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彼德原理 >

第8章

彼德原理-第8章

小说: 彼德原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该人立法的潜能智慧,而是依据他赢得选举的潜力。 
    一大步:从候选人到立法者 
    在过去,选举结果由公众集会决定,所以公开演讲是一门崇高的艺术。一位能吸引听众 
的演说家便可能获得党的提名。而候选人中最具口才的人即可能赢得席次。但是,能以声音 
和姿势吸引、取悦、及煽动大批群众的候选人,不必然具备思考敏锐、辩才无碍和明智决定 
国家大计的能力。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政党在决定候选人时,可能会提名在电视上形象最佳的入选。但 
是,以化妆和灯光加强电视荧光幕上的吸引形象,并不能保证该名候选人能胜任上法的工作。 
    因此,不管是以旧式或新式的方法意选,许多人由候选人一步登上立法者的职位,但实 
际上只是到达他们的不胜任阶层。   
    ●立法机关内的不胜任   
    立法机关本身便是一个层级组织,一位回选举而当上民意代表的人,如果不胜任立法工 
作,将无法获得晋升。 
    但是,一位能胜任的立法者,便有资格晋升到拥有更大职权的职位一一例如担任重要委 
员会的委员、委员会的主席、或是内阁总理等。同样地、在这些阶层中,那些被晋升的人可 
能显得不能胜任。 
    所以,我们由上可知,彼德原理控制了政府组织中的整个立法机关。从卑微的党内工作 
者到掌有重权的立法者,每个人部倾向于向上晋升,同时每个职位迟早将由不胜任者担任。   
行政机关 
    显然地,彼德原理也可适用于行政机关:包括政府的局、处、司,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 
府等。从治安单位刮军事单位都是僵化的层级组织(员工夫领固定薪资),组织中必然允塞着 
不胜任者,这些人无法执行任务、无法获得晋升,但也无法加以解雇。 
    而不论是民主、独裁、共产、或采取白由企业的政体,当其层级组织到达不能忍受的成 
熟状态时,必定都会垮台。(注:层级组织的效平与其成熟商数成反比。公式如下:成熟商 
数=(不胜任员工人数×100)/层级组织中的员工总数。当成熟商数达到一百时,层级组织将 
无法有效完成任何工作。   
    ●平等主义与不胜任   
    当文武官的任命全部取决于长官的私人好恶时,情况可能更糟。在现今强调平等主义的 
时代,这种情形似乎显得荒谬,但是,且让我阐明这种情形。 
    假设有一个国家叫普洛维亚,在其国内没有文官考试、机会均等、和依功绩晋升的制 
度。这个国家的阶级制度十分僵化,政府、商业、军队、教会等各层级组织的高官,全部保 
留给统治阶级的成员。 
    读者或许注意到我避免使用“上等阶层”(upper class)一词,因为该同通常意指贵族 
或出身上流社会的人。而我所指的“统治阶级”,其和“隶属阶级”的区别则在于宗教、才 
干、种族、语言、或政派的不同。 
    在普洛维亚这个国家里,以何种基准区分阶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统治和隶属两个 
阶级,以下金字塔式的图形可以显示典型的普洛维亚层级组织: 
    低阶属(即SC的范围)由隶属阶级的员工充任,不管其中员工的表现有多优异,没有任 
何人有资格晋升到阶级界限以上。 
    而高阶层(即DC的范围)则统治阶级的员工担任,他们无须从层级组织的最基层干 
起,而是由阶级界限开始往上晋升。 
    显然地,许多低阶层的员工,因为阶级界限的缘故,而永远无法晋升到他们的不胜任阶 
层。因此,他们终生致力于能胜任的工作上,没有人可以超出低阶层的范围,亦即这个阶层 
将继续保有能胜任的员工。换句话说,阶级界限的保存,反而可以使低阶层达到更高的效率。 
    反现阶级界限以上的高阶层(Ix),如前所述,员工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可能性和层级组 
织中的层级数目成正比——亦即层级数愈多,员工愈容易达到不胜任阶层。在高阶层范围 
内,由于实务所需而形成只有少数阶层的封闭组织,因此,大多数员工也将不会到达他们的 
不胜任阶层。 
    此外,由接近金字塔顶端开始晋升的方式,可以吸引一些聪明干练的员工加入组织内, 
而这些人如果被迫必须从基层做起,将永远不可能成为组织的成员。 
    丙以另一角度观察这种情形,第几章讨论到效率时,我将证实:提高组织效率的唯一有 
效方法是在高阶层注入新血轮。在当今大部份制度下,这种吸收新血轮的情形只有在组织改 
组或是急速扩增时才偶然发生,但是在普洛维亚的层级组织中,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 
亦即新员工通常可以直接进入阶级界限以上的高阶层工作。 
    因此,显然地,包括阶级界限以下的隶属阶级和界限以上的统治阶级,普洛维亚的层级 
川织比无阶级或平等社会中的组织更具效率。   
    当今的阶级制度   
    在大家指控找推介阶级制度以前,我想指出,我们已经存有一种阶级制度,这种阶级不 
是基于出生背景,而是基于一个人所就读大学的声望。例如,一名哈佛大学毕业生就被称为 
“哈佛人”,但是一名希斯金学院的毕业生却没有你之为“希斯金人”。在某些层级组织 
中,没有声望大学的毕业生,无论能力多强,其获得晋升的机会始终逊于名校毕业的学生。 
    但是这种情况目前正在改变中,现在的趋势是规定更多的职位(甚至包括最低层职位) 
