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外科理例 >

第12章

外科理例-第12章

小说: 外科理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敛。(此凭症也。) 
一人久而不敛。脉大无力。以十全大补加五味、麦门。灸以豆豉饼。月余而愈。(此凭 
症凭脉也。) 
一老年余而不敛。诊脉尚有湿热。以龙胆泻肝汤(六七)二剂。湿退。以托里药及豆豉饼 
灸而愈。(此凭症凭脉也。) 
一人肿痛发热。以小柴胡加黄连、青皮(五)。四剂少愈。更以龙胆泻肝汤(六七)而消。 
(此凭症也。) 
一人脓熟不溃。脉数无力。此气血俱虚也。宜滋阴益气血之药。更针之。使脓毒外泄。彼反 
用败毒药。致元气愈虚。疮势愈盛。后溃不敛。竟致不救。(按此不凭脉症而误治也。) 
悬痈原系肝肾二经阴虚。须一于补。尤恐不治。况脓成而又克伐。不死何待。常治初起 
肿痛。或小便赤涩。 
先以制甘草一二剂。及蒜灸。更饮龙胆泻肝汤。若发热肿痛者。以小柴胡加车前、黄柏 
、归。脓已成。即针之。已溃用八珍汤(十四)。加制甘草、柴胡稍、酒炒黄柏、知母。小便 
涩而脉有力者。仍用龙胆泻肝汤。加制甘草。小便涩而脉无力者。用清心莲子饮。加制甘草 
。脓清不敛者。用大补剂。间以豆豉饼灸。或久而不敛者。亦用附子饼灸。并效。 

