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64章

025-本草求真-第64章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冬 
为发之寒风。在春为调畅之温风。在夏为南薰之热风。在秋为凄其之凉风。则知风随时易 
。其变靡定。是以风在于肝。其风为热。风在于脾于肾。其风为寒为湿。风在于胃于肺。其 
风为燥。风在于脾于肝。其风为痰为湿。随其脏腑气候以分。则风愈变愈多而莫测矣!考古 
有言风在于肝。(肝风。)宜用荆芥钩藤蛇蜕蒺藜蝉蜕全蝎浮萍虎骨蜈蚣 草海桐皮木贼蕤 
仁决明子芎 南星天麻芜荑薄荷五加皮僵蚕以治。风在于脾。(脾风。)宜用萆 以治。风在 
于肾。宜用独活蛇床子巴戟淫羊藿附子细辛以治。风在于胃。宜用白附蜗牛以治。风在于肺 
。(肺风。)宜用甘菊葳蕤辛夷牛子杏仁白前以治。风在经络关窍。(经络风。)宜用白花蛇麝 
香皂角山甲茵芋苏合香樟脑蓖麻子以治。风在膀胱。(膀胱经风。)宜用 本羌活以治。风在 
肝肾。(肝肾风。)宜用白花蛇石南藤川乌附桑寄生狗脊以治。风在肝脾。(肝脾风。)宜用苍 
耳子炉甘石秦艽以治。风在肺胃。(肺胃风。)宜用五倍子百药煎以治。风在于卫。(肌表风 
。)宜用桂枝以治。(经曰。以辛散之。)此治风之有分其经络脏腑之异也。至于风以寒见。( 
寒风。)其药则有杏仁淫羊藿之类。风以热见。(热风。)其药则有辛夷木贼蕤仁冰片决明子 
炉甘石牛蒡子青葙子之类。风以湿见。(湿风。)其药则有羌活独活葳蕤桑寄生蛇床子巴戟狗 
脊白芷松脂茵芋苍耳子 草五倍子百药煎萆 灵仙海桐皮秦艽防风之类。风与痰见。(风 
痰。)其药则有南星皂角乌尖附白芥子白附天麻白前之类。风与湿热皆见。其药则有芜荑蜗 
牛之类。风与热气并见。其药则有薄荷之类。(经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风与寒湿并 
见。其药则有五加皮天雄蔓荆子僵蚕细辛之类。但风性急莫御。用辛宜以甘制。(经曰。以 
甘缓之。)且此止属论药大概。至其临症施治。则又在人心通化裁。而不为药所拘。是真得 
乎用药之妙法矣! 
经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属木。辛属金。金 
能胜 
木。故治以辛凉。过辛恐伤真气。故佐以苦甘。苦胜辛。甘益气也。木性急。故以甘缓之。 
木喜条达。故以辛散之。)五运。(厥阴司天。巳亥。厥阴在泉。寅申。) 
〔祛风〕 
荆芥(肝) 钩藤(肝) 蛇蜕(肝) 蒺藜(肝) 蝉蜕(肝) 浮萍(肝) 全蝎 
(肝) 
王不留行( 
肝) 虎骨(肝) 蜈蚣(肝) 白花蛇(肝肾) 川乌附(肝肾) 石南藤(肝肾) 甘 
菊(肺肾) 
蒿本(膀胱) 桂枝(卫) 
〔祛风湿〕 
海桐皮(肝) 草(肝) 苍耳子(肝脾) 松脂(肝脾) 桑寄生(肝肾) 狗 
脊 
(肝肾) 巴戟天(肾) 独活(肾) 侧附子(肾) 蛇床子(肾) 葳蕤(肺) 白芷 
(胃) 萆 ( 
胃) 百药煎(肺胃) 五倍子(肺胃) 秦艽(肝胃) 防风(膀胱胃) 羌活(膀胱肝) 
茵芋(关 
节) 威灵仙(十二经) 
〔祛风热〕 
辛夷(肺) 牛蒡子(肺) 木贼(肝胆) 决明子(肝) 蕤仁 冰片(骨髓) 炉 
甘石(肝脾) 
〔祛风寒〕 
杏仁(肺) 淫羊藿(肾) 
〔祛风气〕 
芎 (肝) 麝香(关窍) 
〔祛风痰〕 
南星(肝) 天麻(肝) 白前(肺) 白附子(胃) 皂角(肝肺大肠) 白芥子(胁) 
〔祛风热湿〕 
芜荑(肝) 蜗牛(经络肠胃) 
〔祛风热气〕 
薄荷(肝) 
〔祛风寒湿〕 
细辛(肾) 天雄(肾) 五加皮(肝肾) 僵蚕(肝肺胃) 蚕沙(肝肺胃) 蔓荆 
子(筋骨头面) 
〔通关诸药〕 
皂角 山甲 蜈蚣 白花蛇 茵芋 苏合香 樟脑 细辛 蓖麻子 麝香 
冰片 全蝎 川乌附 

下编卷九主治下
六淫病症主药
内容:风为六淫之长。而寒亦居其次。故汉仲景专以伤寒立论。凡风寒由于背俞而入。次第传 
变。 
则为传经。伤寒其邪止在于表。而不在里。若不由经传变。直入三阴。有寒无热者。则为直 
中伤寒。其邪在里。而不在表。且有表症全无。厥气内生。寒战不已者。则为火衰。内虚真 
