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54章

025-本草求真-第54章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此食物所以见论于方书而与药物而并传也。惟是食物之种。 
不下数百。姑节日用常食之物以为辨别。如谷食之有面曲蚕豆豆油酒醋。是谷之至温者也。 
若至芦稷稻米粳米陈仓米黑豆黄豆白豆豌豆豇豆胡麻。则稍平矣。又至粟米黍稷荞麦绿豆豆 
腐豆豉豆酱。则性最寒而不温矣。此谷食之有分其寒热也。又如瓜菜之有姜蒜葱韭芹菜胡荽 
茼蒿白芥胡萝 。是性之温而不寒者也。若至山药蕹菜匏瓠南瓜。岂得谓之不平乎?又至菘 
菜苋菜油菜菠 苦菜 菜白苣莴苣胡瓜苦瓜越瓜甜瓜丝瓜冬瓜西瓜酱瓜诸笋芋子茄子。岂得 
谓之不寒乎?此瓜菜又有分其寒热也。至于果品。则如龙眼荔枝大枣饴糖沙糖白糖莲肉葡萄 
蜂蜜胡桃肉杨梅木瓜橄榄青桃李子栗子。是为至温之性矣。榧实黄精枇杷青梅花生。是为至 
平之性矣。梨子菱角莲藕橘瓤乌芋百合甘蔗白果柿干柿霜。是为至寒之性矣。但生李性温。 
则 
多生痰而助湿。生桃性燥。则多助热而助毒。此果品之有分其寒热也。若在木类石类。则性 
之温而热者。无若川椒胡椒。性之平者。无若香蕈。性之寒者。无若木耳蘑菇食盐茶叶。是 
木类石类之有分其寒热也。以物禽兽论之。如鸡肉鸭肉山雉鹧鸪犬肉羊肉牛肉鹿肉鹿筋猫肉 
。是至温矣。鸽肉燕窝斑鸠雁肉鹅肉凫肉竹鸡猪肉。是至平矣。兔肉麋肉麋筋。是至寒矣。 
但山雉鸡肉鹧鸪。性虽温而不免有发风发毒之害。猪肉性即平。而不免有多食动痰之虞。此 
禽兽之有分其寒热也。他如鱼鳖龟介虫类。其在鲫鱼鲢鱼鲥鱼鲩鱼 鱼鲦鱼海虾鳝鱼。是皆 
温之属也。鲤鱼鳜鱼白鱼青鱼鲨鱼鲛鱼鲍鱼鳅鱼纸鱼乌贼鱼蛏肉。是皆平之属也。鳢鱼鳗鲡 
石斑鱼海蛇田蛙螃蟹鳖肉龟肉田螺蛤蜊肉。是皆寒之属也。但虾鳝性燥。则不免有动风助火 
之变。石斑鳖蟹。性寒有毒。则不免有动气破血之虑。此鱼鳖龟介虫之有分其寒热也。再于 
诸味之中。又细分其气辛而荤。则性助火散气。味重而甘。则性助温生痰。体柔而滑。则性 
通肠利便。质硬而坚。则物食之不化。烹炼而熟。则物服之气壅。要使等于用药。知其药之 
温凉寒热。合于人之病症虚实。是否相符。则于养生之道始得。且胜于药多多矣。荀不此为 
审顾。而但知服药味。食物日与药反。以至于死而不觉。且或归咎于医。是果谁之咎也乎? 
噫。谬矣! 

上编卷七食物

内容:(麻麦稻)补虚泽肤壅气助痰助湿 
面(专入脾。兼入肝)。虽由于小麦所出。而性与麦大异。味甘气温。微毒。(藏器曰。 
小麦 
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兼有寒。热温凉。故麦凉。曲温。麸冷。面热。宜其然也。)服能 
补虚养气。泽肤浓肠胃。并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止衄吐血。以其体粘性濡。故于诸虚能 
补。而于中气有助。肠胃有浓。肌肉伤损有益。痈毒疼痛有赖也。然多食亦能壅气。(凡物 
升发则壅。故北人伤寒。用此同鸡发散。取其升发之义。)故书言此不能止烦。(升发之性。 
多不止烦。)且致作渴。(气升则烦渴俱有。)又于湿热有助。故书言此不能消热。且能助湿 
发热也。是以脾虚无湿无热。服之最宜。而有湿有热。服之最忌。脾虚无寒无湿。食之得补 
。而脾虚有寒有湿。服之不能无害也。陈者良。(偶谈云。面性虽热。而寒食日以袋盛悬风 
处。数十年亦不坏。则热性皆去而无毒矣。入药尤良。)食宜略用醋入。(醋入则气不发。 
)畏汉椒萝 。 

