪位高人有些许轻视。”

    郦食其若有所思地对友人说:

    “照你说来,沛公确有大略,看来不同凡响,我愿与沛公一谈,你可否为我先通报沛公?你可对沛公这样说:里中有个郦生,年六十余,身长八尺,素好大言,里人都视为狂生,他却自谓非凡,读书多智,能助大业。”

    友人摇头道:

    “据说沛公不喜欢儒生,每遇前来求见的儒士,沛公就命他脱冠,作为溺器,就是平日谈话中也常说儒生迂腐,笑骂不休,你怎么以儒生名义与沛公晤谈呢?”

    郦食其十分自信地说:

    “你先为我通报一声吧,我料沛公不会拒绝。”

    友人到刘邦的大营后,按照郦食其的吩咐通报了刘邦,刘邦二话没说,就同意与郦食其晤谈。

    郦食其果然前往刘邦的营帐。

    走进帐中,刘邦正坐在床上,床下有两名使女正为刘邦洗脚。郦食其大模大样地站在帐中,既不行礼,也不开口,一副高傲的神态。

    刘邦见了,心里很不高兴,谁见了刘邦不是恭敬小心呢?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别人的尊敬,心里很难容忍别人的傲慢。所以刘邦对郦食其不理不睬,专心致志地看着使女洗脚,好像根本就没有看见闯入的老头子。

    郦食其开口了:

第37章 西征路上(2)() 
“阁下带兵至此,是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率领诸侯攻击秦国呢?”

    刘邦见郦食其举止粗疏,语言唐突,已由不悦转为大怒,刘邦开口大骂:

    “糟老头,不要胡说八道,你应该清楚,天下百姓已受够了秦朝的暴政,都起而抗秦,难道我会逆天道,帮助秦朝吗?你听着,我奉怀王之命,是进攻秦朝的正义之师!”

    郦食其不紧不慢地说:

    “阁下如果是伐秦的队伍,是正义之师,那么,你在会见年长的人时,竟然坐着,还让下女为你洗脚,这成什么样子。行军不可无谋,若傲慢地对待贤士,谁还来献计呢?”

    刘邦一愣,人家说的有道理,看来是自己的不是。刘邦连忙起身,整理好衣服,请郦食其坐上位,虚心求教。

    郦食其详细讲六国成败,谈古论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便向郦食其讨教伐秦的计策,并吩咐手下端出酒菜款待郦食其。

    郦食其说:

    “不论是纠结乌合之众,或是集合散兵游勇,你的军队不过一万人,以如此薄弱的兵力去进攻强大的秦国,就好比羊入虎口。据本人所见,不如先攻占陈留。陈留系天下要塞,地处交通要道,进可战退可守,城内又贮存了大量的粮食,先攻下陈留,就可以有了进攻秦军的根据地。我和陈留县令是好友,已相交多年,我可以帮助阁下前去游说,倘若不成功,我也可以作为内应,帮你攻取陈留。”

    刘邦听到此,已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连忙请郦食其先行,自己带着人马连夜赶奔陈留。

    郦食其到了陈留,径直进见县令。

    两人寒暄几句便转入正题,郦食其将陈留的守与弃的利害得失详说一遍,怎奈守令不为所动,一心跟定秦朝。

    事已到此,郦食其便见风使舵,对守令的忠心夸奖一番:

    “大丈夫不事二主,好!好!”