寒而表。切禁。更有火热内闭。火不得泄。外显种种厥象者。则为假寒症见。又非温药表药 
可治。是以寒初在表。邪未深入。或止偶尔感伤轻寒薄冷。用以紫苏桔梗葱白生姜。一药 
可愈。如其次第传变。在太阳膀胱。则当用以麻黄。在阳明。则当用以升葛。在少阳。则当 
用以柴胡。此治表寒(寒邪在三阳。)之大概也。(经曰。以辛润之。)至有中气素虚。其寒 
或 
兼有痰有气有湿。(寒兼诸邪。)则当用以荜茇白蔻姜黄红豆蔻干姜薰香川椒冬花百部紫白二 
英马兜铃等类以治。寒兼有风。则当用以杏仁淫羊藿等药以治。寒兼风湿。则当用以五加皮 
天雄蔓荆子僵蚕蚕沙细辛以治。寒兼痰壅。则当用以生姜以治。然亦不失散药之类。若使内 
寒之极。(真寒内见。)在胃则有草豆蔻草果白檀香益智丁香可逐。但丁香则合肺肾而皆治。 
在肾则有仙茅胡巴肉桂川椒补骨脂阳起石可入。在肝则有吴茱萸艾叶大小茴可进。在大肠则 
有巴豆可通。在心则有桂心可投。(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若更兼有痰湿 
。则又无若附子胡椒。此逐寒之大概也。若使寒止假见。则为内热灰伏。(假寒外见。)有非 
燥药可愈。在表宜以轻剂疏散。使热外发。在里宜以苦咸下降。如三黄石膏知母黄柏朴硝。 
(经曰。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使热除而寒自不见矣!但世仅知以寒治寒。而不知寒有真 
伪 
。则治又当变活。而不可仅以寒拘耳。 
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土能制水。 
热能 
胜寒。故治以甘热。苦而辛。亦热品也。伤寒内热者。以咸泻之。内燥者。以辛润之。苦能 
泻热而坚肾。泻中有补也。)五运。(太阳司天、辰戌、太阳在泉、丑未。) 
〔散寒〕 
桔梗(肺) 紫苏(肺) 葱白(肺) 紫石英(肺) 白豆蔻(肺) 马兜铃(肺) 党 
参 
(肺) 白石英(肺) 红豆蔻(肺) 冬花(肺) 百部(肺) 麻黄(膀胱) 荜茇(胸 
腹) 良姜( 
胃) 薰香(肺心) 干姜(脾胃) 
〔散寒风〕 
杏仁(肺) 淫羊藿(肾) 荷叶(胆) 
〔散寒风湿〕 
五加皮(肝肾) 天雄(肾) 细辛(肾) 蔓荆子(筋骨血脉) 僵蚕(肝肺胃) 
蚕沙(肝肺胃) 
〔散寒痰〕 
生姜(肺) 
〔逐血寒〕 
肉桂(肝肾) 桂心(心) 
〔逐寒〕 
阳起石(肾) 胡巴(肾) 仙茅(肾) 补骨脂(肾) 川椒(肾) 巴豆(肾) 吴 
茱萸 
(肝) 大茴香(肝) 小茴香(肝) 艾叶(脾肝肾) 草果(胃) 白檀香(胃) 益 
智(胃) 丁香 
(肺胃肾) 大蒜(诸窍) 草豆蔻(胃口上) 
〔逐寒痰〕 
胡椒(胃肾) 附子(肾) 砒石(肠胃) 

下编卷九主治下
六淫病症主药
内容:书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又曰。暑症有二。一曰阴暑。一曰阳暑。阴 
暑者 
。因暑受寒之谓。阳暑者。因暑受热之意。可知阴暑即为中暑。阳暑即为中热也。玩书所载 
治暑药类甚多。而其确实以指治暑之药。其数有限。盖暑必挟有湿。如书所言能散暑中湿气 
。(暑湿。)其药止有紫苏以疏肺受暑邪。浓朴以消胸腹暑胀。大蒜以开暑塞窍穴。扁豆以舒 
脾中暑郁。苍术以发脾中湿郁也。又暑必挟有热。如书所言。能散暑中热气。(暑热。)其药 
止有香薷以除上下热气熏蒸。木瓜以收湿热耗损之气也。至于湿热伤胃而渴。(暑湿热。)则 
有雪水西瓜石膏可除。伤腑而见溺闭。则有滑石可解。他则无有论及。惟于症治之内。或言 
暑有宜于参耆白术。是因暑能伤气。(暑伤气。)气补则于暑可除矣。有言宜用黄柏黄连。是 
因暑挟有热。热除则于暑克除矣。有言宜用猪苓泽泻。是因暑湿不利。湿利则于暑更可除矣 
。有言宜用姜附肉桂。是因暑挟沉寒。(暑寒。)寒去则于暑无不去矣。有言宜于草果砂仁。 
是因暑湿伤中。(暑伤中。)中治则于暑无不治矣。有言宜于干葛升麻。是因暑伤于胃(暑伤 
中气。)而气不升。气升则于暑无不消矣。有言宜于乌梅甘草。是因暑热伤津。津和而暑无 
不 
和矣。有言宜于生地赤芍阿胶。是因暑伤血燥。血和而暑无不和矣。若使意义不明。徒以书 
载香薷以为治暑要剂。无论是虚是实。是阴是阳。概为投服。且令朝夕代茶。保无有伤元气 
之害乎。噫。误矣! 
