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 >

第6章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第6章

小说: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病是可以从口看出来的
    俗话说:“病从口入”,口腔是疾病进入人体的门户。由不洁食物引起的各种传染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和贫血等都是与食物经口而入分不开的。从中医角度看,病不但从“口入”,而且病也可以从口唇、口腔的形态、色泽变化反应出来。
    口唇,民间称为嘴唇皮,它由上下两片唇组成,围成了嘴巴,医学上叫口裂,唇有美容作用,尤其是嘴周围一圈发红的区域,解剖学名称为唇红。唇红部的血管比较接近黏膜表面,所含毛细血管丰富,正常人口唇红润,干湿适度,且润滑有光。而口唇形态色泽异常,常表示体内有病。观察的方法有:


天0F天FT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看病之“望”(4)

    1看口唇的形态
    (1)口唇干燥:患者嘴唇发干,常用舌尖去舐,甚至发生唇裂,多属燥热伤津或阴虚液亏。多见于高烧、气候干燥、缺水和爱蒙头睡觉的人;缺乏维生素B和很少吃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的人也多有发生唇干现象。唇炎也是引起唇干的一个重要因素。唇炎的主要表现是口唇干燥、脱屑、皲裂、进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时会感到疼痛,说话或大笑时口唇会皲裂出血。重者口唇发生肿胀、水疱、糜烂、结痂等,由于剧烈的灼痛,会妨碍进食和说话。唇炎最常见的病因是使用口唇化妆品后过敏。另外,口唇干燥还见于经常大量饮酒者和慢性胃病患者。
    (2)口唇糜烂:多是脾胃有热,常见于慢性肠胃病。初生儿口唇溃烂要警惕是否得了遗传性梅毒。如果口角、嘴唇处发生糜烂,并有红斑、水肿、渗液、皲裂、脱屑等,口角处可见向外幅射状的皱纹,多为双侧口角同时发生,也有个别发生于单侧的,是得了口角炎,俗称烂嘴角,是口角部位皮肤和黏膜的炎症。
    2看口唇的颜色
    (1)唇色发白:若双唇淡白,多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常见于贫血和失血症;若上唇苍白泛青,多为大肠虚寒、泄泻、胀气、腹绞痛、畏寒、冷热交加等症状间而出现;若下唇变苍白,为胃虚寒,会出现上吐下泻、胃部发冷、胃阵痛等现象。
    (2)唇色淡红:多属血虚或气血两虚。体质虚弱而无疾患之人可见此唇色。
    (3)唇色深红:唇色火红如赤,常见于发热。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当缺氧时呈绛、紫红色,临床上称为发绀。唇色如樱桃红者,常见于煤气中毒。
    (4)唇色泛青:为气滞血淤,多是血液不流畅,易罹患急性病,特别是血管性病变,如血管栓塞、中风等急暴之症。
    (5)唇色发黑:环口黑色、口唇干焦紫黑是极为不良的征兆。若唇色黯黑而浊者,多为消化系统有病,时见便秘、腹泻、下腹胀痛、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若唇上出现黑色斑块,口唇边缘有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艾迪生病);若在唇部、口角,特别是下唇及口腔黏膜上有褐、黑色斑点,有时很密集,没有不适的感觉,则可能在患者的胃肠道中发生多发性息肉。
    3望口腔的形态
    正常口腔是平整光洁的,如果口腔黏膜红肿、起水疱、发生溃疡或者出现黄白色斑点,有时伴有发烧、疼痛、不能进食,多属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平时,口腔内有无数的细菌,一旦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便繁殖起来,引起口腔黏膜、齿龈、舌体发炎,有时也可由病毒或过敏引起。
    烟酒过度、身体疲劳或假牙、龋齿刺激时也可引起口腔炎。有的妇女每逢月经来潮时,出现周期性口腔发炎。
    六、顺藤摸瓜;看透病理性的笑
    正常人的笑,是心情愉快的表露。医学家们发现,许多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笑。我国的老寿星就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形象。然而,笑容中也可能藏匿着某种疾病的蛛丝马迹。医学上称这种与疾病相伴随的笑为“病理性的笑”。
    医学认为;老年人在罹患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时,因脑组织发生缺血性退行性变,导致脑功能失调,可发生无意的笑,多数可伴有上肢震颤、步态不稳、语言不清等症状。儿童患了大脑发育不全症,可表现出特殊的憨里憨气的笑——“傻笑”,而且常伴有明显的智力障碍。大量酗酒后,由于大量的酒精进入人的大脑组织,使得大脑的兴奋抑制功能失调而出现狂笑。这说明酗酒者已经患上急性酒精中毒了。


天T8天86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看病之“望”(5)

