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58-幼科折衷 >

第15章

158-幼科折衷-第15章

小说: 158-幼科折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凡四五次。仍以轻粉五分,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服少许,以通为度。如又不通, 
即是肛门内合,当以金簪或玉簪刺入肛门二寸许,以苏合丸少许纳入孔中,粪出为快也。若腹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声 
一至七日,可保生也。 
脐风者,因断脐之后,被风寒水湿之气入于脐,流于脾,遂令肚腹胀满,脐肿身体重着,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 
能吮乳,甚则发为风搐。脐边青黑,撮口不开,关为内搐,爪甲黑者即死,宜千金龙胆汤主之。 
脐突一症,非脐风也,盖因洗浴系脐不紧,秽水侵入于内,生后旬日外,脐忽光得如吹,捻动微响,或夜卧惊啼, 
急用大黄牡蛎各半两,焙为末,再以朴硝匀均,用田螺浸水调,或一钱或二钱,涂肿处即消。(批∶小儿初生遍身无皮, 
是红肉,用米炒为细粉,干扑,候生皮止。又有身如鱼泡如水晶,碎则成水流渗,用蜜陀僧研细,罗底拍取细者,干扑。) 
脏寒一症,颇类胎寒,但手足稍冷,唇面微青,额汗,不乳,至夜多啼,腹泻青水,只无口冷战栗之异,用药与胎 
寒同。 
撮口者,由胎气挟热,风邪入脐,流毒心脾之经,故令舌弱唇青,聚口撮面,饮食不进。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 
可救药,其或肚胀青筋,吊肠卵疝,内气引痛,皆肠胃郁结不通致之,治法贵乎疏利。撮口最为急候,七日之内见之尤 
甚,以辰砂膏利之或用撮风散。 
撮风者,眼禁口开,啼声渐少,舌上聚肉,如粟米状,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通,自盈月至一百二十日见 
此,名曰犯风噤。根据法将护,防于未然。但有此症,急看儿上 有点子,先以指甲刮破,次用辰砂全蝎散之类。如口噤 
不开,服诸药不效,有用生南星去皮脐,研为极细末,龙脑少许合和,用指蘸生姜汁,于大牙根上擦之,立开。凡脐风、 
撮口、噤风三者,虽异而受病之源则一也,大抵里气郁结,壅闭不通,并宜服淡豉汁与吃,取下胎毒。《千金方》云∶ 
小儿初生,其病高盛,若有微患,即须下之。若不与下则成大疾,难为疗矣,以紫霜丸量而与之。 
〔附方〕 
x木通散x 见囊肿症内(去 蓄)。 
x地黄膏x 山栀仁(一两五钱) 绿豆粉(一两五钱) 粉草(六钱) 生地(一两五钱) 加蜜(一两半), 
二味同放瓷器内,煎成膏,入前药为丸,麦冬汤下。 
x当归散x 当归 薄桂 川芎 姜 甘草 木通 香附 乳汁调下。 
x白术散x 见热症(加山药) 
x白芍汤x 见腹痛症(加钩藤) 
x地黄汤x 天花粉 生地 茵陈 赤芍 赤茯苓 甘草 猪苓 泽泻 当归 
x犀角散x 犀角 茵陈 升麻 生地 胆草 寒水石 天花粉 甘草 
x千金龙胆汤x 胆草 钩藤 柴胡 黄芩 蜣螂(去翅足) 甘草 芍药 茯苓 桔梗 黄连 
x辰砂膏x 马牙硝 辰砂 硼砂 全蝎 玄明粉 麝香 真珠 共为末,用黑枣肉成膏,每服一豆许,惊用金银、 
薄荷,潮热用甘草汤,月内儿以乳汁调敷乳上吮下。 
x撮风散x 赤脚蜈蚣一条(去口,炙黄色) 朱砂 僵蚕 蝎尾(各一钱) 麝香少许 为末,竹沥调下一匙, 
凡脐风、撮口、噤口俱治。 
x紫霜丸x 代赭石 赤石脂 巴霜 杏仁 
x消乳丸x 砂仁 陈皮 三棱 莪术 神曲 麦芽 香附 

