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王知道孙武善于用兵,任命他为将军。同伍子胥等人一起帮助自己经国治军。孙武在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争中,充分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大功,使吴国扬名于各诸侯国中。他还给我们留下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并因此而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
成大事者认为,一个人不会唱反调,总是迎合上级或者附和别人都容易让人产生轻视,他说的话就显得毫无意义。
第94章 人有观点,所以存在()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谈话中,人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同时,更不要拘泥于说话的技巧,而要学会善于变通。人说话有观点,其本质就是人有主见。
人不要总是从常理出发,如果总是从常理出发,就容易猜测到自己的心思,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就在别人的意料之中。说话时候,必须有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哪怕遭到很多人反对,有些时候也是必须坚持的。
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大将高峻人强马壮占据高平,当地人民只知有高峻,而不知有刘秀。刘秀决心除此祸患,于是派寇恂率军讨伐高平。临行前寇恂请示光武帝:“是要讨伐他,还是招降他?”
刘秀道:“能招降最好,不然就剿灭他的全军。”
寇恂领了圣旨,率领大军日夜兼程赶到高平边界,驻扎下来。高峻得知寇恂领命来镇压自己,便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见寇恂,以便探探朝庭的口风,于此同时,他让城门高度戒备,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出入。
皇甫文来到寇恂军帐后,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寇恂见其态度傲慢,心中不禁暗暗生气,问道:“见了本将军,为何不跪?”
皇甫文拍手大笑。“跪你?就是刘秀在此,我也不跪,何况你一个武夫!”
寇恂拍案大怒道:“你们这群乱臣贼党,不为江山社稷立功,反而危害人民,抵触朝廷,罪大恶极。本应斩首示众,诛灭九族,念当今皇上仁慈,只要你们肯投降,朝廷定会从宽处理的!”
皇甫文还没听完,便已笑得蹲在地上。众武官皆被皇甫文的这种行为激怒了,都大声呵斥道:“这成什么体统,像你们这种人,即使朝廷招降了你们又有什么用?”
皇甫文听到这里,立即止住了笑,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寇恂嘲讽道:“你不敢攻城吧?刘秀小儿没给你命令,你这小官岂敢乱来?”
寇恂冷冷一笑,对皇甫文说道:“本将军攻不攻城,我想你是看不到了!”
皇甫文惊了一下,故作镇定地问道:“你说什么?”
“来人啊!”寇恂一声大喊:“把这个狗头军师给我拖出去斩了!”
众武官们忙拦阻道:“将军,两兵交战,不斩来使!”
皇甫文连声道:“是啊,是啊!将军难道没听过吗?”
寇恂没有听取众人的劝告,命两个武士把浑身颤抖皇甫文拖了出去,并告诉皇甫文的副使道:“回去告诉你的上司,皇甫文已被我斩了,若投降就赶快投降,若不降就等着我的军队攻城!”
副使忙跑回去告诉高峻,高峻害怕了,当日就大开城门投降了寇恂。
众将领向寇恂贺喜,顺便问他:“当日来时,高峻严守城池,一点也不像投降的样子,为何杀了皇甫文他就这么快投降了呢?”
寇恂解释道:“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他让皇甫文来营中见我,言辞态度很傲慢,是想试试朝廷到底是招降还是剿灭。如果不杀皇甫文,高峻一定以为朝廷是来招降他们,这样他们就有恃无恐,杀了皇甫文,他才知道我们的决心,所以才这么快就投降了。”由于没有费一兵一卒,寇恂便降了高峻,光武帝知道后甚是高兴,赐寇恂黄金万两,并加官晋爵。
在这个故事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常理,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做。但是寇恂并没有遵循,他根据顽敌会因此变得更加顽固不化的判断出发,毅然地坚持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古代的圣人在说话做决定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观点,很少因循守旧。有些事情,即使是看起来特别不合情理,对于他们来说,也丝毫没有损害他们的声誉,反而让他们更加光辉。
西周时候出现了一件怪事:有两个名望很高的人,一个叫狂裔,一个叫华士,他们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耕川而食,凿井而饮,在当时享有十分高的声望,人们都称他们为大贤人。姜太公被封到齐国,到了营丘以后便请两个人出来做官,然而这两个人不愿意出山,姜太公再三邀请,这两人就是不出。于是姜太公立即诛杀了这两个人。周公旦不明白,于是他立刻派遣使者前来责问此事:“这两位都是天下难得的贤士,你为何要把他们杀掉呢?”姜太公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现在如果有一匹马,是一匹千里马,天下最好的。但是,用马鞭抽它,它不愿意前进,用上好的马料喂它,它又不肯吃——它是一匹无法控制的马。对于这匹马,即使是最笨的奴仆也不会将它作为脚力,这两个人就是这样的马匹。他俩宣称不愿臣服于天子,因此我没有办法让他们臣服;他们又不愿和诸侯交往,我也没有办法驱使他们;他们自己种粮食来吃,自己掘井求水来喝,完全不求于人,因此我也没有办法用赏罚来打动他们。他们不要名誉,不要禄位,虽然说是天下难得的贤哲,但对天下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们既不能为国效力,也不能为国尽忠,因此留着他们也没有用处。