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刘郧如此冥顽不灵,孔财神也有些怒了,一气之下,伸手在某人的头上敲了三下,让他们俩夫妻滚蛋,一看到某人就觉得烦,他现在已经累了,有什么事改日再谈,嗯,再来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哈。
刘郧摸着被敲的榆木脑袋,愣愣的看着孔玉玲,孔大小姐也苦笑不已,她见过很多傻子,就没见过像他这样的傻子,孔财神想了好几种开源节流法子,这厮就是不开窍,倒像个木头人,是个人都生气。
刘司令边随孔玉玲离开,边想其中的蹊跷之处,孔财神的怒火也太突然了,何况哈哈孔也不是个情绪化的人,临走前敲了三下,倒有点像孙大圣听讲时,被菩提祖师开小灶的苗头,敲三下是啥意思呢。
难道要像孙悟空那样,半夜三更去敲孔财神的门,刘郧若是真敢这么做,就算霭龄姐不打死他,孔家那几个混世魔王,也会在第一时间打死他,这厮如是想到,“头”者重要的意思,“三”者记住的意思。
俩人刚走到客厅,刘郧就豁然想明白了,孔财神的意思是,“有个事情很重要,要他牢牢记住”。究竟是什么事情呢?难道是承诺,他们是谈了好一阵子,却没谈到什么承诺啊,难道他自己理解错了。
此时孔玉玲也在冥思苦想,经某人一提醒,也突然顿悟,心有灵犀的看了他一眼,连忙拉着这厮钻进了房间,关好门后才悄悄问道,“相公,你看爹地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有什么疏漏”。
刘郧也没怎么隐瞒,将他的理解,仔细的解释了一番,并向孔大小姐求助,“玉玲,你不妨仔细的回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时候,向爹地承诺过什么,在我的感觉上,应该是没有,就不知记忆是否有误”。
孔玉玲的灵光一闪,突然抓到了什么,好像大概似乎他们真的是承诺过什么,只是一时又记不起来了,正当俩人打算放弃时,孔大小姐终于想通了,不由失声叫道,“不好,爹地他疯了,是真正的疯了”。
刘司令也是浑身一震,这也太夸张了,民国的孔大财神竟然疯了,今后八年的全面抗战该怎么得了,老蒋与他的中央军,难道都得喝西北风去,于是急忙问道,“你,是不是看错了,爹地看上去很正常啊”。
孔玉玲尽管有些怔然出神,但看到刘郧急得团团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由噗哧一声,笑了起来,星眸半闭甚是销魂,令刘司令心中一热,顿时忘记岳父大人发疯之事,正想打算做点什么坏事。
孔大小姐却幽幽的告诉他,孔财神是孔子的后人,但自从进入近现代后,儒教地位一降再降,孔氏门徒纷纷失业,孔祥熙从事商业、信奉基督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的最大梦想就是恢复儒教盛世。
“儒教”,刘郧并不陌生,是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产物,直接将孔子、孟子、荀子等先贤神化,导致汉武帝之后的天子和重臣,都必须出自孔孟的门下,形成半宗教半利益化的朋党体系。
自古有云,“同门所出,曰朋。志趣相投,曰党”。
因此儒教,正是一既得利益的朋党组织,令历代统治者们既厌恶,又不得不重用。
二千多年的帝制,令儒教渗透到华夏的各个角落,尤其在科举制与八股文出现后,让儒教到达了顶峰,在封建王朝的思想领域,更是深入骨髓,在近现代却遭到西方思想的猛烈冲击,已经逐渐走向没落。
第257章 敲头三下()
想挽救注定没落的儒教,还真是疯子才干得出来的事情,难怪孔玉玲会说他爹疯了,刘郧在微微叹息的同时,又有些搞不懂了,孔财神想重振儒教,就重振好了,与“敲头三下”,又有什么直接关联呢。
真是笨得可以,孔玉玲才第一次发现,川西的刘军阀也是个普通人,于是干脆挑明算了,“在儒教的理论中,最讲究天人感应。天就是民心所向,以及诸圣的言论,人就是民众,核心就是皇帝。皇在孔孟时代就是大王,是指德泽能贯穿天、地、人三界的大王,帝则喻意为地,泛指整个大自然”。
刘郧虽是文科毕业生,但是对儒家的微言大义,却并不太懂,因此听得懵懵懂懂,搞得孔大小姐直想抽人,无奈下只好眼睛一翻,再说直白一点,“爹地的意思是,他想让儒教门人造势,捧你做皇帝”。
“皇帝,哪个皇帝,像康德大帝的那种”,刘郧一个激灵,这下真听懂了,让他当皇帝,真是天大的好事,后宫三千佳丽,忙都忙不过来,不对,孔财神这是要害他啊,一等到1949年,保证掉脑袋。
看刘军阀惨白发抖的样子,孔玉玲也哭笑不得,只好尽力的安慰他,“相公,你放心好了,爹地也是赌一把,像溥仪那种儿皇帝,说出来都觉得丢人,谁还敢让你去当,爹地就是再坏,也没那么缺德的”。
“不过当皇帝,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孔玉玲出身于山东孔家,对于当皇帝这个行业,是最为了解,有些怔然出神的解释道,“皇帝,是三皇五帝的简称,尤其是指德、才、品三方面,能够媲美黄帝或大禹”。
“德者,道也,是指皇帝的思想境界,与道德素质方面,远超平常的普通人,其中关键还在于,能与实际相结合,能指导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否则就成了虚无缥缈的宋神宗,又或想当然做事的王莽与纣王之流”。
“才者,能也,是别人做不到,而你能做到,就是能力。而皇帝的起码能力,就是统一天下,解万民于倒悬,让百姓远离各类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但是这个天下,是不断发展的理念,是指凡是有人的地方,就属于天下的范畴”。
