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秦·君临天下 >

第257章

秦·君临天下-第257章

小说: 秦·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联合起来出其不意,这就是智伯(春秋晋国的权臣,后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攻灭)、夫差(春秋末吴王,后为越王勾践所杀)、闵王(战国齐王,后因燕、赵、魏、秦等联合破齐而亡)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

    一番话正好说到秦王最担心的问题上,因为此时秦王政已亲秉朝纲,国内形势稳定,秦王正准备全力以赴开展对东方列国的最后一击。

    此时以秦国之力消灭列国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成问题,但是列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秦,情况就难料了。所以摆在秦王政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如何能使六国不再“合纵”,让秦军以千钧之势,迅速制服六国,统一天下,避免过多的纠缠,以免消耗国力。

    离间东方国家,虽然是秦国的传统做法,而且白宣、李斯等人正在从事着这项工作,但是采用什么方法更为有利,则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消灭列国统一天下,是历史上从未有人干过的事情,年轻的秦王政深知这一点,他不想打无准备之仗。

    另外,当时秦国还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战将如云,猛将成群,而真正谙熟军事理论的军事家却只有白宣一个。古代信息传递手段极其原始,往往统帅只能给将军一个笼统定个目标,比如把座城给我拿下!至于怎么打那就得看将军的本事了。

    灭六国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战略目标已经有白宣制定出来,那么谁来执行,靠谁去指挥这些只善拼杀的战将,让他们更好地按照战略意图把握全局,这是秦王非常关心的问题。

    嬴政虽工于心计,讲求政治谋略,但时还真没指挥过大战役,同样缺乏带兵的经验。李斯等文臣也是主意多实干少,真要上战场真刀真枪地搏杀,一个个就都没用了。白宣是个合格的统帅也是坐镇中枢的不二人选,同时他也是个指挥作战的行家。奈何他的身份太特殊了,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离开军帅府的,军帅府和将来的战场至少远隔千里之外,白宣若能抵近指挥那是最好。可是白宣一离开中枢无人镇守势必会造成混乱所以必须有一个能够代替白宣或者坐镇中枢或者指挥作战的人。

    那么冯去疾不行吗?冯去疾不行,他的经验完全是针对北方匈奴的,在征讨列国时他的经验就显得不合时宜了。而且冯去疾坐镇中枢是为了防范征讨列国时大秦北疆匈奴的进犯,若此时匈奴进犯基本上有冯去疾坐镇指挥就好,根本不用白宣费心。

    基于这个考虑,一顿问对之后,秦王觉得魏缭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于是对他委以重任册封国尉。而魏缭也没让嬴政失望,大秦一统天下魏缭的功劳尽在白宣之下。

    剩下的萧何、张良和韩信就不用说了,那名气杠杠的,史家提起这哥仨往往会用一个称呼,汉初三杰。所以说,这件普通的客栈里汇集了五位能够扰动天下风云的杰出人物,真可谓是人杰荟萃。

第293章 这仨都我的() 
有道是求取功名需趁早,鸡刚叫了头遍茅焦、魏缭、萧何、韩信、张良就爬了起来收拾停当结了费用出门上路。此去咸阳山高水长,路途上的艰辛对于五人而言不算什么,对前途命运的憧憬才是五个人所关心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茅焦发现魏缭这人值得结交。

    五人晓行夜宿甚至还雇了一辆车赶路,因此要比齐王建快多了,当五人站在咸阳垂拱门前的时候,全都被咸阳虎踞龙蟠的气势所倾倒。

    茅焦对萧何三人说到:“三位贤弟,为兄岁数大了再去九嵕书院人家可能不收,所以为兄得另找门路。还是那句话,不管谁先得势必须帮衬其他兄弟。须知在咸阳我等都是客人,即便将来能有个一官半职也不如本地人根深蒂固,因此我等必须抱成一团才行。”

    萧何三人拱手道:“茅兄所言极是,我等先去书院参考,只是不知以后到哪里找茅兄。”

    茅焦:“一时间也没有落脚的地方,待为兄安定之后就去书院找你们可好?”

    萧何三人都说好,于是五人分别。在萧何三人走后,茅焦拉住正要迈步进城的魏缭说到:“贤弟可有去处?”

    魏缭:“不曾有,兄长可有去处?”

    茅焦:“贤弟,你我不能跟萧何他们比,咱们已经过了求学问道的年纪,你我兄弟就效法先贤来个毛遂自荐吧。贤弟,随为兄来。”

    二人一路打听着来到章台街武安君府门前,茅焦停住脚步整理衣冠之后掏出那个锦囊托在手上。

    茅焦:“魏缭贤弟在此等着我,呃。你如何也有锦囊?”

    魏缭手里也托着一个和茅焦拿的一模一样的锦囊,魏缭笑道:“茅兄莫怪,魏缭其实早就想告诉茅兄这件事了,只是茅兄一只自信满满魏缭不忍打搅茂兄雅兴,故此未曾告知还请茅兄海涵。”

    茅焦:“你这锦囊是谁给你的?”

    魏缭:“茅兄是从哪里得到的?”

    二人互相对视片刻之后,同时脱口而出:“赵牵。”

    茅焦笑道:“既然都是被赵牵举荐之人你我兄弟就不要客气了,一起。”

    魏缭:“好。”

    哥俩携手并肩托着锦囊直奔武安君府大门,还没等他俩上台阶,偏门就开了,王离从门内走出他站在台阶上打量茅焦和魏缭一阵之后说到:“二位先生都是赵牵举荐来的?”

