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宝-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孙中原办理里入住手续之后,小余便走了。
这地方不错,度假村里还有温泉,周围绿树环绕,不远处还有小河蜿蜒。要是孙中原自己找,肯定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孙中原在房间里洗了个澡,本来想睡一觉,但是躺了十几分钟也没睡着。干脆,走出来溜达了一圈。
这空气是比市区好。孙中原走出了度假村,不远处的一条路边,还有个小市场,有卖工艺品的,有卖农产品的,靠着道观,还有卖香烛之类的东西的。
孙中原也进去逛了逛。看到有个卖大枣的摊子,一个大嫂憨厚地笑着,让孙中原尝尝,“刚打的果儿。”
孙中原尝了一个。
脆,甜。便称了几斤。
称完了大枣,孙中原顺势一看,这卖枣大嫂旁边,是个老大爷。
这老大爷的摊子挺有意思,摆着两个柳条筐,一筐火红的柿子,还有一筐子带着翠色绿锈的铜钱。
老大爷嘴上叼着根烟,“再买点儿柿子吧,捂过了,买了就能吃。”
孙中原挑了几个,转而看向了装有铜钱的柳条筐。
这里面多是宋钱,宋钱铸造量很大,多为青铜,不似清代的钱,黄铜,而且有不少传世黄亮的品相,所以泉友(古收藏者)多是玩锈色。铜钱里面,也有些秦半两和汉五铢,但孙中原翻了翻,也没什么珍贵版别。
里面还有几个筒子。所谓筒子,是几枚甚至十几枚古钱锈结在一起,形如筒状。有的泉友特别爱买筒子,比较便宜,更重要的是,筒子往往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开了筒子,有时候能有惊喜。
这一柳条筐铜钱,基本都不怎么值钱,而且看样子,像是刚挖出来的。
“大爷,哪里弄得这么多铜钱,怎么卖啊?”
“我家后院刨出来的,两个陶罐子,里面都是这个,陶罐子碎了,我琢磨着这东西卖铜更不值钱。现在不是有人喜欢收藏么,顺道摆到集上卖卖。”
孙中原接口,“大爷,你在这种集上卖古钱,指定不好卖啊!”
“我也让小孙子上网查了,这些钱都不太值钱,五块钱一个随便挑吧!”老大爷呵呵笑道。
这些古钱,孙中原自然都不感兴趣,扒拉了几下,正准备收手的时候,突然发现筐子底下,还有个奇形怪状的“筒子”。
拿起来一看,原来不是筒子,倒像是个兽形,不到十厘米长,不到五厘米宽,偏扁。结满了土块和绿锈,不过还能看出是青铜的底子,而且,上面依稀有金色的痕迹。
审视之后,孙中原轻轻倒抽了一口气。
“大爷,这东西是什么?”孙中原拿起问道。
“我也没仔细看,许是个铜物件吧。要不我给你洗出来看看?”老大爷身边有个塑料水桶,里面有水和舀子,可能是洗柿子用的。
“不用不用。”孙中原连忙摆手,“我直接买了吧,多少钱?”
“你给二十块钱吧!”老大爷随意出价。
孙中原也不好意思讲价了,想了想,干脆连老大爷的一柳条筐柿子全给买了。
心想虽然自己肯定吃不了,明天小余来了给他就是。虽然没什么交情,但是人家毕竟开车接送了自己。
老大爷挺高兴,“你早说,这个铜玩意儿,我送你就是了。”
“那可不对,大爷,我是买了这铜玩意儿,才决定全买你的柿子。”孙中原笑着解释了一下。这都是古玩圈里形成的“毛病”,不同的买卖可不能乱,讲价儿这习惯他都是生生忍住的。
这老大爷可不是圈里人,自然不会想太多。
“大兄弟,你把我这筐大枣也包圆了呗!”旁边的大嫂居然也跟着凑起了热闹。
“吃不了,吃不了!”孙中原拎着柳条筐落荒而逃。
在小市场里,他还顺道买了把猪鬃刷子,买了点儿牙签。其实他想买竹片儿来着,可是没有。
回到了房间,孙中原把柿子和大枣放到一边,在桌子上铺上了几张抽纸,开始清理起这个铜玩意儿来。
先是除掉了大块的土疙瘩,这东西的基本形状出来了,应该就是一个兽形,只不过不立体,太扁了。
孙中原早就看到了宝光,这东西年份很长,但从形状看,不像是实用器,也不像是礼器。
继续清理,孙中原先挑了依稀有金色痕迹的地方,猪鬃刷和牙签轮番上阵。
他的动作算是比较规范,这都是跟徐北武学的。清理青铜器,是个细致活儿,有些锈色不能碰掉,但是土层留着是没用的。
因为细,所以慢。忙乎半天,孙中原才清理出来两个“字”。
“果然是错金!”孙中原自言自语。这铜器上有错金铭文,那必定不是一般的东西。
这两个字是小篆,对孙中原来说倒不难辨认:渔阳。
渔阳?
不就是我现在所处的地方么?
第134章 虎符()
渔阳是个古地名。秦代设置渔阳县,随后的汉、魏、晋,都有渔阳郡。一说就在如今燕京市区的东北,密云的西南。
而这个度假村,基本也就在这个方位。
不过,渔阳这个地方,历史上变动很大,包括位置和名称,也存在很多争议。但大抵离不开京津两地之间的大致范围。明代以后,“渔阳”这个地名就没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代安禄山起兵造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个地方,是燕山与华北平原交接之处,从华北通往东北和塞外的一个门户,自然也是驻军要地。
孙中原一边清理,一边也似乎明白了什么。
等到全部清理完毕,他发现,这东西,是虎的造型。
全长约九厘米,高约四厘米,厚度却不到一厘米,而且清理完毕之后,“虎脊”出现了裂缝!
