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武林七圣 >

第1章

武林七圣-第1章

小说: 武林七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一章

 
  峨嵋后山佛光岩下,雄峙着一座气像宏伟的“大悲寺”。
  寺内大雄宝殿香烟缭绕,气象肃穆,此时正鸦雀无声地分两列着许多峨嵋派两代同门,右边一排是男女僧尼,神态凄怆。
  左边一排却全是俗家弟子,个个面罩寒霜。
  很显然的,峨嵋派正遭遇着重大变故。
  正中佛像前,排列着五张法座,而座上却空无一人。
  武林中近二十年来,崛起了无数分支别派,自明末七隐第一位天倪大隐执掌了三十年武林盟主信符以后,就归隐名山,不再过问武林之事,武林盟主一席由昆仑派掌门继任。因各派纷纷崛起,不守约束,于是——
  少林、武当、青城、昆仑、峨嵋五大派联合主盟。
  每隔十年,在五派法地召集一次五大掌门会议。
  这次大会,轮在峨嵋“大悲寺”中举行。
  远道来的俗家弟子,纷纷于三日前赶来寺中,清晨日出以前,衣冠齐整聚集大雄宝殿上,恭候本派掌门莅临主持大会。
  俗家弟子班首是位白发飘逸的老叟,正是名震岭南,武林中号称神龙一现的杜度,最末一位年龄约仅十六七岁,生得秀骨清神,英发飘逸,犹如瑶林玉树,英气逼人,正是神龙一现大侠的晚生爱子杜珏。
  僧尼班首乃本寺监院庆元法师,年龄约六十开外。
  庆元和尚和杜老英雄偶然间四目交视,脸色十分严肃阴沉,而所有两排弟子也都垂首默然无语。
  大殿上静肃得如落下一根绣花针来,也清晰可闻。
  静穆的气氛,平时象征着无此的庄严,这时却似乎笼罩着阴沉沉穆的成分,庆元和尚凄然低首默宣了一声佛号。
  神龙一现杜度却黯然神伤地微微摇首,一声轻叹。
  天真而活泼的杜珏,忍受不了这种静穆严肃的气氛。
  “爹,掌门伯伯为什么去了‘璇宫’?”
  神龙一现轻喝一声,道:“珏儿,这是什么时侯,可容你随便发话?应该听各位师伯、师叔、师兄们商讨这一件大事,小孩子不许插口!”
  杜珏却有些不服气,稚声稚气的说:“但是师伯师叔们,却为什么又不讨论个办法呢?”
  右列班首老和尚,念了声“阿弥陀佛”,道:“珏贤侄,这是本门空前绝后的奇耻大辱,老衲和诸位同门早巳商谈过了,必须等侯昆仑、武当四派掌门到场,合五派之力,商讨个妥善办法,应付这些璇宫的恶魔,珏贤侄不可性急!”
  一片衣袂飘风之声,自远而近,这时自山门外并肩走进来一僧一道,虽然面容苍老,鬓发苍苍,却目光朗朗有神,两“太阳穴”隆隆鼓起,显得功力深邃精湛。
  峨嵋派两位长老——庆元和尚、杜老英雄,立即飘然出列,降阶相迎。
  他们瞥见两位并没有佩带掌门信符,显然并不是代表掌门身份参加,微感惶惑,一齐施礼道:“原来少林达摩院禅通长老,武当玉清院主玄风道长贲临敞寺,而贵两派掌门是否即将大驾亲临?”