    郦食其佯装关心陈留防务,与守令谈论如何守城。陈留守令十分高兴,设宴相待。郦食其本是酒徒,灌上几斤酒,就像喝水一样。

    陈留守令不善饮酒,刚下几杯就脸红脖子粗。郦食其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将守令灌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

    郦食其见火候已到,便趁黑夜悄悄混出县衙,打开城门,放刘邦的一支精干人马入城,并引兵到县衙。

    县衙守军早就逃之夭夭。陈留守令尚醉卧未醒,被刘邦的兵卒乱刀砍死。

    此时天已大亮,郦食其命人打开四门,迎入刘邦,并贴榜安民,秋毫无犯。

    刘邦没有去县衙,直接去了粮仓。打开仓门一看,刘邦乐坏了:里面的贮粟太多了,足够吃一阵子。军中有粮,心中不慌,刘邦进军关中的信心更足了。

    郦食其因攻占陈留有大功,被刘邦封为广野君。

    刘邦带领军队占领陈留后,接着西行,准备攻打开封。

    此时,郦食其将他的弟弟引荐给刘邦。此人智勇双全,不几日就招募四千人,刘邦封郦食其的弟弟为裨将,命他与自己一起合攻开封。

    开封是一个大城,刘邦几次强攻均未奏效。

    事不凑巧,此时,秦将杨熊带领秦兵前来解开封之围。

    刘邦的军队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刘邦在郦食其等人的帮助下,放弃开封,转而截击杨熊的军队。

    杨熊猝不及防,被突然而至的刘邦军队杀得人仰马翻,只好急速退兵,退兵时,由于混乱,死伤无数。

    杨熊退至一空旷地带,稳住人马,就地布阵,准备与刘邦决一死战。

    刘邦带兵追击,杀入杨熊阵地。双方各不相让,势均力敌。正杀得难解难分,忽有一支大军及时赶来,向杨熊的阵地横扫过去。杨熊的军队马上被分成两截,首尾不能相顾。

    战斗的优势马上转到刘邦手里。

    刘邦乘势驱杀,杨熊眼看大势已去,急令退兵,带着残兵败将退入荥阳。

    退入荥阳时,杨熊的兵将已所剩无几。

    刘邦知道,他能有此大胜,皆因那一支突然夹攻杨熊的援军,否则,后果尚难意料。

    刘邦正要前去道谢,那支军队的首领已经骑马跑到刘邦面前,低头便拜。

    刘邦下马还礼,亲自扶起来将,仔细一看,一种意外的惊喜急速地冲击全身。

    “啊!是张良。”

    原来,项梁在薛地召集天下诸侯拥立怀王、复兴楚国的时候,张良没有忘记他的韩国梦。遂向项梁建议:秦所灭的六国除韩国外均已恢复,不如恢复韩国,可以号召更多百姓起兵抗秦,当然,韩国名为自立,突乃属于楚。

    项梁接受了张良的建议,立韩王后代成为王,任命张良为韩司徒,派他们到韩地广招兵马,收复失地。

    张良依依不舍作别项梁,与韩王成一起攻取原属韩地的城池。

第38章 西征路上(3)() 
因为张良的人马过少,只有千余人,虽然夺得几座城池,也时得时丢,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只得到处打游击,现在听说沛公到此,于是特来相助。

    两人战场重逢,自然都十分高兴,当即择地安营,共叙衷肠。

    刘邦决意帮助张良夺取原属韩地的颖川。

    颖川守将是死命跟定秦朝的人,见刘邦来攻,便立于城头破口大骂。刘邦大怒,命士兵迅速攻城。

    数日后,刘邦取得颖川。尔后刘邦乘胜进军荥阳,追毒杨熊。杨熊是秦朝的一员得力战将,杨熊不除,刘邦心中不安。

    正在此时,探马来报,由于杨熊战败,秦朝已派使者到荥阳,杀死了杨熊。

    得到此信,刘邦乐了:“杨熊已死,附近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尽可放心地进攻秦军。”

    刘邦军队势如破竹,连下十余城,与张良一起,直逼南阳郡。

    南阳太守多少懂得点兵法。南阳太守为了争取主动,免于围困,便主动迎战刘邦。

    哪知南阳太守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被刘邦迎面一击,就败逃南阳郡的宛城。

    刘邦追至宛城下,见宛城的城防确实高于它处。宛城城墙高大而厚重,城头上秦兵人头攒动。看来,城内秦兵早有防范。刘邦深怕久攻城池不下,形成消弱战,影响进兵关中的速度。故而,刘邦命令士兵避开攻城,从城外绕道而过,向关中急进。

