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

第8章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第8章

小说: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是我们责备别人的时候,也要学会寻找合适的话题,不要让责备十分尖锐,更不要让责备上升到做人的高度。其实,很多时候责备本身就不应该成为话题,责备应该转化为关心。当你用一种关心的态度去说服别人的时候,那么你选择的话题自然是关心别人的话题。比如劝说亲人不要抽烟,如果仅仅从容易让周围人产生厌恶的角度来劝说,还不如从容易让自己被孤立的角度;如果从吸烟浪费钱的角度,还不如从吸烟有害身体的角度。

    事实上,如果责备别人是为了别人好,用一种关心的话题更容易让别人接受。如果责备仅仅是为了发泄怨气,那么这样的责备话题自然会破坏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一个好的话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个糟糕的话题往往容易将事情弄得很糟糕。我们要选择好的话题,一定要从交谈对象方面寻找,而不要从自己的角度来寻找。找到交谈对象的兴趣所在,交谈对象现在忧虑的问题,交谈对象将来要做的事情,这些话题的寻找并不难。即使是和别人攀老乡关系,其本质也是从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那些只懂得在自己身上找话题,专门诉说自己忧愁和快乐的人,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搭理他们。事实上,所有的情绪都是很个人的事情。个人的事情别人是很难体会到的,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日常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找好的话题。

    好的话题,还要尽量避谈负面的东西,不要谈那些容易引起人消极情绪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老是传播负面消息,久而久之,人们会对他避而远之,原因是跟他一交谈,尽是坏消息。坏消息总是比好消息传播得要快,原因是人们都倾向于传播坏消息。为此,我们要学会尽量克制自己传播坏消息的冲动,尽量说些正面的、阳光的内容。

第17章 不要太亲密,过密易疏() 
成大事者认为人和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距离,这种距离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还是心理上的距离。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这种距离对于别人来说,是一种尊重;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保护。

    人太亲密,就容易不在意,会忽略了很多细节,甚至有些人专门用一些轻慢的话来显示自己和别人的亲密程度。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不会生气。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你挖苦他太多,嘲讽他太多,他也会觉得跟你在一起很受打击,于是会主动疏远你。

    为此,我们在与人交谈中,要学会保持一种敬畏的心。不要自认为和对方很熟悉,不要总以为别人不会生气,很多时候别人都是会生气的,即使不生气,心中也有所想法。即使是很亲密的朋友,他没有想法,也不会生气,但是他容易将对你随意当成他对你的一种宽容。

    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在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有所注意,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学会照顾对方的感受。比如要请求朋友帮忙,或许就不会说:“我要这个,你帮我拿。”而会说:“你好,我拿不了那个东西,你能不能帮我拿一下?”

    在言语上不要过于随意,要学会不要将自己的喜好当成别人的喜好。自己的美食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是毒药。魏晋时期,山涛和嵇康是很好的朋友。后来,山涛当了大官,他向朝廷极力推举嵇康做官。嵇康听说后,十分生气,因为自己从来就不想做官,更不想在这个朝廷做官。他最好的朋友山涛居然不了解他,把自己的美食认为是所有人的美食,却不知对嵇康来说那只不过是毒药。于是嵇康一怒之下写了绝交书,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山涛之所以失去这个朋友,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站在嵇康的角度考虑问题。然而嵇康却十分了解山涛。后来,因为得罪了钟会,嵇康被拉去杀头,他嘱咐孩子说他死后,可以去投奔山涛,因为山涛是个难得的长者。山涛果然对他的孩子很是关怀。

    过密易疏,就要学会不要强人所难,尤其是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中国人不大习惯拒绝别人,也不大习惯接受别人的拒绝。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够答应自己的要求,然后兑现承诺。但是很多要求确实非人力能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如果他没有办法帮你,就算他答应你了,也是没有办法帮,最后反而容易把关系弄僵。所以,不要强人所难,如果真正地把别人当成朋友,就不要老是麻烦别人,不要老是给别人出难题,而应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其实很多时候如果你换个位置,你也很难答应自己提出的要求。作为朋友,就不能让对方为难。

    在言语上与人不要过密,就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杰米扬煮得一手好汤,有一次他请朋友来喝汤,朋友欣然前往。刚喝第一碗的时候,朋友就啧啧称赞起来。杰米扬于是劝说朋友喝第二碗。朋友也欣然同意,毕竟他的汤做得确实好喝。但是杰米扬丝毫没有考虑到朋友的感受,一个劲地劝说他继续喝,直到朋友喝了很多汤以后,杰米扬还是那样热情地劝喝。朋友后来十分狼狈地走了,从此再也不和杰米扬来往了。汤确实好喝,但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他是否愿意继续喝下去。如果一味地强求,不但汤会变味,朋友关系也会变得很糟糕。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有过密的言行举止。