    茅焦:“正是。”

    王离:“君侯不在府内,今年恰逢九嵕书院大考君侯和王丞相、卢大夫一同去了书院,要到晚间才能回来。不过君侯有言若是赵牵举荐之人到了务必留在府内款待,二位先生请把锦囊给我看看。”

    茅焦、魏缭将锦囊奉上,其实王离从锦囊上的花纹暗记已经认出了这是赵牵送出的,之所以要看只是为了确认一下。

    茅焦:“请问这位公子和君侯如何称呼?”

    王离:“我叫王离,忝为君侯座下首席弟子。”

    魏缭:“原来是王翦将军之孙,君侯大弟子公子离,失敬失敬。”

    王离验过号牌把锦囊还给二人之后笑着说到:“现在咱们是自己人了,至于能否在大秦占据一席之地那就看而为自己的本事了。二位请随我入府,二位可在客房居住休息。君侯府内有多处军国重地等闲不得靠近,二位初来乍到不要到处乱走,等待君侯回府就好。二位若有所需可来找我,我的居处就在正堂东侧的书斋内。”

    茅焦、魏缭:“有劳公子离。”

    自从白宣制作纸张失败后为了抄录《吕氏春秋》大批招收世子入学,从那以后九嵕书院就形成了每年春季大考招收学子的规矩。九嵕书院的规模应扩大了三倍不止,成了关中乃至整个华夏西北地区最顶级的学府。

    这是一座综合性的学府,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当今主流的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的学说,而且若是还有精力和兴趣还可以学到诸子百家的学说。这里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也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争奇斗艳切磋交流的舞台,战国末期华夏文明于众位先贤思想的交汇于一体的神圣殿堂。

    九嵕书院的院训是八个字,“知行合一,破旧立新。”由此可见,九嵕书院培养出来的弟子不仅要理论丰富还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这种办学理念和大秦历代先王崇尚实用以及偏向于法家的依法治国不谋而合。

    随着大秦疆域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吏官吏新占据的地方,而九嵕书院完全满足了这个需求。而秦王政九年的这次大考将会在应试学子中选出合适的人才进入新设立的分院,武经院。

    这个武经院其实就是初创的大秦军事学院,只不过刚开始推行所以没和九嵕书院分开。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战争的更需要以及武经院的发展总有一天汇合九嵕书院分开单独成立一个大型的军事院校,为大秦培养出一波接一波的各级军官。

    军事院校的设立意味着一支军队从野蛮型向着智慧型转变,也意味着一支军队的作战效能会成倍的提高,同时更意味着这支军队的忠诚度、作战指挥能力等方面将会有质的飞跃。

    白宣当仁不让的成为武经院的院首,在这个年代白宣脑子里的那些军事知识绝对堪称是划时代的学问,是必须要系统整理完善使其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这需要人才啊。说实话白宣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精力,他的精力绝大部分放在了准备许久的征伐天下上。所以,这一次他现在学子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能帮他做这件事。

    由于每年前来应试的学子很多九嵕书院附近已经形成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近千户百姓靠着九嵕书院就能让家里衣食无忧还有盈余,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儿子将来也会有个晋身之路。

    每年的大考为期三天,学子不仅有大秦各郡县的学子也包括关东列国的学子,这其中有世家公子也有平民之子。有拿着荐书来的,也有血气方刚打算凭本事考进来的。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九嵕书院总院首韩非最头疼的时候,因为他得应对一波接一波找他拉关系套人情的人,还得一顿接一顿的吃酒席,还要战战兢兢的收下一些根本推不掉的礼物。

    好在今年韩非可以松口气了,因为今年九嵕书院上至总院首下至普通教授只负责考场安排和出题阅卷等工作,至于其他事情全部由白宣、王绾、卢焕这三位大佬代劳了。如此一来韩非心情大好,每天回家以后,他就会把以前收的那些一直压在库房里不敢拿出来的礼物翻出擦净之后摆在客厅书房里。韩非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胆子大了,而是因为他知道那三位大佬收的礼物肯定比他收的贵重多了,毕竟这三位大佬位高权重一句能顶好几百句,想找他们仨走门路的那礼物轻了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正所谓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韩非觉得跟三位大佬相比,自己收的这些礼物真的不算啥,所以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此时韩非正领着各分院院首巡视考场,明天就要开始大考了,学子们也都前来报道,今天日落之前是报到的最后期限,来报到的学子也逐渐减少。

    韩非巡视一圈之后觉得很满意,于是命人去请三位大佬过来。就在这时韩非听到书院门口传来说话的声音,韩非仔细一听听出其中一个是负责学子报到发放号牌的教授的声音。

    “老夫每年负责学子报到,过眼学子成千上万,说句不客气的话,成与不成老夫看一眼就知道个大概。萧何啊,考律法院的学子最多,因为大秦依法治国学律法的学子出师之后不愁没有去处,可是每年报考律法院的学子和招收的学子比率差不多是三十比一,今年就更多了。你远道而来,若是一时失手岂不可惜?不如同我所劝报考儒学院,先考进九嵕书院再说,进来之后可以转学其他嘛。”

    萧何:“请问先生主教和业?”

    教授:“这个,老夫主教儒学。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按照老夫的办法绝对可以考进九嵕。”

    萧何:“多谢先生教诲,萧何还是愿意堂堂正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