  禅通和尚神色尴尬,一睑肃穆,道:“阿弥陀佛,敞派掌门……”他面色一变,神情凄楚,咽回话尾。
  而那位玄风道长,却爽朗地仰天狂笑,道:“禅通长老,今天既已到会,正好开诚商讨这事早晚必就喧腾武林,纸里包不住火的。”
  说罢竟步履飘飘,直走殿中,落坐五派掌门的席位,但是神情却激动凄怆,浑身霓微微颤抖着。
  这两大派掌门,缺席不至,却由派中长老出席,而且未佩各派掌门信物,这是很少见的怪事。  落坐后,彼此交谈之下,方知——
  峨嵋掌门会元老禅师竟于会期前三天深夜,突然失踪,同时失落的尚有峨嵋一派信物宝镜。
  少林派掌门禅智禅师也和本派信物达摩锡杖,神秘地于七日前,自少林神壁洞中失了踪迹。
  同样,武当派掌门淳风道人,也于十余日前突然失踪。
  任何人都深切知道,他们的掌门各有一身超人的武功,在武林中数得上顶尖儿高手,而且各派法地拱卫森严,好手如云,竟诐人家不声不响地把掌门人架走,真是不可想像的事,不但骇人听闻,而且对三派在武林声誉,将受莫大打击。
  三派掌门失踪时,同样的在室内仅仅各留下一张字柬,字柬上也只有一笔狂草,大书着两个字“璇宫”。
  但“璇宫”究在何处,却使三派门下绞尽了脑汁,向江湖上多方探索,依然如同大海捞针,茫无头绪。
  因为武林中,任谁也不晓得这神秘的“璇宫”所在。
  庆元禅师暂时代表峨嵋派掌门一席职位,和武当、少林长老密谈之下,顷刻交换了三派的绝大秘密。
  此时峨嵋派被留下来得准许参与这机密会议中仅有八位弟子,而杜珏却占一席,原因是他在小一辈中武功最为高强。
  杜珏由于父亲从小悉心传授本门各种功夫,功力已超越同一辈的同门之上,而且他还获得两次奇遇。
  正午时分,昆仑派掌门梧栖子和青城派掌门大鹤山人联袂前来,他们谈笑风生,各佩带着本门最高贵的信物。
  很显然,这两派幸运地没有发生意外。
  五派掌门聚首一堂,正是所谓几人欢乐几人愁了。
  梧栖子虽然侃侃而谈,却神色也有些尴尬不安,最后他透露出一项惊人消息,就是他所执掌的武林盟主信物,也于七日前失去。
  梧栖子在失去武林信物的晚上,却发现了盗窃信物的,乃是一个身材瘦长的短髭老叟,老叟满睑疮疤,丑陋可怖,犹如幽灵鬼怪。
  他搜索枯肠,竟想不出此人的来龙去脉。
  短髭老叟轻功出神入化,一纵七八丈,以梧栖子功力之高,追了一程,竟追得没了影子,在临去时,用沙哑的口音,冷笑遗:“梧栖子,你不妨尽量邀集五派好手,来‘璇宫’索讨武林盟主信符,但是,记住!不必牵连五大派以外的人物,以免株连无辜,因为你们来到本宫,就无异飞蛾投火,有去无返。”
  璇宫!又是璇宫里面的人物,制造成的奇迹。
  假如为了报仇,何不将三派的人,辣手杀戮。
  如果单为戏弄三派掌门,这玩笑似乎开得太过火点。
  两位掌门、三位代掌门都目瞪口呆,悲愤激动无比,低声讨论着对策,聪慧绝伦的杜珏,忍不住开口道:“爹,这有什么难处,五派全体出动,把璇宫找着,夷为平地,把一千恶煞一齐拾掇来,不就成了么?”
  杜度皱眉微叹,叱道:“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那有这么容易的事!你又知道璇宫在那里?”