    发生破伤风的病人,因咀嚼肌群呈强直性痉挛,口角缩向下方,上唇紧贴牙齿呈“苦笑”状。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大脑功能不正常,有“幻听、幻视”等症状,因而常自言自语、嘻嘻傻笑。无法克制的笑,称为强制性笑。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笑往往是提示病人脑部有细胞变性、脑动脉样硬化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若发现有这些病态的笑,就应及时就医,让医生“顺藤摸瓜”,从笑声中识病,从而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七、眼睛里秀出病的蛛丝马迹
    古语说,“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回眸一笑百媚生……”
    你可知道,在这秋波流转的一颦一笑中,其实还蕴涵了人身体健康的蛛丝马迹。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目为肾精之所藏,为血之宗,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与五脏六腑皆有联系。《重订通俗伤寒论》说:“凡病至危,必察两目 ,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故观目为诊法之首要。”中医还提醒我们,如果眼角发青,也要小心肝脏问题。除了反映肝脏的情况,其他的脏器健康状况如何,你也一样能在眼睛的窗口中读取到不少。
    眼的重要结构虹膜,它是内脏疾病之窗。当我们通过眼来观察病情时,一定要把握此关键。虹膜是瞳孔周围含有色素的环形薄膜,它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黄种人的虹膜大多是棕色。
    也许你会问:小小虹膜为什么有预测各种疾病的神通?
    那是因为它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布满各种器官的感受体:侧面区域代表肺(这里的凹点代表有肺脏疾病),上方代表心,下方代表肝,围绕瞳孔四周的圆环代表胃肠,如果出现凹点,多半有消化道溃疡。虹膜上有亮点,表示脑神经出现问题;如果是不同颜色的分散小点,是风湿病的征兆;左眼虹膜出现变化,代表右半身的某个地方出了毛病,反过来说,右眼虹膜的变化,则提示左半身的疾病。
    八、透过耳朵看肾
    俗语说“肾开窍于耳”,《四诊诀微》中也有言:“耳焦如炭色者,为肾败,肾败者,必死也。”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所以对耳朵的动静自然不可掉以轻心。
    医学指出,耳朵若总是嗡嗡作响,声音听不太清楚,有时还会伴随着腰痛和尿频,这可能是肾脏功能在逐步衰弱的信号。
    1从耳看全身
    耳朵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仅占人体总面积的1%而已,然而却有着预报全身健康的作用,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为全身经络分布最密的地方,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于耳,此外还有许多经脉注于耳。耳朵上有260个穴位,前面200个穴位,背面60个穴位,和全身的关系都很密切。
    所以,望耳诊病,已经是中医的重要部分。在耳诊学中,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能在小小耳朵中找到对应的位置,也就能根据某区域的变色、变形、脱屑等各种变化看到内脏的病变。
    2突发性耳聋要看心神
    耳还与心密切相关,情绪激动可以引起突发性耳聋。所以,突发性耳聋除了器质性的治疗之外(如高压氧、补肾),还要进行心理治疗。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都应及时诊治,否则容易发展成永久性耳聋。
    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人,常常在耳朵的心区会发现片状、边缘不清的白斑;心律不齐者,耳朵的心区出现皱纹圆圈,如果有神经衰弱,则在这里有压痛感;再比如,患有心绞痛的人,心区会出现充血、红晕和脱屑的现象。
    3从耳朵看癌症预兆
    耳部相应区出现异常,包括色泽、形态和感觉的改变,常可提示内脏恶性肿瘤的存在,尤其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及肺癌的确诊率很高。耳诊学研究发现,如果内脏有肿瘤,耳壳相应穴位的电阻就会降低,通过肿瘤探测仪可以发现肝癌、胃癌、肺癌,准确率可以达到50%以上。
    九、“走”出的疾病
    1保护性跛行
    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
    2拖腿性跛行
    走路时,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3间歇性跛行
    开始走路时步态正常,但走不了多远(严重者不到百米)患者就因小腿后外侧及足底胀麻疼痛而被迫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受累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供血不足患者。
    4摇摆步态
    走路时患者靠躯干两侧摇摆。使得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所以每向前走一步,躯干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行走,所以又称“鸭行步”。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严重的“O”型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患者。
    5高抬腿步态
    走路时,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跨越门槛之状,所以又称“跨越步态”。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常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6足跟步态
    走路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患者。
    7画圈步态
    走路时表现为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勾。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走一步。由于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所以又称“仿瘫步态”。
    此外,还有慌乱步态: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醉汉步态: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髓型颈椎病患者;交叉步态: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患者。
    


天HH天VV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看病之“闻”(1)

    一、医生在听什么
    “望闻问切”中的“闻”,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去医院看病,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会把听诊器放到你的胸部、背部听听,那么,他到底在听什么呢?事实上他听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医生是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