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

第15章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第15章

小说: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体现民族特性和伦理观差异的观点,既含蓄又简练。陆的巧答赢来了阵阵掌声,会场气氛之热烈,为这一届年会所罕见。

    以问代答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说话水准。实验物理大师法拉第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中做电磁学的实验表演。实验刚结束,忽然有人站起来高声责问:“这有什么用呢?”法拉第看了一下提问者反问说:“请问,新生婴儿有什么用呢?”此例中,提问者暴露了他对科学的无知,而法拉第的以问代答则隐含着对提问者在科学上缺乏预见的嘲弄。

    对于一些比较刁钻古怪的问题,不妨通过一些刁钻古怪的方式来回答。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主考人向年轻的中国留学生陆侃如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里,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呢’?”陆应声而答:“西北有高楼。”陆侃如引用了我国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孔雀自然飞不过去,只好向东南飞去了。真是问的怪,答的也怪,令人捧腹叫绝。

    有一些问题可以委婉回答。英国作家王尔德在未成名时很贫穷,有一个贵族想聘请他当家庭教师,在谈到食住条件时,贵族问他是否愿意和他的家人共同进餐,王尔德回答说:“那全看进餐时懂不懂礼貌了。”虽没正面做出回答,但实质上委婉地表明了王尔德的潜在顾虑——看贵族的家人是否尊重自己。

    对于一些来得比较急迫的问题,不仅要求回答者有学识,而且要求具有大气度。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前苏联。一次,在前苏联机场上飞机准备起飞时,突然一个引擎发动不起来。此时,在场的勃列日涅夫又急又恼,指着民航部长问尼克松:“我应该怎样处分他?”尼克松回答:“提升他,因为在地面发生故障总要比在空中好。”尼克松的即兴智答含义深刻,饶有风趣,在“视点”上比勃列日涅夫高出一筹,且为东道主保全了面子。

    成大事者认为,一个人说话水准的高低在于他的学识和修养。人要想善于说话,善于表达,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事实上,与人交谈的时候,如果能够给别人一种有学识的感觉,会增强自己说话的信任度。有一个演说家为了得到听众的认同,于是当场抑扬顿挫地背了一篇文章,十分流利,毫无瑕疵。听众听完后,对这个演说家深信不疑,认为这个演说家实在是了不起了。事实上,这个演说家就只懂得背这一篇文章。

    因此在说话的时候,适当表现出自己的学识,会增强自己的信服力。当然,这种学识应该是真才实学,而不应该是表面文章,像上面提及的演说家,这样取得听众的信任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他的学识受到别人的质疑,那么他的信任度就会大打折扣。

    为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准,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通过学识修养来表现自己的说话水准。

第34章 表达清楚,不要含糊其词() 
成大事者认为,除了特定目的外,与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意思表达清楚,不要含糊其词。

    要将意思表达清楚,就要学会用最为简洁的话来说明自己的意思。过于复杂的话表达的意思往往容易让人产生含糊。而且这种简洁的话,要让对方能够自己体会到。如果自己什么都说明白了的话,往往容易招来辩驳。

    齐景公到了晋国,与晋平公饮酒,乐师师旷作陪。齐景公向师旷请教如何治理国家,说:“太师将教诲寡人什么呢?”师旷说:“君主必须施恩于民。”齐景公来到馆舍又向师旷请教如何治理国家,说:“太师将教诲寡人什么呢?”师旷又说:“君主一定要施恩于民。”齐景公出了馆舍,趁着师旷来送行,又问道。师旷还是说:“君主一定要施恩于民。”齐景公回到住处,苦苦思索,酒还未醒,已经悟出了师旷的话的含意。

    原来,齐景公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公子尾,一个叫公子夏,都很得齐国民众的欢心。两个弟弟家都很富贵,民众争相依附,势力可以和公室相抗衡,这可是危及君主的迹象呀!

    这么一想,齐景公豁然开朗,现在师旷一再劝我施恩于民,目的是要我同两个弟弟争夺民心。于是,齐景公火速返回了齐国,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饥饿的贫民;打开府库,把多余的钱财分给无依无靠的老人和孩子。使得粮仓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府库中没有多余钱财。把没有临幸过的宫女嫁了出去。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按时供应衣服和粮食。

    民心,固国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齐景公用施惠于民的方式,同两个弟弟争夺民心。最终,民心归顺,百姓依附。他的两个弟弟竞争不过他,只好逃到国外去了。

    意思表达清楚,还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古时候,将领领军在外,往往掌握着一个国家的存亡。如果将领自立为王,那么国家就要覆亡。为此国君十分担心将领反叛。因此,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需要清楚准确地向国君表达自己毫无篡位的野心。

    秦王赢政想攻取楚国,问老将王翦需要多少军队前去。王翦认为至少要六十万大军不可。赢政心里犯嘀咕,要这么多的军队干什么?真是一个胆小怕事的老头,于是,不听老将王翦的建议,命令血气方刚的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大军去讨伐楚国,结果大败而归,方验了老将王翦的话。赢政无奈,只得亲自代王翦的住所,命令他统兵挂帅,再次伐楚。王翦无法推辞,但仍然坚持原来的主张,非要六十万人马不可。赢政别无选择,一口答应了他,并打算在王翦出征前,亲自去送行一段路程。

    王翦临行前,向秦王索要许多田宅。赢政此时面露惧色,不满地说:“将军就要出征了,还愁什么穷困呢!”王翦答道:“臣为大王将帅,即使有功,也不会封侯,故趁大王高兴之际,及时要些田产,留给子孙。”赢政大笑而去。等率军到了潼关,王翦又接连五次派人索取良田。有人好心地劝道:“将军这样做,末免太过分了,只怕会给秦王得罪了。”王翦微微一笑,答道,“不,你们有所不知。秦王生性好猜忌,对谁也不相信。如今将国令兵力都交托给我,我如果不多要些田地留给子孙,以向他表示决无背叛秦国之心,怎能让他不猜疑呢?”

