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 >

第14章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第14章

小说: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身体不同部位的刮痧技巧
    1头面部刮痧技巧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1)刮前额:施痧者在患者前额部涂抹少许介质(面部可以用一些化妆品作为介质),开始施痧。施痧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额部从前发际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并点揉印堂穴、百会穴和两头维穴。
    (2)刮印堂:以印堂穴为中点,分别向左右两侧刮拭前额,止于两侧太阳穴,点揉太阳穴。以皮肤红润为度。
    (3)刮目:患者闭目。施痧者用刮板轻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轻揉患者的两侧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4)刮唇:施痧者用刮板轻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围,点揉人中穴和承浆穴。
    (5)刮面颊:在患者两侧面颊涂抹少许介质,施痧者用刮板自下而上轻轻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轻轻点揉患者两侧耳门、听宫、听会穴,以面部皮肤红润为度。
    注意:头面部进行刮痧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刮板操作时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头面部皮肤十分薄,而且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因此用力宜轻柔缓和,切忌用力过重、过猛,以免损伤头面部皮肤而影响患者颜面部的美观。
    2胸部刮痧技巧
    对胸腹部刮痧治疗时刮板与体表的接触角度小,受力就相对小,角度以45°为宜。患者仰卧位,施痧者位于患者左侧,开始施痧。
    (1)施痧者涂抹少许介质于患者胸部体表处,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胸骨柄体表,局部痧出为度。
    (2)用刮板角轻轻点揉天突穴(点揉天突穴时用力要轻柔,此处深部为气管所在,用力过重会引起呛咳甚至造成窒息)。
    (3)以患者胸骨柄为中线,施痧者用刮板分别向左右两侧胸部刮拭(哺乳期妇女不宜进行治疗)。局部皮肤微红即可。
    注意:胸部刮痧时刮板与体表接触角度不宜过大,角度越大,力度就相对越重。胸部为心肺之所在,用力过重会对心肺功能造成影响和损害,对于严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3腹部刮痧技巧
    腹部刮痧主要以患者脐部为中心,涂抹少许介质后,施痧者按顺时针方向用刮板在患者腹部进行刮拭。以腹部皮肤红润为度。用刮板角点揉两天枢穴和两大横穴及气海、关元穴。
    注意:腹部刮痧用力要均衡柔和,过重会让患者感觉不适。点揉诸穴时稍用力即可(孕妇不宜进行治疗)。
    七、刮痧可以实现面部美容
    面部美容的刮痧疗法,是根据刮痧治病的原理派生出来的一种新颖疗肤法,沿面部特定的经络穴位实施一定的手法,使面部经络穴位因刮拭刺激而血脉通畅,达到行气活血、梳通毛孔纹理、排出痧气、调整面部生物信息、平衡阴阳的目的。同时,面部经络穴位受刮拭刺激而产生热效反应,使面部血容量和血流量增加,促使代谢产物交换排出,最终达到排毒养颜、舒缓皱纹、活血除疮、抗氧嫩白、行气消斑、保肤健美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面部与其他部位的皮肤不同,因此,面部刮痧不必追求刮出“痧斑”,以刮至有热效应、刮出痧气为宜,就好像刚蒸过脸或热敷过一样,个别敏感者会在眼周或面颊感到轻微跳动感或蚁行感,一部分人还因血流循环加快而感到心情舒畅。80%的人红热瞬间就会恢复正常,过后,脸部即轻松、清爽、舒适,露出白里透红的自然肤色。
    刮痧美容法是传统和现代结合,具一定中医理论依据;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全身刮痧出痧瘢是排出阴毒,这是有形的;面部是阳经聚合的地方,疏刮痧气是阳毒,这是无形的。现代医学里人体的五脏六腑在面部有全息反射区。经络之间是息息相联的,这种联结是内到五脏六腑,外到四肢百骸。当在面部进行刮拭刺激通过全息元传递经络穴位反射区至内脏双向调节,以外达内,以内养外,调节各个器官的生理活动,以求体魄的健康、肌肤的亮艳润泽。
    面部刮痧对于面部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暗疮、色斑、皱纹、黑眼圈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良性的面部“刮痧”刺激,改善了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液和淋巴液、体液的流量,使皮肤毛孔细胞得到充分增殖,维护纤维的弹性状态,激发肌体“潜能”,使信息反馈而重新分配能量,增加“固卫”作用,获得吐氧纳氧、排毒养颜、舒缓皱纹、行气消斑、保健美肤的功效。
    