下卷小儿初生诸症
附∶小儿五软
属性:软者,胎气不固,精髓不充,为六淫所袭也。头顶软者,肾虚所致也。或因吐泻,脾弱而得,脾胃为主,六君子加 
肉桂、炮姜。风邪侵入,祛风为主。 
手软者,两手筋缩不能屈伸,薏苡仁、当归、秦艽、枣仁、防风、羌活、荆芥为末,芡实汤下。 
脚软者,骨髓不满,气血不足,筋弱不能束骨而行也,宜地黄丸加牛膝、虎骨、鹿茸、五加皮为主。 
身软者,肉少皮宽,饮食不为肌肤,补脾主之。 
口软者,心神不足,故不能言语也,人参、石菖蒲、麦冬、远志、川芎、当归各二钱,乳香、朱砂各一钱,蜜丸。 
又有禀气不足而蕊不生者,宜补肾丸或十全大补汤加知母、黄柏主之。 
〔附方〕 
x六君子汤x 见疟疾症内。 
x补肾地黄丸x 见五淋症内。 
x十全大补汤x 当归 川芎 生地 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 肉桂 
x肥儿丸x 苍术(一两,米泔浸炒) 浓朴(一两,姜汁炒) 山楂肉(一两) 黄连(一两,姜汁炒) 陈皮 
(一两,去白) 甘草(五钱,炙) 神曲(一两炒) 麦芽(一两) 白术(八钱,炒) 山药(一两) 半夏(一 
两,制) 木香(六钱) 砂仁(六钱,炒) 莲肉(二两,去心) 胡黄连(五钱) 银柴胡(五钱) 白茯苓(一 
两) 使君子肉(一两) 上为末,蜜丸如绿豆大,陈皮汤服。 
x四味丸x 白术 茯苓 胡黄连 芦荟 