    刘邦的军队浩浩荡荡,迤逦而去。

    走过宛城十余里,张良骑马追上刘邦,力主刘邦先攻宛城。

    熟读兵法的张良比刘邦要高明,他已看到轻易越过宛城后患无穷。

    张良对刘邦说:

    “沛公想急入关中无可指责,可我们要注意身后,防止秦军两面夹击。前面,秦军的防守肯定更坚,若不拿下宛城,肯定留下后患,秦兵在前面抗击我们,后面,宛城的守军再堵住我们的退路,我们难以进退,处境可就危险了,不如先攻宛城。乘宛城守军没有防备,突然而至,收伏宛城,可解后顾之忧。”

    一席话,刘邦恍然大悟。刘邦一拍脑袋:

    “多亏有了子房,要不就坏大事了。”刘邦个性粗犷而缺少涵养,对于战事是外行,没有张良等人的帮助,他是无法夺取关中的。

    刘邦马上掉头而回,给宛城一个回马枪。刘邦军队偃旗息鼓,悄然而行,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宛城城下。待到天色微明时,已将宛城包围三圈。

    南阳守令做梦也没有想到刘邦这么快就杀回来,原来,他见刘邦队伍绕开宛城而去,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便邀集部下,痛饮一场,尔后,痛痛快快地睡了一夜觉,那觉睡得真叫高枕无忧。

    早晨,他尚处在甜甜的梦乡,他的亲兵突然而至:刘邦又回来了。

    南阳太守战战兢兢地穿上衣服,跑到城楼往外一看,魂飞天外,傻了。城外,刘邦的军队环集如蚁。南阳太守自感自己的末日到了,此次必死无疑。人失望到了极点,便只有一种办法来解脱——自杀。

    南阳太守口中反复说着两个字:

    “完了,完了”’

    说着说着,便抽出佩剑,横在肩上,意欲自刎。

    在千钧一发时刻,后面传来喊声:

    “大可不必,离死还早着呢!”

    南阳太守忙回头,见是舍人陈恢,便冷冷地又毫无希望地问:

    “你不叫我死,你有什么办法解脱困境?”

    “办法有的是,就看郡守办不办了。”

    “那你说说看。”南阳太守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平时南阳太守与陈恢接触并不很多,并没有发现陈恢有多大本领,陈恢见了他也惟惟诺诺,此时此刻,他不得不看重陈恢,也许他能给他一条生路。

    陈恢也神气起来,大胆进言:

    “沛公宽厚待人,有容人之量,依我之见,太守不如投奔沛公,既可免死,也可保全禄位,何乐而不为?”

    陈恢的“保全禄位”一词最具诱惑力。

    “你说的有道理,你愿到沛公大营与沛公商议吗?”南阳太守一改往日骄横的神态,几乎用乞求的口吻对陈恢说。

    “大人有难,小的怎敢不帮。”

    当下,陈恢出城与刘邦相见。

    陈恢见到刘邦开门见山:

    “仆闻楚王有约,先入关中者为王,今沛公要取宛城,理所当然,然而宛城连着几十个县城,吏民甚众,自知投降必死,逼得他们不得不凭城固守,沛公虽有精兵猛将,未必能一口气都能攻下,且多伤士卒;若舍宛不攻,冒然西进,宛城必发兵追出,沛公前有秦兵,后有宛卒,腹背受故,这样,胜负难卜,沛公如何进得了关中呢?依敝人的看法,最好招降郡守,给他封爵,仍用他守宛城,沛公可带宛城士卒继续西进。郡守都降了,其他城池必效仿,沛公西行路上所遇各城,必然会开门迎接沛公,这样,沛公可长驱直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