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中国私营公司创业 >

第59章

中国私营公司创业-第59章

小说: 中国私营公司创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炒作,将这荒唐事变成了令企业大大受益的好事。

  这两位老板都是将意外的“人祸”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而有的老板在遭遇“天灾”后,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想方设法,变坏事为好事。

  杨是一个苹果园的园主,他的苹果园位于有名的高原苹果产区,产出的苹果味道纯正,汁浓爽口,销量一直不错。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特大冰雹袭击了他的果园,一时间,红透枝头的大苹果被冰雹打得遍体鳞伤。本来,这年杨还算着又有一大笔收入的——他已经有了9000多吨的苹果订单了,可现在,这些原本漂亮可口的苹果已是斑痕累累,没有一点看相了,又怎么能卖得出去呢?看来,他是赔定了。

  一筹莫展的杨,在万般无奈之中,随手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却发现这遭遇冰雹侵袭的苹果,有着寻常苹果没有的清香和美味。

  突然一个绝妙的主意跃入他的脑海,令他兴奋不已。他立即草拟了一个广告:“这批苹果个个带伤,但请看好,这是冰雹打出的伤痕,是真真正正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它们果紧肉实,具有真正的果糖味道,是一般苹果难以比拟的。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这种高原特有的味道,我们欢迎退货。”

  写完这个广告后,杨按照订单,将这些惨遭雹打的高原苹果装箱,附上这篇广告,发往各地。当各地买主收到这批“貌不惊人”的苹果后,再按广告所说,半信半疑地咬了一口满是伤痕的苹果后,共同的反应是,大叫:“嗯,味道真棒。这真是高原特有的苹果呀。”结果,大家不仅没有退货,还有人专门来电要求购买这独特的“高原苹果”。

  一时间,好吃不美的“高原苹果”畅销各地,杨不仅没有遭受损失,反而获得比往年更高的利润。真是不怕坏事扰,就怕没头脑呀!
第9章

私营公司败局剖析

从一文不名到千万富翁,体会的是奋斗的乐趣,听到的是别人的喝彩,而从千万富翁滑向乞丐则是人生无法弥补的伤痛。创业不易,守成更难。有很多公司的创建者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挣下一份家业,却在一夜之间走向破产。成功和失败仅是一墙之隔。我们在上面只谈到创业的成功。然而失败的话题又怎能避免……

 

一、私营公司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对私营公司失败原因的分析,98%的失败是因为管理的失败。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创业构想,实施注定失败的创业计划;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与经验;自己事业的专业知识不足;实施过程中的低能与无能,经常上当受骗;无法处理生意与家庭的关系。

生意失败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用人不当。

做生意,办公司,最忌用人不当。如果把工作交给不负责任的人去做,必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把钱交给靠不住的人,更是有去无回。这两件都是致命的,做生意,办公司时千万要注意。诸如采购的,管账的,都要认真挑选,对于那些品行不好的人,即使其能力再大,也宁可不要。在实践中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靠得住的人没有能力,有能力的人靠不住。怎么办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靠得住的人去办的事,就选择靠得住的人去办;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办的事,就选择有能力的人去办(另外想办法监督或约束他)。

 

  2。进货不慎。

  做买卖离不开货物,购进的货物质量如何,价格如何,是否畅销等等,都是成败的关键。如果购进的货物不对“样板”,那是要亏本的。或者是运输途中损坏变质,则得不偿失。如果对市场缺乏调查,盲目进货,成了滞销品,后果得不偿失。

  造成进货不慎的原因有:

  ①盲目相信别人。对别人(特别是“熟人”)报来的信息不作调查分析,盲目听从,盲目相信。因为“熟人”的介绍一般是不会起疑心的。当然,“熟人”的介绍,有时是真的,有时是假的,有些是无意骗你的,有些却是有意骗你的。所以,凡做生意要进货者,应是“认货不认人”,不论是谁介绍来的,一定要认真思考,调查分析,认真核对,鉴别真伪,防止上当受骗。

  ②贪小便宜。有些奸诈之徒,为了使你上钩,先是给你一点甜头,然后再向你下手。例如,未谈生意之前,先请你上酒楼,吃饱喝醉之后你还能不上钩?或者是晚上提着礼品到你家,拿了人家的你能不手软?或者是抓住你想办什么事,想要什么,他就“许下诺言”,拍胸口答应如何如何帮你办到,等你上钩后,他就把那些伪劣商品卖给你,或者是数量不够,或者是短斤缺两,等到你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把你的钱拿到手,你找他也难了。

  ③发财心切。有些刚学做生意的人,看见别人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十分羡慕。他希望自己也能赚大钱,发大财,而且急得很,仿佛一个晚上就要成为大富翁。于是,不管这批货好不好卖,也不管人家有没有奸诈,盲目进货。结果是:资金拿出去了,货却卖不出去,甚至血本无归。所以说,性急吃不了热豆腐。想发财,这是人之常情,但千万不能盲目乱干。

④对市场行情不了解。有些人以为做生意很容易,出钱进货,买买卖卖就是了。其实,做生意是很有学问的。其中,怎样进货,什么时候进什么货,什么地区进什么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深入作市场调查,掌握市场行情。但是,凡生意失败者,大多数是因为事前没有作好市场调查,仅凭自己的心血来潮,或者是仅凭一些道听途说,就盲目进货,最后导致亏本。