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片。
每一片上,都有十二个错金小篆:
甲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渔阳。
虽然有些字的错金已有些斑驳,但是整体上保存得还是不错的。
这是一枚秦代的虎符!
本来,孙中原根据宝光和纹饰的判断,这枚虎符应该是战国到秦;不过,因为皇帝这两个字,那就不是战国,而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皇帝之后的兵符。不然,就不会是“左在皇帝”,而是“左在王”。
二十块钱。
秦代错金虎符。
这已经不是捡漏了,这是天上掉漏儿!
这枚虎符,很显然,是秦始皇给渔阳驻军之将的兵符。
很多人都知道,兵符,虎符,一分为二,合之可调兵。不过,这里面具体的事儿还是很多的。
虎符,将军一半,帝王一半,需要调兵时,皇帝会派人前往驻军所在地,两片虎符严丝合缝,查验无误,才可以调兵。
符合,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和现在不一样,交通和通讯都不是很发达,要调兵了,皇帝不可能亲自跑一趟。这士兵们,不仅平时见不到皇帝,其实连大将军也未必能见了就认出来。
拿出虎符,就是权威象征,这才能相信我跟着你卖命是忠君护国。只认虎符不认人。正因为这样,信陵君才能窃符救赵。
当然了,兵符也并不是只有虎符一种。在先秦时期,出现过各种神兽的兵符,秦汉则一般固定位虎符。
隋朝的时候,改为麒麟兵符。
到了唐朝,更不可能用虎符了,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叫李虎,得避讳。多说一句,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渊之所以不叫唐太祖,而是唐高祖,也正是因为这个李虎,因为李渊把唐太祖这个庙号奉了李虎。
唐代用过的兵符比较多,兔符,鱼符,龟符。听起来实在是不怎么凶猛。
北宋的时候,还用过牛符,这也挺有意思。宋代对牛确实挺重视,禁止杀牛吃肉,只有老死病死或者意外死亡,报官后方能食用。所以,水浒里面随便进一个饭店,小二都能端出几斤上好的牛肉,基本是在扯淡。
直到南宋时,才恢复使用虎符。这也很有讽刺意味,已经偏安一隅快要完蛋了,又用起虎符来了。
孙中原认定了这是秦始皇时期的虎符,心里自然是很高兴的。
这东西,他当然也不打算出手。
清理了一下桌子,孙中原小心把虎符包了起来,洗了柿子和大枣,吃了起来。别说,这柿子和大枣还真不赖!
嗯,小余找的这个地方也不赖!
正高兴着,手机响了起来,是刘浩明打过来的。
刘浩明告诉他,他送去上拍的重器,定窑盖罐,已经做了碳十四检测,没问题。而西周玉琮,比较开门,出于对他眼力的信任和所有鉴定师的一致认定,就不去做检测了。
孙中原哈哈大笑,所谓的碳十四检测,不过是给这件瓷器多加一个证书罢了。而那件西周玉琮,原料和沁色比较特殊,很难作假,所以才不需要。不过他也没多说,这个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儿。
行外人可能不了解,行里专业人士都知道,碳十四检测,其实误差很大,一两千年的误差都可能出现。否则,瓷器作假也不会这么猖獗。本来嘛,除去高古原始瓷,唐代以来的瓷器,一共还不到两千年。
当然了,还有一种更为精确的检测,叫做热释光。这种检测方法,误差基本能控制在两百年以内。但是,即便是两百年以内,清代仿明代,民国仿清代,那也不好判定。
而且,热释光检测的权威机构,在国外,成本很高,过程繁琐。同时呢,鉴定报告也不一定就有确切结果,从一些国际大拍卖行的实例来看,可以说符合年代,可以说不符合年代,还可以说没有结果。
最重要的是,热释光检测,是需要取样的。仍以瓷器为例,一般是从底部钻下豆粒大小的一块来。普通的大型的瓷器可能还好,但要是珍贵的瓷器,再小,谁也不舍得就这么弄走一块啊!而特别小巧的瓷器,哪怕取一点儿,对整体美感都可能破坏很明显。
所以,古玩行里最重要的还是眼学!也才有鉴定的乱象!那些个所谓专家和什么鉴定机构,收费办证,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就比如孙中原这件秦代渔阳虎符,无论想办出真品还是赝品的证书,都不难。
下午没睡着,晚上孙中原睡得很好。在度假村吃了早餐,孙中原刚回到房间不久,小余就来了。
孙中原指了指装着柿子的柳条筐,“送给你的,谢谢你车接车送的!”
小余一愣,“嚯,还有知恩图报的事儿。行,那走吧!退房。”
孙中原点点头,收拾好了东西,那虎符是贴身装着的,手里拎上了柳条筐。
上了小余的车,孙中原心想,戴九天今儿天别再打太极了,也应该不会了,毕竟他关心的事儿都问过了。
车子驶上了去往燕京市区的道路,孙中原这才问道,“去哪儿啊?”
第135章 好好对我女儿()
“到了你就知道了!”小余应道。
结果,车子一路开到了燕京南站,孙中原一看,“我说,合着戴老板这是要送客了?”
“还有件东西送给你!”小余说着,拿出了一个锦盒。
孙中原接过,打开。
赫然正是脱胎玉龙!
卧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