    一个好心人曾提醒过自己的朋友一句话,结果朋友发现这句话真的很管用。朋友于是有什么事情就来咨询他,他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总是告诉朋友很多别的意见。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的朋友不大愿意和他交往。他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后来问朋友为什么,朋友说你提的意见和建议太多了,确实听不过来,而且总感觉你说的道理很多,但是你自己真正做得到吗?这是人的一种常态,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偶尔提些建议,朋友会很欣然,如果你反复提建议和意见,朋友就不大爱听了,而且他可能会觉得厌烦。对于一个人来说,在交往的过程中,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给自己的朋友,给自己的同学,给自己的亲人留出一些距离来,这种距离是可以使关系更加融洽。就像如果你一味地对一个女孩好,她会觉得你可以不在乎的。这也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其实人越是对别人重要,就要越显得低调,越容易在别人心目中树立一种完美的形象。

    成大事者认为,人在交谈的时候一定要留下充分的空间,不要和别人表现得过于亲密,不要对别人过于随意,不要随便开玩笑,不要去挖苦别人。永远给人一个阳光正面的印象。当然,并不是让自己和朋友主动疏远,正常的交往,融洽的关系总是需要的,只不过,我们一定要把握度。不要把别人当成自己,不要总想了解别人更多。事实上,你了解别人超过一定的度,不但无助于你们关系的加强,反而只会破坏你们的关系。事实上,别人都未必完全了解自己,更何况他的朋友呢?

第18章 相信别人,不要反复提醒() 
成大事者认为,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学会相信别人,尤其是在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而不要反复提醒。

    某个妻子在她丈夫开车的时候,总是提醒自己的丈夫注意红绿灯和行人,丈夫不好直接反驳。等到妻子炒菜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反复提醒她注意别让菜炒糊了。妻子很生气,说自己知道该怎么炒菜。丈夫回答说:“你该体会开车时候我的感受了吧?我也知道怎么去开车。”

    在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对别人完全信任。而表达信任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反复提醒。没有人愿意听太多的啰嗦。如果别人真的有心办好事情,那么不需要提醒,他也会做。如果他真的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那么即使你反复提醒,他也很容易忘掉,而且反复提醒容易造成别人的记忆错误。有这么个故事:办公室缺少彩笔,主管叫一个员工去买十二支,而且反复提醒不要买黑色的。结果半小时后,这个员工回来了,买了12支黑色的彩笔。

    在古代,真正高明的将领不会反复提醒士兵。像孙武在吴宫训练宫女练习一样,他只是说明了一遍纪律,结果宫女不服从,还嘻嘻哈哈。这个时候他重申了一遍,宫女还是照常,根本没有把这个人放在眼里。到这个时候,孙武将为首的两个人杀了,毫不留情,也丝毫不给吴王面子。这个时候,宫女才认真听话起来,就像一支正规军队一样令行禁止。孙武知道,这个时候再进行反复提醒,不但毫无意义,而且容易让他的军令成为笑话。

    古人作战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进攻命令第一次发布是最有力的,因为大家都充满着斗志。军队如果要通过多次击鼓才愿意前行,那么这支军队肯定毫无战斗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仅是因为君主未必了解战场的情况,而且还因为如果君主命令成为了惯常接受的命令,那么君主很容易进行反复提醒。军队的将领就很难因地制宜,制定作战策略。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无论是规劝也好,意见也罢,都不要对人反复提醒。好鼓不用重敲,如果他真的愿意改正的话,只要说一遍就够了。事实上,反复提醒的效果很可能没有只提醒一次的效果强。因为提醒多次,别人心中就缺少了一种震撼,而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反感。

    与朋友交往的时候,如果看到朋友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告诉他一两遍就够了。如果他意识到了,而且也信任你的话,定然会立即改正。如果他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就算你告诉他一千遍一万遍,他都会当作耳旁风的。有人认为,与朋友相处,如果看到他有什么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劝说他直到改正为止。如果是这种心态,朋友关系是很难维持的。事实上,当朋友有错误的时候,提醒他一次就已经尽到了朋友的职责,如果提醒多了,很容易给自己招致羞辱。

    一个人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的效应是最大的,第二个其次,以后的递减。等到这个人吃不下馒头的时候,如果再给他塞一个,那就只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当你的朋友听不进劝告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适当地保持沉默。如果你不能沉默,还是反复提醒的话,那么你很可能失去这个朋友。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唐僧之所以不被孙悟空所喜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唐僧喜欢反复提醒,特别啰嗦。这一点孙悟空十分不喜欢,感觉每回都有很多只苍蝇在耳旁嗡嗡地叫,特别让人闹心。

    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别人第一次谈话的机会,争取在第一次就达到谈话的效果,把目的说明确。如果第一次不能讲清楚的话,以后要讲清楚恐怕更不容易。

    人们对陌生人往往有一种天然的戒备,但是与此同时,对陌生人也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如果一个陌生人能够给自己留下很好的印象,那么这个印象会持续很长时间。这种效应,也说明了反复提醒很多时候是不应该的。况且,在很多人看来,反复提醒本身就是不信任。

    成大事者认为,就像机会只敲一次门一样,好话也往往只说一次。我们要善于抓住一次说话的机会,同时也注意听从别人提过的一次建议。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偏好,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