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宝-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来到了班万树所住的套房,在外间客厅落座,班万树问道,“要不要让楼下的咖啡厅送两杯咖啡?”
“不用了,能抽烟么?”
“请便。”
孙中原点了一支烟,“班总,我先大体给你说说情况,然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必当全力告之。”
孙中原先说了说吃席的情况,不过非常简要,而且重点是,他们和唐二只是见过面,根本没有交流,而且完事之后各走各的。
接着又说了说在伏牛的情况。这个更好说,因为西北庚辛堂和伏牛王家有业务往来,去考察业务很正常。同时,孙中原强调,他根本不知道唐二同时也在伏牛,就没见过面。
班万树很有耐心,听孙中原说完,停顿了一下才问道,“孙先生,据说最后一道菜是一件很奇怪的青铜器,唐二先生也曾参与竞争,不过最后没有吃成。”
“这不很正常么?任何一件东西,都是有人得手落囊,有人失之交臂,最后的大菜,碰巧就是我们和唐二先生竞争。但是,之前之后都没有过交流。”
“孙先生既然如此痛快,那我也就有话直说了。到了伏牛,你曾找青铜大师朱乾坤做过一件青铜圆片,而唐二爷也找过;是不是,也和这件青铜器有关?”
孙中原想了想,当时他和陈丹洋提前走了,去了荆江。但是,朱乾坤确实后来告诉邝西寅,唐二做了一件同样的青铜圆片。不过,这机关门的人再找朱乾坤问话,朱乾坤顶多会说两方都找他做过一样的青铜圆片,但应该不会说向邝西寅透露过。
“我不知道朱乾坤朱大师给你们说了什么,他说我们都找他做了青铜圆片,而且一样?”
“是!”
“但是我们之前在伏牛确实没碰过面。而且,我们要做的青铜圆片,和那件青铜器没有关系!却是从一本古代残本里得到的图样。”孙中原接着说道。
他说的也没错,青铜圆片和吃席得来的青铜器,本来也不配套。吃席得来的青铜器,配套的是四块青铜片。而这件青铜圆片,是配合甘石墓葬墓壁上的图形来的。
当然,孙中原怎么可能说出甘石墓葬?只能编排说是从古代残本上获知。
这么说,孙中原已经是非常厚道了。因为,来源虽然改换了,但是不影响机关门调查这件事。
“您说的古代残本,可是唯一?”班万树追问。
“我们手里的古代残本,绝对不曾外泄!但是班总你想想,这古代残本,传承至今历时这么久,我们得到之前被谁得到过?复制过没有?我们都不知道。还有,古代残本里有的图谱,保不齐在古代还有其他形式的传播。”
班万树笑了起来。实际上,他一时没话说了。
孙中原吸了一口烟,“班总,人命关天,所以我也很负责任地对你说一句,唐二先生的不幸,和我,和邝先生,绝无半点关系。之前的交集,不过是偶然事件。”
“孙先生的话,我自然是信的。”班万树点头道,“而且,合情合理。”
“我之前不过是一个学子,江湖上的事儿,了解不多。还有什么想问的,班总只管问。”孙中原既然来和他见面了,那就想彻底了结。
班万树腹诽,你特么还学子?话说得滴水不漏,俨然一个老江湖!脸上却绽开笑容,“没有了,实在是叨扰孙先生了。”
说着,班万树起身,从一个皮包里拿出了两个锦盒,“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另一件,还烦请孙先生转交邝先生,多谢了。”
“这怎么好意思?举手之劳。”孙中原推挡。
“孙先生千万别客气。唐二爷的图纸不是从你们这里得手,那么,从哪里得手的,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班万树的确是个聪明人,知道这一点的重要性。
第294章 封门青(求订阅)()
孙中原起身,“那我就不打扰班总休息了,就此告辞。”
他走的时候,没去拿锦盒。班万树迅速放到一个纸袋里,送到门口的时候,硬是塞到了孙中原手里。
孙中原笑了笑,拿出了一个锦盒,看了看。
“那我先开开眼。”
既然送两份,让一个人转交,那必定是一样的东西。班万树坚持要送,那他肯定要先看看,如果太过贵重,那就得要坚决推辞出去。所谓无功不受禄,太贵重的东西,这里面就不是帮个忙告诉他这些信息这么简单了。
打开一看,是一方封门青印章。没有雕刻,只是简单的立方体石材。不过,个头儿不小,底面边长得有五厘米,高约十厘米。
封门青,是青田石中的极品。
华夏有四大名石,寿山,青田,昌化,巴林。
其中,寿山石中的田黄石,昌化石中的鸡血石,青田石中的灯光冻,又并称印石三宝。
青田石中,虽然传统上首推灯光冻,但是在文人墨客当中,却有不少人更喜欢封门青。
封门青和灯光冻同属冻石一类,极品都是细腻温润,区别主要在于颜色。灯光冻,和名字一样,是灯辉一般的黄色,而封门青,则是一种带绿的嫩黄。
封门青中颜色最佳者,给人的感觉的确很美妙,如早春初发之嫩芽,娇嫩欲滴。
这一方极品封门青印章石,没有年份,没有雕工,但是单看石材的价值,市价也应该不少于五万,两方就是十万。
“好,那我就却之不恭了。”孙中原收起东西,接着告辞。
十万,两个人。孙中原可以自行菲薄,但是邝西寅是什么人?价值再低,那就没脸拿出手了。所以,价值十万的两件礼物,不贵,可以接受。而且,并非不可替代的古玩。
孙中原离开酒店,心里琢磨着去陈丹洋住的酒店去找他,顺便约一下霍晓东,中午认识一下一起吃个饭。这样,他晚上就准备留出时间和黎千千吃饭什么的了。
结果,刚走出酒店门口,就有电话打来了,居然是谭宗震打来的,约他去家里喝酒。
“老爷子,改天行不行。那个,陈丹洋,你见过的,说好了中午一起的,另外还有个朋友。”孙中原虽然还没约,但是已经盘算好了,所以干脆就这么说了。
“太好了,一起来啊!”