卷三
囊痈一百四
属性:肿痛未作脓者。疏肝导湿。 
肿硬发热。清肝降火。 
脓清不敛者。大补气血。 
已溃者。滋阴托里。 
脓成胀痛者。急针之。更饮消毒之剂。 
囊痈。湿热下注也。有作脓者。此浊气顺下。将流入渗道。因阴道或亏。水道不利而然 
。脓尽自安。不药可也。 
惟在善于调摄耳。又有因腹肿。渐流入囊。肿甚而囊自裂开。睾丸悬挂水出。以麸炭( 
杉木炭也)末敷外。以紫苏叶包裹。仰卧养之。 
精要谓痈入囊者死。将以为属肾耶。予治数人。悉以湿热入肝经施治。而以补阴佐之。 
虽脓溃皮脱。睾丸悬挂亦不死。但未知下虚年老者如何耳。 
大抵此症属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降湿药不可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滞者。用除 
主。滋阴佐之。肿痛已退。便利已和者。除湿滋阴药相兼治之。欲其成脓。用托里为主。滋 
阴佐之。候脓成即针之。 
仍用托里滋阴。若湿毒已尽者。专用托里。如脓清或多或敛迟者。用大补之剂。或附子 
一人囊痈。未作脓而肿痛。以加减龙胆泻肝汤二剂少愈。更以四物加木通、知母、黄柏 
而消。(此凭症也。) 
一人脓熟作胀。致小便不利。急针。以小柴胡。加黄柏、白芷、金银花。四剂少愈。更 
托里消毒散数剂而消。(此凭症也。) 
一弱人脓熟胀痛。大小便秘。急针之。脓出三碗许。即鼾睡。觉神思少健。但针迟。须 
服解毒药。亦溃尽矣。故用托里药至三十余剂始瘥。(此凭症也。) 
一人年逾四十。阴囊肿痛。以热手熨之。少缓。服五苓散不应。尺脉迟软。此下虚寒邪 
而然。名曰阴疝。非疮毒也。治以蟠葱散(九七)少可。更服葫芦巴丸而平。(此因脉迟为寒 
。脉软为虚而治。) 
一人年逾三十。阴囊湿痒。茎出白物如脓。举则急痛。此肝疝也。用龙胆泻肝汤而愈。 
(此因症处治)阴茎或肿。或缩。或挺。或痒。皆宜此药治之。 
一人年逾五十。患此疮口不敛。诊之微有湿热。治以龙胆泻肝汤。湿热悉退。乃以托里 
豆豉饼灸而愈。次年复患湿热颇盛。仍用前汤四剂而退。又以滋阴药而消。若溃后虚而不补 
。少壮者成漏。老弱者不治。脓清作渴脉大者亦不治。(此凭脉也。) 
一人年逾五十。阴囊肿痛。得热愈盛。服蟠葱散不应。肝脉数。此囊痈也。乃肝经湿热 
所致。脓已成。急针之。 
进龙胆泄肝汤(六七)。脉症悉退。更服托里滋阴药。外敷杉木炭紫苏末。月余而愈。( 
此因脉处治) 
一人年逾六十。阴囊溃痛不可忍。睾丸露出。服龙胆泻肝汤。敷麸炭紫苏末不应。予意 
气炽盛。先饮槐花酒一碗。次服前汤。少愈。更服托里加滋阴药而平。设以前药不应。加之 
峻剂。未有不损中气以致败也。(此因处治不效。而知为湿盛。) 
一少年玉茎捷长。肿而痿。皮塌常润。磨股难行。两胁气冲上。手足卷弱。先以小柴胡 
连大剂。行其湿热。少加黄柏降其逆气。肿渐收。茎中有坚块未消。以青皮为君。少佐散风 
之药末服之。外丝瓜子汁调五倍子敷。愈。(此凭症也。) 
一人囊肿状如水晶。时痛时痒。出水。小腹按之作水声。小便频数。脉迟缓。此醉后饮 
房。汗出遇风寒。湿毒乘聚于囊。名水疝也。先以导水丸二服。腹水已去。小便如常。再以 
胃苓散倍白术、茯苓。更用气针引去聚水而瘥。(此凭症脉也。) 
一弱人茎根结核如大豆许。劳则肿痛。先以十全大补汤去桂。加车前、麦门、酒制黄柏 
母少愈。更加制甘草四剂。仍以四物、车前之类而消。又有患此 痛发热。服龙胆泻肝汤二 
剂。制甘草四剂而溃。再用滋阴之剂而愈。或脓未成。以葱炒热敷上。冷易之。隔蒜灸赤。 
可数日不消。或不溃。或溃而不敛。以十全大补加柴胡稍为主。间服制甘草而愈。若不保守 
。必成漏矣。(以上二条。此凭症也。) 
一弱人拗中作痛。小便淋沥。此因火躁下焦。无血气不能降。而渗泄之令不行。用四物加 
黄柏、知母、茯苓、牛膝、木通十余剂。痛止便利。(此凭症也。) 
一人气短。拗中若疮。小便不通。用四物加参、 煎吞滋肾丸而愈。(此凭症也。) 
前症以虚为本。以病为末。益其本则末自去。设若不固元气。专攻其病。宁无害耶。 
一人遗精。劳苦愈盛。拗中结核。服清心莲子饮、连翘消毒散不应。予以八珍汤(十四) 
药、山茱萸、远志十余剂渐愈。更服茯兔丸遂不复作。又有患此。诸药不应。服八味丸而愈 
。(此因处治不应。故推求另为之治。) 
一人尿血。阴茎作痛。服清心莲子饮不应。服八正散愈盛。予以发灰醋汤调服少愈。更 
服斑龙丸(百二)而平。(此因处治不应以推求也。) 
一人患而久不敛。以十全大补加五味、麦门。灸以豆豉饼。月余而平。(此凭症也。) 
一弱人肿痛未成脓。小便赤涩。以制甘草、青皮、木通、黄柏、当归、麦门。四剂少愈 
。以清心莲子饮四剂而消。(此凭症也。) 
一人 肿痛甚。小便涩。发热脉数。以龙胆泻肝汤倍车前、木通、泽泻、茯苓。势去半 
以前汤加黄柏、金银花四剂。又减二三。便利如常。唯一处不消。此欲成脓。再用前汤加金 
银花、皂角针、白芷六剂。微肿痛。脉滑数。乃脓已成。针之。肿痛悉退。投滋阴托里药。 
及紫苏末敷之而愈。 
一人病势已甚。脉洪大可畏。用前汤二剂。肿少退。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少止。脉洪 
脓已成。须针之。否则阴囊皆溃。彼不信。更他医。果大溃。睾丸挂。复求治。脉将静。以 
八珍汤加黄 、黄柏、知母、山枝。更敷紫苏末。数日而痊。 
一人患此。肿痛发热。以小柴胡加黄连、青皮。四剂少愈。更以龙胆泄肝汤而消。(凡 
肿属湿痛属热。故痛者宜清湿热。) 
一儿生三月。病热。左右胁下节次生疖。用四物汤败毒散倍人参。香附为佐犀角为使 
饮乳母两月。而愈。逾三月腹胀生丹疹。又半月移胀入囊为肿。黄莹裂开。两丸显露水出 
。以紫苏叶盛麸炭末托之。 
旬余而合。此因父病疟遗热于胎也。(此凭症也。) 
一人玉茎肿痛。服五苓散等药不应。其脉左关弦数。此肝经积热而成。以小柴胡(五)送 
芦荟丸。一服势去三四。再服顿愈。(此凭脉凭症也。) 
一人连日饮酒。阴挺并囊湿痒。服滋阴等药不应。予谓前阴肝脉络也。阴气从挺而出。 
湿。继以酒。为温热合于下焦而然。经曰。下焦如渎。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遂以龙胆泻肝 
肠。及清震汤而愈。此或不应。宜补肝汤及四生散治之。(此凭症也。) 
一妇隐内脓水淋漓。或痒或痛。状如虫行。少阴脉滑数。此阴中有疮也。名曰 。由心 
郁。胃气虚弱。气血凝滞所致。与升麻、白芷、黄连、木通、当归、川芎、白术、茯苓、柴 
胡煎服。以拓肿汤熏洗。更搽蒲黄、水银。两月余而愈。此条因脉而知疮。其曰胃气虚者。 
当时必有见也。或有包络虚。风邪乘阴。血气相抟。令气痞涩。致阴肿痛。治以菖蒲散。( 
一百)更以枳实炒热。帛包熨之。冷则再炒。 
或有子脏虚。冷气下冲。致阴脱出。谓之下脱。或因产努力而脱者。宜当归散。久不 
愈者。补中益气汤。倍加升麻柴胡举之。 