都必须由大学学历以上的人担任,如此一来,凡是持有大学文凭的人都能增加晋升的机会, 
相对地,对名校毕业生的特别待遇也减低了。 
    由于研究经费不足,个人对此种现象的研究还不够完整,但我敢预言:不管是在民间企 
业或政府机关服务,大学毕业生晋升到不胜任阶层的机会,将一年比一年增加。      
第八章 前人的揭示与预言  
    诗人是难以捉摸的灵感之祭司。 
    一一P.B。雪莱 
    依照惯例,所有付学合作邵会附上参考书目,亦即列举探讨同样主题的早期书籍。这么 
做的目的或许在测试读者能否按图索骥并参阅相关书籍,也或许用来证实作者已从堆积如山 
的资料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真理。 
    由于本朽是探讨层级组织学的第一本著作,因此无法提供琥式的参考书目。我承认这在 
学术研究上显然足个瑕疵,但由于个人并非以招摇撞骗起家,我相信未来的学者将会证实我 
的学说半点不假。 
    基于以上等虑,我决定举述一些的人的言论,他们虽不曾撰写这方面的书,但如果他们 
曾想过著书,或许早已做到了。因此,以下的文学可视为层级组织学发展以前的参考书目。 
    有些格言的无名创作者,似平对不胜任理论有点本能的了解。例如: 
    “补鞋师,你要继续补下去!”这句话是对流浪街头的补鞋匠所说的,目的在警告凶避 
免晋升为补鞋斑点原领班,因为能熟练操作尖钻和铁锤的技工,对拿笔、排定工作进度等文 
书工作可能一窍不通。 
    “厨师太多会煮坏一锅汤。”这句活的意思是说,愈多人参与同一工作,愈有可能使工 
作人员(至少其中一人)到达个胜任阶层。当一名胜任的切菜生成为不胜任的厨师后,他可 
能放太多盐,而把其他六名厨师共同煮好的一锅汤破坏掉了。 
    “女人的工作永远做不完!”这句话是对多数妇女所作的悲伤评语,因为她们无法胜任 
家庭上妇的工作。 
    在其诗集《鲁汗集》中,波斯诗人凯扬(().Khayyam)嘲讽教育和宗教组织的高度 
不胜任: 
    年轻时我热切向往 
    博士和圣人,我听他们 
    高谈阔论,一遍叉一遍, 
    但是我始终得不到任何启发。 
    我曾研究发现,人类具有“组织阶层化的本能”(hierarchal instinct)——亦即人 
类非常习惯于将自己划分成各种阶级。有些人否定这种本能的存在,但是,英国诗人波普 
(A。papc)在两世纪以前便已注意到这种现象,并视其为神圣的法则,他说: 
    阶级顺序是上天的第一道法则, 
    有些人必然比其他人地位更高。 
    他准确地观察刮,人类在胜任愉快时所获得的满足: 
    要知道,人人都在追求幸福, 
    所谓上帝和自然都只为人类所设, 
    一切理性和感官的喜悦, 
    全在于以下三者:健康、和平、以及能胜任。 
    波普还阐明了层级组织学的一项重要原理,他说: 
    人都是怎样呢?既想继续往上高飞, 
    却义无力达到真正的完善。 
    换句话说,很少有人留在能胜任的职位上而感到满足,每个人都坚持晋升到能力范围以 
外的阶层。 
    英国神学家史密斯(S,Smith)也曾生动地描述工作上的不胜任情形,他的比喻十分贴 
切,因而成为广为人知的论凋: 
    如果让你挑选桌上一些洞的形状一一其中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椭圆形,每种形状 
代表生命中的不同部分,同时也用来区别不同类型的人。我们通常将会发现,三角形的人会 
选择正方形的洞,椭圆形的人选择三角形,而正方形的人硬往圆彤的洞里挤。也就是说,职 
员和工作场所,工作者和被做的事情,甚少能互相搭配而达到适才适所的境界。 
    美国文学家欧文(w。Lrving)指出:“愚蠢的人通常喜欢担任公职,尤其能够被晋升到 
较高的官职上。”然而欧文并不了解,有些人在担任部属职位时或许聪明干练,但晋升为重 
要职位的主管时就显得愚昧不堪了。正如一根蜡烛足以照亮餐桌,但用来当照亮街头的路灯 
便显然不适合。 
    此外,马克思(K。Marx)显然也观察到层级组织的存在,只是他似乎相信只有资本主义 
者才会支持层级组织。 
    根据彼德原理,我们将知道“各尽其才”的理想境界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如此一来, 
我们必须把员工永久留在能胜任的阶层上,但这是不可能的:每个员工终将刮达他的不胜任 
阶层,一旦到达不胜任阶层后,员工但不再各尽其才了。 
    在某些诗人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比较科学的观点+例如女诗人狄金森(E, 
Dickinson)的格言。 
    对从未成功的人, 
    成功的滋味最甜美。这句话在心理学上说得通,特别是“成功”意指层级组织学上的晋 
升极限(不胜任阶层)的时候。 
    此外,在《由镜中看世界》(Through the Looking…Glass)一书中,英国作家道奇生 
(C。w。Dodgson)惜着皇后的后来显示生命已到达不胜任阶层:“你瞧!现在你所处的位 
置,你再努力也离不开了。”换句话说,一旦员工到了晋升极限,再费心努力也不能获得进 
一步的晋升了。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S。Freud)的发现,似乎比其他任何早期作家更接近彼 
德原理。他观察经神病、焦虑、精神忧郁不安、健忘症等的病历,发现这些病例非常普遍, 
而这些症状我们或可称之为“普遍生存不胜任并发症”(Generalized Life…Inpetence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