下卷
脉法
属性:钱仲阳曰∶小儿之脉气不和则弦急,伤食则沉缓,虚惊则促急,风则浮,冷则沉细,脉乱则不治。 
《水镜诀》云∶阴阳运合,男女成形,已分九窃四肢,乃生五脏六腑,部分既别,逆顺难明,若凭寸口之浮沉,必 
乃横亡于孩子。须明虎口,别看三关,审详用药,始无差误。未至三岁看虎口,食指第一节名风关,脉见初病易治;第 
二节名气关,脉见病深难治;第三节名命关,脉见死不治。三关青是四足惊,赤是水惊,黑是人惊,紫色泻痢,黄色雷 
惊,三关通度是极惊之症,必死。或青或红,有纹口线一直者,是乳食伤脾,必发惊热。左右一样者,是惊与积发。齐 
有三条,或散是肺生风痰,或者 声,有赤是伤寒及嗽,如红火是泻,红黑相兼主下痢,黑青多白痢赤痢,红色紫色 
相 
兼加口渴,虎口脉纹乱,主胃气不和。青是惊与积,青黑发慢惊,脉入掌乃内钓,指纹曲里风盛,弯外食积。此论三岁 
以上之法,若三岁以下更用一指按高骨,乃分三关,定其息数呼吸,七八至为平脉,九至不安,十至危。因浮主风,沉 
迟主虚寒,实主有热,紧主癫痫,洪主热盛,沉缓主虚泻,微迟有积有虫,迟涩主胃脘不和,沉主乳食难化,沉细主 
乳积停滞,紧弦主腹中热痛,牢实主大便闭结。沉而数者骨中有热,弦长是肝肺有风,紧数乃惊风为患,四肢掣颤,浮 
洪乃胃口有热,沉紧主腹痛有寒,虚涩者有气,又主慢惊,芤主大便利血。四岁以下用一指滚转,寻三部以关为准,七 
八岁移指少许,九岁次第根据三关部位寻取,十一十二岁亦同,十四十五岁根据大方脉部位诊视。凡看脉先定浮沉迟数、阴 
阳冷热。沉(里)迟(寒)为阴,浮(表)数(热)为阳,更兼看部位。青主惊风,白主虚泻,赤主痰热,黑色病深, 
黄主脾疳,以此相参察疗治,庶无误也!(批,以下形脉不可专执,以此投剂,然亦不可不知,故附诸名。以下俱参辨 
脉形治也。) 
流珠形(批∶流珠形只一点红色,在食指风关之侧)∶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烦躁啼哭,用助胃膏 
消饮食、分阴阳,若消食而病仍作,用香砂助胃膏以补其脾胃。 
环珠形(批∶环珠形比流珠形大)∶主脾虚停食,胸膈胀满,烦渴发热。用五味异功散加山楂、枳实健脾消食,后 
用六君子汤调养中气。 
长珠形(批∶长珠形圆长,以上非谓圈子,总皆红脉贯气如此)∶主脾伤,饮食积滞,肚腹作痛,寒热不食,先用 
大安丸消其积滞,次用异功散健其脾气。 
来蛇形(批∶来蛇形即是长珠形散,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脾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此疳邪内作,先用 
四味肥儿丸,治疳后用四君子汤补脾。 
去蛇形(批∶去蛇亦如此,分上下朝,故曰来蛇去蛇)∶主脾虚食积吐泻,烦渴气短,喘急不食,困倦,先用六君 
子汤加枳实健脾消积,次以七味白术散调补胃气。 
弓反里形(批∶角弓反张向里为顺,向外为逆)∶主感冒寒邪,哽气出气,惊悸困倦,四肢梢冷,小便赤色,咳嗽 
吐涎,先用惺惺散助胃气、祛外邪,后以五味异功散加茯神、当归养心血、助胃气。若外邪既解,而惊悸指冷,脾气受 
损也,宜用七味白术散补之。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脾虚甚故也。 
弓反外形∶主痰热,心神恍惚,夹惊夹食,风痫痰盛,先以天麻防风丸祛外邪,又用五味异功散调中气。 
形(批∶ 形直上)∶主风热生痰,发搐,先用抱龙丸,如未应,用牛黄清心丸。若传于脾肺,或过用风痰之药, 
而见一切诸症者,专调补脾胃。 
鱼骨形(批∶鱼骨分开)∶主惊痰发热,先用抱龙丸治之,如未应,属肝火实热,少用抑青丸以清肝,随用六味丸 
以补肝。或发热少食,或痰盛发搐,乃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子汤加柴胡,补脾土以制肝木。 
水字形(批∶水字形即三脉并见)∶主风惊食积,胸膈烦躁,顿闷少食,或夜啼痰盛,口噤搐搦,此脾胃虚弱、饮 
食积滞而木克土也。先用大安丸消导饮食,次以六君钩藤补中清肝。若已服消导化痰等剂而病不愈者,用四君、升麻、 
柴胡、钩藤升补脾气,平制肝木。 
针形(批∶针形即过关一二米许)∶主心肝热极生风,惊悸烦闷,困倦不食,痰盛搐搦。先用抱龙丸祛风化痰,次 
用六君子汤、钩藤平肝实脾。 
透关射指形(批∶透指命脉曲里)∶主惊风痰热聚于胸膈,乃脾肺亏损,痰邪乘聚,先用牛黄清心丸清脾肺化痰涎, 
次用六君子汤加桔梗、山药,补脾土益肺金。 
透关射甲形(批∶射甲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制脾土之败症,急用六君、木香、钩藤、官桂温补脾土,未应即 
加附子以回阳气,多得生者。尝闻古人云,小儿为芽儿,如草之芽,水之泡,盖因脏腑脆嫩,口不能言,最难投剂,当 
首视面色而知其属,次验虎口以辨其因,实为治法之简要也。 
(虎口脉纹歌∶) 
(小儿食积辨三关,男左女右一般看。要知初气中风候,末是命门易亦难。要知虎口气纹脉,到指看形分五色。黄 
红 
安乐五脏和,红紫依稀有损益。紫青伤食气虚损,青黑之时症候极。忽然纯黑在其间,好手医人心胆寒。指纹深青主惊 
悸,青亦相半急惊看。青而深紫神形缩,来去不定慢惊干。紫黑青纹或隐隐,似出不出慢脾端。浅青之色腹中痛,青黑 
内吊惊搐开。淡红下痢或吐泻,腹痛不食病尤难。深紫惊哭红惊热,赤红相半是伤寒。浅紫烦渴或吐痢。纹弯伤乳病相 
干。弯纹入里顺且可,出外透甲绝脉看。风关鱼刺惊青治,气主疳劳热易痊。命关青主虚风治,风入脾兼肺主难。风见 
悬针主水惊,气关疳亦肺烦生。命关一见未可治,紫红微微如是轻。风关水是惊入肺,咳嗽生痰潮热生。气见涎痰积不 
化,命惊疳积哭亦倾。乙字风关肝受惊,气关亦主受惊侵。命关若是慢脾病,总是灵丹命不存。风见蛔虫疳积聚,小便 
闭结腹虚膨。气关作渴主泻痢,命若逄之定见倾。环形风见肝疳积,气见须知吐逆侵。病久定因疳入胃,命关若见死无 
生。一见流珠膈热多,三焦不慢泻频过。烦躁哭啼时欲吐,肠鸣自利可调和。来蛇中脘不调和,积气攻攒干呕多。若见 
去蛇时泻痢,脾虚饮食不消磨。弓反里形头目重,寒邪惊里小便黄。四肢倦怠兼相冷,逐冷疏风便得康。弓反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