天42天JJ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拔罐(1)

    一、拔罐疗法让人松爽
    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进行治疗。
    1拔罐工具
    拔罐疗法采用的工具——罐,有许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临床中用得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而橡胶罐在家庭中用得较多,因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嘬住,不管你是否懂医,非常容易掌握,只要明白哪里痛就拔哪里即可。但它没有用火,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效果就要差一些,所以医院一般不用这种。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起泡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等,所以临床中用得最多。
    拔罐疗法使用中的另一个工具——就是探子,或叫火把。可用一截较粗的铁丝,一头弯成圆圈状,易于用手握住,另一头缠上棉花及纱布,用来蘸酒精、点火。
    2拔罐的方法
    拔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四种:留罐、闪罐、走罐、放血拔罐。
    (1)留罐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嘬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
    (2)闪罐就是将已拔上的罐子,迅速取下,然后再拔、再取下,反复多次。闪罐法多用于虚寒症或肌肉萎缩、需重点刺激的穴位。闪罐时应注意:罐子在反复闪拔中,罐子本身的温度也在迅速升高,故应备有多个罐子,交替使用,防止烫伤皮肤。
    (3)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所以说,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了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的膀胱经,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常用于后背酸痛、发凉,头晕,感冒等。
    (4)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刺破小血管,再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
    二、拔火罐要拔得明明白白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或加热的方法,驱除罐内的空气,利用其负压,吸附皮肤,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这种小创伤能刺激人体自身功能(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药店、商场里的火罐产品也越来越多。
    1选火罐:新老产品差别不大
    对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火罐产品,中医认为,传统火罐和现代拔罐器之间的功能并无太大差别,尤其是材料的差别,对于火罐的疗效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如果是针对寒症如风湿、老寒腿等,则使用传统的需要点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天X0天0P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中医拔罐(2)

    2拔火罐:要有的放矢
    对于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中医认为,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中医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呢?我们的建议是,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后背等大块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吸力大,效果好。在起罐的手法上,无论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蛮力去拔,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边缘的皮肤下压,待空气进入后轻轻拿下。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要视皮肤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两三天即可。
    拔火罐时,还要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3用火罐:三个误区不能闯
    拔火罐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来说,确实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还是对拔火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拔火罐虽然对多种疼痛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其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也不是包治百病的。对于拔罐器产品说明上的功能介绍,没有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无法证实其效果,患者对待这个问题要理性。
    第二,针对市场上一些有磁疗功能的拔罐器,中医认为,人体自身带有非常微弱的磁场,附在罐内的磁铁磁力很强,会对人体自身磁场产生干扰。如果使用过多的磁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害大于利的。
    第三,一些非医疗机构的场所如洗浴中心等也会提供拔罐、刮痧等服务,建议最好不要去,因为某些场所没有严格的消毒,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
    三、拔罐后反应异常该怎么处理
    拔罐后的病人会出现一定的反应,要区分各类反应,以便于及时应对:
    1正常反应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将罐吸附于施治部位,由于罐内的负压吸拔作用,局部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感到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舒适等,这都是正常现象。起罐后,治疗部位出现潮红、或紫红、或紫红色疹点等,均属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待1至数天后,可自行恢复,毋需作任何处理。
    2异常反应
    拔罐后如果患者感到异常或者烧灼感,则应立即拿掉火罐,并检查有无烫伤、患者是否过度紧张、术者手法是否有误、是否罐子吸力过大等。根据具体情况予处理。如此处不宜再行拔罐,可另选其他部位。如在拔罐过程中,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则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出现晕厥时(晕罐),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平躺,取头低脚高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