  昆仑掌门梧栖子,微摇皓首道:“老夫来峨嵋之前,曾往王屋山一行,谒见天倪大隐老前辈,那泣玲珑仙隐前辈,最喜欢管闲事,这次却例外地推辞不愿过问这局事。其余的无名先生等,漫游海上不知何时归来,所以只有和四派掌门,先商量一个稳妥的办法了。”
  梧栖子又神秘地笑笑,道:“我只是一种预感,我觉得他们不含有严重的仇意,璇宫主人这种意外举动,虽然离奇难测,但是……”
  他沉吟着,没有说下去,却瞑目端坐,不知思索什么。
  子里却是幸灾乐祸。
  各派不胜其烦,果然宣布封山一年,谢绝接待来宾。
  这一来,更加证实了事情的真实性。
  璇宫!璇宫!究竟是什么神秘的人物?一直是一个谜。
  各方各派好手,涌起了一片探索狂潮。
  许多武林人土为好奇心驱使,也有不少卷入这漩流中,企图一探这座神秘的“璇宫”,同时各派也戒备森严地谨防着璇宫里面可怕的人物,会同样欺凌到自己头上,因为他们不晓得那些恶煞何时会突然出现。
  五派掌门人会后,翌日,峨嵋派两代门人,公推庆元法师暂摄掌门职务,立时由代掌门开会议定方针,傅下法旨,派遣门下高手,分头出发,散布各地,明查暗访,寻访璇宫。
  其他四派,自然也不例外地分派门下弟子,纷纷出动,一时江湖中,形形色色的武林人物,此出彼没,行色匆匆,但他们同一目标,则是采访璇宫所在,这正是武林中空前未有的一次狂潮。
  年轻的杜珏心里满想追随父亲奔走江湖,采访璇宫,而庆元法师却单只把他留了下来,神龙一现则奉命回原籍温州府一带查访,使他大失所望。
  庆元法师所以留下杜珏的用意,却是赏识他根骨禀赋,为百年难得的奇才,无相神功且已筑下了根基,所差的是火候不深。
  庆元法师甘冒大不韪,把本门最高法诀,深藏佛光洞中的至宝无相宝箓十三篇,私自传授珏儿。按峨嵋规矩:门下弟子如非预定为未来的掌门人,均不能参研这全部无相宝箓。庆元却敢违反历代定规擅自作主,却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他希望杜珏能够参透上乘神功,造成峨嵋派一朵奇葩。因为武林浩劫已露端倪,如不能把无相神功最高一步研练成功,就难以应付当前的变乱。
  庆元法师耐心地指点杜珏,研习无相宝箓。
  庆元法师本身此时也只研习到无相宝箓的第九篇,以下四篇,连失踪的会元法师,虽毕生潜研,尚无法参透。
  杜珏总还是个半大孩子,对于这门枯燥乏味的功课极为厌烦。最初他还耐心参研,几个月以后,茫茫然找不出一点头绪,宝箓上的梵文,连庆元法师也仅勉强认识。
  由峨嵋上代掌门把它译为四篇汉语,庆元照原文直译研究,更弄得文理错综颠倒,十分难解,原文含义又十分晦涩。
  杜珏把最后四篇,读了个滚瓜烂熟,可是味同嚼腊,却始终悟不出原文的妙用所在。他几次要求下山,都被庆元法师温言劝慰。
  庆元法师最后严厉地正色道:“珏儿,只有你天赋超人一等,根骨为同门之冠,你如不能把无相宝录研悟透彻,峨嵋一派就永远不能发扬光大,也无力对付璇宫神秘敌人,更救不出来本派掌门,你切勿心灰意懒,为山九仞,切勿功亏一篑!”
  他慰勉有加,而且发了个极大的宏愿,道:“珏儿,本座如不能助你研通宝箓,这一生永不下山一步。”
  他又讲了许多铁杵磨针的故事来激勉杜珏。
  杜珏深深受了感动,遂勉强留在寺中。
  这天,杜珏独自赴后山,采摘些奇花异果,并习练轻功。
  后山一带十余座陡峭山峰,都被他爬上爬下,摸熟了地方,他毫不费事的纵上了一座较高的碧蝉峰顶。
  山顶上有两块突出的巨石,活像一只蹲伏的碧蝉突出的双眼,因之取名碧蝉峰。他发现突出的每块巨石悬空,岩腹之下,生长着一红一白,两蓬菌形的异草,最初小如铜钱,他每隔几天去看一道,双菌逐渐长高了,而且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