    与人交谈,要将意思表达清楚,就要学会复杂的意思简单化,简单的意思重复说,这样容易被对方接受。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学会归纳总结,话一说出就覆水难收,为此一定要三思,要谨慎,不要信口开河。当你自己想清楚了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准确无误地向对方表明,往往会得到对方的接受。

    不要含糊其词,还在于双方不要猜心思。很多话还是必须说出来的,你不说出来,双方都在互相猜,最终很难成事的。有些话不好说,就可以写下来。古时候,几个将领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和大家想法一致的时候,往往会将想法写下来,然后大家一起公布。像周瑜抗击曹操时用的火攻就采用的是这种方式。为此,有些话,如果说不出口,那么一定要写下来,让对方知道。只有对方知道,他才能明确自己该如何选择。

    表达清楚,还在于少展开。一句话,如果从不同层面来理解往往有不同的意思。一旦展开,这句话的意思就变得无穷无尽。为此一定要缩小话语的想象空间,不要让人随意展开。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很多话都应该斩钉截铁地说出来,最好不要说“可能”或者“也许”,这种表达,跟什么都没有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成大事者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实是在考验一个人的思维和逻辑,当一个人的思维和逻辑到位的时候,他的意思表达是再清楚不过的。

第35章 搞阴谋的人总是底气不足() 
成大事者认为,那些搞阴谋的人,因为心里有鬼,总显得底气不足。

    南宋时期,金朝统治者几度发兵南下,准备消灭南宋王朝。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奋勇抗金,金兵图谋几次都未得逞,被迫退回北方。然而,以宋高宗为代表的特权官僚集团,为保存苟安一隅的既得利益,不惜向金朝屈膝求和。金朝统治者则采取“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把俘去的秦桧一家大小放回南宋。秦桧隐瞒真相,说是从金朝的虎口里逃出来的,得到了宋高宗的信任。宋高宗认为秦桧朴实过人,给他连连升官,几个月就由礼部尚书升任宰相。

    公元1139年,秦桧代表宋高宗接受了金朝提出的和议的屈辱条件,南宋皇帝向金朝皇帝称臣。但仅隔一年,金朝就背信弃义,又率领金兵大举南侵,结果被“岳家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抗金武装打得大败,抗金斗争的胜利使秦桧十分惊恐,竟在一天之内,用皇帝的名义连下12道金牌,勒令岳飞火速退兵。金兵并不善罢甘休,派人给秦桧送去书信说:“你们宋朝口口要求和,而岳飞却在策划恢复河北,进取中原。要想议和,必须杀死岳飞。”这样,岳飞力主抗战,便成了议和的障碍。

    秦桧也深知不杀死岳飞,议和终会受阻,这样势必危及自身的利益。然而岳飞威名远播,要杀他必须找个借口。普通的过失、错误,不足以杀岳飞,必须捏造出岳飞“谋反”的罪名才行。于是秦桧便与张俊开始策划杀害岳飞的阴谋。

    他们首先在岳飞的部下中去找能够出面证明岳飞“谋反”的人,用加官赏赐的办法,诱使出来作伪证,但是没有人答应。秦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找到了曾受岳飞责罚过的王贵。王贵起初认为自己有过失,受罚是应当的,不肯答应。秦桧又深入了解王贵家中的私事,抓辫要挟,逼王贵屈从。同时,他们又找了一个因告密起家,从战无功,得不到提拔而生有怨气的王俊。秦桧编造了张宪“谋反”的假故事情节,让王俊去投“首告状”,牵连到岳飞,尽管这状纸漏洞百出,但王俊一收到状纸,就把张宪逮捕起来。从张宪处得不到证据,又假造张宪的供状承认岳飞确实有谋反之实。宋高宗因本来就想除掉岳飞,对这些假状纸、假供词当然不会去追察其不实之处,立即下令逮捕岳飞。

    岳飞被捕,震惊朝野。各军政大臣为岳飞鸣冤上书者很多,甚至连皇亲也愿以全家百口保释岳飞。韩世忠愤愤不平,忍不住亲自前去找秦桧,责问他凭什么证据说岳飞谋反。秦桧说:“岳飞的儿子岳云与张宪之间的事虽然不明,其事莫须有,说不定有,也许有,万一有,大概有。”韩世忠大怒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韩世忠虽反复力争,但没有结果。而秦桧的夫人王氏却在背后极力唆使秦桧早日杀死岳飞,说“缚虎容易放虎难”,不果断行事就会危及自身。宋高宗为与金国议和,于是,不顾冤枉好人,下令处死岳飞、岳云和张宪。直到很久以后,换了皇帝,岳飞才得以平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阴谋家为了某种利益,决定要讨伐或加害对方时,但鉴于舆论与人心向背,则首先设计为对方加罪,使舆论认为对方被讨伐或受害是罪有应得。这样,对己方有激将之作用,激起同仇敌忾,在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