刘三爷不由赫然一惊,难怪满清王朝会土崩瓦解,皇帝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什么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全是红果果的谎言,他们自己德才不够,就算想统治一偶,也是遥不可及的妄想,更别奢谈统治“整个天下”了。
“品者,信也,信就是诚信,也就是信守承诺的意思。从高到低可以分为九品,皇帝自然是超品,而品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仁’。仁者爱人,因为只有真正的仁爱,才能超越普通的诚信,也是整个儒家思想的精髓”。
刘郧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川西的一些无心之作,比如福利制度、不收过路费等等,暗合了儒家的经义,也让孔财神误以为,他在沽名钓誉,所图甚大,而且还有利于儒教发展,所以才打算扶植他上位——当皇帝。
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刘三爷搞什么社会福利,还真没想过这类的破事。
因为刘郧刚回川西时,除了他自己懂点技术外,就只有三四个军工专家,想搞铁路、水电站和兵工厂,凭这点人手可不够,他是有智脑与蚂蚁机器人,却又不想暴露太早,唯一办法就是吸引外来人口。
与之同时,川西县地处川西高原,是自古有名的荒凉之地,连老鼠去了都得掉眼泪,而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就算他们想打工,也要去城都与涪城才对,即使挣不到几个钱,至少不会出现什么高原病吧,因此提高社会福利是唯一选择。
再说收取过路费。其中铁路,本来属于战备性质,何况这年月,四川等地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根本没什么频繁的商品经济,刘三爷就是变身为刘剥皮,也没任何卵用,为了培育市场起见,也只有收低费或不收费了。
至于茂州市到城都的高速公路。说实话,某人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给老百姓用,这么高档的路面,是21世纪才有的专利,是汽车普及时代的产物,所以他真正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抗战所用,比如方便升降各类战机。
刘司令是想当皇帝来着,但是他更怕人民群众的铁拳,想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是最愚蠢的傻子,他是很想要孔财神的钱,但是却更怕掉脑袋,更怕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嗯,如何才能拿到老孔的钱,还真是个技术活。
历来“知父莫如女”,如何对付孔财神,还是孔玉玲有办法一些,她认为可以迂回一下,反正孔财神也是一厢情愿。而且在如今这个时代,想当皇帝的人多了去了,但具备这个能力的人却不多,既然孔老大如此看好刘郧,不好好利用一番,岂不是对不起孔部长的厚望,嗯,在川西专区搞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刘郧也傻了眼,脸上的鼻子眉毛都凑在一块了,一脸的苦相,川西是以工业称著,现在要搞什么八股文,他真的不在行,这些人即使真的考中了,又能干啥,也去当县官、当清流,不是养废物么。
孔玉玲却微微一笑,很快就纠正了某人的傲慢与偏见,“不错,这些人是很迂腐,你若真让他们当县官,那是害了他们,因此他们最适合当清流,所谓清流就是卖嘴,若论卖嘴的话,又怎么比得过报刊与广播”。
“另外,这些人大多具有一点文化底子,让他们当当扫盲老师,或文化老师之类也正合用,何况他们的亲朋好友众多,无形之中,还能带来很多的人才。哼哼,最关键的还是,他们的工资,又不是你发”。
真是茅塞顿开,刘郧也灵光了不少,对啊,这些人都是孔圣人的门徒,他们的工钱之类,完全可以从孔氏集团的利润中扣,哼哼,既落了个好名声,还不用自己出血本,还真是一本万利,当然,还要给他们一些名誉称号,比如享受县团级待遇,比如川西大学文学院教谕资格,比如等同金陵大学教授等等。
对了,满清王朝垮台已有好些年了,南京政府不是正在编修《清史》么,可惜遇人不淑,至今只搞了个丑陋不堪的《清史稿》,其内容极为粗糙而荒谬,连张献忠屠蜀就屠出“四万万有奇”,而老蒋等人又忙着“抗日或剪除军阀”,一时也顾不上这些遗老遗少,才让他们随便乱写乱画。
刘郧微微的阴笑起来,这些迂腐的文人,不是最喜欢立言、立功、立德么,倘若只在南京撰写,确实会抱团乱写乱画,但是能够多开几个撰写点,大家彼此竞争一下,保证热闹非凡,没准还可以发展一下娱乐业,这可就来钱了。
等刘司令与他老婆商量妥当后,才再次敲响了孔财神的书门,这次孔部长的态度就好多了,根本不与他们多言,直接问需要多些钱,需要哪些人手,需要他这个大佬帮些什么,言语之恳切彷如换了个人。
还是孔大小姐牛叉些,直接将她与刘郧的计划书,向孔财神一亮,赫然写着,“需要南京财政拨款二亿大洋整,其中大西南铁路网络建设,1。2亿。大西北铁路网筹建准备金,6千万。川西专区民生发展,2千万”。
并对川西的民生发展作了详细的阐述,想搞什么“川西三民主义社会试点”,嗯,属于高福利的那种,保证领先欧美列强无数年,从而让南京国民政府在国际上,有充分的吹牛资本,实在是功德无量,才花二千万而已,真是合算。
另外,刘司令以私人名义,向孔氏财团借贷一亿大洋。理由是为了确保各类铁路工程修筑顺利,所以成立了川西铁路投资银行,并以联合制药厂的一百吨黄金为抵押。真是洋洋洒洒一大版,吓得孔财神直发晕。
孔财神拿着宏伟的计划书,足足看了半响,才向刘郧问了一个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