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中国文化的命脉 >

第3章

中国文化的命脉-第3章

小说: 中国文化的命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说千到万,人类很多千千万万的所谓方法,这法宝、那法宝,这上乘、那上乘,其实并不存在所谓什么低级和高级、上乘和低乘。人类要想达到大智大慧,很简单的原理,就是要把大脑皮层这个后天意识管理系统和左脑的智能、阴我心的操控系统,完整地整合到一起,规范于服从心里面的德和心里面的丹元对右脑的管理,只要把意识和智能调控系统的精气神,完整地把握住了,引向了善正德的方向,就成功了。这是有例子,并不是我吹牛。美国有一位研究脑科学的医学专家,她研究一生的大脑,但是她没有研究明白,结果一次中风,反而使她闯进去了。为什么呢?那次中风,是她左脑的海绵体发生了堵塞——脑出血,被抢救过来以后,整个左脑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她右侧的慧识就闯出来了,所以她现在在世界各地、西方世界,就介绍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那也仅仅是西医的知识,西医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足以囊括人体生命的真相。更充沛的大慧,这就隐藏在人类的右脑深层之中;只要主动地去将左脑的主观思维、线性认知、经验思维,把它调控好、抑制住,那么右脑就自然开放了。这一现象,就包括了我们的经典诵读里,要主动地去调动前识六根。规范于善正德,有利于右脑的启动。
      “忘”,第三个口诀,就是“忘”。要实现这个观诵,使观诵达到最佳效果,那就叫观光觅音,身我两忘,要达到一个忘我的状态。有我执、有我思、有我想的时候,都没有达到忘。那么熟读了经典,达到很熟的时候,可以进入一种似在念、非在念、又在念的状态,念诵、诵读是在很自然地进行,这个时候才能够出现“合”。怎么合呢?内观的时候,发现整个五千言或者《易经》在体内与自己结合了。比如说;当《易经》与自己合体的时候,会看到,哦!我大脑里面是个离卦,而阴蹻那个小腹腔是个坎卦,而且它每个卦爻都在抖动、变化。甚至到能量足的时候,它自己抽爻换位,向自己演示整个生命逆返先天的卦爻变化过程。或者体内出现了甲骨文、小篆文,放出光,振荡自己的全身。这是一个经人合一、心音复苏的阶段。
      到“灵”的阶段,那就是理想的境界了,就是能够在左脑和右脑同时产生阴电和阳电振荡的时候,两个电极在中间碰撞,在大脑的前额区,传统文化称之为“明堂”和“洞房”的那个地方产生一个耀斑区,耀斑区一旦放电稳定,就会出现一个屏幕,这个屏幕就是内文明的观景台。
      像北京有一个十一岁的小家伙,父亲引导他诵读老子五千言和儒学的一些经典以后,他就在无形当中激活了,左脑和右脑同时放电,在大脑中央明堂的这个地方,和洞房这个区域,形成一个屏幕,所以他可以顺着背,倒着背。圆周率,都考不了他,记者和很多感兴趣的人都问他:你怎么达到这个水平的?他说:“很简单,我大脑当中有个屏幕。你们认为很难,但是我这个屏幕上这些内容都显现,我跟着它念就行了。”这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古代“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达到慧性图文思维。就那么简单,男孩十六岁容易出现,女孩十四岁以前最容易教育成功。
      但是成人已经迈过了男性的十六岁、女性的十四岁以后,那么就会出现障碍,为什么呢?经验思维、逻辑推理、线性思维开始出现了,自己的立体思维和平面思维能力消失了。像老年人记忆力为什么差,左脑的记忆力、大脑皮层的意识整合能力,都出现了点状分布;甚至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有的人就成了老年痴呆症,出了门,认不到家门了,那就是典型这种现象,没有肾水上来营养他们的大脑,肾水枯竭了。因为十六岁以后,人体内的储备就开始减少,二十四岁消耗六分之一,男性每八年消耗六分之一,女性每七年消耗六分之一,所以女性四十九岁绝经了,男性六十四岁也绝精了。没有月经、没有精液了,这是人类常态的生命现象。我们要扭转这种现象,就得注重开源节流,保存自己的肾气在体内的储备,这是我们在经典诵读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法。
      再一个,我们要想开启自己的内文明的大门,回到我们生命的母体教育当中去,那么要把老子还有的一个教育思想叫“益损教育思想”掌握好。“益”的是什么呢?“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很简单,不要把它复杂化。就是说,后天智能的学习,一定要学习有意义的,有益于先天的右脑功能能够开发出来的这一方面的知识,要掌握学好的,学善的,学正的;学那些有益于帮助心、慧、智一起运行的知识和文化以及别人的经验。凡是有害于这个“益”的原则的,都应该少学、不学;而不能像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样,什么都往大脑皮层里面塞,塞得满满的,整个意识就成了一个铜墙铁壁,封闭在大脑的表层。这样一来,更大的空间、更大面积的知识空间,无法开启,大脑皮层就没有办法出来。
