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店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额上冒汗,红光满面,满面春风,双目炯炯有神……
这哪里还是战争将致的模样!这哪里又是穷得快跳楼了的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周末,我出去外面走了走,回来码字也比较晚了,让大家久等了,祝大家看文愉快,晚安么么哒。
:
第304章 绣花针()
常乐县这个城墙修了快有一个冬天; 现如今基本上也快修好了,就剩下最后的一些收尾工作。
这一次修城墙; 罗用在原来的基础上; 又将常乐县扩大了一些。
常乐县南面倚靠大山; 北面城外,有一片不小的荒滩; 他们这次便将这片荒滩的一部分圈到了城内,就挨着那一片作坊区; 主要作为城市发展预留地之用。
将来西北那一片作坊区如果需要扩张,到时候就可以往这片荒滩上延伸; 还有就是随着人口的增长; 也需要提前预留出一些宅基地。
之前因为钱帛紧张; 粮食不足; 谭老县令以及县丞主簿等人皆是劝罗用不要扩大城池; 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稍稍休整一下城墙便好。
罗用平时还比较好说话; 也肯听人劝,这回却不肯按他们说的去做。
他早前在空间中翻找唐对高昌之战的相关资料的时候; 同时也了解到了在这场战争之后的几年里,唐与突厥、薛延陀之间还有几场战事。
中原这一次之所以这么果决就向西北这边派出大军;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西突厥这几年的势力有所壮大,唐与突厥乃是宿敌; 当年突厥人甚至都打到了长安城下,眼下又如何肯放任它发展壮大。
在这种情况下; 边疆时有战事,河西走廊这边的形势必然也会比较敏感紧张,民生亦是艰难。
像如今这样放开手脚大修城墙,过了这回,下回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所以他们这回既然修了,那干脆就考虑得长远一些,修得好一点。
县丞等人总说这块荒滩太大,在罗用看起来那是一点都不大,能有多大,毕竟这个常乐县,也就是一个由六百来户人家组成的小城而已。
@无限好文,尽在
在那几名来自长安城的士族郎君们眼里,这常乐县也是很小的,毕竟那长安城多大啊,一条大街都有上百米那么宽,别地儿根本没法比。
不过这常乐县好歹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民生亦不算凋敝,与他们沿途经过的一些城镇比起来,情况要好上许多。
这几名小郎君在城中一家食铺吃饭的时候,城门口那边刚刚看过他们路引的一名士兵,早已将此事报与了郭凤来,郭凤来又去报与罗用。
罗用听闻这几人到了,也是挺高兴,虽然人数与长安城那边传来的消息有些出入,但是看他们现在既然还有心思慢悠悠坐外头吃饭,余下那些人想来应也没什么事,大抵就是调头回长安去了。
想当初罗用他们一行人从长安城来到常乐县这一路上,同样也是吃尽了苦头,而今眼看着又要起战事,有些人会打退堂鼓倒也不算稀奇。
待这几个小郎君在那食铺之中用过了饭食,一出大门,便看到一名差役在门外等候,口中言道:
“县令听闻诸位郎君方才已是到了常乐县中,令某在此等候,与诸位郎君引路。”
“有劳了。”这几个小郎君口上客气道。
若是换了从前,他们这些人才不会对地方上的差役这般客气,只先前这一路着实经了不少事,为人处事上,与过去也是有了几分不同。
“诸位郎君这边走。”
“善。”
常乐县城不大,从这条街道去往公府,也就没几步路的距离。
那名差役领着几个小郎君在前面走着,他们的马车仆从便跟在后头,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之后,这一行人大抵都是风尘仆仆面露疲态。
街道上人来人往,不时也有一些赶着驴车马车的商贩从他们身边匆匆走过,扬起一阵灰尘,街道旁边的一条水渠中传出哗哗的水流之声。
再往前面走一走,便看到公府大门了,这公府旁边就是豆腐作坊,豆腐作坊再上去一点,有一口水井,井上架着两台水车,两个少年正在踩着水车,口中还嚷嚷着:“怎的还未到一个时辰?”下面一群半大小子嘻嘻哈哈地笑闹着。
待进了公府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颇简朴,倒也干净整齐。
这时候前方正厅走出来一个人,身形略高,颇瘦。
这些小郎君里头,有几个人从前也是见过罗用的,这人当初在长安城的时候,出考卷、开杂货铺、造冰库、种辣椒、还整出了奶油蛋糕,虽是身份低微,却也算得上是一个风流人物。
长相亦是不错,整日笑眯眯的,长安城那些小娘子们聚会的时候,时常也会提起这个人。
如今再看,却是与从前有些不同了,个子高了些许,人也瘦了,大抵是因为太瘦的缘故,颧骨有些突起,周身气质与从前相比,亦是多了几分锋芒。
罗用将他们请到厅堂,令人捧上来热茶点心,先是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又关心了一下他们眼下是否有什么困难,表示以后在这常乐县中若是遇着什么事,随时都可以来找他。
见这些人精神头也不怎么好,于是罗用便也没多说,直接将人领到书院校舍,让他们先安顿下来,歇息几日,待那城墙修完之后,他们这个书院差不多也该开学了。
高昌那边是个什么情况,眼下谁也说不准,该做的准备还得继续准备。
好在有马王赵家人从张掖等地运来的那许多粮食,再加上罗用近来搞的折价销售,待着城墙修完之后,公府中的粮食还能剩下不少。
马王赵家这些人卖粮与罗用,却并不要钱帛,他们要的是熏r和白酒,罗用这回也很爽快,给了他们一个很低的价格,基本上已经是很接近于成本价了。
不过出货期却定得相当晚,只要明年秋收之前交货便可,这就给了常乐县一个相当大的缓冲空间。
“战事一起,来年怕是少有胡商肯来。”
这一日,罗用正在查看近日公府钱帛支出,一旁的谭老县令突然叹了一口气,然后这么说了一句。
“……”罗用放下手中账簿,想了想,却也不知该说什么。@无限好文,尽在
像常乐县这样的边陲小城,想在动荡的局势中保存自身尚且不易,一场战争打过来,前人的苦心积累,往往在瞬息之间便成烟云,想要繁荣富庶,倒也并不十分难,只是这一份繁荣富庶,又要如何才能长久?