〔散暑湿〕 
紫苏(肺) 浓朴(胸腹) 大蒜(诸窍) 苍术(脾) 扁豆(脾) 
〔散暑湿热〕 
木瓜(脾) 香薷(肺胃心) 
〔散暑热〕 
雪水(胃) 石膏(胃) 滑石(中下) 西瓜(心包胃) 
〔补气治暑〕 
人参 黄 白术 
〔清热治暑〕 
黄柏 黄芩 黄连 
〔利湿热除暑〕 
猪苓 泽泻 
〔祛寒治暑〕 
干姜 附子 
〔消滞治暑〕 
草果 砂仁 
〔升胃气治暑〕 
干葛 升麻 
〔养津治暑〕 
乌梅 甘草 
〔养血治暑〕 
赤芍 生地 阿胶 

下编卷九主治下
六淫病症主药
内容:经曰。诸湿胀满。皆属于脾。则湿当以理脾为主。又书有曰。湿因于寒。为寒湿。湿因 
于热 
。为热湿。湿因于风。为风湿。湿因于燥。为燥湿。则湿当视所因以治。又曰。湿在上。宜 
散。湿在中。宜燥。湿在下。宜清。然亦未可尽拘。如湿有宜于散。其湿挟寒而至者。则当 
以寒为治。(散寒湿。)如蔓荆细辛天雄之属是也。因于热者。则当以热为治。(散热湿。)如 
香薷木瓜之属是也。因于风者。则当以风为治。(散风湿。)如白芷羌活独活威灵仙海桐皮秦 
艽葳蕤桑寄生侧附子蛇床子巴戟狗脊松脂茵芋炉甘石苍耳子 草五倍子百药煎萆 防风 
之属是也。因于燥者。则当以燥为治。(散燥湿。)如葳蕤桑寄生巴戟狗脊之属是也。至于中 
寒而湿不去。则有疑于燥矣。(燥寒湿中。)凡白术伏龙肝橘皮红豆蔻川椒草豆蔻蛇床子密陀 
僧。皆属燥类。(经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又曰。以苦燥之。)肾寒而湿不化。则有宜于 
渗矣。(渗寒湿在肾。)其渗宜以热施。凡肉桂钟乳附子。皆属热类。若使中下皆热。(泻热 
湿在中下。)在中。轻则宜以芡实木瓜木通神曲扁豆山药陈仓米浮萍等药以为采择。(经曰。 
佐以酸淡。又曰。以淡渗之。)重则宜以滑石赤小豆扁蓄白藓皮苦参茵陈刺 皮猪苓皂白二 
矾 
商陆紫贝郁李胆草以为选入。在下。轻则宜以地肤子文蛤苦楝子泽泻琥珀。重则宜以海带海 
藻昆布田螺以为审用。总之。湿症虽多。而要不外寒湿热湿两种。寒湿者。宜以去寒燥湿补 
火为要。热湿者。宜以清热利湿滋阴为尚。若概用以清利。及仅知其苍术为上下治湿要药。 
不惟效不克臻。且更变见多端矣。可不慎于所用乎? 
经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为土气。苦热皆能 
燥湿 
。淡能利窍渗湿。用酸者。木能制土也。)五运。(太阴司天、丑未、太阴在泉、辰戌。) 
〔散湿〕 
苍术(脾) 浓朴(胸腹) 排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