卷三
下疳一百五
属性:肿痛或发热者。肝经湿热也。清肝除湿。 
肿痛发寒热者。邪气伤表也。发散之。 
肿痛小便赤涩者。肝经湿热壅滞也。疏肝导湿。 
一人患此肿硬。 痛寒热。先以人参败毒散二剂而止。更以小柴胡加黄连青皮而愈。( 
此因症因经也。) 
一人溃而肿痛。小便赤涩。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青皮、黄连二剂少愈。以小柴胡加黄柏 
、知母、当归、茯苓数剂而愈。(此因症因经也。) 
一人茎肿不消。一人溃而肿痛。发热。小便秘涩。日晡或热。一小儿肿痛。诸药不应。 
各以小柴胡吞芦荟丸数剂并愈。 
一人阴茎或肿。或作痛。或挺纵不收。一人茎中作痛。筋急缩。或作痒。白物如精。随 
溺而下。此筋疝也。并用龙胆泻肝汤皆愈。(此因症也。) 
张子和曰。遗精癃闭。阴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不可妄归之肾冷。若月涸。 
。月罢。腰膝上热。足热。嗌干。癃闭。少腹有块。或定或移。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 
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瘕。 
一人溃而肿痛。发热。日晡尤甚。以小柴胡加黄柏、知母、当归而愈。(此因症也。) 
一人已愈。惟茎中一块不散。以小柴胡加青皮、荆防治之。更以荆、防、牛膝、何首乌 
、活石、甘草各五钱。煎汤熏洗。各数剂而消。(此因症也。) 
一人年逾四十。素有淋。患疳疮。 痛倦怠。用小柴胡(五)加连、柏、青皮、当归而愈 
。(此因症而治。) 
一人因劳。茎窍作痒。时出白物。发热口干。以清心莲子饮而安。(此因劳处治。) 
一人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甚苦。时或尿血少许。尺脉洪滑。按之则涩。先用清心 
莲子饮。加牛膝、山枝、黄柏、知母数剂少愈。更以滋肾丸一剂而痊。(此因症也。) 
前贤云。如自汗。小便少。不可以药利之。既已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 
卫涸竭。无以制火。烦热。愈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乃阳明经。大忌利小便 
一老患疳疮。小便淋沥。脉细体倦。此气虚兼湿热也。用清心莲子饮。及补中益气汤( 
而愈。下疳疮。丹溪用青黛、蛤粉、密陀僧、黄连为末。敷。又以鸡肫皮烧存性。为末。敷。 
下疳疮并 疮 蛤粉 蜡茶 苦参 密陀僧为末。河水洗净。腊猪油调敷。 
又方 米泔水洗疮净。用头发盐水洗去油净。再用清汤洗。晒干。烧灰。敷疮即生靥 
又方 治下注疳疮。蚀臭腐烂。疼痛难忍。兼治小儿疳疮。 
黄柏(蜜炙) 黄丹(三分) 轻粉(钱半) 乳香(三分) 密陀僧 高末茶(各三分) 麝香 
(少许) 
上末。用葱汤洗疮。次贴此药。 
洗药 黄连 黄柏 当归 白芷 独活 防风 荆芥 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