 

  3。决策失误。

  俗话说:“棋差一着,全盘皆输”,经营决策是否得当,关系到生意的成败。如果在投资、生产、进货等方面考虑不周,势必造成决策上的失误,因此,在决策前,要做好下面的几件准备工作:

  ①。切忌人云亦云。投资前,对当时当地的社会状况,政府政策、对方的实际财力、人力、物力,当地的储运、原材料供应、能源、水电、销路……等等都要作好调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切忌人云亦云,切忌“或者”、“可能”、“大概”,等等空洞无物的意见答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多少就说多少,否则,为决策埋下隐患,害人不浅。

  ②留有余地。投资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开支要估计准一些,收入要估计少一些(对盈利方面不要过分乐观,往往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例如:开一间商店、办一家工厂,原来的预算是50万元的,你就不能躺在这个数目上睡大觉,要准备有透支可能,否则,到时真的超出预算而无法收尾时,你就束手无策了。

③随时检查修正。任何决策,开始时都不一定是尽善尽美的,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不奇怪的。关键是要留意决策的实际,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予以纠正,挽回败局,避免更大的损失。

 

  4。地点欠佳。

如果经营的地点选择不好,生意也会失败的。这是因为,开商店离不开顾客,如果顾客寥寥无几,门可罗雀,那么,即使你的商店再大、再豪华,也是不中用的。商店要支付房租、税务、水电、工资、上缴利润,而营业额却少得可怜,利润就无从说起。入不敷出,赤字上升,时间拖得越久,亏本就越大。

 

  5。管理不善。

如果当经理的不会管理,即使有资本、有好的地方,也会失败的,例如,不善于对员工的使用和管理,赏罚不明,计划不周,职工素质差又不培训,职工对顾客的态度恶劣又不采取措施,财务混乱,等等,都会导致倒闭破产。

 

  6。缺乏修养。

对于私营公司来说,经理的形象就是公司企业的形象。如果目中无人,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常常训斥员工,对顾客也傲慢无礼,这样的公司是不可能兴旺的;如果经理常常以高压手段对付员工,或者常常苛刻地剥削员工的利益,势必使员工们反感,甚至众叛亲离。

 

  7。内部勾心斗角。

凡是内部勾心斗角的公司企业,其结果都是很不妙的。诸如经理与经理之间的勾心斗角,经理与职工之间的勾心斗角,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勾心斗角,董事与董事之间的勾心斗角,董事与经理之间的勾心斗角……等等,都会导致公司的失败。

 

二、私营企业两大病灶

  对于巨人公司,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对于巨人公司的迅速走向辉煌,又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深渊,商界人士,学者专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说巨人之所以垮台,是因为运气不好,它投资的巨人大厦刚好处于地质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淹了地基,造成了巨人的巨大损失。

  有的人说巨人没有赶上好时候,正当巨人公司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开发“巨人脑黄金”等一系列的保健产品时,却正好碰上了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市场的迅速降温,使巨人的投资回报几乎等于零。

然而,当你深入到巨人公司的内部,有机会和巨人的创办人谈谈心,你就会发现真正导致巨人失败的不仅仅是上面的问题,它包含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且这问题不只在巨人公司中存在,在中国的许多私营公司中,这些问题都比比皆是。研究巨人的失败就是研究中国私营企业的出路。

 

  1。家长制决策。

  从主观因素上分析,巨人公司总裁史玉柱确实有失误的地方。巨人公司本来是靠计算机软件起家的,但没有在这一行坚持下去,而是把企业的中心转移了,从电脑业扩展到房地产,再到所谓的生物工程,这些都是巨人公司令人不解的地方,放着自己熟悉的生意不做,却一味地冒险,这哪有不触礁的可能。但这还不是巨人迅速垮台的主要原因,巨人的问题主要出在管理上,而这恰恰是中国私营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巨人公司是史玉柱辛辛苦苦创下的一份产业,他个人的股份占全公司的90%以上,可是这份曾经达到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又在他的手中付诸东流。

  由于巨人公司基本上是史玉柱独资占有,所以公司的大事小事都是他个人说了算。这种一言堂的决策方式,在公司成立之初,十分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能够避免公司受多层结构的影响,避免决策的僵化。可是伴随着巨人公司的成长,它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有些超过了史玉柱的理解范围。史玉柱单枪匹马奋斗的时候,能够在刚刚兴起的电脑行业发动冲击,可是当巨人有数亿资金和2000家子公司的时候,依靠个人的决策显然是不够的。在国外,当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公司的决策机构往往由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机构,总经理可以协调这个机构,但绝不能凌驾这个机构之上。巨人公司却不是这样,史玉柱后来说:

  “巨人集团设立了董事会,但那是空的。决策由总裁办公会议作出。决策方式是民主集中制,大家先畅所欲言,然后我拍板。这个总裁办公会议可以影响我的决策,但是左右不了我的决策。基本上,我拍板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巨人公司的这种决策方式在公司创立之初,体现了效率的原则,但公司扩大之后,如果还没有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