上编卷七食物
稻米
内容:(麻麦稻)缓脾润肺 
稻米(专入脾。兼入肺)。味甘性平。按据诸书有言性温性寒性凉之不同。然究此属阴 
物。阴 
即寒聚。故性粘滞而不爽也。是以服之使人多睡。身软无力。四肢不收。发风昏昏。且使小 
猫食之。亦脚屈不能行。马食之。足重难移。妊妇杂肉食之。令子不利。使果性温而热。则 
食自有温和通活之妙。何至阴凝腻滞如此哉!如谓酿酒则热。熬糖尤甚。且发痈疽疮疖。何 
谓不温。讵知性如大豆。生亦性温。何以作豉则凉。可知稻非性温。因于造酿则温始有。至 
书有云食之补中益气。及止虚寒泄泻。并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皆是性粘不利。留滞在 
中。上壅不下之故。非如参耆性主温补。仍兼通活。而无如此阴滞之甚也。(凡物滞不甚温 
。 
温不甚滞。理道尔尔。)谓之缓中则可。谓之温中而热。岂其可乎?谓之中虚宜服则可。谓 
之虚寒宜服。亦乌见其可乎?凡老人小儿久病均忌。 

上编卷七食物

内容:(稷粟)芦稷益气和中 黍稷清热凉血解暑 
稷(专入脾)。有芦稷黍稷之分。芦稷者其形高如芦。实既香美。性复中和。所以为五 
谷之长 
。而先王以之名官也。味甘气平。故食可以益气和中。宣脾利胃。煎汤以治霍乱吐泻如神。 
用此烧酒。可治腹中沉 啾唧。若黍稷之稷。形状似粟。但粟穗则丛聚攒簇。黍稷之粒。则 
疏散成枝。黍与黍稷分别。则粘者为黍。而不粘者则为黍稷之稷。昔人于此。纷纷置辨。而 
不画一。是亦未分二稷之说矣。黍稷味甘性寒。作饭疏爽。香美可爱。服之可以清热凉血。 
解暑止渴。故书载治痈疽发背瘟疫之症。但多食则有冷气内发。(饮黍穣汁即瘥。)烧黍稷则 
瓠必死。忌同附子服。 

上编卷七食物
粟米
内容:(稷粟)养肾气消胃热 
粟米(专入肾。兼入脾胃)。味咸气寒。(时珍曰。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长粒粗者为粱。 
穗小 
而毛短粒细者为粟。苗俱似芽。种类甚多。)功专入肾养气。及消胃热。凡人病因肾邪。而 
见小便不利。消渴泄痢。与脾胃虚热。而见反胃吐食。鼻衄不止者。须当用此调治。以寒能 
疗热。咸能入肾。淡能渗湿。粟为谷类。谷又能养脾胃故也。(千金方粟米粉丸。纳七粒。 
治反胃吐食。)但此生者硬而难化。(得浆水即化。)熟者滞而难消。故书言此雁食则有足重 
难飞之虞。与杏仁同食则有吐泻之虑。不可不熟悉而明辨也。陈者良。 

上编卷七食物
黑大豆
内容:(菽豆)入肾祛风散热利水下气活血解毒 
黑大豆(专入肾)。味甘性平。色黑体润。按豆形象似肾。本为肾谷。而黑豆则尤通肾。 
加以 
盐引。则豆即能直入于肾也。时珍曰。豆有五色。惟黑豆属水性寒。肾为寒水之经。故能治 
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故书有言服此令人泽肌补骨。止渴生 
津。非其补肾之力欤。身面浮肿。水痢不止。痘疮湿烂。得此则消。非其入肾去水之力欤。 
头项强痛。卒中失音。得此则除。非其制风之力欤。(此虚风也。若纯外风内中。则不须此 
。)香港脚攻心。胸胁卒痛。单服此味则效。非其下气之力欤。热毒攻眼。乳岩发热。得 
此则 
愈。非其解热之力欤!便血赤痢。折伤堕坠。得此则良。非其活血之力欤。风瘫疮疥。丹毒 
蛇 
蛊。得此则化。非其解毒之力欤!然体润性壅。多服令人身重。(藏器曰。大豆生平。炒食 
极热。煮食甚寒。作豉极冷。造酱及生黄卷则平。牛食之温。马食之冷。一体之中。用之数 
变。)加甘草则解百药毒。 