      拿一个鸡蛋做比喻的话,意识对眼耳鼻舌身的管理,全部都分布在大脑的皮层,那么就相当于一个煮熟了的鸡蛋,敲破蛋壳以后,里面有一层衣,只是那么表层的一点点而已。而蛋白“慧识”、蛋黄的“性识”,完全可能终生难以开启。所以老子就要求:当你闻了道,告诉你如何实践内文明的方法以后,你应当主动放弃违背为“学者日益”的一切学习方法,而主动去“日损”,“损”的什么呢?如何损呢?这个“损”,实际就是一个主动地回忆、整理、清盘,甚至包括某种范围的格式化,重新来过。像一个电脑,要定期清理垃圾文件,为什么要清理,它是要倒出空间,“闻道者日损”,执行的是“闻道者日损”的这一个操作;否则速度会越来越慢,无法帮助自己进入知识的最高境界,电脑工作可能就会停摆。所以我们在“闻道者日损”这一块儿,闻了这个道,闻听了如何进入内文明的境界的时候,要注意主动去整理自己的大脑皮层,整理调节左脑的经验思维,抛弃邪见、邪识。这样,就打通了我们的通道,心灵的通道、大脑的通道,都会同时出现一些明显的改变。
      还有一点,我们要想进入文明的母体,去与圣人居、与圣人谋,必须要了解我们在历史上、在智能历史时期,两千五百年以来的智能外文明解读祖先们内文明形成的误区。要确立一个什么呢?确立一个放下以智能解释慧识,放弃以智能解释祖先的文化,放弃以西方的文化解读东方的文化,放弃以改良儒学的观念解析道家的文化。只有完成这几个转换,那么才能真正地走进我们体内内文明的母体,真实实践它,这都是经验之谈。
      比如说,在周朝已经成型的文字,行文格局都是以四言绝句为多见,包括老子的五千言是这样,《黄帝四经》是这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这基本上是中国古典文字的一个行文格局。为什么会这样呢?而且,每一句后面都带了“也”字。这个“也”字,并不是儒学智能解读的语气词,而是一种形名的呼唤,是《黄帝四经》当中阐述和揭露的“形名学”的体内应用。因为我们黑糊糊反观内视的时候,这个一抹黑的内景当中,要想它产生内文明,必须知道它的名字。形名既立,那么就无所遁其形迹,这个特点要掌握好。所以运用三腔一体,来进行四言绝句的诵读,我们要掌握。这个里面,就包括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和阴蹻区这几个地方,每个字要落实到这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很容易掌握。我们看到庙宇里面、道观里面的钟没有?你看它敲的是什么地方?敲的是外壁,产生的是声,而我们要获得的有用的是什么?是空腔体里面的音,这就是中国钟的奥妙。
      我们人体内有三个腔、空腔,叫颅脑腔、胸腔、腹腔。这三个腔体的中央,就恰好构成了一个“田”字,就称之为“三田”。像西方文明,虽然有神学的存在,但是却没有内文明的连续。所以他们的文化当中,包括他们的教堂文化,他们敲的钟,钟锤是在里面,发出的声和音是混在一起的,没有分离开来,给人产生的听觉,是急迫的、催促的,而不是一种和谐和共鸣的。而中国的钟声,是敲外面的壁产生声,而空腔体里发生音,完全按照老子所给我们揭示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最有用的是空腔里面产生的那个“音”,在对我们生命发生生理作用,而钟壁只是一个载体。人体内也是同样的,因为钟的发明和创造,都是源自于内文明的外延,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内观诵读的时候,一定要高度注意颅脑腔振动那个音的产生,并不见得听到真的有什么东西在那里,而是那种振荡频率,要准确地把握,不可言表地把握。比如说,中国有一句话成语叫“钟敲磬响”,就是说,几里路外的山上寺庙里有一个大钟,敲那个钟的时候,家里放着的一个磬也同样发生了自鸣,不敲它,它跟着那个钟声一起响动了。人没有听到几里外的钟在敲,但是家里的磬却在自鸣,这就是音的作用,而不是声的作用。我们体内要感悟这个,才感悟了经典诵读的神韵,才能通过这个“音”,达成一个内在文明的发声。
      比如说,这个“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应当将“道可道也”最后一个字,落实到阴蹻上,定位一定要准。那么五个字怎么办呢?加上天门;“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七个,很完整;“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最好你们在心里面跟我一起发音,不发声,发音。“有名万物之母也”,把它落实到这一点上。当然,这就涉及到我们刚才所讲的“恭”、“熟”、“忘”,要达到非常熟的时候,才会忘掉。哪一个字找位子,要是去找位子,速度就慢了,一定要很熟。当然,我们现在只是一个提示,等一会儿,才跟大家讲这个具体的方法。这个“之”、“乎”、“者”、“也”都有对应的关系。
      我在今天,时间关系,只能提示一下这个“也”字,因为这个“也”字太关键了。这个“也”字是什么呢?是体内的灵蛇、眼镜蛇。看一看这个眼镜蛇跟最早期的这个“也”字,是不是一样?无论是外在的文明表现和内在的文明表现,是完全和谐一致的。而且,我们男性前列腺的剖面,在我们慧观内视的时候,也是一个“也”字,我们女性的外阴也是一个“也”字,当然不是汉字的“也”,而是也的“文”。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古代的“文”、中华民族的“文”,完全诞生于内文明。它就是内文明对“文”的一个准确记载和描述,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因,这个基因就诞生于内文明。那么什么是体内的蛇、体内的“也”呢?那就是我们体内的灵蛇,肾中的一种阳火能量,也是《西游记》里面所描述的孙悟空到东海龙宫借宝,借什么?借金箍棒,对不对?那么他所借的金箍棒,实际上就是这个“也”,就是肾水当中的真阳,就称之为“也”,拿到手了,得其一,则万事毕,天上地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