“师父,你可在?”这时候,门外有人问到。
“进来吧。”罗用说道。这屋里头现在不止他一个人,谭老县令与县丞主簿等人都在,不过这每日里来来去去也都是这几个人,时日长了相互之间也就很熟悉了,偶尔见一见自己的弟子,倒也无需避开他们。
“这是今日新出的钢针。”进屋这名弟子,将自己手里端着的一个陶盘递与罗用。
只见这陶盘之中放了大小不一的几根绣花针,与后世的绣花针比起来,显得粗糙不少。
@无限好文,尽在
罗用接过来看了看,觉得还成,拿起一根绣花针用力一掰,竟将它掰成两段。
“不成。”罗用摇头,这么脆的针,怎么拿出去卖。
“我也觉得不成。”那名弟子也道:“便是拿来与师父看看。究竟是哪一步出了问题,还得细细琢磨。”
“兴许是材料的问题。”罗用说了自己的猜想。
这绣花针的制作,说起来也就是炒钢、锻造、小孔拉丝、切断、研磨、淬火、回火这些步骤。
只是如何将这样细小的一根钢针做出来以后,还能保证它的韧性和硬度,对于这个时代的匠人们来说,就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题。
“怕是要从选料炒钢那里从头开始。”那弟子点头。
“你去忙吧,不用时时与我汇报。”罗用言道。若是关心进度,他可以自己过去看看,横竖不过这几步路。
“喏。”
这回这个针坊,罗用并没有将其充作常乐县官营,而是让自己的一名弟子去经营。
罗用虽为常乐县县令,却也没有义务一直挣钱充作公用,这常乐县的发展,还得靠县中百姓以及公府吏员的共同努力,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才是正道,而不是一直依靠政府部门亲自下海去经商。
这些弟子们千里迢迢来到常乐县来追随罗用,虽是出于师徒情谊,罗用却也不能让他们吃亏。
更何况,只有这些弟子们一个一个全都发展起来了,罗用才能拥有更大的力量。现如今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心只想安稳度日的罗三郎了,既然已有了入世之心,没有自己的力量那是万万不成的。
待那弟子走了之后,屋中的谭老县令县丞主簿几人也都过来拿了那绣花针去看,谭老县令也学罗用那般,用手掰了掰,只他下手轻,并没有掰断。
“如此便已是不错了,怎的竟还不能拿来卖?”县丞等人看了,皆是如此说道。
“比之市面上一些细针,并不算差。”
“我听闻那些针坊都是祖传的手艺,世代相传,丝毫不肯叫外人学了去。”
“你这弟子初涉此行,便能做到这般,已是十分难得。”
“总还差些火候。”罗用笑道。他这弟子家中虽无祖传手艺,却有他这个师父从二十一世纪给他照搬书本。
这名弟子耐性不错,也肯花功夫去琢磨,又有罗用相帮,假以时日,应是可以制出品质更加上乘的绣花针才对。若是只能造出这种寻常品质的绣花针,那么最后大约也就只能经营出一家寻常作坊,那并不是罗用想要看到的。
这一盘绣花针留着也是无用,于是罗用便让在场一些有家眷的各自拿几根回家去用,虽说质量还是有些欠佳,但是不要钱的东西,随便拿一些回家去用用还是可以的。
于是在场官吏便都拿了一些,谭老县令也拿了几根回去。
谭老县令那老妻也是个节俭惯了的,今日见他拿回来这么多针,便很高兴。
听闻罗用嫌这个针质量不好,要让他的弟子造更好的针,这位老妇人便道:“此乃大功德也。”
寻常百姓挣钱不易,家中有那一二根绣花针,亦是十分爱惜,小心收藏,小心使用。若是断了,心中不知又有多么难受可惜。
罗用这名弟子若是果真可以造出更加结实耐用的绣花针,也卖差不多的价钱。对于许多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这便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
第305章 佛教力量()
贞观十四年早春的长安城; 气氛亦是有几分微妙。
早前圣人言是要对那高昌国发兵,结果大军未动; 那高昌王子领着数十名亲随; 竟是一路骑马跑来了长安城; 言是高昌国已被突厥人控制,他此来乃是为了求救; 愿唐军能解了高昌之围。
早前多有冒犯,并非他们高昌本意; 望天可汗海涵,此次特将他们高昌国国宝带来; 献与天可汗; 望天可汗能饶恕他们的罪过。
现如今坊间百姓大多皆已信了那高昌国乃是无辜; 朝中大臣们却未必。
再说这无辜不无辜的; 原本也不是最要紧的; 要紧的是你高昌国既然与那突厥人粘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