上编卷七食物
黄大豆
内容:(菽豆)生则疏泄熟则作滞 
黄大豆(专入脾)。按书既言味甘。服多壅气生痰动嗽。又曰。宽中下气。利大肠。消 
水胀肿 
毒。其理似属两岐。讵知书言甘壅而滞。是即炒熟而气不泄之意也。书言宽中下气利肠。是 
即生冷未炒之意也。凡物生则疏泄。熟则壅滞。大豆其味虽甘。其性虽温。然生则水气未泄 
。服之多有疏泄之害。故豆须分生熟。而治则有补泻之为别耳。(藏器曰。大豆生平。炒食 
极热。)是以书载误食毒物。须生捣研水吐之。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试内痈及臭毒 
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是。即上部结有痈脓。及中臭毒发痧之真候。惟有痘后 
余毒发痈。(炒黑研末。以青油调敷之。)并痘后风癣。(以豆壳煎汤洗。)痘后生疮。(黄豆 
烧黑研末。香油调涂。)肿疡背疮等症。(生浸细磨。和滓炒热以敷。)则或煎汤炒黑为末以 
治。用补则须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则宜。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有生痰壅气动嗽之弊矣。豆 
油辛甘而热。与豆气味稍别。能涂疮疥。解发疽。蒿烧灰。点恶痣。去恶肉。豆忌猪肉。 

上编卷七食物
蚕豆
内容:(菽豆)疏利脾胃能治吞针 
蚕豆(专入脾胃)。味甘性温。据书载此服多滞气。又曰。误吞铁针。用此即下。盖缘 
人受谷 
食。必仗中气以为营运。若使中气稍振。虽服有形之物碍于肠胃。用此合以温药同投。即能 
以解。(积善堂方。一女子误吞针入腹。诸医不能治。有人教令煮蚕豆同韭菜食之。针自大 
便同出。误食金银物者。用之皆效。可验其性之利脏腑也。)如其中气既馁。稍服濡滞。即 
能作胀。况多食乎。此蚕豆之所以有通有不通之说也。但此既能通针。其性疏利。已见一斑 
。与于阴润之物。遇人则滞。绝不相同。惟在临症相人体气。及多食少食以别耳。 

上编卷七食物
白豆
内容:(菽豆)通胃利肠活血及入肾以治鬼疰 
白豆(专入肠胃肾)。即饭豆中小豆之白者也。(亦有土黄色者。豆大如绿豆而长。四五 
月种 
之。苗叶似赤小豆而略大。可食。)气味甘平无毒。按据书载肾病宜食。并补五脏。暖肠胃 
。益气和中。兼调经脉。盖缘凡物质大则气浮。质小则气沉。味甘则中守。味咸则肾入。 
白 
豆质小味甘。故既能以入肾而治鬼疰。入血调经。复入大肠与胃。而使中和气益也。然必 
假以炒热。则服始见有益。若使仅以生投。保无呕吐泄泻伤中之候乎!须细详之可耳。 

上编卷七食物
豌豆
内容:(菽豆)利肠胃湿热 
豌豆(专入脾胃)。即寒豆也。(一名毕豆胡豆。)味甘气平无毒。故书载入脾胃。利湿 
除热。 
凡人病因湿热。而见胀满消渴。溺闭寒热。热中吐逆泄 者。服此最宜。与病因湿热。而见 
痘疔紫黑而大。或黑坏而臭。或中有紫线。用此治无不效。(牛御史四圣丹。用豌豆四十九 
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研为末。以油胭脂同杵成膏。先以簪挑破痘疔。呕去 
恶血。以少许点之。即时变色红活。)并或气虚病胀。用此同羊肉煮食。亦能奏功。盖缘此 
豆属土。故治亦在脾胃之病。但须假以佐使。如治痘疔入肌活血。必兼胭脂同投。入脾与胃 
补气。必兼羊肉同入。各有至理。非仅豌豆一味所能施也。出胡地。大如杏仁者是。 

上编卷七食物
豇豆
内容:(菽豆)安胃养肾 
豇豆(专入肾。兼入胃)。味甘而咸。性平无毒。考之时珍云。豇豆可菜可果可谷。备 
用最多 
。乃豆中之上品。又曰。豇豆开花结荚。必两两并垂。有习坎之义。豆象微曲。有似人肾。 
所谓豆为肾谷者。宜此当之。是以肾气虚损。必赖此为主治。(用豇豆入盐少许。食之甚效 
。)且此味甘而平。入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