先王统治臣民,所使用的不外乎爵、禄、刑、罚,现在这两个人居然对这四种手段都无动于衷。如果听任他们不服兵役,不缴捐税而扬名于国内,我对国人就无法交代了。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学习模仿他们,国家就成为一盘散沙。只有杀掉他们,让大家都知道,我不需要那种不被好饲料诱惑,也不怕马鞭子抽打的名义上的千里马。我也要让大家知道,我将严惩那些自命清高、不把赏罚放在眼里的所谓贤士。这就是我杀掉他们的理由。”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都是少正卯在鼓惑。孔子当了大司寇以后,便立即诛杀了少正卯。子贡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十分有名的人物,先生却杀了他,先生不觉得有些不妥吗?”孔子说:“没有什么不妥当的,人有五恶,只要得其一君子就要诛杀他,而少正卯是五恶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不得不杀。”
华士兄弟和少正卯之所以被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人高调,但是不向政权低头,喜欢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姜太公和孔子杀了这三个人并不掩盖他们的光辉,反而使得他们的形象更高,后人称赞两人做事有魄力。而华士、狂裔和少正卯三个人逐渐被人遗忘,几乎没有人同情他们。
成大事者认为,人有观点,所以存在。人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让这些观点成为自己谈话的本质,而不应该是那些谈话技巧。
第95章 有时,真话说出来别人也不会信的()
成大事者认为,有些时候,真话说出来别人也不会相信的。
历史上的管仲是齐桓公最为信任的臣子。管仲在临终之际,曾向前来探望的齐桓公最后进谏说:“巨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齐桓公虽然口头上称是,心里却不以为然。管仲死后,他把易牙等人疏远了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又重新宠信他们。
鲁僖公十七年的十月,齐桓公病入膏肓,眼看就要寿终正寝。原先一直在他面前献殷勤的易牙,这时非但不去救护,反而和竖刁等人假传桓公旨意,封锁王官,禁止任何人出入宫廷,撇下齐桓公一人孤卧病榻,苟延残喘了十几天。最后齐桓公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临终前齐桓公又想起管仲的遗言,不由悔恨万分,他大声痛呼:“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音落气绝。易牙得知桓公的死讯,立刻与竖刁等人拥兵入官发动政变,“因内宠以杀群君”,强行拥立公子无亏,引起了齐国五公子争立之乱。齐桓公死后七十多天还不得下葬,尸体腐烂,臭气熏天,蛆虫乱爬,其状惨不忍睹。
齐桓公一向有知人善任的美誉,他为什么不听管仲的劝告,执迷不悟地重用易牙呢?易牙究竟用什么花招欺骗了这位一代明主呢?说起来还真难以置信:他是用自己亲生儿子的幼小生命来换取齐桓公的宠信的。
易牙原是主管齐王“割烹之事”的小官,他见齐桓公“好味”,便使出浑身解数,练就一手高超的烹调技术,每天都变着花样为齐桓公烹制各种美味佳肴,渐渐取得了齐桓公的欢心。有一天,齐桓公和易牙聊天,为了炫耀自己的口福之广,对易牙戏言道:“所有鸟兽虫鱼的肉我没有没尝过的。唯一遗憾的事还没有尝过人肉是什么滋味。”这本来只是齐桓公信口而言,但正急于出人头地的易牙听者有心,暗地打定了主意。到了中午,易牙奉上一盘蒸肉,色如荷藕,嫩胜羔羊,桓公—尝,惊问道:“这是什么肉,味道如此鲜美?”易牙回答道:“供奉百味,是臣的职责,主公未尝过人肉,实在是臣的过失。臣有个儿子三岁了,今天杀了他并烹成一道菜,特地敬献给主公。”齐桓公闻知此事,深为易牙爱己胜过爱子的忠心所感动,从此便对易牙另眼相看,成为齐桓公一天也离不开的宠臣。
管仲是临死之人,说了真话,有一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感觉,为此并没有为自己招致祸患。相比较而言,伍子胥说了真话就没有那么好的结局。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军队展开激战,结果越国被打得大败,越王勾践只带了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吴兵又层层围攻,勾践无奈,只得听从大夫范蠡的劝告向吴王夫差投降:“勾践情愿为大王做臣子,而我的妻子也愿意为大王做妾。”吴王夫差尚心存一丝仁慈之心,缺乏斩草除根的决心,见越王提出如此谦卑的条件,就不顾大夫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勾贱的请求。于是,勾践带着妻子来到吴国。想当初,吴王夫妇二人是何等尊贵,现在却是穿着打工的短衫布裙之类的衣服,干着养马除粪的粗活,而且一干就是三年,毫无怨恨之意。这一切,都被夫差看见了,吴王认为勾践表现得不错,能悔过自新,于是放松了对他的管制。
后来夫差得了一场重病,过了三个月还未痊愈。勾践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利用的机会。于是在夫差召见时,勾践跪在地上,请夫差让他“尝尝大王的粪便,以判断病情”。说着,勾践用手捞起夫差的粪便,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过了好一会后,忽然满脸笑容,大声说道:“囚臣勾践再次恭贺大王,大王的病马上就会好转。”夫差听了,将信将疑,问道:“你怎么能知道呢?”勾践回答道:“臣过去曾师从名医,对如何从粪便观察病情颇有研究。凡粪便的气味与节气相顺,就无大病。如今大王的粪便其味酸苦,顺应了春夏之气,由此可知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转。”夫差听后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地称赞起勾践:“你真是一个好人!”于是让勾践搬到宫中居住,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