“这合适么?”
“有什么不合适的?呵呵,给你直说吧,其实我有件东西想让你掌眼,你的朋友不都是喜欢古玩么?一起看看怎么样?”谭宗震又道。
“行吧,我问问他们。”孙中原挂了电话,便分头给陈丹洋和霍晓东打了电话,结果两人都有时间。
孙中原又通知了谭宗震,最后开着车拉着两人去了谭宗震在郊区的小院。
在开车接上两人之前,孙中原给邝西寅打了电话,说了说情况。
邝西寅道,“很好,这事儿跟我们本来也没关系,说清楚就行了。关于唐大唐二的具体死因,等有了消息再说。”
而陈丹洋和霍晓东见面后,彼此印象都不错,这两位理念一致,主要有三点:发财,发财,还是发财。
到了谭宗震的小院,距离午饭时间还早,谭宗震已经摆好了小桌,上面有一盆洗好的红彤彤的圣女果,还有瓜子和茶水。
“老谭,你这真是诚心待客啊!”孙中原给谭宗震介绍了一下霍晓东。
霍晓东一听谭宗震空闲时间收古玩摆地摊,立即上前聊起来,有了好货常联系云云。
孙中原和陈丹洋坐下,抽起了烟,孙中原笑着说了一句,“晓东,老爷子就是让我们看东西的,你不早点儿开眼,净扯些没用的。”
“对对对,老爷子,咱们先看东西吧!”霍晓东立即跟着说。
谭宗震点头,从房间里拿出了一个锦盒。
打开一看,孙中原愣住了。
又是一方封门青!
不过,这是个亭钮老印章。
印章从春秋开始出现,一直到现在,绵延两千多年,样式十分丰富。这个钮,指的是印章顶部雕刻的样式,一般都会有孔隙,以便穿系。
亭钮就是类似亭子的钮制,这个起码战国时期就有了,此后历朝历代也有出现过。所以,单从亭钮,很难判断年代。
不过,孙中原有宝光相助,结合这方封门青印章的包浆和工艺特征,能判断出,这是一方明代晚期的印章。
陈丹洋和霍晓东自知眼力不及孙中原,都没着急上手。
“明晚期的,封门青,好东西。”孙中原一边拿起了印章,一边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谭宗震一听,“原来真是老货好货!”
孙中原拿过来之后,当然是先翻看印文。
这印文是阴刻,结果居然不是常见的小篆,而是隶书!而且,这刻制的笔画有些不太整齐,个别字体还有倾斜。
见孙中原对着印文有些沉思,谭宗震开口道,“这印文带着‘司马’两字,可是你刚才说是明代的,明代已经没有司马这个官职了,那就有可能是私印,印章主人姓司马?”
司马,最初是古代官职名,西周始置,司马、司空、司徒,并称“三有司”。后来以官职为姓氏,也有传承。
其实呢,司马,最早就是管马的,后来发展变迁升级了,这个官职名还显得挺高大上的。
在汉代,司马是很重要的官职。汉武帝时设置大司马,是大将军或者骠骑将军的加号,后来,单独设置官位,是要开府的,司马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但是,到了唐代中后期,就比较复杂了,一度成了无权的地方官。比如江州司马白居易,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逛青楼喝花酒。
正如谭宗震所说,明清时期,已经没有司马这个官职了。
这些,孙中原自然知道,他之所以看着印文沉思,是因为想起了一个人,不过记得不是很清楚,正在竭力回忆。
“这个印章,可能很不简单。”孙中原放下了印章,掏出了手机,开始上网搜寻。
他这一放下,霍晓东便拿了起来,陈丹洋也凑上去了。
“果然!”孙中原指着搜出来的一张图片,“老谭,家里有印泥么?盖一下比对比对!”
第295章 天一阁()
“有!”谭宗震立即回了房间,拿出来一盒印泥和一张宣纸。
盖上之后,众人都一起比对起了孙中原搜出来的图片。
印文四字:司马之章。
谭宗震盖在宣纸上的印,和图片上的印,基本一致。
“明代大藏书家范钦?”霍晓东看着图片下方的文字说道。
“天一阁创建人?”陈丹洋叫道。
孙中原点头,“我也是刚刚想起来,主要是这范钦的藏书印太多了,有几十枚。最常见的,是‘天一阁’、‘范氏天一阁藏书’这两个。”
没错,这两方印章原件,至今还在天一阁中保存。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鄞县(宁波)人,明晚期著名藏书家,也是大名鼎鼎的天一阁的创建人。
这个“司马之章”,也是范钦曾经用过的藏书印,是个别称,也有点儿意趣。
因为,范钦曾经官至兵部侍郎。在明代,不少官场中人,喜欢用古称指代官名。兵部一把手,兵部尚书,常被称为“大司马”;兵部二把手,兵部侍郎,常被称为“少司马”。
范钦这个“司马”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